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这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老一辈的人谈起学习来总爱说什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认同这句话的年轻人好像已经很少了,很少人以吃苦耐劳为荣。

新一代更愿意追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人们认为学习这件事儿应该是快乐的,最好能寓教于乐,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我听说医院有个说法,叫病人有“不疼的权利” —— 既然病人来到医院了,那甭管用什么方法,先把疼痛给人止住再说别的,动刀之前得先打麻药。这是一个充满现代感的权利。那学习这件事儿,学生是不是也有不疼的权利呢?

比如现在有个思想,说既然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那就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给他量身定制一套学习方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习,就好像选择发型、时装和卡拉OK 歌曲的风格一样,这岂不是很好吗?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学习风格分类模型叫 VARK,你可以到它的官方网站来测试一下自己喜欢的学习风格。VARK 把学习风格一共分成四种:视觉、听觉、读写和动手实践。

如果你是视觉型的,你可能喜欢用看图片的方式学习;听觉型的可能更愿意听老师讲;读写型的人爱用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动手实践型的人最爱做实验和演示。测试结果是学生们的确有不同的类型,还有的学生是混合型。

我们可以想象这四种风格就好像四个门派一样,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属不同的门派。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多好啊。

好是好。现在我们要问的关键问题是: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学习,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呢?

这个问题已经被人研究过很多年,结论是……否定的。

以前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比如说如果学生喜欢视觉化的教学,就专门给他视觉化的教育,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并没有什么好效果。现在网络教育越来越普及,很多时候是学生在家里自学,课堂教学可能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那就自学来说,跟学生喜好匹配的学习方法有没有好处呢?

答案……还是没好处。

这个研究是这样的。先用 VARK 模型对学生进行测试,发现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而且这个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最喜欢动手实践,但是他实际的学习过程里并没有多少动手实践。等于是这些人都在用自己不喜欢的方法学习。

但是有差不多1/3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跟自己的喜好是匹配的 —— 他测试出来喜欢用哪种方法学习,实际上用的就是那种方法。可以想见他们的学习过程肯定更愉快。那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是比别人更好呢?没有!虽然他们在用最喜欢的方法学习,他们可能很享受学习的过程,但他们并没有获得更好的成效。

看来“享受”,不等于就能学得更好。研究还发现,特别是有一些很多学生都喜欢的方法,恰恰是对谁都没好处。

比如一个常见的办法是把单词、公式、各种知识点做成一摞卡片,没事儿拿出来翻看,人们认为这个方法有利于加强记忆。

还有些学生喜欢使用外部网站检索一些相关的信息,按理说这有利于开拓视野。但是研究表明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好。闪视卡片只是简单的重复,外部信息可能跟你要学的知识点关系没有那么大 —— 它们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那到底有什么方法是有效的呢?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有效。

总结来说,有效的方法是这样的 ——

第一,对于一定的内容,你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

第二,你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说,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下,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

而且有些特定的内容适合特定的方法。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学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学的做法。

第三,你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的“反馈”。不测验,你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

第四,你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有一个读书方法叫“强力研读”,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把你在读的内容跟以前读过的书连接起来。让相似的知识在自己的大脑里结成一张网状,形成更加牢固的记忆。

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 + 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

这些方法并不神奇。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一惊一乍地给你演个节目才能让你学会一点知识。

但是这些方法不简单。而像什么闪视卡片,还有中国老师特别强调的、工整漂亮的课堂笔记,则是简单、可操作、的确能证明你在学习、但是实际上没什么用的方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也不好玩。

划重点

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我讲过孩子需要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学到宝贵的技能。但学习可不全是玩。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如果你想掌握什么高级技能,你需要刻意练习 —— 刻意练习不好玩。

刻意练习要求重复训练,重复的东西不好玩,我们看个小说电影电视剧,最不喜欢剧情重复。刻意练习的时候,你一直在遭遇挫折、在犯错误。犯了错误被人指出来,这件事儿一点儿都不愉快。你要不停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真正学会为止。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这本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那时候还没有“刻意练习”这个词,但是波兹曼的论述正好说到了点子上,简直振聋发聩。

波兹曼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先贤说应该寓教于乐。教育哲学家从来都认为获得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耐力和汗水不可少。

波兹曼说,教育的目的,本来应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年轻人来说绝非易事,这是异常艰苦卓绝的斗争。

……关键词是斗争。学习是一场斗争。这个知识你不懂,这个技能你不会,这个现实你改变不了,那你怎么办?你得斗争啊!你以为看个电视纪录片、看个科幻电影、听一段故事掉几滴眼泪就算斗争了吗?

现在很多人把看电视当学习。电视节目不是让你学习用的。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唯一办法是讲故事,用讲故事取代说理,用动之以情取代晓之以理。看完故事你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觉得很愉悦,你能记住一件新鲜事儿 —— 但这跟真正的掌握是两码事。

今天说的研究,再次给我们提了醒。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喜欢愉快的学习过程,但你更喜欢获得真知。

管用的方法不好玩,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你在孩子教育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业帮“同步练”功能上线,寓教于乐以科技赋能基础练习
寓教于乐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
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以不同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这个理论正在走下神坛
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各章节的知识点速记,寓教于乐、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