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遥想百年前,许家山烽火台……
userphoto

2018.02.07

关注

作者 葛云高

烽火台正名为烽燧、烽堠,俗称烟墩。

烽燧传警是古代一种通过放火或放烟的方式传递军情的手段。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故名烽燧。烽燧传警的办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防止别国入侵,纷纷修建长城。尤其到秦朝,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后,烽燧与长城便联系在一起,并开始称为烽火台,成了历代常设的军事防御建筑,用以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

许家山地处宁海东部,依山凭海,历来就是保卫县城的军事要塞。正是因为这一重要的战略地位,明代,许家山的东首稻蓬山上专门筑起烽火台。

明洪武十一年(1378),朝廷下令,在浙江明、绍、台、温等处沿海筑烽火台,以防倭寇侵犯。当时是5里或10里设一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设有5至10个兵丁守护。这时候,我县的东南沿海一带相继筑起王干山、山头旗山、车岙山、湘岙山、许家山、道士桥等烽火台。遇到敌人进犯,便要点火或放烟,将消息传递给隔壁的烽火台。这样依次传递,很快便可抵达军事中枢,起着传递紧急军情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家山烽火台的墩台已经塌崩了。2016年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重新修筑了烽火台。现在新筑的烽火台呈四棱台型,下底边长10米,上边长9.5米,高4米多。墙体外用铜板石砌成,内用石与土夯实,台面又用铜板石铺砌平整。台西面有宽约1米的石阶直达台顶,有12级。台顶四周用方木条做了护栏。登台居高临下,四周无障碍物,能俯视东南的白峤港,与东北的道士桥烽火台互成犄角。

遥想几百年前的许家山烽火台,凭借山峰的天然优势守兵值勤,守护平安。当守兵瞭望到远处山头出现“日放烽烟夜明火”的军事信息时,便举起牛角用力吹响。顷刻间,山谷回声嘹亮。这时,山下的指挥官和守兵根据号角声的长短来判断军情缓急,派兵出动防御。当年的烽火台为我们后人留下历史,更为后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现新筑烽火台同样留下了乡愁,使许家山增添了一个新景观。

编辑 杨矜矜

图片 来源网络 宁海许家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烽火台建筑看宋明时期长城防御文化体系
烽燧 (烽火台)
甘肃景泰县、靖远县长城、烽燧遗址调查
古代烽火台为传递军情而设,一旦敌人来袭,一天一夜情报能传多远
烽火台如何传递军情,历代制度严密规定不同
传递军情的长城烽火台 三十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