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历十五年》:读历史就是读人心,读历史就是读人性

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史书上并无重大事故记载,看似四海平靖;然而,这一年却也悄悄发生了几件表面上无足轻重的“小事”。该年万历皇帝即位满十五年,前任首相张居正才刚过世,“张派”势力已在这年遭到清算、烟消云散,并由皇帝取得实际权力。

但大臣随即发现,万历皇帝对政事心灰意冷,君臣之间隔阂日深;同年,富有清廉盛名、言行古怪的御史海瑞谢世;岁末,大将戚继光则在革职数年后的贫病交迫中谢世。此后三十年,努尔哈赤崛起于东北,明帝国内政江河日下;越数十年,明朝覆亡。

从过去的历史看来,这些“小事”不过是属于宫廷内斗的一小部分,谈不上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影响地位;《万历十五年》作者用宏观、超越传统史学道德判断的眼光,深刻分析万历十五年中,一连串的“小事”是如何暴露出大明帝国的体制僵化现象,进而影响历史日后的走向。

本书虽属于单朝代史,但黄仁宇先生以其新颖的写作手法、历史发展结构,不以当代人物的愚贤得失作评论,而将人物放进当代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的环境中,来阐述明朝官僚体系衰败腐化的末路。书中创新多元化的角度,值得读者一再深思。

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本书作者黄仁宇先生,1918年6月25日诞生于湖南长沙。早年在家乡生活,在长沙市第一中学毕业后,1936年(时年18岁)入读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由于抗战爆发,黄仁宇决定投笔从戎考取军校,成都中央军校毕业后,他曾担任国军下级军官十年;曾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连长。

黄仁宇

1943年黄仁宇随军进入印度,任第一军上尉参谋。1944年5月在缅甸密支那作战负伤,获颁陆海空军第一等奖章。抗战胜利,任第三军及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少校参谋。1946年参加全国考试及格,获选送美国陆军参谋大学进修;1950年退伍后再度赴美,前往密西根大学攻读历史,1964年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1985年《万历十五年》在台湾省出版,在青年及社会大众之间,引起极大的回响,时至今日,本书仍以畅销书的姿态伫立在热门书排行榜上。然而史学界对本书的反应却颇为冷淡,甚至有些排斥,有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中公开指黄氏是“历史学界的琼瑶”;亦有人指《万历十五年》不是学术著作,是小说而非历史。

相较于出版后的风光,《万历十五年》的英文版在寻求出版的过程中,却也曾遭受过不少的挫折。《万历十五年》原稿完成于1976夏天,由于内容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此一特性反在商业性和学术性这两方的出版界都碰了壁;商业出版公司认为,《万历十五年》涉及了明朝财政,又提到中国思想,应属学术著作,而学术界则认为,这书既不像断代史,也不像专题论文,缺乏分析和解剖,不伦不类,也不愿承印。直至1979年耶鲁大学接受了《万历十五年》,于1981年出版本书英文本。英文版问世后,曾获1981和1982年美国书卷奖的提名。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出版后,被美国许多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另有法文、德文、日文等版本。使黄仁宇享誉国际,《万历十五年》也广获读者好评。中文版在台湾省由食货出版社发行,迄今已多达三十余版,是黄氏著作中最畅销的一本。

黄仁宇除本书外,其他多部作品都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如《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的大历史》、《地北天南叙古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关系千万重》等书,都成为畅销书,获得全球各地华人的热烈回应,成为学界异数,影响极为深远。

黄仁宇搜集资料之勤,专精研究之深广,著作成品之旺盛,近期史家相信无出其右者。有许多年轻学者公开表示受到他的启发。然而,他在学术界内却备尝艰辛,受到许多来自学术界的讥评。他在自传中曾表示:

我在校园内也面临个人的困窘。我得不到同事的帮助或支持,却也无法说服他们,我的历史观有利于整个史学研究。我在美国大学教师教学绩效评量不但跌到可笑的水准,而且五年来一直都没有出版书,说来讽刺但《万历十五年》的书稿被耶鲁大学接纳时,已经是我收到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遣散通知的六个月后,出书时我更已离开纽普兹了。

文章结构

《万历十五年》文分七章,中文版含附录共三百五十七页。另有明代文物建筑彩色插图十四页。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但书中内文涉及范围却又不只此年之事。七章各描述一人物,标题分别是<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居正>、<活着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内容看似描述七人的生平简介;实际上是以七人身处的时空背景,剖开当时的政治、宗法、社会、财政、军事和文化思想进行论述。

作者以人物与相关事件为经纬,交织错综整个明朝制度衍生出的官僚系统、经济组织、司法体系、军事制度以及行政体制问题,并将论点核心置于影响这些问题最为深远的的“礼仪与道德”两者,一并讨论明代兴衰的关键点所在。

大历史观点

黄仁宇在本书自叙与另一著作《中国大历史》中,一再强调大历史观点对历史思考的重要性。所谓的大历史,就是书中自叙所提及的“不斤斤计较历史人物短时片面的贤愚得失,也不是只抓住一言一事,借题发挥。而应竭力将当日社会轮廓尽量勾画,庶几不致因材料参差,造成对历史人物的偏激评价。”简化语意之后,就是将历史背景往后推,与未来的历史发展做互相印证。

作者不拘泥、不局限于一个时间点,而注重在“过程”、“发展”与“演变”。观察《万历十五年》一书,不难发现作者虽然立题于一个时间点;但文中内容可推至过去与未来数十年间的演变。此一观点,与当代历史书籍多以历史事件作为核心,颇有差异。但如作者所言:“若想要高瞻远瞩,首先必须先将历史背景推后三四百年。”把握历史脉络,进而推演整个历史的走向,这才是新时代身为一个历史人,所必须具备的宏观眼光。

细腻的观察角度

从张居正生前与反对派文官的明争暗斗,到死后遭到清算被人批评奢华无度、无人臣尊君之忠,可反对派文官中居然还可以衍生出另一类的“争权夺利”,即以“正直”作为政治筹码的文臣。从申时行被时下批评“蕴藉不立崖异”、“首尾两端”,作者以当时申时行对各派系文官的调和,来解释这些批评。

从张居正去世之后,立皇储事件使得官僚体系与皇帝权力的冲突浮上台面,黄仁宇以道德礼仪、宗教性质的约束力、文官对皇帝能力的希冀来解释此一现象。明朝对边疆部落的态度、互市贸易的利益、东厂锦衣卫与文官间的冲突到武官在军事裁决上的无力,这些上述现象造就出戚继光在应付倭寇上的化简策略、余大猷整顿军备的阻力而遭致失败、谭纶与戚继光的合作、张居正死后戚继光被政敌攻击等事迹。

又从军备补给延伸出帝国供给线的错综复杂、各地财政的独立造成供给的分配不均、毫无组织性可言的军事体制、军户制度导致的编制问题等因素。从这些不难看出,明末实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境界。头痛不医头、脚痛不医脚,只想利用道德礼仪与庞大的官僚体系来巩固风雨飘摇的帝国运势。这样的国家宣称自己国力鼎盛,那只是自欺欺人的说法。黄仁宇拿万历朝发生的历史事件,运用细腻的观察角度,来描述这个已经危在旦夕的帝国命运体,充分展现中国历史的特色,以及其长期的合理性。

冲突与矛盾

史书上所记载的皇帝,多半都拥有相当奢华的物质享受。但在《万历十五年》中,皇帝是没有自主意识的,皇帝只是一个文官集团的期望象征、一个利于帝国行政作业的工具、一个带有神秘性的全国精神中心。

皇帝无法逊位,时时刻刻都得遭受文官巨大的期许压力,任何决定都不能违背祖宗训法、道德礼仪和传统价值观的规范。

皇帝之所学,全部不能脱离文官的要求范围之内;皇帝出宫祭祖、阅兵,文官以各种荒唐无理的理由反对。皇帝只能以二十五年不上朝的消极手段,来抵制文官的庞大力量。

史书上给万历的评语,不外乎是“懒惰”、“昏庸无道”、“贪财”;但深入研究发现,万历的悲剧,是整个明朝文化背景下的禁锢,是一个人无力改变环境现状的结果。文官是没有自主意识的,在四书五经的耳濡目染之下,文官只能有一种传统的性格,以期许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模范、清廉爱民的地方官、为国家可晓以大义甚至于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的忠臣。农民是没有自主意识的,农民所能依赖的并非成文或不成文法,而是抽象的道德价值观、地方官员本身的判断力以及行之有年,各阶层都心照不宣的准则。将才也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将才在军事裁定权上只能仰文官之鼻息。文官要保持帝国的稳定性,标榜稳健和平,任何军事上的行动,都会被视为徒耗损国家实力的匹夫之勇。国家是外强中干的,号称两百万大军,却被一股五十至七十人的海寇小队轻松登入沿海,深入腹地如入无人之境,各地军队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

明朝,仿佛就踮脚尖在许许多多的矛盾与冲突搭建的地基之上,摇摇晃晃地维系着命脉。

结语

明朝的衰亡,并非一时一地众人的过错,历史上的关键点,只不过是点燃火花的一撮引信。陈旧的信条没有经过时间的催化而升华,没有经过众人的反省而进步,如同一间老旧的木屋没有重新装潢,只能眼睁睁看着蠹虫蛀蚀,支柱崩塌,昔日风华全都付之一炬。但明代与他朝的特异之处,在于与外在环境的巨大变迁时间点相契合。也因此,明朝的腐败,最容易受到放大镜式的指责和批评。皇帝在形同监狱的宫殿内,一举一动皆被全天下看管着。万历纵使没有唐太宗的雄才大略;可也没有夏桀商纣的暴虐无道。也许在张居正一案完结后、常洵出生前的那段时间,万历一度有励精图治之意:他能够不辞辛劳参与各项典礼仪式,能够对于首辅申时行的各项建议全力以赴;但在立皇储之争中,两股水火不容的意念引信被点燃了,而皇帝无法改变这项斗争的结果,只能无力地展开报复行动。1588年后,万历就再也没踏出过紫禁城一步,这可以视为万历无言的抗议,同样也可以看作万历在精神上,被礼教活埋的残忍。年未满二十即批准陵寝的预建,正透露了这项讯息。

一个再强盛的帝国总有倾颓之时,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所痛心疾首的是,一再重复看着高墙倒塌、烧杀抢掠、妻离子散、活人相食的人间惨剧;虽然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自然界的循环法则。“人类在历史中所学到的,就是人类在历史中什么也没学到。”这话或许有些夸大其词,但若细细品味箇中道理,还真有几分实在。我们期许的鉴古知今,可能是太过崇高的理论;如果能在历史教训中领悟,印证现实生活中所面对到的困境,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前车之鉴所堆砌而成的象牙塔,也有能在人间世界上发光发热的一天。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分钟读懂《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到底揭示了什么历史大规律
豆瓣书评: 从《万历十五年》探究大明王朝衰败的症结
万历年间的六位人物——读《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皇帝为什么斗不过文官集团?
万历十五年|帝国近黄昏
10分钟带你读懂《万历十五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