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大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镜头一:早晨来园时,平平妈妈非常焦急地问老师:“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听说有的小学招生时要考10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教了吗?我们邻居家的小孩和平平一样大,口算特别快,怎么我家平平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还离不开手指头呢?”
镜头二:为了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统计,教师请幼儿轮流担任“出勤统计员”,按准时、迟到、缺勤、男孩、女孩以及总人数分别进行统计。特特每次担任统计员时都出现错误。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教师向特特妈妈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进行练习。特特妈妈很诧异,觉得自己每天都让孩子做数学练习册,连乘法口诀都会背,怎么还需要练习数数?
大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幼升小的重要挑战。因此,家长们格外关注幼儿数学方面的学习,随之而来的困惑也就格外多。就让我们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解读幼儿行为背后所隐含的问题。
“学什么”
对于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家长们的标准往往以道听途说的小学入学要求为准,或者有自己主观的理解。那么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究竟该学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加减法吗?难道真的需要掌握那么高深的知识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各年龄班幼儿应该掌握的数学内容,都有具体而清晰的介绍,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数、量、形、时间、空间几方面具体了解一下。
数:
1.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并养成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
2.能够对20以内的数量进行成组数数及倒数;学会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
4.认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5.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体会并理解加减的含义,运用加减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运算。
量:
1.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
2.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
3.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
4.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
形: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
2.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
3.学习将一个实物或形体分成相等的2份或4份,知道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实物或形体小;合起来仍是原来的实物或形体。
时间:
1.学会看整点半点,体会时间的不可逆性。
2.学习看日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多少天。
空间:
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在上述案例中,平平妈妈和特特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超出了大班幼儿的接受能力,也片面理解了大班数学的学习内容。如此做法,既占用了大量时间在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容上,同时又因缺少了某些应该注意的内容而很容易导致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幼小衔接不够好。因此,弄清楚“学什么”至关重要,家长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标准,不要被各种因素所左右。
“怎么学”
了解了“学什么”,再让我们来聊一聊“怎么学”。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大班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对于5~6岁幼儿而言,尽管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平平计算10以内加减法时,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物体也属于正常现象。在思维发展水平方面,幼儿是存在差异的,家长不能强求幼儿。
特特妈妈让特特通过做练习册的方式学习数学,利用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的特点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完全理解了这些数学知识。而原本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可以掌握得很好的数数和统计,却并没有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得到巩固和练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也就是说幼儿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会被轻易遗忘的知识。因此,引导大班孩子学数学,家长们要注意“联系生活、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向您推荐
A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
按规律排序: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上的花纹或图案是按规律排序的,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如,爸爸领带上的花纹是一条蓝两条粉,毛巾上的图案是一朵大花两片树叶。
认识整点和半点: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助看时间,晚上可以让孩子自己定好起床的闹钟。
学习等分:家人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蛋糕,体验等分圆形;还可以让孩子帮助分饼、分西瓜、分面包等等。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叠毛巾、围巾、床单,让孩子体验一块大的物体经过折叠会变成许多块小的物体。
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让孩子自己分类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图书,并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制作一张个人物品统计图。
看日历:在日历中找出家中每个人的生日,以及一年中的节日,并统计出一年中哪个月的节日最多。数一数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哪个月份的天数最少。
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在家中,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取放物品,孩子根据家长的描述找到准确的位置。去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让孩子说出并找到需要的各种物品所在的位置。外出时,可以请孩子记住出行的路线,一起讨论自己家的位置,周围的主要场所,家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等等。
口头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外出购物时可以启发孩子计算简单的消费金额,帮妈妈付费,然后计算一下是否需要找钱,找多少钱等等。家中添置物品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计算,如,原来家里有5条金鱼,妈妈又买回来4条,一共是几条?
感知量的守恒:家人用不同的杯子喝饮料时,可以让孩子尝试给大家分的饮料一样多。做饭时,让孩子自己用小碗往锅里放米。
B在游戏中学数学
小小测量师
游戏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自然测量;并按照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
游戏材料:吸管、筷子、铅笔、叉子、毛线。
游戏玩法:
1.谁的房间最大。家长陪孩子用小脚量一量家中每个房间的长度或宽度,还要一边量一边数,找出家里最大的房间。
2.谁的床最长。鼓励孩子想办法量一量家中谁的床最长,可以用小手量,也可以用吸管、筷子、铅笔等细细长长的物品代替尺子。从一头开始,首尾相接地进行测量,要一边量一边数,看看谁的床最长。
3.谁的腰最粗。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毛线或绳子测量家中每个人的腰围,每个人用不同颜色的毛线。测量完以后,将所有的毛线一头对齐,然后比一比哪根毛线最长,并依次进行排序,找出谁的腰围最粗。
温馨提示:自然测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当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在测量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探索选择长短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会怎样。
跟时间赛跑
游戏目标: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半点,体验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珍惜时间;学习将圆形分成相等的2份和4份;练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学习成组数数。
游戏材料:纸盘、废旧光盘、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盒、按钉。
游戏玩法:
1.制作钟表。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的光盘、纸盘或纸盒当表盘,讨论一下如何将表盘分成一样大的4份,并在十字的位置写上数字12、6、3和9。然后引导孩子发现12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并且让幼儿尝试将各个数字写在表盘的正确位置上。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地想办法,让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够活动和旋转。可以用铁丝或者按钉将它们穿在一起连在表盘上。
2.钟表报时。家长模仿钟表报时的声音,发出几声就是几点整,孩子快速地将指针拨到相应的位置。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拨钟表的时候顺时针拨,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
3.数一数。家长引导孩子一起数一数钟表上1小时有多少分钟,可以1分钟1分钟地数,也可以5分钟5分钟地数。
温馨提示:钟表在生活中非常方便,是一种功能齐全的数学学习工具,家长在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做成强化训练。另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一起制定晚间生活计划表,写下时间和活动计划,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
一把抓
游戏目标:学习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练习成组数数;学习20以内加减法;练习按规律排序。
游戏材料: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两三种小水果(樱桃、圣女果)或者干果(榛子、开心果、杏仁),也可以是扣子。
游戏玩法:
1.数一数。家长和孩子分别闭上眼睛,伸手在盒子里面抓一把,然后将抓到的东西摆在桌子上,按类分好。再用2个2个或者5个5个、10个10个数的方法数出物品的数量,比比看谁抓得多。
2.是单还是双。将抓出来的物品两个两个凑成一组摆在桌子上,让孩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并判断出是单数还是双数。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当所有的东西都2个2个凑成一组了,一定是双数;如果没有全都凑成一组,一定是单数。
3.算一算。将抓到的东西按类分好摆在桌子上,如,3颗开心果、2颗杏仁、4颗榛子,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
4.排一排。鼓励孩子自己用各种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并设计规律,然后进行排序。
温馨提示:游戏时,家长一定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要耐心等待孩子在反复操作、体验和思考中发现规律和方法,自己得出答案,获得成功的快乐。
十点整
游戏目标:学习20以内加减法。
游戏材料:扑克牌(将大小王取出)。
游戏玩法:
游戏前将牌洗好,扣着放。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如“10点”。其中一人先抓牌,不要让对方看到,抓完第一张,如果与1O点相差很多,可以再抓一张,两张牌相加后如果认为最接近10就停止抓牌。两个人中谁的牌最接近10点,谁就算胜利。如,孩子抓的第一张牌是5,第二张是6,相加等于11点,比10多1,就不能再抓牌了。爸爸抓的第一张牌是9点,选择不再抓牌,比10少1,那么两个人为平局。
温馨提示:此游戏既可以两人玩儿,也可以全家人一起参与。约定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计算水平逐渐提高难度。
称一称,排一排
游戏目标:能够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
游戏材料:废旧酸奶碗或塑料碗、小棍、线绳。
游戏玩法:
1.自制天平秤。找两个一样大的酸奶碗,用打孔器在碗边打3个孔,穿上线绳拴在小棍的两端。然后在小棍的正中间拴一根线绳当提手。制作好以后,检查天平秤的两端是否平衡。
2.称称谁最重。找3个大小差不多的水果,让孩子称一称,看看谁最重。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怎么称,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次数比出谁最重。
3.猜一猜,称一称。找一些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却很轻的物品,如,棉花、毛线、手纸等,再找一些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很重的物品,如,小石头、小铁块等。让孩子猜一猜谁轻谁重,然后再称一称,看看猜想得是否正确。
温馨提示:自制的天平秤,幼儿非常喜欢,家中许多物品都可以拿来称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逐渐体验到物体的大小、材质都会影响物体的轻和重。家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引导孩子比较4个或者5个物体的轻和重。
幼儿数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无论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要与生活和游戏紧密相连。在真实的生活和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并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带着浓厚的兴趣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对幼儿数学知识的误解
怎么教幼儿数学加减法
怎么样让孩子口算更快些不用掰手数?
幼儿大班数学口诀,凑十法,拆十法,轻松搞定数学!(很实用)
《3-7岁幼儿八大数学能力达标标准》公布,快看你家孩子落后吗?
成功经验分享:我是怎么教出一个能进七外的女儿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