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述而》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注解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哭泣过,就不再唱歌。

 朱熹《论语集注》:

哭,谓吊哭。日之内,余哀未忘,自不能歌也。谢氏曰:“学者于此二者,可见圣人情性之正也。能识圣人之情性,然后可以学道。”

解读

陈昱哲:

悼之歌,我想孔子或许不介意唱此则依然要联系上一则来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则均是对孔子行为的记载,而非言论。因而,后世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毕竟孔子自己并没有对此类行为做出直接回答。而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偏重于礼还是偏重于情性,即按上一则解读中所提到的“礼本位”还是“仁本位”。如果借助孔子其他关于丧葬的言论来看,答案呼之欲出。孔子明确反对“临丧不哀”《论语·八佾》,“哀”应当是一种内心感受的表达,如果说“哀”还可以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那这里至少强调的是要“仁”、“礼”兼备。而《论语·阳货》中的一则,则完全突出了临丧时情性的重要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当宰我嫌三年丧期太长,试图改为一年时,孔子首先问的是“女安乎”,而不是第一时间训斥宰我不合于礼,说明在孔子那里内心感受的优先级是高于外在形式的。在随后的言论中,“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均是对内心感受的描述。当宰我表示心安理得之后,孔子只能无奈地说 “予之不仁也”。即使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却更强调“三年之爱”。因此,至少在丧事方面,孔子是十分看重情性的。

当然,在孔子那里,问题可能并没有如此复杂。无论是“丧不饱食”还是“哭日不歌”,既合乎礼,又合乎仁。那么,孔子有没有“既哭且歌”过呢?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孔子也是有过哭歌同日的呀。不过,首先暂且抛开其中孔子复杂的心情不谈,单从形式结构上来看,应该是一天中哭过了就不再歌唱,而不是唱过了就不再哭泣。其次,“哭日不歌”的“哭”并非简单地哭泣,其中蕴含了丧事时心中的哀痛。其三,“不歌”也并非形式上的不唱歌;孔子好乐,唱歌是孔子表示愉悦的一种方式;“不歌”所要表达的是内心的悲伤,如果是应节合礼的哀一下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论语》(一百三十三)
你与学霸之间,只差一部孔子的言论《论语》...
《论语》闲读:这种人没啥好看
日课 | 《论语·述而》9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没有那么难
修身养性求诸己——《论语》悟读【6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