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孩子不能光讲道理,让孩子心甘情愿配合,要用“边门效应”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教育孩子就像取真经,要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没有十八般武艺还真应付不来。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叛逆期,按照老一辈人的思想,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但棍棒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是不科学的。

虽说孩子们免受了身体上的暴力,但似乎又在承受新一轮的打击。现在的家长,更多将情绪发泄在语言上,除了语言暴力之外,日常生活中唠唠叨叨、讲道理的方式,其实也让很多孩子困扰不已。

讲道理的教育方式没错,但也要看怎么讲,在什么时机下讲。

就像对3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只能是对牛弹琴,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而拿一个道理反复说,也不见得能给孩子起到“洗脑”的效果。

但不知为何,这种教育方式,就像有一种魔力般,吸引着广大父母前仆后继,即使他们并没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什么效果。

也正是这个缘故,才会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叛逆、不听话的现象存在。有时与其说是孩子的问题,还不如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卢梭曾说过,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01父母为何总喜欢跟孩子讲道理?

其实,支撑着父母不断跟孩子讲道理的原因,在心理层次上都是有投射的。

很多时候父母讲道理并不是因为那样有用,而是因为这样做才能消除他们的焦虑。那么,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到底是什么呢?

1)推卸责任

讲道理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把父母立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过错方,他们之所以需要被教育,是因为不懂道理。

换句话说,父母之所以会跟孩子讲道理,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不听话、犯了错。

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本身是无可奈何的,但为了缓冲这种无奈感和焦虑感,他们会试图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自我冷静。

2)证明权威

大部分父母在讲道理的过程中,都会给孩子下标签和定义。比如:你是个坏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乖?

事实上,父母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孩子处于“控制——服从”式的关系。背后的逻辑就是,孩子服从自己才是听话的。

这样的父母通常在自己犯错,比如误会孩子之时,也会下意识先给自己找借口。

事实上,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本应该是“合作——自我负责”式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一样,不应该讲对错,应该考虑感受。

3)自恋型人格

现实中也不乏一些自恋型人格的家长,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个体。

通常而言,这样的家长对亲子之间的界限感是比较模糊的。因此他们总想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服从自己,以满足内心的控制感需求。

4)获得安全感

对于讲道理的一方来说,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在亲密关系中获取安全感。

就好像在对自己说:我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至于孩子听不听,那是他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总是自认为和对方产生了联结。

讲道理没错,但在亲子关系中更应该注重对方的感受;

道理本身也没错,这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智慧;

讲道理的人初衷也是好的,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或从中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

讲道理的人在做这件事时,肯定都希望道理能发挥应有的价值,但有时在对错之外,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听到后的真实感受。

为什么那么多亲子关系都不和谐?就是因为孩子认为父母讲道理的时候并没有同理心,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就像我们常说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样,讲道理给人的感觉是敷衍、高高在上的。而他们所说的话,对孩子而言更像一种唠叨或道德绑架。

年纪小的孩子不会懂得大人的苦口婆心,年纪大了孩子又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讲的道理,就像紧箍咒一样惹人烦。但父母又觉得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听话、太叛逆。到最后不仅问题没有解决,亲子关系还越来越远。

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为什么呢?


02孩子为何不喜欢听父母讲的大道理?

1)认知有限,听不懂

3岁以前的孩子主要由右脑控制,这时的他们非常感性,只懂得自己的情绪需求,而不会考虑事件背后的逻辑。

此时家长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就像孩子看见水只觉得好玩,并不是想对抗父母或故意不听话,他们不会理解把衣服弄湿了自己可能会感冒。

就像皮亚杰所说的那样,这时的孩子看世界都是从自己出发的。

2)引发超限效应

所谓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长,导致心理上出现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

物以稀为贵,同样的话家长说得太多,不停在孩子耳边唠叨,到最后就不管用了,甚至孩子一听就面露不快,反怼道“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这种频率过高的讲道理就跟《大话西游》中唐僧唠叨孙悟空一样,仿佛念了紧箍咒一般让人难受。

3)反向心理强化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白熊效应,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韦格纳曾做过的一项经典实验。

他对17个学生说:接下来的这5分钟内,千万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熊。

结果,原本怎么也不会联想到白色熊的学生们,在这段时间内越是控制自己不想,越是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头白熊的形象。

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讽刺性反弹,就像禁区总是吸引更多人探索一样。父母越禁止孩子做某一件事,孩子就越想去做,这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给孩子进行了一种反向心理强化。

父母在反复给孩子讲道理的同时,就已经推动孩子朝歪路上发展了。

可知,教育孩子不能光讲道理,要让孩子心甘情愿配合,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要巧用“边门效应”。


03“边门效应”如何教育孩子?

所谓边门效应,指的就是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式。

孩子也是很敏感的,家长过于明显的教育意图,很难让他们买账。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1)利用游戏力,进行虚拟想象

年龄太小的孩子根本揣测不明白大人所说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游戏。

举个例子,很多孩子不愿意刷牙,父母每天跟孩子说“不刷牙的话,牙齿就会坏,你跟妈妈一起去刷牙吧”,无法让孩子主动配合。

可以通过绘本或游戏的方式向他展示不刷牙的坏处,或者刷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

牙刷上面刷两下,左右动一动,就像一只小兔子在打扫房间,每一个缝隙都要照顾到哦~宝宝,我看看你这只小兔子房间打扫得干净不干净?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甚至可以用自己浮夸的演技,来向孩子表明整个过程的有趣之处。

2)语言生动有趣,避免枯燥

与其跟孩子讲道理,倒不如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整个沟通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严厉的表情和责骂的语气,肯定会让孩子不悦。

3)自然后果法

其实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正确方式,是让他体会到自己所做的事带来的自然后果。

比如玩水把衣服弄湿了,就自己脱下来洗。因为一些和孩子做错事不相关的惩罚方式,有时候会被孩子误认为是父母在故意找茬。


04写在最后

即便想跟孩子讲道理,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首先是时机问题,不要太过郑重,可以选择和孩子饭后聊天,或者坐在沙发上随意交流。

另外,讲道理时语言要尽量简洁,让孩子能抓住其中的重点,而不是妄下结论或给孩子贴标签,唠叨太多反而易引发超限效应。

最后,讲道理的语气要平和、声量低,就像“南风效应”那样,温柔的语气更容易让孩子听进去。

家长还可以通过绘本或网络、视频等媒介向孩子传达道理。

总而言之,讲道理是好的,但家长如何运用好很重要,要考虑孩子听到后的感受。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教育,巧用“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教育孩子讲道理没效果?想让孩子乖乖听话,试试“边门效应”
讲道理不听?打不管用?妙用“边门效应”,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教育孩子, 和孩子讲道理没用, 试试“边门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还是不听话?给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别再用大道理教育孩子,选择“边门效应”,孩子更愿意接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