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公冶长》15

子贡问曰:“孔文子⑴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解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注释】⑴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考孔文子死于鲁哀公十五年,或者在此稍前,孔子卒于十六年夏四月,那么,这次问答一定在鲁哀公十五年到十六年初的一段时间内。

朱熹《论语集注》:

好,去声。孔文子,卫大夫,名圉。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苏氏曰:“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其为人如此而谥曰文,此子贡之所以疑而问也。孔子不没其善,言能如此,亦足以为文矣,非经天纬地之文也。”

解读

陈焱:

这段内容的核心概念是两个。一个是“敏”,一个是“不耻下问”。敏基本上是“速”的意思,也就是反应快,即刻不等待。如论语上还有,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语境上说,敏在论语里可以指对于一件事情即刻的反思,举一反三,并进一步地思考。但是孔文子尽管聪敏,但却并不只是自得于自己的思考,依然好学,这背后实际上体现了孔子一直倡导的学思相互补充并进的原则。而不耻下问的原则实际上是敏而好学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在于将知识价值凌驾于现实政治等级的价值之上。正如儒家对于君子内涵的转换一样,将一个描述政治地位的概念转换为表达道德与知识修养的概念。在下问的语境中,表面上是政治地位上的上就下,但实际上是知识上的下就上,无知追求有知。孔子认为这才是礼乐制度的终极价值追求——文,换言之,礼法的等级制度其等级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是受到终极目的文的价值约束,而文这个概念在孔子这里可以表述为对于知识与求知的价值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_孔子论语全文、论语原文翻译及译文 - 读国学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2一17,讲于2021年4月23日)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
孔子为何又叫孔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