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冠李戴的《三国演义》,至少有10件史实被改得面目全非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论及到《三国演义》时,曾经说到:“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后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引入了这一观点,基本上也就坐实了《三国演义》中史实与虚构之间的大致构成。

做为一部未架空的历史小说,除了虚构外,必然是要结合到相关史实的,但即使是这史实部分,因为情节需要,往往也会有加工的成分存在,甚至有些都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本来“小说家言”的可信度就不高。

《三国演义》中就有好几处,参照了历史原型,却又经过了艺术加工。

NO10: 鞭督邮

《三国演义》:“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中记载,黄巾之乱平定后,刘备被封为安喜县的县尉,本来也相安无事,可偏偏来了一个不识趣的督邮,想要贿赂不得而大发威风,狠狠地辱骂了刘备一顿。

张飞正好多喝了几杯酒,知道了这件事,立马就怒火上升,不由分说,冲入馆驿之中,将督邮给拉了出来,绑在马桩上。用柳条狠狠地鞭打了一顿。

刘备为此事只得挂印绶而去,投靠了代州的刘恢。

这样写倒是符合了书中所描写的张飞“急燥”性格,但按史书所载这却不是张飞所为,另有其人。

据《三国志··先主传》所记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五葬反。弃官亡命。”

从这条记载中,可以看出督邮到安喜县公干,但又喜欢摆架子,不接见刘备,惹得刘备性起,直入公门直接绑了督邮就打,然后就弃官亡命天涯了。

裴注引《典略》的话,说得更清楚,当时各州郡收到诏书,对因军功为长吏的人,将要有选择地淘汰,刘备怀疑就在被淘汰之中。等到督邮来了,已经传出话来说,刘备就是被遣之列,刘备听得督邮在传舍,便去求见,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很是恼怒,回去后,带了兵吏再次突入传舍,并说是“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立即就绑了,将出到界时,解下绶印缚在督邮脖子上,并绑在了树上,鞭打数百下,见督邮求哀,也救放归了去。

所以说,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2、斩车胄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上说,关公出奇计,扮作曹军张辽部队直到徐州城下,引得车胄开城门出迎,关公乘着夜黑将车胄一举斩杀,刘备也因此再次得到了徐州。

《三国演义》虽然拔高刘备的正义形象,可也把他很多所做的事都给削弱了,放了一把火,硬说是诸葛亮做的,打了督邮,只承认是张飞干的,杀个车胄也成了关公的专利。

其实,按《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上的说法,也证明了这一点:“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从刘备与关公的传记中,可以得知,袭杀徐州刺史车胄的是刘备,而不是关公,打下徐州后,关公被任命据守下邳城。

3、貂蝉其人

《三国演义》:“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上的说法,貂蝉本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王允为使连环计,离间董卓父子,将其收为女儿,貂蝉也终不覆使命,令得董卓与吕布父子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从而为大汉的苟延喘息争取了一线生机。

史书上,关于貂蝉的记载没有,因而貂蝉因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她还是有原型的。

《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上的说法:“卓常使布守中閤,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因而这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是一个侍女,而不是貂蝉。

为何要叫貂蝉呢,有些人认为,这也不是捕风捉影的。

貂蝉,是指汉代侍从官员帽子上的一种装饰,宫中有一种侍女是掌管朝臣戴的貂蝉冠,因而也被称为貂蝉,是对其职业的称呼。

4、捉放曹

《三国演义》第四回 :“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上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急急忙忙地逃往自己的家乡谯郡,在途经中牟县的时候,被守关军士所擒获,并送到了县令那里,县令听了曹操的忠义执言后,就决定把他放了,并愿跟随着他一起闯天下,在逃跑途中,杀了吕伯奢一家的曹操还说出了“宁可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话,两人因而分裂。

依据书上的说法,这个县令就是陈宫。

其实这又是一件张冠李戴事件,陈宫是在初平三年的时候,结识的曹操,而此时曹操的出逃在汉献帝被立的那年,即公元189年。

当时兖州刺史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他对曹操说:“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两人也是因以曹操杀边让之事而决裂,(那是公元194年的事)而不是杀吕伯奢一家的事。

那真实情况如何呢?

《三国志·武帝纪》载:“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裴注引《世语》所作的补充为:“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

按这两条史例,曹操是在中牟这个小地方被抓的,也被送到了县里,当时有人(也说是当地的功曹)就把他给认出来的,向县令那边做了诸多的解释后,才将曹操给放了。

不管怎么说,这里面没有陈宫什么事,从有关陈宫的史书来看,也没有有关他做中牟县令的记载。

5、博望坡之火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所说,那是在刘备刚刚请出诸葛亮后的建安十二年,曹操派了夏侯惇与于禁等为将领统率十万大军,杀奔新野,想除掉刘备这个大患。

诸葛亮便利用新野城外博望坡的有利地形,令赵云佯败引曹军深入,乘着月黑风高,放了一把大火,烧得曹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这也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的第一功。

据《三国志·先主传》所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这显然是就是刘备的大手笔了,不关诸葛亮的事,而此时是建安七年,诸葛亮还未出山。

从事件上来看,烧是烧了,没有多大的伤害,只做疑兵之计,让人以为自己害怕了,逃跑了,正好将曹军引入埋伏之中,大举击破。

6、温酒斩华雄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讲到了华雄的死,而且写得很精彩: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很明显的,这个华雄是关公斩得了,斩得惊天地泣鬼神,令关东群雄震撼不已。

小说终归是小说,戏说的成份过多,大话的情节过多,真正的史实却是不容改变的。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上所载:“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孙坚在被董卓军队祖茂打得丢盔弃甲后,重新组合了人马,再次重来,与董卓军队交战于阳人,在此战中,大败对方军队,并后还杀了都督华雄。

这也就很明显了,斩华雄的是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而不是关公,按演义上所说,孙坚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而且败得很惨,是不正确的。

8、斩颜良、诛文丑

斩颜良确有其事,虽没有演义所说的那么英勇神武,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所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可这诛文丑的却不关关公什么事。

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载:“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

也就是说在杀了颜良之后,关公就急急地投奔刘备去了,接下的事,也就跟他联系不上了。

《三国志·武帝纪》上说得明白:“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

是曹操利用了文丑军的贪心,将军资扔在道上作诱饵,使得其军阵大乱,乘机攻击而取胜。

《三国志·贾诩传》的记载也证实了这一点:“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於官渡。”

从这两条史例来看,文丑完全死于一场阴谋,而这一场阴谋的策划者是曹操与荀攸,所以说, 斩颜良是关公的功劳,诛文丑是曹操与荀攸的安排。

9、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里说,鲁肃相邀关公赴会,其实是为了要回荆州,因而在暗地里埋伏下了刀斧手,准备的是一场鸿门宴,关公明知其意,欣然而往,而且只是带了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

当然,关公也是有备而来,在酒席上硬拖着鲁肃做自己的挡箭牌,东吴众人投鼠忌器,不敢动手,因而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关公乘风而去。

鲁肃荆州没有要到,倒是受了一场惊吓。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载:“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可见,当时单刀赴会的可不是关公一个人,裴注引《吴书》说得更为明白,“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

在酒席上,鲁肃更是用一番义正言辞的话,令得关公“无以答。”后来,刘备因实在碍不过面子,“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由此可知,单刀赴会的绝不是关公一人,逞英雄的也不是他,而是一介书生的鲁肃,想想看,一个儒将面对一个众所周知的“万人敌”却一点不怯,还执义正言,要回了一点地盘。

10、空城计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上说, 司马懿引着十五万大军,望着西城蜂拥而至,而当时,诸葛亮身只有一班文官,大将一个也没有,军马也就只剩下二千五百个人还可以用。诸葛亮没法,只得行险,行空城计,以虚为实,吓退了司马懿大军。

这是《三国演义》上的说法,其实诸葛亮未曾用过这一条计谋。

三国历史上,曾经用过这一计策的,有明文记载的,有三个人:

一、曹操

当时的情况,曹操的兵都出去割麦子了,而留在他身边的一千人都不到,此时吕布率兵来袭,根本就挡不住。

曹操便派老弱妇女守营,自己带着不到一千的兵马,列阵以待,热烈欢迎吕布的到来。

吕布一瞅这架势,心里就犯嘀咕,又瞅见这南面上有着一片大树林,幽深而不可测,于是便不敢进攻而驻扎了下来。

大好机会失去了,便不来,等到第二天再战,早已将军队调回的阿瞒,将吕布打了个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二、赵云

那时,刘备正与曹操争夺着汉中之地。黄忠因劫米,引动曹操大军袭来,赵云营中兵力薄弱,实是难以抵挡。

赵云却命人偃旗息鼓,大开营门,造成埋有伏兵的假象,曹操攻来,果然中计,而不敢前,赵云乘此时节奋勇杀出,大败曹军。

事后,刘备来视察,得知这事,说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成语“偃旗息鼓”也由此而来。

三、文聘

当时,孙权率领了数万人攻来,而又大雨至,石阳城中栅栏崩坏,老百姓又不能及时的撤离,文聘便命令城中的人不要轻举妄动,都不要出来,自己也躺在卧室里,一副很是轻闲的样子。

孙权果然怀疑,对他的部下说,这是北方忠臣,因而守着这个郡,他现在躲在城里面一动也不动,分明是在有着什么阴谋,一定是有外援,所以也就撤兵了。

可以肯定的一点,诸葛亮的空城计完全是虚构,其来源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这却是假的。

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是没时间也没条件与诸葛亮抗衡。

11、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上讲到这个故事时,是在“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之中,故事的大概内容如下:

周瑜总觉得以诸葛亮的智谋,对于东吴是一个大祸害,就想着法儿想杀诸葛亮,于是,便恿拥着诸葛亮置办箭枝,以备军需之用,并限定了时日,若没有完成,就军法从事。

通过与鲁肃的关系,诸葛亮要来了二十多条船,六百多个军士,上万的束草,乘着天黑黑,漫天的大雾向着曹营出发了。

在几番鼓声的引诱下,曹阿瞒开始无偿大派送,箭如雨般都倾泻在了诸葛亮与鲁肃所率的二十多条船只上。

其实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就是从科学理论上来分析,这也是不可能的。

演义上还有一个人用草船借过箭,孙坚。

孙坚的借箭就比较可行了,据演义载: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军只顾放箭,箭已放尽。坚却拔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

一连着三天,每天数十来次,一共是上百次,一天约得上千枝箭,科学而实用。

而事实上,按史实的所载,三国历史上,利用了草船借箭的是吴主孙权。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说,那是建安十八年的正月,曹操攻濡须的时候,“(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由此可知,“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孙坚,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还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的第五年,而不是演义中所说的赤壁之战时的建安十三年。

演义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为了各种需要,也会敷衍出各种说辞,这也是小说的不可避免处。

小说的精彩与史实的严谨,往往是割裂的。因而我们看小说,也不用过多去纠结其中的史实错误。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富有魅力,富于韬略
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三国演义“虚构”知多少?
张飞命铁匠打造一把宝刀,上面刻了三个字,诸葛亮看后笑了
盘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戏,历史上的刘备真有那么窝囊吗?
《三国演义》中与史相悖的情节
刘备对待关羽张飞有无亲疏之分,两段情节道出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