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红楼梦》里面没有狼外婆(续)

贾母在二玉之事上是支持的态度第二十九回二玉因为张道士给宝玉说亲之事闹得不可开交,贾母急得哭道“我这老冤家是那世的孽障,偏生遇见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你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生不咽这口气。” 脂批:“二玉心事,此回大书。是难了割,却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书之大旨。”戚本此处云:“一片哭声,总因情重。金玉无言,何以为证。”

就是说宝黛缔结姻缘,原有贾母的话为证,而金玉之说,仅是薛家一家之言,小打小闹,传得沸沸扬扬,而贾母却始终“不言”,很明显就是不承认的意思。

就算不看评论,单从字面,也能明白老太太话语里边对“二玉之事”的看法。

“冤家”一词最初含义是指仇敌,但在唐诗词、曲赋、戏曲、明清小说中“冤家”逐步演变成了对情人的称呼,用来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是爱之至极的反语。 这里老太太说的“冤家”显然不会是仇敌的意思了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宋代蒋津在《苇航纪谈》到了六重含义,无不传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情感,实际上都是指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爱情关系。以贾母的年龄阅历,不会不知道这个含义。

所以脂砚斋评说“二玉心事……太君一言以定。”

其实我们在翻看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红楼梦的时候,似乎很难看到荣府的最上层家长——贾母,贾政夫妇在“木石前盟”以及“金玉良缘”上的态度,但是仔细推敲,却能发现蛛丝马迹,借用一句评语来说,叫做全文总是“伏脉千里”。即使雪芹所作后数十回下落不明,没有确切证据来证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最终的的选择,但是,前八十回的描写已经足够证明他们各自的态度了。

贾母是支持宝黛缔结姻缘的。

红楼梦一书的写法实非常人所想,常常使用间色法以及不写而写的笔法,贾母在宝玉婚事上的态度并没有多少笔墨,但是态度已经很鲜明了。

第二十九回,回答张道士的提亲时候,贾母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这一番话大方得体,并不是真要张道士来做媒,而是明白告诉贾府那些势利眼,我老太太的外孙女虽然是孤女,但是你们也不要瞧她不起,她模样性格配得上宝玉。可惜二玉并不明白她的苦心。这次回去闹得天翻地覆,老太太哭道“不是冤家不聚头”。

至于书中第五十回贾母向薛姨妈打听宝琴八字,五十四回贾母批判才子佳人书,以及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这三回被评论者抓住大作文章说贾母已经厌恶黛玉到了要舍弃她的地步,我认为恰恰相反,是贾母终于下定决心促成宝黛的证据。

第五十回,贾母询问宝琴八字,“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而贾母没有明说,她也不好直接拒绝,便半吐半露说了宝琴已经许人了。这里边大有文章,宝琴来的时候大家就已经知道她是来京城和梅翰林家的儿子成亲的,贾母怎么会不知道?再者,宝琴一来,贾母就非常喜欢,立刻“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宝玉和宝琴已经定了兄妹关系了,亲上加亲也没有这么个亲法的,说贾母问八字是给宝玉求配岂不是太可笑了!写贾母此举正是间色法,此时金玉之说已经传了三四年了,贾母此举正是表明她不认同金玉之说。退一万步说,假如贾母真的是要把宝琴说给宝玉,她在宝玉的姻缘问题上已经不考虑黛玉了,那么,考虑宝钗了吗?何来喜钗厌黛的证据之说?

至于第五十回更是历来被人拿来说道贾母嫌了黛玉的最有力证据,贾母说那些闲书中的佳人“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有一大批的评论家兴奋的发现说这是在影射黛玉呢。可是事实上这一段是作者借贾母之口来表达自己对那些闲书的看法,可以对应第一回中所言“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另外一点,诚如贾母所说这样的人家“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是断断没有可能发生那种事情的。可知贾母并不是影射谁。就算贾母的确是有所指,那么,凭什么说影射的一定就是黛玉?宝黛二人感情比别的姐妹要好,在大观园中不是秘密,在贾府的统治者眼中也不是秘密,就看凤姐常常拿二人取笑即知,而且他们并没有阻止二人的交往,反而总是二人并提,可知贾府上下是默认二人以后成就好事的。如果非要说影射,我倒是觉得影射宝钗的可能性更大。贾母也不糊涂,宝钗一来就宣传鼓吹“金玉”之说,如果说这还不是宝钗自己的行为,是他的丫鬟和妈妈到处说的,那么宝钗对宝玉的“玉”特别的关心,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吗?三十五回宝玉要莺儿打绦子,正不知打什么好时,宝钗一句话引到玉上“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又如三十六回出现宝钗坐在睡觉的宝玉身旁给他绣肚兜这等“不堪”的场景,晴雯曾经抱怨宝钗说“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害得我们半夜三更的不能睡觉”,贾母难道会没有一点耳闻?

再来看所谓贾母已经厌恶黛玉的第五十七回,紫鹃只说了一句“林妹妹要回苏州”,宝玉就“死了个大半”。试想这么小小一试,就几乎要了宝玉的命,有谁敢真的来一次呢。贾母即使不为黛玉,难道也不管宝玉了吗?何况二人都是她的心肝儿肉。当贾母得知起因只是一句“林妹妹要回苏州”时,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贾母此言被曲解成一言否定宝黛感情,其实不然,这正是贾母心中拿定主意,要成就二玉好事的暗示,这句“顽话”贾母流泪释然,因为他已经决定要永远留下黛玉了,“林妹妹回苏州”只是句没有可能的“顽话”。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就写到“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开玩笑说要给二玉保媒,正是她已经看出老太太的意思了。不然以薛姨妈的身份,是不会在小辈面前这么玩笑的。

如前所述,贾母这个贾府最高统治者是支持宝黛缔结姻缘的,那么为何红楼梦最终结局二玉心事终虚化一死一出家呢?黛玉之死历来颇有争议,但是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心事受阻。那么,到底谁才是那个阻止二玉的人呢?我们再来看贾家其他家长在宝玉婚姻上的态度。二嫂子的诙谐道出她取黛舍钗的心理 王熙凤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喜欢他的人爱她泼辣风趣,讨厌她的人恨她狠毒自私。不管怎样,有一点意见可以统一,那就是这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人,她有自己的风格和立场方法。后四十回中她献“调包计”促成了金玉良缘也害死了黛玉。凤姐在宝黛关系上的看法到底是怎样的呢? 作为管家少奶奶的水晶玻璃人凤姐应该是很了解二玉之间感情纠葛的人了。按照宗法礼教的要求,当家少奶奶意识到这类事情,应该立刻采取措施,避免“丑祸”发生,袭人一个奴才尚且“日夜悬心”,凤姐不仅不讳莫如深,反而常常拿来开个玩笑,不带恶意的向众人暗示一下宝黛感情,众人想当然的认为宝黛结合是天经地义,上头默许的。凤姐的这种行为固然和她泼辣的性格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她在宝玉婚姻问题上的选择——取黛舍钗。 我觉得凤姐似乎不太喜欢宝钗。按理说,她俩是姑表姐妹,要比旁人亲得多,但是在整部的红楼梦中,我们很难找到二人亲近的描写,几乎没有正面写到二人的交往,这未免有些奇怪。再看凤姐和黛玉,似乎有很多比较温馨俏皮的场面,从黛玉进贾府开始,凤姐就对这个老太太的心肝肉儿很上心,送茶送花的,天天嘘寒问暖的,而且黛玉似乎也比较亲近这个二嫂子,第四十六回鸳鸯拒婚那节,邢夫人听说平儿也帮着鸳鸯说话,就有凤姐的小丫头丰儿替她圆谎说:“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凤姐儿听了方罢,故意的还说"天天烦他,有些什么事!”可见黛玉与这个二嫂子来往比较密切。第五十一回凤姐说天冷给姑娘们在大观园里单独设伙食说“就便多费些事,小姑娘们冷风朔气的,别人还可,第一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可见她也是真疼黛玉的。 王熙凤是贾府最善于揣测贾母之意,最会讨老太太喜欢的人,他必然是感觉到贾母对二玉之事的默许,所以才常常拿来说笑一回。有人因为续书中风姐的恶毒“掉包计”的描写而认为她之前那些玩笑是对黛玉的恶意嘲讽和侮辱,实在是冤枉了这位末世凤鸟了!凤姐虽然狠毒,但是被她算计的人却也不都是完全清白的人。历来最为人同情的是尤二姐,但尤二姐第三者插足在先,和她是夺夫之恨;第二个贾瑞更是罪有应得,三番五次的骚扰她,死也是自己正照风月鉴所致,非要归罪凤姐,也最多是个防卫过当;唯一比较无辜的应该是未婚的张金哥夫妇了,是她弄权图财,导致二人无法结合殉情而亡,但这也是凤姐意料之外的,并没有想过要害死他们。红楼梦中凤姐和宝玉黛玉关系一直都是不错的,拆散他们更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聪明如王熙凤想必不会没有想到吧? 为什么说拆散宝黛对王熙凤来说是损人不利己的事?不说她和宝黛二人的感情原因,就从凤姐自己的角度出发,她是大房那边的儿媳妇,婆婆邢夫人是个贪财小气的人,一个人把持家政轮不到任何人插手半点,又不太喜欢自己,正好贾政府里老太太年纪大不管事,王夫人一个人管理力不从心,少奶奶李纨守寡有个没有断奶的小子要养,凤姐自然乐得来贾政府里管事,老太太又喜欢自己,王夫人又是自己的亲姑姑。但是她毕竟是“那边”府里的,暂时协理家务因为这边没有人,说白了是没有管家少奶奶,一旦这边有了自己的能干的“宝二奶奶”,哪里还能轮得到凤姐来管理家务?聪明的凤姐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五十五回凤姐对平儿说了她对宝钗黛玉的看法“林姑娘和宝丫头,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的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这段话评价的是宝钗黛玉二人的管家能力,黛玉身体不好,虽然有才,但是身体不好,即使成为自己人,也不会能干了,但是宝钗则不同,不仅有才而且身体好,嫁过来必然是一位能干的少奶奶。到时自己就只能回到贾赦那边受气了。机关算尽的王熙凤必然会选择让黛玉成为宝二奶奶的,何来出计谋让宝钗顺利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 想来王熙凤恶名昭著的最主要原因却是“掉包计”,不能原谅的也惟有“掉包计”,而这还是续书中的歪派,为凤姐一哭! 既然贾母和凤姐都不会是破坏宝黛姻缘的人,那么到底是谁最终让木石姻缘化为泡影了呢?准确一点说是,是谁深恶痛绝二玉之事呢?“天真烂漫”的王夫人的选择 其实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非常怀疑为什么曹公要这么评价这位王夫人。金钏因为她的“天真烂漫”而死,晴雯因为她的“天真烂漫”而亡。我更同意李国文对她的评价“不显山不露水,了不得的政治家”。 王夫人在钗黛上的选择是比较清晰的。首先血缘上讲宝钗近,是亲妹妹的女儿,黛玉只是丈夫的外甥女,再者宝钗性情平和宽容大度,而黛玉爱使小性,最重要的是黛玉一来就惹得宝玉砸玉,二人素日“生出多少事来”,常常闹得上下不安,仅前三十回中详细写到的二人口角生气就有十多回。王夫人看在眼里,心里不定气成什么样子呢。只是碍于老太太——黛玉靠山,也不好说什么。有评论说,金钏和晴雯之死,从心理学上看,是王夫人对黛玉怨气的转移发泄而已,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明显的就是晴雯之死。一开始嫌着晴雯但没有看到真人时候向凤姐回忆说“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如果是喜欢黛玉,看见岂有讨厌的?贾母看到像黛玉的小旦“深爱”,而王夫人看像黛玉的晴雯却是“最看不得那轻狂样”,见到晴雯时骂着“真像个病西施了”。我们读红楼都知道,病西施指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嘛。但是王夫人句句直骂黛玉,也许她自己都没有发现。 王夫人老来只有宝玉一子,宝玉是她的希望,她的命根子,她总是怕宝玉被周围的女孩子带坏了,所以她不喜欢乖巧伶俐的女孩,特别痛恨外表妖艳风流的像“狐狸精”的,喜欢老老实实外表蠢蠢笨笨的,晴雯袭人对比可知王夫人喜好。她说“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对妾要求尚且如此,那么行动爱恼人使小性的黛玉如何入得她眼?

毫无疑问王夫人是喜钗厌黛的了,但是碍于黛玉的靠山后台比较硬——贾府的老祖宗,她也不能公然违抗。

但是,不要忘记了,她也有一张王牌——贵妃女儿元春。元春省亲回家那天是第一次见到钗黛二人,对二人的赞扬也是同等,称赞薛林二妹与众不同,但到元宵节赐物的时候宝钗与宝玉的一样,黛玉则和众姐妹一样,明显的厚钗薄黛。二玉还因此闹别扭了一回。短短几天的时间,为何元春已经明显厚钗薄黛了呢?很明显是有人在她面前说了些什么。谁有机会进宫和贵妃说话?她妈妈——王夫人!

王夫人这张王牌算是打对了,贾母再疼外孙女,也要考虑贵妃孙女的意见,所以老太太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一直三缄其口,采取拖的策略,就是不张口,就是不回应金玉说。

至于关于小人的捏造污蔑宝黛二人不才之事,已经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都仅仅是王夫人嫌了黛玉的附加内容,暂且不表。 关于二玉之事终虚化,我觉得是老太太突然去世,黛玉没有人可以做主,之前紫鹃的话是一谶语“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可不是,最后黛玉只凭别人欺负去了? 至于贾府中老爷,宝玉的父亲在他婚姻上的态度,似乎仅有一次略提了一句说看上两个丫头,回头给宝玉和贾环一人一个作妾,在宝玉正妻的选择上没有一词一语。随着宝玉逐渐长大,钗黛之争逐渐明显,贾政在钗黛的选择上很可能也是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是母亲,另一方面是贵妃女儿和妻子。一个是自己的外甥女,虽然品貌都很好,和宝玉也很亲密,但是身体不好;一个是妻子的外甥女,虽然体貌都好,但是城府太深,久经官场的贾政岂不忌讳?所以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作为父亲的他也保持沉默,等待母亲和妻子作出选择。结 论综上所述,贾母是一位慈祥和蔼、惜贫怜弱的贵族老太太,她对于失去双亲来的外孙女林黛玉的疼爱自始至终,虽然她有意想要黛玉和宝玉成就好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功。可能是王夫人的阻止,也可能是老太太的过早离世,具体情形因为曹公原著结局的遗失而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由前八十回中推出,贾母和王熙凤不是让木石前盟落空的凶手,贾母在二玉之事上一直是维护支持的态度,并不是续书中“弄坏”黛玉的“狼外婆”。

贾母在二玉之事上是支持的态度第二十九回二玉因为张道士给宝玉说亲之事闹得不可开交,贾母急得哭道“我这老冤家是那世的孽障,偏生遇见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你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生不咽这口气。” 脂批:“二玉心事,此回大书。是难了割,却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书之大旨。”戚本此处云:“一片哭声,总因情重。金玉无言,何以为证。”

就是说宝黛缔结姻缘,原有贾母的话为证,而金玉之说,仅是薛家一家之言,小打小闹,传得沸沸扬扬,而贾母却始终“不言”,很明显就是不承认的意思。

就算不看评论,单从字面,也能明白老太太话语里边对“二玉之事”的看法。

“冤家”一词最初含义是指仇敌,但在唐诗词、曲赋、戏曲、明清小说中“冤家”逐步演变成了对情人的称呼,用来称“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 ,是爱之至极的反语。 这里老太太说的“冤家”显然不会是仇敌的意思了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宋代蒋津在《苇航纪谈》到了六重含义,无不传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情感,实际上都是指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爱情关系。以贾母的年龄阅历,不会不知道这个含义。

所以脂砚斋评说“二玉心事……太君一言以定。”

其实我们在翻看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红楼梦的时候,似乎很难看到荣府的最上层家长——贾母,贾政夫妇在“木石前盟”以及“金玉良缘”上的态度,但是仔细推敲,却能发现蛛丝马迹,借用一句评语来说,叫做全文总是“伏脉千里”。即使雪芹所作后数十回下落不明,没有确切证据来证明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最终的的选择,但是,前八十回的描写已经足够证明他们各自的态度了。

贾母是支持宝黛缔结姻缘的。

红楼梦一书的写法实非常人所想,常常使用间色法以及不写而写的笔法,贾母在宝玉婚事上的态度并没有多少笔墨,但是态度已经很鲜明了。

第二十九回,回答张道士的提亲时候,贾母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这一番话大方得体,并不是真要张道士来做媒,而是明白告诉贾府那些势利眼,我老太太的外孙女虽然是孤女,但是你们也不要瞧她不起,她模样性格配得上宝玉。可惜二玉并不明白她的苦心。这次回去闹得天翻地覆,老太太哭道“不是冤家不聚头”。

至于书中第五十回贾母向薛姨妈打听宝琴八字,五十四回贾母批判才子佳人书,以及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这三回被评论者抓住大作文章说贾母已经厌恶黛玉到了要舍弃她的地步,我认为恰恰相反,是贾母终于下定决心促成宝黛的证据。

第五十回,贾母询问宝琴八字,“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而贾母没有明说,她也不好直接拒绝,便半吐半露说了宝琴已经许人了。这里边大有文章,宝琴来的时候大家就已经知道她是来京城和梅翰林家的儿子成亲的,贾母怎么会不知道?再者,宝琴一来,贾母就非常喜欢,立刻“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宝玉和宝琴已经定了兄妹关系了,亲上加亲也没有这么个亲法的,说贾母问八字是给宝玉求配岂不是太可笑了!写贾母此举正是间色法,此时金玉之说已经传了三四年了,贾母此举正是表明她不认同金玉之说。退一万步说,假如贾母真的是要把宝琴说给宝玉,她在宝玉的姻缘问题上已经不考虑黛玉了,那么,考虑宝钗了吗?何来喜钗厌黛的证据之说?

至于第五十回更是历来被人拿来说道贾母嫌了黛玉的最有力证据,贾母说那些闲书中的佳人“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有一大批的评论家兴奋的发现说这是在影射黛玉呢。可是事实上这一段是作者借贾母之口来表达自己对那些闲书的看法,可以对应第一回中所言“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另外一点,诚如贾母所说这样的人家“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是断断没有可能发生那种事情的。可知贾母并不是影射谁。就算贾母的确是有所指,那么,凭什么说影射的一定就是黛玉?宝黛二人感情比别的姐妹要好,在大观园中不是秘密,在贾府的统治者眼中也不是秘密,就看凤姐常常拿二人取笑即知,而且他们并没有阻止二人的交往,反而总是二人并提,可知贾府上下是默认二人以后成就好事的。如果非要说影射,我倒是觉得影射宝钗的可能性更大。贾母也不糊涂,宝钗一来就宣传鼓吹“金玉”之说,如果说这还不是宝钗自己的行为,是他的丫鬟和妈妈到处说的,那么宝钗对宝玉的“玉”特别的关心,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吗?三十五回宝玉要莺儿打绦子,正不知打什么好时,宝钗一句话引到玉上“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又如三十六回出现宝钗坐在睡觉的宝玉身旁给他绣肚兜这等“不堪”的场景,晴雯曾经抱怨宝钗说“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害得我们半夜三更的不能睡觉”,贾母难道会没有一点耳闻?

再来看所谓贾母已经厌恶黛玉的第五十七回,紫鹃只说了一句“林妹妹要回苏州”,宝玉就“死了个大半”。试想这么小小一试,就几乎要了宝玉的命,有谁敢真的来一次呢。贾母即使不为黛玉,难道也不管宝玉了吗?何况二人都是她的心肝儿肉。当贾母得知起因只是一句“林妹妹要回苏州”时,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贾母此言被曲解成一言否定宝黛感情,其实不然,这正是贾母心中拿定主意,要成就二玉好事的暗示,这句“顽话”贾母流泪释然,因为他已经决定要永远留下黛玉了,“林妹妹回苏州”只是句没有可能的“顽话”。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就写到“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开玩笑说要给二玉保媒,正是她已经看出老太太的意思了。不然以薛姨妈的身份,是不会在小辈面前这么玩笑的。

如前所述,贾母这个贾府最高统治者是支持宝黛缔结姻缘的,那么为何红楼梦最终结局二玉心事终虚化一死一出家呢?黛玉之死历来颇有争议,但是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心事受阻。那么,到底谁才是那个阻止二玉的人呢?我们再来看贾家其他家长在宝玉婚姻上的态度。二嫂子的诙谐道出她取黛舍钗的心理 王熙凤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喜欢他的人爱她泼辣风趣,讨厌她的人恨她狠毒自私。不管怎样,有一点意见可以统一,那就是这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人,她有自己的风格和立场方法。后四十回中她献“调包计”促成了金玉良缘也害死了黛玉。凤姐在宝黛关系上的看法到底是怎样的呢? 作为管家少奶奶的水晶玻璃人凤姐应该是很了解二玉之间感情纠葛的人了。按照宗法礼教的要求,当家少奶奶意识到这类事情,应该立刻采取措施,避免“丑祸”发生,袭人一个奴才尚且“日夜悬心”,凤姐不仅不讳莫如深,反而常常拿来开个玩笑,不带恶意的向众人暗示一下宝黛感情,众人想当然的认为宝黛结合是天经地义,上头默许的。凤姐的这种行为固然和她泼辣的性格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她在宝玉婚姻问题上的选择——取黛舍钗。 我觉得凤姐似乎不太喜欢宝钗。按理说,她俩是姑表姐妹,要比旁人亲得多,但是在整部的红楼梦中,我们很难找到二人亲近的描写,几乎没有正面写到二人的交往,这未免有些奇怪。再看凤姐和黛玉,似乎有很多比较温馨俏皮的场面,从黛玉进贾府开始,凤姐就对这个老太太的心肝肉儿很上心,送茶送花的,天天嘘寒问暖的,而且黛玉似乎也比较亲近这个二嫂子,第四十六回鸳鸯拒婚那节,邢夫人听说平儿也帮着鸳鸯说话,就有凤姐的小丫头丰儿替她圆谎说:“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凤姐儿听了方罢,故意的还说"天天烦他,有些什么事!”可见黛玉与这个二嫂子来往比较密切。第五十一回凤姐说天冷给姑娘们在大观园里单独设伙食说“就便多费些事,小姑娘们冷风朔气的,别人还可,第一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可见她也是真疼黛玉的。 王熙凤是贾府最善于揣测贾母之意,最会讨老太太喜欢的人,他必然是感觉到贾母对二玉之事的默许,所以才常常拿来说笑一回。有人因为续书中风姐的恶毒“掉包计”的描写而认为她之前那些玩笑是对黛玉的恶意嘲讽和侮辱,实在是冤枉了这位末世凤鸟了!凤姐虽然狠毒,但是被她算计的人却也不都是完全清白的人。历来最为人同情的是尤二姐,但尤二姐第三者插足在先,和她是夺夫之恨;第二个贾瑞更是罪有应得,三番五次的骚扰她,死也是自己正照风月鉴所致,非要归罪凤姐,也最多是个防卫过当;唯一比较无辜的应该是未婚的张金哥夫妇了,是她弄权图财,导致二人无法结合殉情而亡,但这也是凤姐意料之外的,并没有想过要害死他们。红楼梦中凤姐和宝玉黛玉关系一直都是不错的,拆散他们更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聪明如王熙凤想必不会没有想到吧? 为什么说拆散宝黛对王熙凤来说是损人不利己的事?不说她和宝黛二人的感情原因,就从凤姐自己的角度出发,她是大房那边的儿媳妇,婆婆邢夫人是个贪财小气的人,一个人把持家政轮不到任何人插手半点,又不太喜欢自己,正好贾政府里老太太年纪大不管事,王夫人一个人管理力不从心,少奶奶李纨守寡有个没有断奶的小子要养,凤姐自然乐得来贾政府里管事,老太太又喜欢自己,王夫人又是自己的亲姑姑。但是她毕竟是“那边”府里的,暂时协理家务因为这边没有人,说白了是没有管家少奶奶,一旦这边有了自己的能干的“宝二奶奶”,哪里还能轮得到凤姐来管理家务?聪明的凤姐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五十五回凤姐对平儿说了她对宝钗黛玉的看法“林姑娘和宝丫头,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的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这段话评价的是宝钗黛玉二人的管家能力,黛玉身体不好,虽然有才,但是身体不好,即使成为自己人,也不会能干了,但是宝钗则不同,不仅有才而且身体好,嫁过来必然是一位能干的少奶奶。到时自己就只能回到贾赦那边受气了。机关算尽的王熙凤必然会选择让黛玉成为宝二奶奶的,何来出计谋让宝钗顺利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 想来王熙凤恶名昭著的最主要原因却是“掉包计”,不能原谅的也惟有“掉包计”,而这还是续书中的歪派,为凤姐一哭! 既然贾母和凤姐都不会是破坏宝黛姻缘的人,那么到底是谁最终让木石姻缘化为泡影了呢?准确一点说是,是谁深恶痛绝二玉之事呢?“天真烂漫”的王夫人的选择 其实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非常怀疑为什么曹公要这么评价这位王夫人。金钏因为她的“天真烂漫”而死,晴雯因为她的“天真烂漫”而亡。我更同意李国文对她的评价“不显山不露水,了不得的政治家”。 王夫人在钗黛上的选择是比较清晰的。首先血缘上讲宝钗近,是亲妹妹的女儿,黛玉只是丈夫的外甥女,再者宝钗性情平和宽容大度,而黛玉爱使小性,最重要的是黛玉一来就惹得宝玉砸玉,二人素日“生出多少事来”,常常闹得上下不安,仅前三十回中详细写到的二人口角生气就有十多回。王夫人看在眼里,心里不定气成什么样子呢。只是碍于老太太——黛玉靠山,也不好说什么。有评论说,金钏和晴雯之死,从心理学上看,是王夫人对黛玉怨气的转移发泄而已,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明显的就是晴雯之死。一开始嫌着晴雯但没有看到真人时候向凤姐回忆说“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如果是喜欢黛玉,看见岂有讨厌的?贾母看到像黛玉的小旦“深爱”,而王夫人看像黛玉的晴雯却是“最看不得那轻狂样”,见到晴雯时骂着“真像个病西施了”。我们读红楼都知道,病西施指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嘛。但是王夫人句句直骂黛玉,也许她自己都没有发现。 王夫人老来只有宝玉一子,宝玉是她的希望,她的命根子,她总是怕宝玉被周围的女孩子带坏了,所以她不喜欢乖巧伶俐的女孩,特别痛恨外表妖艳风流的像“狐狸精”的,喜欢老老实实外表蠢蠢笨笨的,晴雯袭人对比可知王夫人喜好。她说“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对妾要求尚且如此,那么行动爱恼人使小性的黛玉如何入得她眼?

毫无疑问王夫人是喜钗厌黛的了,但是碍于黛玉的靠山后台比较硬——贾府的老祖宗,她也不能公然违抗。

但是,不要忘记了,她也有一张王牌——贵妃女儿元春。元春省亲回家那天是第一次见到钗黛二人,对二人的赞扬也是同等,称赞薛林二妹与众不同,但到元宵节赐物的时候宝钗与宝玉的一样,黛玉则和众姐妹一样,明显的厚钗薄黛。二玉还因此闹别扭了一回。短短几天的时间,为何元春已经明显厚钗薄黛了呢?很明显是有人在她面前说了些什么。谁有机会进宫和贵妃说话?她妈妈——王夫人!

王夫人这张王牌算是打对了,贾母再疼外孙女,也要考虑贵妃孙女的意见,所以老太太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一直三缄其口,采取拖的策略,就是不张口,就是不回应金玉说。

至于关于小人的捏造污蔑宝黛二人不才之事,已经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都仅仅是王夫人嫌了黛玉的附加内容,暂且不表。 关于二玉之事终虚化,我觉得是老太太突然去世,黛玉没有人可以做主,之前紫鹃的话是一谶语“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可不是,最后黛玉只凭别人欺负去了? 至于贾府中老爷,宝玉的父亲在他婚姻上的态度,似乎仅有一次略提了一句说看上两个丫头,回头给宝玉和贾环一人一个作妾,在宝玉正妻的选择上没有一词一语。随着宝玉逐渐长大,钗黛之争逐渐明显,贾政在钗黛的选择上很可能也是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是母亲,另一方面是贵妃女儿和妻子。一个是自己的外甥女,虽然品貌都很好,和宝玉也很亲密,但是身体不好;一个是妻子的外甥女,虽然体貌都好,但是城府太深,久经官场的贾政岂不忌讳?所以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作为父亲的他也保持沉默,等待母亲和妻子作出选择。结 论综上所述,贾母是一位慈祥和蔼、惜贫怜弱的贵族老太太,她对于失去双亲来的外孙女林黛玉的疼爱自始至终,虽然她有意想要黛玉和宝玉成就好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功。可能是王夫人的阻止,也可能是老太太的过早离世,具体情形因为曹公原著结局的遗失而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由前八十回中推出,贾母和王熙凤不是让木石前盟落空的凶手,贾母在二玉之事上一直是维护支持的态度,并不是续书中“弄坏”黛玉的“狼外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熙凤看情形不对,替林黛玉解围,真令人温馨
贾母是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呢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zt)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
珍爱红楼--怡红丫环(我本真心托明月) - 单贴搜索 - 搜狐社区
贾宝玉婚恋的背后 -4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