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接近神的男人,为什么爱因斯坦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世界?

并不是因为我聪明,而只是我和问题相处得比常人更久一些。

It's not that I'm smart, it's just that I get along with problems a little longer. -- 爱因斯坦

如下这幅图,为什么6-3 = 6?爱因斯坦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大家可以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如果这个等式不是出现大神的手里,那么写这个等式的人会被猛烈的抨击,但是现在是出自爱因斯坦,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所有的解释都试图把这样一个事情合理化,使它变得可理解。

有人说,因为他是爱因斯坦,所以这里面必定有什么深奥之处,必定存在合理之处:

第一种把它合理化的解释是,爱因斯坦长期大量用脑,太劳累了,于是不小心把6写成了9。

第二种解释是,爱因斯坦故意这么写的,因为配合他这个表情,他在向人们传达这样一个意思: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为害怕犯错而从来没敢去尝试新事物

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来印证这个解释:

A person who never made a mistake because he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

对我们社会来说,标准答案是可怕的,因为它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而想象力,是爱因斯坦最为推崇的核武器。他最为有名言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爱因斯坦的提醒下,我们来发挥下想象力,到底爱因斯坦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于是出现第三种解释:根据万物都是能量的本质,能量是守恒的,能量永远不会消失,比如说,一个人死亡了,他实际上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

能量的这种特性,表达为万物的对称性,因此,万物都在追求对称,比如能量的自发状态永远是从高温流向低温,其本质就是高能粒子撞击低能粒子,最终两个粒子会获得相等的能量,也就是粒子也在追求平衡,因为只有平衡或者对称,结构才是最稳定的。

我们把万物追求最稳定的状态表达为万物都在求存。

从这个物理特性出发,加上爱因斯坦在6-3下面的一划,我们可以从对称性出发,以对称的思路来解这道题目,6-3的镜子对称就是9-3,于是结果就是6。

想象力

于是,导出我们本文的主题:想象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小务虚把爱因斯坦的成就归结于想象力与自主思考能力,或许也会遭到抨击。我们习惯性的把伟大人物的成就归结于其独特的天赋或者天生的聪明才智。

但小务虚却不这么认为,至少不认为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小务虚更倾向于认为,后天因素占着更为重要的地位。

我们也可以从爱因斯坦的言论中看出这一点,至少他不认为他的成就是因为他的聪明,他认为他的成就来自于他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The general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judgment should always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牛顿也曾表达过这个意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根据现代考古学的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当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均起源于20万年前的同一女祖,如果这个说明正确,那么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定义,当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聪明程度大体是一样的,因为20万年的时间,不足已在基因层面形成智力是上重大区别。

我们知道基因遗传的重要特征是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因此变异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变异后还得在大自然中经受选择,因此,要变异出一个有效的新物种,至少需要上百万年的进化。

因此,人与人的聪明程度大体一样是成立的,那么为什么人与人的差别还是这么大?

这就是小务虚本文的主题,即使人是一样聪明的,爱因斯坦何以如此伟大?我们今天就是要尝试探讨下,如果说人的先天基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那么在后天因素里面,什么才是影响最大的。

基于小务虚前面的数篇文章的分析,小务虚得出的结论就是“想象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而这个答案跟爱因斯坦自己的说法也是一致的。

为什么想象力与自主思考能力在后天因素里面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们来分析下为什么。

不同模型对应不同答案

如下这张图,据说是耶鲁大学历时5年的研究成果:

  • 如果你看到人是顺时针转的,那么说明你用的是右脑来解读这幅图。
  • 如果你看到人是逆时针转的,那么说明你是用左脑来解读这幅图。

你一开始看本图,一般只会看出她一直只往一个方向转动,实验的结果据说只有14%的人可以一会看到往右,一会看到往左。【小务虚会在文未放出答案,教你如何切换左右脑来看这两种效果】。

本图的核心,让大家体验下,即使在一同个人的大脑里面,在基因层面,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同一世界的模型。

同个人用不同的模型解读同一个事情,可得出不同的结果

对于上面这个模型,大部分人无法很好自由的选择模型来解读,因为左右脑的分工是我们无法自由选择的,但他却是存在的,有些人用左脑看,有些人用右脑看,甚至同一个人如果他有能力控制左右脑的话,那么他就能看到2个世界

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模型,辅助大家理解:

如下图这个字,你看出来是什么了吗?

单单面对这个字,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就一个黑色图形,有人说是13,有人说是B,可能还会有人说什么都没有,因为他看不到黑色。

所有这些答案都没错,说是13的人,他用的是大脑里面的数字模型来解读。

说是B的人,他用的是大脑里面的字母来解读,但这类应该是少数,要单单从中间这个字解读出B,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这里的字母模型不是我们大脑里面常规的ABC,至少长得不太一样。

但是如果我提供如下这张图给你,你就一定会得出B。

请大家再看下如下这张图,你能看到多少种动物?这个图,据说有16种之多!

小务虚在看这图,试图找出更多动物时,6岁的儿子走了过来,他也数了起来,说有大象,有马,有狗,有猫,有老鼠。

然后他就不数了,我提醒他还有,他坚称没有了,然后我把乌龟指给他看,他立即反驳说:“那不是乌龟,那是大象的耳朵”,然后我告诉他:“游戏是可以这么玩的,你再看看还有没有”。

我这么一提醒后,他立即又找出来鱼【大象的眼睛】,海豚【大象的鼻子】,蛇【大象的尾巴】。

以下就是答案,小务虚在这里想表达的意为是,世界有无数个答案

只要你有对应的背景模型,你就能解读出与之对应的世界来。

而人与人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大脑里面的背景模型的区别,面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事物 ,有些人能看到,有些人看不到。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别人能看到的世界,主要基于以下2个原因:

  1. 别人的大脑里有与之对应的模型,我们没有,我们把这个叫作“认知边界外的世界”。
  2. 大家都有与之对应的模型,但是我们没法调动出来,我们被其中一个模型遮蔽,导致我们调动不出另外一个模型。我们把这个叫作“被认知遮蔽的世界”。

认知边界外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知边界,这个人与人之间人认知边界的差异是巨大的,大到超越任何人的想象。

比如如下这张图红色箭头所指的区域,就是人类视觉可见光的光波波长对应的频段,今天人类的主体依旧活在这个频段内,他们坚信,眼睛看到的世界,比看不到的世界更真实。

而实际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宇宙光波的波长400纳米-700纳米,仅仅占宇宙所有光波波长的十万分之一,我们今天的所有现代化设备,基本全部是建立在这些看不见的光波之上的。

一束光,本质上包含所有频段的光波,为什么有些人能看到,有些人看不到。实际上,可见光以外的光波,这些深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的东西,往往只是少数伟大的精英人士才能看到。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人类今天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可传承与可迭代,也就是这些少数精英人士的伟大发现,是可以共享,传承与被迭代的,而我们常人,就是跟着这样的潮流而被推动着前进的。

因此,王东岳老师说:“人类的文明,是构建在思想家铺垫的思想通道上的”,这句话确实是太精妙了,人类文明的前进,不是人类主体推动的,而是少数伟大人物推动的。

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小务虚绝不承认是因为聪明才智。

小务虚更多归结于,由于人类用智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这种差异

认知遮蔽

如下这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有人会看到猫,有人会看到老鼠:

  • 看到猫的同时,意味着不可能看到老鼠。
  • 看到老鼠的同时,意味着不可能看到猫。

这就是认知遮蔽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A世界成立的条件,恰恰是B世界所不成立的原因,反之也成立。

正如上面大象的例子,当我跟儿子说那个耳朵是乌龟时,儿子第一时间反驳说:“不对,那是大象的耳朵,不是乌龟”,当他持有这样的信念时,他就永远看不到那只乌龟以及鱼,因为看鱼的思路是一样的,就是必须进入细节,否定掉整体。

而当他接受了我的说法时,进入细节时,他立即又看到了鱼,海豚与蛇。

当我们对我们的认知坚信不移时,这个认知立即成为我们的边界,我们就像井底之蛙,这个认知则是井口,于是我们只能看到这个井口那么大的天。

比如如上这张图,我们永远不可能同时看到巫婆与少女,其中一个成立,必定意味着我们必须否定另外一个。

比如巫婆成立的信息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她的嘴巴,而要把这张图看成少女,则这里必须是少女的一条项链与脖子。

这就是认知禁闭的一个核心关键,我们要看到另外一个世界,往往意味着,我们必须否定我们当下的认知,但这却是难的。

它的难处在于,我们人脑存在一些所谓的先天与后天“缺陷”。

缺陷一:“偷懒的大脑”

人脑占人体质量2%,但在运作时,却要消耗人体总能量的20%,这使得用脑是一件极其烧脑的事情,这使得大脑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一个本能,就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的原则。

所谓的用脑,指主动思考,这种主动思考就好比我们在电脑的硬盘里面搜索资料的道理一样,是最消耗能量的,因此,大脑把人体大部分的日常动作都进化成了自动化的本能,因为只有自动化的本能最省能,而且还非常高效。

大脑的这种追求最省能且高效的原则是符合万物的进化原则的。

我们知道万物都是能量,万物的进化都是在能量的熵增定律下反熵增的结果,因此,万物为了求得生存,其所有功能的演化与进化都遵守最小作用量原则,人体的所有器官都是在这个原则的规范下构建的,大脑也不例外。

因此,大脑的大部分日常功能,在长期的基因突变与自动选择中,被打包压缩成一个个快速的自动化的反应模块,这些自动化反应的模块,所匹配的生存环境,是几十万年前在丛林中与动物搏斗的时代,因此,它更多应对的是动物。

缺陷二:大脑的恐惧情绪

而应对动物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机体必须时刻准备战斗,只要我们在丛林中寻找食物,只要面临一片不确定性的丛林,机体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这种面对任何不确定性时刻保持警惕的底层驱动力,就是恐惧情绪。

演化比较倾向悲观保守的基因,因为大自然没有第二次机会,面对突然冲出来的老虎或者狮子,如果没有时刻保持警惕以至于在任何面临瞬间威胁时的爆发力,那么转眼间这个基因就被消灭了。

因此,在这种自然法则下,过于乐观的基因会被淘汰,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人类的基因,更多都是偏向悲观保守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恐惧情绪,成为主宰人七情六欲的首要情绪,它是我们在丛林时代生存下来的保障。

恐惧情绪为了能够在瞬间调动机体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因此,它在调动时,是独裁性的,它会屏蔽一切不相关的干扰,以集中所有资源应对当下的紧急情况,这也表达为,人在过度紧张时,会出现“大脑空白”的现象。

如下这张图,紫色部分就是我们的情绪中心,绿色部分就是我们的理性中心前额叶皮层。

紫色的成熟得早,绿色的成熟得晚。

最关键的是紫色通往绿色的是一条大路,而绿色通往紫色的是一条小路,这里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情绪对理性的控制是强的,而理性对情绪的控制是弱的

这就是要调动大脑去认知另外一个世界时所面临的另一个难关,我们必须过情绪这一关。

缺陷三:耗能的思索

并不是我很聪明,而只是我和问题相处得比较久一点。

It's not that I'm smart, it's just that I get along with problems a little longer.

这是爱因斯坦的另一句名言,他认为他所取得的成就不是来自于外界认为的个人聪明才智,而是来自于他比常人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爱因斯坦的这个表述很平常,我们不觉得有什么,但其实这里就是关键所在。

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思考一下任何一个问题,但是长时间的甚至是终身的思考状态,却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人在本能意识下,都是倾向于不思考的,我们对待所有的问题,更多的是期待直接从我们事先已经存储好的背景模型里面去匹配答案,因为这样最有效并且最省能。

最有效是因为我们首要调动的背景模型都是那些曾经促使我们成功的经验,用这些经验模型来匹配问题处理,是最高效的,并且是最省能的,因为我们不用再次去思考。

经常有读者问小务虚是如何获取如此庞大的知识量的,很好奇我的学习方法,甚至还有读者感慨我的智力之高。

而小务虚的答案跟爱因斯坦说的一致,我只是凡人一个,我只是花了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如何从本质上把一个问题讲清楚”。

因此,每一个主题,在写之前,我都会花1-2天的时间思考以及学习整理相关资料,然后再花1-2天的时间来写,在写的过程,基本就是纯粹的逻辑整顿过程,这个过程是极度耗时间及消耗脑力的。

甚至可以说,有时候是相当折磨人的,小务虚也常常没法顶住而向本能倾向屈服,但随着深入的学习与了解,我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越是为了快时,就会越慢,当我把一个问题思考得越清晰时,其达到的效果是无可比拟,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使得我在创作时越来越能够自如的流窜于各种各样的知识模型。

这就是思索的力量。

但是这个状态在我们大脑的本能倾向下,却是会被压制的。

我们都是井底之蛙

如下这张图,是大脑同一个神经元的幼儿期与成年后的对比,幼儿期的神经元充满的无数的可能性与无数的想象力,但是在大脑的本能倾向的自发状态下,成年则就意味着越来越固执,它是严格跟我们的大脑神经网络相匹配的,大脑在自发状态下,倾向于将一切有条理化,自动化

而如此从爱因斯坦他的关键能力在于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这种各向思索的寻根问底的发散性思维,就是跟幼儿期的神经网络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能从小到大都保持这样的思索状态,那么长大后,其神经网络就会如下图左边这般。

要知道,这只是一个神经元,人类的大脑至少有140亿个神经元细胞,如果能终身处在这种自主思考的状态,那么长时间下来,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重要区别,也就非常有可能。

我们知道,一个神经元细胞,最高可以有上万个链接之多,如果神经元全部发展成这种密集的网络 ,那么其能达到的成就将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能解释,人类是同一个物种,先天基因区别不大,但是为什么人与人的区别会这么大的原因了。

因此,当我们觉得我们越来越有知识的时候,我们越来越自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不知不觉掉进了一口井,这口井的井口,就是我们所坚信的那些认知,当我们坚定的认为这些认知是一定对的的时候,我们就永远只能看到与这个认知相匹配的井口,因此只能看到与之对应的天。

而这个天以外的天,都被这个认知给屏蔽掉。

比如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里面,我们是有标准答案的,这个标准答案就成为了我们的井口,它把我们学生的想象力,都限定在这个标准答案之内,这是这个教育体系最可怕之处。

正如爱因斯坦的这个著名的等式,如果是一个小学生写出这样的等式,估计会被称为“无药可救”,我们社会有一种过度追求真理的倾向,每个人都诚惶诚恐的担心自己因为没有掌握真理而落后,因此,我们毕其一生都在追求真理。

当这个自我的信念建立得越强大时,我们就越被遮蔽,也因此,越难跳出来。

有大量的读者经常拿各种神学模型来跟小务虚讨论,甚至有相当部分的人,把宇宙的终极归咎神学或者佛教,小务虚是很不赞同这种说法的,首先不是我否定他们,而是我不坚信任何模型,任何模型在小务虚这里,都是可参考的模型,我会整合所有知识来考察所有模型,作模型之间的相互论证。

我决不坚信任何模型,因为我深刻的知识,一旦我认定任何一个模型,我会立即被遮蔽。

独立思考与想象力

爱因斯坦的这个等式,网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还说这个图是P出来的,有人还说爱因斯坦年纪大了,眼花了,把9写成6了。

还有人从如下这个角度解读:

我们还可以用量子来解读,在量子世界,所有的物体都是概率存在,无限可能的概率,也就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这个等式也是成立的,它是这个无限可能性里面的一种。

关于爱因斯坦的这个等式,我们可以无限的想象下去,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一直解读下去,只要我们有相应的模型来匹配这个等式,我们就能解读出一个世界。

这或许就是爱因斯坦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而想象力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则是达到这一切的关键。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Those who walk in the footsteps of others will never leave their footprints.

这就是本篇的目的所在,是什么成就最接近神的男人,为什么爱因斯坦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世界?

答案非常简单,但它却不是大多数人所能做到的,它甚至是反我们人类本性的,这也使得要真正进入长期的自主思考状态变得困难重重

这个本性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具有强大的遮蔽力度,所有在它的遮蔽下的人,都认为自己当下用的那个认知是最好的,是最有效的,因为他确实是最有效的。同时也正是这种有效性,使得摆脱它的束缚更是变得难上加难。

  1. 因此,要调动智慧进入自主思索的状态,首先就是要意识到这个遮蔽性的严重性,用理性反过来审视这个本能意识,这是破遮蔽的第一步。
  2. 第二步就是来自情绪的遮蔽,人是情绪之物,情绪基本牢牢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只要情绪在位,我们的理性也是无由发挥的。
  3. 最后一步,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有知,一旦我们这么认为,这个认知立即成为我们的井口。

任何一个事物,均有无数个可能性,这是当下量子力学的一个核心特点,而这个特质所对应的就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无数的世界。

正如霍金所说,即使是我们这个宇宙,也只是所有可能性宇宙中的一个而已。

因此,尽情的发挥你的想象力吧,不要被任何一个认知所束缚,这是最重要的。

小务虚专注思维模型研究,模型决定实在,唯求深刻,欢迎交流

爱因斯坦关于想象力的名言非常多,本文只是列举了部分,更多的可以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爱因斯坦名言”

如下这张图,就是上文中左右脑的答案,当你用右脑看时,就是顺时针。当你用左脑看时,就是逆时针。

这个案例最神奇之处在于,世界是一样的,当我们用右脑看时,舞女是左脚着地。用左脑看时,舞女是右脚着地,模型一变,这个世界也随之一变,模型决定实在。

现实世界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1000个模型就可以看到1000个世界,无数个模型就可以看到无数个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如何3分钟记忆一整副扑克牌!(智慧带来惊喜)
以后可千万别跟朋友普及这五条伪科学知识了
四维思考法:爱因斯坦,特斯拉看世界的方式|思维模型No.61
想象
孩子有这3种特征,说明右脑发达,好好栽培很有可能成为“学霸”
爱因斯坦这 7 句话,读完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