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民族之母,女娲和伏羲母亲

华胥氏之所以有名,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东汉时期的谶纬之书里说华胥氏生了伏羲,一个是《列子·黄帝》里记载了一个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的故事,而以前者最为有名。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先说《列子》中的记载。“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的故事见于其《黄帝》篇,说:“(黄帝)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至于最有名的“华胥氏生伏羲”的故事,在东汉以前看不到相关记载,它的出现是在东汉时期的谶纬之书中,主要的有以下一些:

《河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

(《太平御览》卷七十二引)《河图》曰:“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宋均注曰:“雷泽,地名。华胥,伏母。”(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钩命决》曰:“华胥履迹怪生皇牺。”注:“迹,灵威仰之迹也。履迹而生,以为奇怪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

时至今日,关于华胥氏的传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均有,可见其传说流布之广,这当是因为太昊伏羲氏的传说流传广远之故。那么,华胥氏最初该是在什么地方呢?这必须得仔细考察一下了。

首先,履大人迹生子的说法,是克隆了周人的先妣姜嫄“履帝武敏”生后稷的故事,“武敏”就是足迹的大拇指,所以《史记·周本纪》里就直接说“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

其次,说华胥氏是在雷泽履大人跡,这是根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的记载附会出来的。

《左传》是刘歆编辑完成并于西汉末、新莽时期大肆表彰过的,东汉时曾一度立于学官,是古文经派竭力标榜的经典之一,所以其说影响很大。它里面说任等四国在济水祭祀大皞,那么大皞就该是在济水附近,而雷泽即《尚书·禹贡》中的雷夏泽,在今河南濮阳、范县、濮城和山东菏泽、鄄城境内,古今无异词,正是古济水附近的一个大泽。

王嘉《拾遗记》卷二里记载了一个故事:“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着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量度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六记载:“蓝田山,古华胥氏陵,……此地是三皇旧居” 。《陕西通志》云:“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 《西安府志》的记载与此相同。明清时期的《蓝田县志》 载:“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故居。”

古今史学家对华胥的研究,从未中断过。多位专家考证了西安市的蓝田县华胥镇就是华胥氏故里。

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晋代王嘉《拾遗记》云:“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生庖牺。” 《宋书·符瑞志》:“太昊帝宓牺氏,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牺于成纪。” 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云:“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

据《精编廿六史·五帝》云:“其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华胥即今陕西西安府蓝田县是也。一日嬉游入山中,见一巨人足迹,羲母以脚步履之,自觉意有所动,忽然红光罩身,遂因而有娠,怀十六个月,生帝于成纪。”这里说的帝,指伏羲,这里说的成纪,指今天的甘肃天水市。伏羲氏约生于8000年前(一说7500年前),大体与华胥氏相接。华胥怀孕数月后,带亲人去巡察故地族民生活、生产状况,先渡过渭水、泾水到达华亭(今甘肃庆阳市华池县),又到达成纪。由于劳累和临近产期,不能返回华胥渚,便在成纪生了儿子伏羲。这便是华胥为何既居华胥之渚,又生伏羲于成纪的原因。后来,华胥的后代伏羲、女娲氏族东迁,华胥年迈,遂安居于华胥之渚,去世后葬于今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以北。这就是华胥陵的来历。

后世纪念,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华胥陵是国内发现唯一存在的华胥氏的陵寝,是中华祖根之所在。它北枕骊山,南临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是一块纯阳的风水宝地。

华胥陵原周长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陵区古柏参天,附近分布着同华胥有关的“画卦台”、“华胥窑”等遗迹。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中国民间流传的“龙抬头”的日子,华胥陵的祭祀活动延绵成俗,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之一。据《太平寰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故居,境内华胥陵”。明清时期编纂重修的七部《蓝田县志》均载有“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故居。”华胥陵周围分布着许多同华胥陵氏与之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华胥沟、三皇庙、毓仙桥、阿氏村(娲氏村)、女娲堡、补天台、人宗庙、磨合山、华胥窑、画卦台等。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代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文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字样,左右两边分别刻有“伏羲肇娠,皇帝梦游”八个字。

这些都是十分珍贵人文遗址与实物,也进一步印证了《陕西通志》所载:“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的记录。华胥陵作为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的陵寝,是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精神殿堂,是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

华胥者,华夏圣母也。悠悠古国,浩浩神州,人类之源远矣。然我华夏之源可考之,华夏之祖有典载之,有证佐之,有庙供之,岂不幸也哉。

《史记》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山海经“》曰:“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春秋谱》曰:“华胥生男曰伏羲,生女曰女娲。”

《河图》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濮州志》曰:“"<;禹贡>;之雷夏者雷泽也。”华胥与雷夏合称华夏,此吾华夏民族之由来也。华夏因华胥而名,自华胥而始,故敬之曰华夏圣母不亦确乎。天下华人何称龙之传人耶?圣母于雷泽履之龙迹也。

伏羲女娲皆为圣母华胥与神龙之裔,况后人乎?《帝王本纪》曰:“华胥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此亦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者也。

《水经注》瓠子河篇载:瓠河又经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即今之鄄城雷泽,故曰雷泽瓠河乃华夏之基,龙之传人之源。雷泽湖畔华夏子孙繁衍生息逐日壮大,建华胥国于此。

《轩辕本纪》曰:“帝游华胥国,此神仙国也。”后世子孙陆续外迁,足迹遍布八方,皆以故国为天下之中。故又称中华。后之炎黄尧舜禹亦皆其后世子孙也。呜呼始祖之功概莫大焉,无始祖焉有华夏民族耶?至伏羲结网渔猎、观天象画八卦、别姓氏制嫁娶、作历甲造琴瑟、驯畜禽,及女娲炼石补天者,巍巍乎功可天齐矣。

为扬祖功,历代建庙供之,终日烟火不断,寻根报本者纷至沓来。然因多涖水患屡遭兵燹已不存其貌矣,不复重览世者抑于时也。呜呼敬祖仰宗华夏之美德也

。今刻石纪念,可圆海内外赤子寻根之梦,抒报本之情,亦实现华夏民族复兴之兆,真幸事也,大事也,快事也。喜逢盛世,百废俱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今之贤者法古人效先贤欲修建圣母庙,旋得各方支持。

中国农业部原副部长杜子端先生亲笔题写圣母华胥纪念碑,各界人士慷慨捐资以补重修之需,为置盛事于勿忘,特作斯文志之,以表圣母之功,歌圣贤之德,示华夏之源,晓之故址,以利慨而兴之。后人慎而志之,海内外赤子万代景而仰之。

经过近十年的调研论证和史料搜集,华胥陵的真实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2007年3月份,世界华人联合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中国史前文化研究院、黄陵基金会、蓝田县人民政府等10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了首次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4万多人参加了恭祭仪式。此后,对于华胥氏的研究和华胥陵的考古保护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它标志着被人们遗忘了近百年的华夏始祖母华胥氏,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文史材料中走向真实生活。

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的华胥陵,相传是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氏的陵冢。有专家称,华胥氏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

陕西省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五十公里,因境内南山盛产美玉,故名。一九六三年在此发现了距今约八十万年的“蓝田猿人”化石,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之一。

据中新社了解,蓝田县有关于华胥氏的诸多遗迹,“羲母陵”“三皇故居”等,日前有关学者石兴邦、刘士莪、任本命等人赶赴蓝田,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母系氏族的起源、华胥氏族团的生成、历史的沿袭及现存遗迹与历史传说记载的对照进行考证,得出上述结论。

此间专家们认为,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作为伏羲,女娲的生母,她是华夏的繁衍之根。华胥上古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根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06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在华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举行了首届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龙腾神州,凤舞华夏,寻根华胥,振兴中华”。在大典上举行了奏祭乐,献酒,揭碑及宣读祭文等仪式。今后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将举行这样的大典。

2023年2月20日(农历二月初二)在华胥陵的所在地--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行了癸卯上巳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典文如下:

癸卯上巳节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文

维:公元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岁在癸卯,日暖玉乡,时值上巳,惠风和畅。骊山巍巍,滋水泱泱。华胥祖陵,四海共仰。中华儿女,聚西安蓝田华胥古镇,谨具芳花雅乐、鲜果五谷,致祭于华胥氏始母陵前。辞曰:

赫赫华夏,誉满天下。

何为源头?茫茫宇宙无际涯;

根在何地?四关之中处处家。

遥想远古,宇宙洪荒。蓝田猿人,公王岭上。

劈石为器,钻燧取光。构木为巢,采猎食饷。

生生不息,绵绵繁昌。

华胥古国兮,八千余载;

夏后立国兮,老牛坡上。

华族,夏族兮,齐驱而并驾;

族外通婚兮,临灞水以居家。

世代联姻兮,新族名华夏。

华夏族团兮,启航始扬波。

睿智始母兮,履巨人迹;

生儿育女兮,伏羲女娲。

开启鸿蒙兮,筚路蓝缕;

肇造文明兮,光被遐荒。

煌煌先祖伟绩,日月齐辉益昌。

制书契以代结绳,造网罟而教渔猎;

行聘礼以正婚姻,正姓氏而防近亲。

取牺牲以充庖厨,定方位乃画八卦。

炼五色石而补天,驱疲劳以制笙簧。

亘千秋而愈烈,历万世而有光。

赫赫元功,文明初创。

伟哉!华夏文明自兹始,中华儿女共韶光。

周秦汉唐,中华以长安最盛;

宋元明清,华夏以灞水流光。

近世以降,世界风雷激荡;

中华儿女,踔行群力自强。

中国共产党,奋斗一百年,

前仆后继,初心不改,人民实现小康;

中共二十大,擘画新蓝图,

强国梦想,任重道远,再谱百年华章;

命运共同体,大国勇担当,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共创美好未来;

两岸一家亲,民心之所向,

同宗同文,血脉相连,统一势不可挡。

黄帝梦、中国梦,小康大同;

华胥梦、复兴梦,一脉相承。

华胥梦,和谐乐业,人间仙境;

复兴梦,雄立东方,勇毅前行!

愿华胥始母高悬杏黄,福佑苍生;

黄天厚土,祈护家邦。

华夏儿女,齐心协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大礼已成,伏惟尚飨!

蓝田县华胥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正奇撰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胥氏
华胥氏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母亲
“羲母陵”与“三皇故居”考
《赞华胥氏》
中华民族的始祖:华胥陵
非遗与人文图典:初访“华胥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