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5年,陈诚在临终前留下一句话,妻子听后脸色大变,这是为何?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3月5日,有着“国民党二把手”之称的陈诚因肝癌在台北逝世,弥留之际他用笔在纸上给妻子写下了一句话。
并且交代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把纸条交到自己妻子的手里,结果当陈诚去世以后他的妻子打开纸条的时候,上面的话顿时将她吓了一跳!
以至于她压根不敢去实现纸条上所说的内容,这一切不禁让人心生疑惑,难道连位高权重的陈诚都有难以言喻的苦衷吗?他到底留下了怎样的遗言?她的妻子又为何会产生如此剧烈的反应呢?
深受蒋介石信任,犯错误反倒升职
如果你要问蒋介石这一生最器重的人是谁,除了他的亲生儿子蒋经国,那一定就是陈诚了。蒋介石对陈诚的喜爱和器重几乎到了一种偏执的地步,他对陈诚的态度极其包容。
陈诚不像那些身经百战的骁勇战将,有平定山河的本事;他也不像那些胸怀经纬的治国能人,能将国家大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庸”的人,却始终活跃在国民党最顶尖的权力中枢,而且经常能够参与对一些军国大事的决策。
对于蒋介石这样“锱铢必较”的人来说,如果手下人犯了错,他一定会予以小惩大诫。可是当陈诚犯错的时候,他却表现得极其“双标”,以至于陈诚的官职往往还能够不降反升。
“身边将领千千万,独宠陈辞修(陈诚字辞修)一人”,这也许就是蒋介石的真实写照了。
那么陈诚这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让蒋介石始终如一地信赖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透过历史,去看看历史上真正的陈诚是怎样的一个人。
陈诚的祖上是浙江丽水人,当时的家境颇为殷实,他的父亲也因此考上了秀才。
可是随着时代的转变,清政府在革命的浪潮中轰然倒塌,陈诚这个当秀才的父亲便没了多少用武之地。
不过陈诚的父亲虽然是前朝的秀才,但思想却一点都不封建,他明白只有读书才是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在父亲的督促下,从小陈诚就饱读诗书,眼界也因此得到了开阔。1917年,陈诚从浙江省立师范学校毕业。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在北京寻得一个教师的岗位,然后将自己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注定了陈诚将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在前往北京的路上,他看到百姓大多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到处都是一片凋敝破败的景象。
眼前的一幕幕让陈诚大受震撼,他意识到现阶段教育是无法拯救国家和人民的,必须要先把国家稳定下来。
于是陈诚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像汉朝时期的班超那样投笔从戎,不久后就考入了当时著名的保定军校。
从军校毕业之后,陈诚赶到广州加入了革命军,并且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很快在部队站稳了脚跟。
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陈诚选择投靠蒋介石,从此成了蒋介石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后的许多年时间里,陈诚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最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还是和国家和人民站在了对立面,为了彻底解放国家和人民,我们也是进行了艰难的解放战争。
转眼时间来到了1947年,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是兵败如山倒了,全国各地的战场不断传来我军胜利的好消息。
次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了帷幕,驻守在东北的国民党守军已然无法承受我军的攻势。
在国民党军队已经无力抵挡我军进攻的情况下,蒋介石坚持要让陈诚接管整个东北地区的防务,希望他能够挽回失败的颓势。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当时的东北局势已经无可挽回了,可是蒋介石依然在心中抱有幻想。
当时陈诚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进行高强度的工作了,他也明白自己无力改变什么,可是他永远不会和蒋介石唱反调。
后来战争的结局自然不用多说,陈诚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国民党军队的颓势,不久之后东北全境就得到了解放。
战争的光荣是属于胜利者的,而失败的一方注将承受应有的罪责。
一时间,国民党内部的许多官员纷纷将矛头指向了陈诚,甚至将战败的罪责归结在他的头上。如果当时被指责的是别的将领的话,估计蒋介石就会杀之以泄公愤了。
可是当那个人变成陈诚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蒋介石力排众议将陈诚给保了下来。不过陈诚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他还是因此而丢掉了乌纱帽。
急火攻心的他旧疾复发,在被撤职的当晚就住进了医院,更可悲的是他竟然连住院的医药费都给不起了。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陈诚就是蒋介石派往东北的一只“替罪羊”,可是陈诚对此却是丝毫没有怨言。
后来蒋介石也许是感到了几分愧疚,安排陈诚住进了上海的一家医院,并且为陈诚支付了所有医药费。
彼时国民党的失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蒋介石很早就开始为自己寻找一条合适的退路,很快宝岛台湾就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蒋介石看来,就算所有城市都被共产党解放,他也依然可以在美军的保护下安然退往台湾。所以只要台湾存在,他就永远有翻盘的希望,他有朝一日就有可能再次攻回大陆。
临危受命赴台湾,一心发展反分裂
为了达到自己的这个目的,蒋介石很快就产生了发展台湾的想法,而他脑海中的第一个人选就是陈诚。
1948年10月,陈诚一家人在军舰的护送下赶往了台湾。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陈诚就被任命为台湾省主席,代蒋介石行使一切权力。
蒋介石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让陈诚为他提前铺平道路,这样他逃往台湾之后还可以继续做他的“春秋大梦”。
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看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陈诚果然将台湾省的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时的陈诚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不过他很快就适应了那种工作节奏,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以前担任“国民党二把手”的工作经历。
当时的台湾省还是相当落后的,不仅粮食产量低,还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陈诚立刻采取了许多关键性的措施。
他先是对台湾实行了军事戒严,然后又重新划分了土地的所有权,让每一个农民都能拥有自己的土地。
后来他还创造性地进行了币制改革,这一举措在极大程度上扭转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困境,台湾省的经济隐隐开始有了要复苏的迹象。
毫不夸张地说,在后来蒋介石逃往台湾的时候,台湾已经在陈诚的治理下有了极大的改观。
当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陈诚也是主动卸任了台湾省主席的职务,但依然身兼副总统丶副总裁以及行政院长等要职。
此时的陈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党二把手”了,他的个人能力早已无需质疑,也没有人敢再挑衅他的威严。
权倾一时的快感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权力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蒋介石这个人是带有一定封建思想的,他一直想把总统的位置传给儿子蒋经国。
这样一来,陈诚的存在就对蒋经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他一直都是以长辈的身份自居的。蒋介石在的时候,他固然能压制住陈诚,可是蒋经国不见得就有这个本事。
所以无论陈诚如何对蒋介石表达自己的忠心,蒋介石依然时常会对他产生猜忌,生怕他做出一些“谋逆”之事。
后来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大陆的局势也进一步得到了稳定,国家实现彻底统一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分子依然在试图分裂祖国,这让两岸许多爱国人士对此都揪心不已。
毕竟两岸同胞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都同属一个祖先,一旦开战那又不可避免要产生巨大的伤亡。为了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目的,中央领导人也是制定了特殊的对台政策。
在和台湾相关人士举行的会谈上,中央领导人表示,只要台湾能够回归,那么台湾的一切情形可以照旧。
也就是说,中央不会去主动干涉台湾的发展问题,台湾的一切行使主权依然还保留在国民党的手里。
为了充分表示我们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官员的尊重,周总理还特意发布声明,对国民党留在大陆的亲属加以照顾。
中央领导人拿出这样的筹码,无疑是表现出了一个善意的态度,可是国民党方面却一直没有进行友好地回应。
而看到大陆拿出这样的态度,美国政府有些人坐不住了,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为了进一步分裂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关系,实现他们心中“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政府竟然公然邀请陈诚访问美国。
其实陈诚对于台湾回归大陆一事,一直是持有乐观态度的,可是美国政府就偏偏要拿他来离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
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对此中央领导人也都看在眼里。
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周总理也是立刻将加强两岸合作和团结的建议送到了台湾,希望他们能基于民族大义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1961年8月,陈诚开启了自己的访美之旅,美方代表对陈诚是极力拉拢,希望他能加入美方的阵营。
可以说美国的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完全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的选择,陈诚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在美方代表提出相关无理请求的时候,陈诚表示了坚决的反对。他表示国共两党之间固然存在分歧,但任何决策都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他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陈诚的态度让美方代表有些恼火,可是他们对此又感到无可奈何,因为中国人的事务永远是轮不到他们插手的。
临终遗愿引恐慌,然终究未能实现
从美国回到台湾之后,陈诚的身体状况再一次出现了问题,他已经无法再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了。
陈诚为了国民党几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力,可是他依然要面对来自蒋介石的猜疑,以及后来上位的蒋经国施加的压力。
所以后来陈诚也是主动请辞了行政院长的职务,可是这一请求遭到了蒋介石的驳回,因为很多重大事务还需要陈诚拍板定论。
就这样陈诚在行政院长的位置上又坐了近两年的时间,直到他的身体条件再也不允许他继续工作。
在这期间,陈诚不仅带病出访了东亚一些国家,甚至还亲临前线指挥了抗洪抢险工作。
而直到医生提出了停止一切工作的建议,否则陈诚就要有性命之忧的时候,蒋介石才同意了陈诚辞去行政院长的请求。
当陈诚卸任之后,中央领导人也是为此召开了特殊会议,召集了曾经的国民党将领张治中以及傅作义共同讨论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台湾局势。
周总理怀疑是蒋介石伙同美国给陈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才导致他提出了辞职,当然也不排除陈诚的身体可能真的出现了问题。
而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会后张治中和傅作义也是联名给陈诚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顺应时代为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是这封信并没能及时送到陈诚的手上,直到陈诚失去权力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才看到这封信。
而对于当时的陈诚来说,他即便是有心也改变不了什么了。1964年下半年,陈诚被确诊为肝癌,他在外工作的子女闻言也纷纷赶了回来。
时过境迁,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变成了病床上极度虚弱的老人。
看到这一幕,陈诚的儿女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他的大儿子陈履安更是日夜陪伴在自己父亲的身边。
陈履安从医生口中得知,父亲陈诚的病完全就是劳累所致,他为台湾人民做了太多太多。1965年初,陈诚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了,有时候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
蒋介石见状也是下令医生全力进行救治,可是此时的陈诚已经几乎油尽灯枯了,就是大罗金仙到场都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同年3月2日,陈诚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点,自知时日无多的他示意儿子陈履安来到面前。
陈履安俯下身子问父亲有什么要交代的,陈诚有些略带懊悔地表示,国家落到如今这个局面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后他无力再进行言语,只能让儿子拿来纸笔,然后在上面缓缓写了一句话。之后陈诚叮嘱儿子一定要把纸条交给自己的妻子,陈履安也是点头答应。
而当之后陈诚的妻子谭祥打开纸条一看,上面的那句话顿时将她吓了一跳。“我死之后执行火葬,尽量不要占用太大地方。”
我们要清楚台湾是没有火葬这一说的,而内陆其实早在1956年就开始推行火葬,陈诚此举无疑是表达自己对于大陆的一种归属感。
所以当妻子谭祥看到那句话的时候才会心惊肉跳,虽说陈诚已经从之前“国民党二把手”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他的一言一行还是会引发不小的轰动。
如果有人借此对陈诚进行攻击的话,后果将无法预料。
而且蒋介石根本不会允许陈诚的家人这么做,他不仅不能如愿进行火葬,反而要以国民党军官的最高规格来进行厚葬。3月5日,陈诚因肝癌在台北逝世,享年68岁。
而陈诚在临死前不仅留下了“陈死火葬,以不占地为原则”的遗愿,更是口述了一份意义重大的遗嘱。
“望诸位同僚齐心尽力,与总裁一起共筑革命大业,全国军民应当同甘苦共患难。”
后面这几句话也是被蒋介石公开发表了出来,可是对于陈诚要求火葬的请求,国民党内部却是大为不满。
而蒋介石也并没有遵循陈诚的遗愿,这让陈诚的妻子谭祥十分不满,她愤怒地说道:“要么不发表,要么全部发表。”
可最后蒋介石还是没有同意,他擅自修改了陈诚的遗嘱,将其改为“土葬在台湾”。
最终陈诚还是没能达成自己的临终遗愿,但他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个世界上永远只能有一个中国。
当陈诚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周总理的眼眶也红了,他满怀深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可惜他身体不好……”
如果陈诚的身体能够好一些,如果他能够在“国民党二把手”的位置上多坐一段时间的话,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可是历史容不得假设,我们只能透过现有的历史,去对陈诚这个人物进行解读。
他的所作所为一定是基于国民党当局的利益出发的,但他对于“一个中国”的理念是极其推崇的,这一点值得我们钦佩。
中国永远只有一个,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我们终将亲眼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看完了陈诚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5年,陈诚临死前写下一个纸条,妻子看后吓得不知所措
1949年蒋介石惨败寻后路,西昌海南台湾三选一,此人一句让他决定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还剩多少兵力?真相让人难以接受
1948年蒋介石定败退方向,多数票投川渝,却有一人反对:要去台湾
蒋介石退守台湾前是谁在管理台湾?退守台湾又是谁的主意?
张厉生:官高位显晚境清贫(2)去台后与陈诚共进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