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玉娟:不要让家长成为孩子的代言人

  最近,一篇日志在微信圈中疯传,说时值深秋季节,作者看到一群小学生有穿长袖的,有穿薄秋装的,还有穿短袖的。其中有个小姑娘鹤立鸡群,竟然穿的是羽绒服,一个小男生问她为什么,只见她45度角仰望天空悠悠地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北京一所学校也曾经发过这样的一个例子,该学校搞了一次“帽子周”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研究帽子、制作帽子、欣赏帽子,戴着帽子上课、活动、玩耍等。活动最后的成果是制作一面帽子墙。而大部分制作精美的帽子,竟然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成的,甚至是家长亲自制作的。这看似笑话,却反映了一个很真实的教育现象。然而,在幼儿园中,这种家长代言、代劳的现象随处可见。 

  不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理念都贯穿始终。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失去了自主思考、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家长成为孩子一切事务的“代言人”。笔者认为,要让孩子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家长需要改变一下教育理念。 

  从“为幼儿做”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树立“让幼儿做”的意识 

  每年新生入园的时候,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难为情的问题就是:我家孩子不会吃饭;我家孩子需要教师帮忙擦屁股;我家孩子需要教师帮忙穿衣服…… 

  我们曾布置给孩子一项亲子作业“自制小书”。作业要求图画部分由孩子自己完成,文字部分由孩子口述家长帮助完成,但是几乎90%以上的作业,全部由家长代劳,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达到精美的效果,图画部分专门聘请了专业美术老师完成。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幅景象:家长忙得不亦乐乎,孩子玩得悠然自得。而这样的亲子作业带到幼儿园后,教师根本无法讲评,本来一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因为家长的代劳而无果而终。 

  还有就是在亲子现场会的时候,幼儿园挖空心思准备亲子游戏、道具,而活动现场的景象让教师哭笑不得。本来设计的亲子游戏,反而成了家长之间的激烈角逐,任凭教师一再强调,很多家长仍然我行我素。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 

  在《指南》中,三岁幼儿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的目标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中分别指出: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在别人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和鞋袜。 

  《指南》也建议,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造成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力欠缺的原因,事实上,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 

  例如,很多家长在幼儿就餐时,看到孩子撒得满桌、满地都是,就迫不及待地喂孩子,孩子在前面跑、家长在后面追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家长早上赶时间上班,面对穿衣磨蹭的孩子,不由分说,三下五除二就帮孩子穿上衣服,这种无视孩子发展需求、剥夺孩子发展权利的做法,对孩子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家长应该从“为幼儿做”转向帮助孩子、指导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静待花开的心态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长。 

  从“关注现在”的功利中走出来,树立“着眼未来”的意识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孩子们对于童年的回忆便被禁锢在一间间索然无味的房间里。家长对孩子们学习的“代言”也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境地。你的孩子背20首唐诗,我的孩子就要背30首;本来是小学的学习课程,提前到幼儿园教授,学拼音、做算术、认汉字等。对于这种现象,家长却显得无比委屈: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如果我家的孩子不学,就跟不上了。 

  家长的委屈也许有他自己认为成立的原因,但是,我们联系这种即时效应和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忽视孩子的发展规律,追求即时效应的发展优势能持续多久?这样“催熟”的孩子还有多少后劲?因为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很多孩子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出现厌学的现象,由此滋生出的隐患很难弥补。 

  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 

  家长必须改变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急躁心态,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特别关注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家长必须从幼儿的发展实际出发,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为孩子的发展夯实基础。 

  从“我要你做”的意识中解放出来,帮助孩子树立起“我要做”的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三岁的熙然跟妈妈在公园遇到了几个熟悉的朋友带着孩子游玩,熙然妈妈便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孩子,然而熙然却表现得很不情愿。熙然妈妈觉得很没有面子,现场教育熙然要懂得分享,但熙然却把东西藏在了身后。熙然妈妈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批评一气,在熙然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不由分说,抢过孩子的东西,“代劳”孩子进行分享,熙然大哭,大家都很尴尬无奈。 

  其实,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分享”的概念,只有“我的”的概念,甚至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这是由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是孩子必须经历的心理发展历程,不可超越,不可逆转,也是孩子通往“学会分享”的必由之路。 

  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分享、合作等精神,其实,我们在培养孩子这些品质时,有一个很大的失误,那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些品质本身体现的是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我们却将这些品质作为一种外在要求,通过“我要你做”“我教你做”这种外在的手段培养孩子的各种品质。 

  事实上,家长必须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让孩子把这些要求内化为一种内需的动力,让孩子萌发“我要做”的意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瑞吉欧的教学法提出:“教师和家长在与儿童交往时,既不提供解决的办法,也不能简单地让儿童自己想办法,而是用‘知识借贷’来帮助儿童做他们自己难以完成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让家长学会放手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事事包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更是以爱的名义在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特点是体验式学习,只有他亲自探索感知,才能建构起新经验。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结果,而扼杀了孩子探索的过程。 

  作为家长,要用顺应、引导、帮助的方法,取代“代言”“代劳”的手段,静心陪伴,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合成长规律的方式快乐成长。(作者杨玉娟,系山东省寿光市文正教育集团文达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27日第2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商培养
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点”教子法则
人格发展八段论
论文:践行《指南》 家园共育
儿童教育专家谈幼小衔接:启蒙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育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