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义姑抱侄弃子义却齐兵的故事:在汉画像石及明清诗文中广为传颂

乡土大汶河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鲁姑山 位于今宁阳县磁窑镇南驿集东

鲁义姑抱侄弃子义却齐兵

在汉画像石及明清诗文中广为传颂

文/王新国

姑姊当年遇战争,

仓黄不负托孤兄。

非缘公义同山重,

肯割私恩等羽轻。

藐藐一身存弱国,

匆匆数语却雄兵。

千秋自有英风在,

何事人间问姓名。

这是清朝嘉庆年间宁阳人王培清的《鲁义姑姊庙怀古》诗。诗的背后,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鲁义姑抱侄弃子义却齐兵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都城曲阜北边的南义(今“南驿”,属宁阳)一带。

|鲁义姑姊的故事

鲁义姑,宁阳南义(今作“南驿”,属磁窑镇)人。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军队来到鲁国都城曲阜北边的南义一带,发现一个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手里领着一个稍大点的孩子,正拼命往东面一座小山上跑。齐军一边叫喊一边追了上来。

眼看着齐军越来越近,女子将怀中抱着的孩子丢在地上,弯腰抱起领着的孩子,并加快脚步奔跑。被丢掉的小孩子在后面不停地哭喊着追她,而女子全然不顾。

齐军很快追到了落在后面的小孩子面前。一个将官问他:“前面跑的那个人是谁?”小孩回答:“俺娘。”“她抱走的那个小孩是谁?”小孩哭着说:“不知道。”

齐军继续追赶奔跑的女子,齐将一边追一边高声喊道:“站住!再不站住我就放箭了!”

女子转身停下。齐将来到跟前,好奇地问:“你怀里抱的孩子是谁?半路扔下的孩子又是谁?”女子如实回答说:“我抱的是大伯哥家的孩子,扔下的是我自己的孩子。你们追得紧,我一个弱女子没法抱起两个孩子跑,难保两个孩子的安全,只好放弃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齐将说,“你为什么要扔下自己亲生的孩子,带着大伯哥家的孩子逃命呢?”

“我当然知道自己亲生的孩子最亲,”女子说,“可那是我个人的私情;大伯哥家的孩子虽然不是我亲生,让他活命却是公义。我如果扔下侄子而只顾救儿子,就是背弃公义而徇私情,就算侥幸逃走活命,那我也是个不义之人,鲁国上下都不会再拿我当好老百姓,那样的话,我还怎么有脸见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齐将听罢女子一番话,大为感动,啧啧称道,便让女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去,随后下令军队停止前进,就地待命,同时派人飞马向齐国国君报告:“我们不应再攻打鲁国了,乡下一个农妇尚且知道持节守义,舍己救人、不以私害公,何况鲁国士大夫们呢?就算我们凭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攻下鲁国都城,最后也必定会惨败的。”齐国国君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齐军退兵回国,鲁国因此避免了一场浩劫。

鲁国国君听说之后,赏赐给这位女子很多布帛财物,并送给她一个“义姑姊”的称号,齐国国君尊她为“鲁义姑”。因鲁义姑为一普通农村妇女,连个名字都没有,孔子曾为查不到她的真实姓氏而深感遗憾,但鲁义姑弃子抱侄义退齐兵的故事却被世代颂扬而流传下来。

|历代颂赞鲁义姑姊图文

西汉刘向《烈女传》卷五《节义》之六记载了鲁义姑的故事,民间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此故事广为宣传,后世文人更是写了大量诗篇赞颂。

东汉时期画像石中有鲁义姑姊故事题材。


东汉鲁义姑姊画像石拓本:图源《汉魏唐刻石精粹》济宁市任城石刻艺术馆编

东汉鲁义姑姊画像石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义姑姊的故事,令人如临其境。

明清时期涌现出大量诗作对鲁义姑进行颂赞。

顺天府尹王贤有《鲁义姑姊三首》:


抱侄携儿避草莱,

仓皇奔递转堪哀。

若非齐将闻言退,

谁见加恩鲁使来。


南义村前忆昔过,

断碑荒冢倚岩阿。

年年香火无人管,

惟有山樵野鸟歌。


海内都闻鲁义姑,

至今遗庙暗平芜。

表彰幸赖名公笔,

褒德旌贤是所图。

欲表彰鲁义姑,王贤先以这三首诗作初唱。

明泰和人,宣德二年进士,累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进户部尚书萧镃有《鲁义姑姊诗五首》,称鲁义姑“清名重一时,高节传千载”。

明代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累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刘翊作七言古诗《鲁义姑姊》二十八句颂赞,称“义姑虽死犹未死”。

明代张文凤《鲁义姑姊》赞曰“谁谓女子解倾国?阿姑一言干鲁城”。那位能解国家倾覆之难的女子是谁?鲁义姑一言关涉到鲁国都城曲阜的安危。

清代宁阳添福庄(今属蒋集镇)人,广东巡抚黄恩彤作五言古诗《鲁义姑姊》极力颂赞。

此外,周崇、刘定之、吴节、王正容、石九奏、王尧凤、矫九高等人有诗《鲁义姑庙》等很多诗篇,在此不举。

清光绪十三年《宁阳续志》记载“义姑姊故里在县东八十里南义集东”。“鲁义姑姊退齐师处在县东七十里,南义社。”在今磁窑镇孔家村村东曾建有义姑庙。

明天顺年间以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官至内阁首辅,与王贤齐名的许彬(1392—1467)《重建鲁义姑姊庙记》记载,鲁义姑姊庙,在宁阳东七十里南义社爵山之麓,经年累月,多次重修。正统年间,县丞齐郁曾重修一新。后来庙宇又坏,天顺五年(1461年)正月又重修,当年五月落成。

就鲁义姑抱侄弃儿义退齐师之举,许彬说:

“莫柔于人心,不可以威劫,不可以法持,不可以力夺;莫强于人心,可以诚感,可以德化,可以义动也。义者制事之本、感化之机,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可以格鸟兽、化强暴。”强齐伐弱鲁,义姑以柔弱妇人,“不背公以向私”,割私恩而全义,最终感动齐军,按兵而还,使鲁国免遭战祸。

明代河东人薛瑄为王贤作《<鲁义姑姊诗>序》中说:“鲁义姑,一位普普通通的妇人,在兵戈威迫之际,能全天理,割爱子之恩,以全存侄之义,最终义感敌人,保住国家安全。看现世上那些背公义而溺私恩的人,平时就那样,何况颠沛流离之际呢?如此看来,鲁义姑远比一般人好得多。”

此番议论,放在当下,无疑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镜鉴意义!

————

说明:

|参考文献:康熙壬子(十一年)《宁阳县志》;光绪十三年(1887年)《宁阳续志》;2003年宁阳人丁昭编注《明清宁阳县志汇释》;2013年济宁市任城石刻艺术馆编《汉魏唐刻石精粹》。2022年宁阳县历史文化促进会编《宁阳历史文化名人》。


(本文首发作者今日头条号“大汶河文化故事会”,今稍有改动。)


王新国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从教三十一年。曾任报社文学版块特约编辑,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现为宁阳县历史文化促进会成员,宁阳县村庄简史编委会成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驿之义
《列女传》故事64
鲁国有义妇 免受战乱苦
语图关系视野下的《列女传》文本及其图像
鲁义姑姊 (义姑有节)
历史上的济宁著名女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