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大千尝试泼墨泼彩的开始:泼墨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

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五年期间,困扰张大千的主要是眼疾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视力模糊不清使其由细笔逐渐向粗笔过渡,再向粗笔泼墨,最终发展为执盆泼洒,根据水墨流淌形状形成的意象来创作。泼墨探索的步骤很稳健,由易到难,由确定到不确定,顺应了视力模糊的变化,模糊的视力正好忽略掉了泼墨中的细节,能够更好的把握大效果,进行意象化的再创作。

张大千,加州夏山1967,115X65

创作于一九五九年的《山园骤雨图》被认为是张大千尝试泼墨泼彩的开始。经历了五六年时间泼墨探索,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以泼墨和勾皴结合的方式来营造画面,留白普遍要比传统笔墨山水要少,留白面积介于传统笔墨山水和泼墨泼彩山水之间。

张大千,黄山文笔峰,1974年,74 x 60

一九六四年前,张大千作品的泼墨面积多在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之间,以便于用勾皴的方式将泼墨连接组成画面,而且空白部分也与其传统笔墨相似。从作品形态上看,张大千的泼墨初期与传统山水区别不大,直到一九六五年才大幅度增加泼墨面积,由量变到质变,其泼墨作品才逐渐成熟起来。

张大千,《爱痕湖》,1968年,67.8x188.8 cm

创作于一九六二年的《泼墨青城山通景图》高三百六十厘米,宽八百厘米。如此巨幅作品,张大千仍采用大笔泼墨的传统绘画方式,画面山峦叠嶂,烟云弥漫,虽然气势不凡,但仍有几分拥堵、生涩的感觉。可见其创作大幅作品的经验还需要积累摸索。

张大千,《桃源图》,1982年,209×92

而一九六五年的巨幅山水《瑞士雪山》(高一百七十三厘米,宽三百四十四厘米)则用墨盆直接泼洒流淌而成,气势宏伟,是张大千的泼墨技法成熟的标志,但画面上的石色与墨色不甚融洽,预示着他将要启动泼彩的探索实验。

张大千,春山雪,1972,54.6X75.9

张大千,《泼彩》,1967年,145.5X67

一九六五年是张大千泼墨成熟的丰收年,有一批精彩作品出现,诸如《看山须看故山青》大笔泼墨与细节勾勒相得益彰,呈现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艺术面貌。从《瑞奥道中》《秋山晓色》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泼墨的面积越来越大,墨色更富变化,石色与墨色也更加融洽,之前的突兀感消失了,至此达到张大千泼墨艺术的高峰。这也为其后来的泼墨重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大千泼彩辅之以局部的“泼”彩,泼彩是附属于传统山水画构造!
赏张大千(山水部分)
张大千泼彩《山居图》(朵云轩2016秋拍)
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与色彩表现的四种类型 天涯艺术762期
张大千山水画作品欣赏(一百三十五)
荐读| 张大千泼墨山水画创新对写生创作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