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一样的三国:董卓之乱内幕解析⒅——武人孙坚

武人孙坚代表的不同意义

孙坚在关东群雄讨董卓当中是表现最抢眼的人物,他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长沙郡赶到中原加入讨董卓的义兵,又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把董卓赶出了洛阳,与那些顾全私利、观望不前的士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来被视为忠烈之士。但从孙坚的作为来看,又有一定反差。

 

    孙坚击败董卓的功绩自然不容否认,其忠烈在《三国志》当中也有评价,不过《三国志》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吴书》,而《吴书》又是吴国皇帝孙皓时所著,对其开国皇帝孙坚难免有溢美之词,因此不可尽信。

 

    这里说“武人孙坚代表的不同意义”,不是说他的勇猛善战,也不是说他的忠烈,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孙坚,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武人,代表了东汉末年乱世的一种出路。

 

    孙坚是东汉扬州吴郡人士,据说是孙武的后人,传到孙坚这一代时并无显赫的家世,因此他无法象袁绍、袁术、曹操等名门出身的人那样依靠家族势力仕进,他是象董卓一样作为一个武人发家的。

 

    孙氏一门向来年轻有为,孙坚也是如此,年仅十几岁就做了郡里的尉官。在他17岁的时候,会稽郡发生流民叛乱,郡兵不足平乱,就给了孙坚一个郡司马的官职,让他招募精勇协助平叛,孙坚由此崭露头脚,升任县丞。他先后出任三个县的县丞,在县丞任上一干就是12年。

 

    当时的东汉上层社会,士人是主流,武人是一向受到轻视和冷落的,没有士人和家族背景的孙坚,也许只能这样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做个小吏。但184年爆发的黄巾之乱改变了他的人生,提携他的人是他的同乡,东汉末年第二名将朱隽。

 

    天下大乱为武人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黄巾之乱爆发后,朱隽被任命为中郎将率军讨伐颖川黄巾军。朱隽是扬州会稽人,孙坚是扬州吴郡人,两郡近邻,两人可称为同乡,朱隽应该听说过孙坚的勇武之名,借此机会提拔他为佐军司马随军破敌立功。孙坚也没有辜负朱隽的期望,作战非常勇猛,在第三次宛城攻坚战中奋不顾身率先登上城墙,攻下城池,因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孙坚的一生注定要和战争结缘,他的再次升迁是因为凉州的叛乱。186年韩遂等的叛军打到了关中,东汉朝廷急忙司空张温带领董卓等部共10万大军讨伐,张温向朝廷推荐孙坚担任参军。张温之所以推荐孙坚估计还和朱隽有关系,张温应该和朱隽的私交很好,在朱隽对黄巾的第二次宛城攻坚战中,朱隽围攻3个月不克,朝廷拟撤换他,还是张温在朝中立保朱隽,给了他足够的时间,才攻下了宛城。

 

    张温这次对凉州叛军作战,先在美阳大胜,后因未听从董卓的计策,轻敌冒进导致大败。董卓心存不满忤逆张温,孙坚曾劝张温以军法处斩董卓,被张温拒绝,不过孙坚由此显名。

 

    后来由于凉州叛军内部分裂自相残杀暂时无力进犯,西部边境战事稍息。因追随张温驱贼有功,孙坚被征拜议郎,时年31岁。议郎虽然是闲职,但却是进入朝廷为官的开始。如果是有家族背景的士人名流,可以很容易地在地方上被举为孝廉、茂才,一出仕就可担任议郎之类的郎官,然后下放地方做个郡守、刺史之类的封疆大吏。对于孙坚来讲,没有这个坦途,只能靠自己的卖命搏杀一步步地往上走。

 

    他的下一次升迁还是和战争有关。长沙发生流民叛乱,州郡不能御,于是孙坚被外放为长沙太守,前往平叛,算是有了自己事业的基础。

 

    190年,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远在长沙的孙坚也起兵响应,带着他的子弟兵从长沙一路打打杀杀北上,先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然后投奔在鲁阳的袁术,在袁术的支持下夺占了属于士人势力控制的豫州,然后集结豫州兵马讨伐董卓,经历大小数战,终于攻破了洛阳,将董卓赶回了关中。在攻破洛阳时,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准备乘胜追击时,后方传来消息,袁绍派一个叫周喁的人来抢他的豫州,孙坚大怒,回军同袁术共同击破了周喁。192年袁术派孙坚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的军士射死。

 

    这就是孙坚一生的主要经历。

 

    说孙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武人,是从他的上述行为来说的。

 

    首先孙坚虽然是能征善战的武人,但他和东汉末年第一名将皇甫嵩、第二名将朱隽不同。要说能征善战,皇甫嵩和朱隽建立的功业要在孙坚之上,但二人深受忠君思想毒害,对朝廷忠心耿耿。譬如朝廷曾让董卓交出兵权给皇甫嵩,董卓不听,有人劝皇甫嵩以抗旨罪名杀了董卓,皇甫嵩却觉得没有朝廷明确的命令,自己不能擅杀大臣。再比如皇甫嵩接到董卓所传的皇帝诏令,让他离开军队进京,皇甫嵩明知这是董卓的阴谋,却不想背负抗旨的罪名,自投罗网。朱隽也是如此,他后来在中牟起兵讨伐董卓,在董卓死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专权,也传皇帝诏令让朱隽进京,朱隽居然也和皇甫嵩一样,顾虑到皇帝的安危而自投罗网。两个人确实很善战,但以他们的思想在军阀互争私利而混战的乱世是难有作为的。

 

    而孙坚和他们不同,在孙坚眼中没有朝廷。拿他杀荆州刺史王睿的事例来说,王睿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在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时,王睿也起兵响应;于情于理孙坚杀了王睿都说不过去。

 

    孙坚杀王睿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是一个小小的过节而已。《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吴录》记载:“睿先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也就是说王睿轻视他,他一怒之下就把王睿杀了,这和皇甫嵩不杀董卓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孙坚眼中哪有什么朝廷,有的只是个人的私利罢了。

 

    当然《吴录》当中对孙坚的这个行为有所辩解,说是当时的武陵太守曹寅和王睿有矛盾,王睿在起兵讨董卓时扬言,要先解决了曹寅。曹寅害怕,就伪造一份朝廷按行使者的公文给孙坚,宣布王睿的罪状,要孙坚拘捕王睿,行刑后,再把情况上报。孙坚接到公文就起兵了,用诡计诱杀了王睿。以孙坚的智略,不可能看不出来公文的伪造,他之所以甘愿受骗,是出于一己之愤——而这份假冒的公文刚好给他找到了借口。

 

    王睿被抓住的时候,曾质问孙坚:“我犯了什么罪?”孙坚说什么呢?按说他应该把公文里列的罪状当场宣布,可他却说:“我不知道。”就把王睿杀了,可见孙坚对公文的伪造是心知肚明。

 

    杀了王睿之后,孙坚就吞并了王睿的兵马,然后继续北上到达南阳,派人向南阳太守张咨讨要军粮,张咨不给。按说张咨不给于情理没有罪过,你孙坚是长沙的太守,我张咨是南阳的太守,咱俩平级,各有各的地盘,你凭什么跑到我的地盘上还让我供应军粮?孙坚一怒之下又用诡计诱杀了张咨,吞并了南阳郡。

 

    其次孙坚虽然是个武人,但他有雄霸天下的大志,这点儿和吕布、张杨、公孙度等武人不同。

 

    吕布先夺曹操的兖州,后夺刘备的徐州,不过是为了在乱世中有个容身之地。他据有徐州,为了防备曹操的攻击讨好袁术,袁术同他结为儿女婚姻。后来曹操笼络他,他又觉得曹操是个更大的靠山,就绝婚袁术投靠曹操。时人说他轻狡反覆,唯利是图,不仅仅是品行问题,也是因为缺乏在乱世中争霸的志向。

 

    公孙度是割据辽东的武人。他割据辽东还是靠了同乡徐荣的帮忙,当时董卓专权,徐荣是董卓比较信任的部将,推荐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公孙度到辽东后,借法律的名义诛杀了当地豪族一百多家,依靠恐怖手段建立了统治,随后征伐周围的少数民族,壮大自己的力量,然后自立为辽东侯。他的目标也就是做个草头王而已,根本没有进军中原争霸天下的想法。

 

    张杨就更不用提了,他虽是个武人,但没有能力,在乱世中连自保都来不及,哪里能够与群雄争霸呢。

 

    而孙坚就不同了。按说他杀了荆州刺史王睿之后完全可以图谋割据荆州,他既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影响。他任长沙太守期间,相邻的零陵、桂阳两郡流民叛乱,当地郡兵不能御,孙坚带着自己的长沙兵越境征讨,帮助这两郡平定了叛乱;杀了荆州刺史王睿之后,又据有了武陵郡(当时荆州的治所在武陵郡的汉寿县)。这四郡都在长江以南,他完全可以割据四郡做个草头王(以后的刘备就是靠这四郡起家的),但他没有,而是继续北上中原。江南的四郡那时还是蛮荒之地,割据这四郡在乱世当中又有什么作为呢?要争霸天下,就必须进军中原——古来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

 

    再次孙坚虽然目无朝廷,但有忠义之心,懂得名声威望的重要,不一味穷兵黩武。穷兵黩武是当时武人们如董卓、李傕郭汜、吕布、公孙瓒等人的一贯做法,在他们眼里,只相信武力,虽然也曾有对士人清流的拉拢,但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在东汉那样一个标榜声望的社会,没有声望的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这些缺乏声望的武人们由于得不到士人的有力支持,没有一个不迅速夷灭的。

 

    董卓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在其执政初期才想尽办法笼络士人,开创了为期4个月的“强权有为”政治(见前篇所述),由于士人群雄的起兵讨伐却走向反面,想依靠残暴的恐怖统治使天下人屈服,尽失人心,最终亡于士人的阴谋。李傕、郭汜更加不懂政治,就不用说了。吕布轻狡反覆,当世著名,更谈不上什么声望,因此才被徐州士人同曹操里应外合给除掉。

 

    公孙瓒的兴衰更加说明了这一点。东汉末年,幽州少数民族叛乱,朝廷以刘虞为幽州刺史、公孙瓒为中郎将率军平叛。在这个过程中,公孙瓒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191年7月公孙瓒在安平打败韩馥,势力深入冀州中部;11月在东光击破青州黄巾军,势力逐步扩展到青州;他又派骑兵援助南阳的袁术和兖州的刘岱,联络他们作为外援;又派部下青州刺史田楷携刘备援助徐州刺史陶谦抵抗曹操的攻击。当时公孙瓒的势力控制幽州、青州,深入冀州,波及徐州、兖州、豫州,声威之盛,诸侯无人能及。在公孙瓒进攻袁绍之始,袁绍居然吓得极力拉拢他的弟弟公孙范。即使后来在界桥被袁绍击败两人转入相持阶段后,仍然还有很强的实力,袁绍不能胜他。他的失策在于杀了声望著于天下又是皇亲国戚的刘虞,由是公孙瓒名声大损,又虐待士人,致使刘虞旧部和士人纷纷起兵报仇,拉拢少数民族并联络袁绍共同进攻,从此公孙瓒的势力便一蹶不振。

 

    孙坚和他们不同。他杀了王睿后,不割据荆州而是北上,就是要在讨董卓当中树立自己的名声威望。后来他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据有了南阳。可是他知道,他虽然有较强的武装力量,但由于声望不足难以获得士人的拥戴,于是就去投靠了袁术,把诺大一个南阳郡送给了袁术。袁术曾在孙坚到达南阳之始就开始笼络他,封他为代理中郎将。两个人的结合,袁术得到了孙坚的武力支持,孙坚得到了袁术声望的庇护,是各得其所。而后袁术表他为豫州刺史,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占领豫州了,获得一块根据地。

 

    孙坚的忠义不是忠于朝廷而是忠于士人认为的大义,因此他虽然可以目无朝廷杀王睿,杀张咨,但却奋不顾身地讨伐董卓。他先是在梁东和董卓军打了一仗,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败的非常惨,孙坚侥幸逃脱。他并不灰心,收拢军队,再度进军,在阳人大破胡轸、吕布,杀了华雄。董卓惧怕孙坚的勇猛,派人拉拢他要缔结姻亲,被他严词拒绝。孙坚进军洛阳南部关口大谷,打败了董卓亲自率领的军队(看来董卓的军事能力真不怎么样),接着进军洛阳,击败了留守洛阳的吕布,光复洛阳。

 

    光复洛阳使孙坚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进入洛阳后,平塞董卓挖开的皇帝陵墓,前去汉朝皇帝宗庙祭祀,也显示了他博取声名的考虑。

 

    以孙坚的声望再加上他手中的强大武力,是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可惜的是他在同刘表作战中意外死亡,使所有的雄心壮志化为泡影。但是他留给了他的儿子孙策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是他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声望,使孙策更容易被士人所接受;二是留给了孙策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将和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曲,这些成了孙策以后成就事业的根基。

 

    以后,孙策沿着父亲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由一个武人逐渐士人化,终于开创三国乱世的一条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另一个武人出身的刘备也在进行艰苦的探索,在以武力为生存的根本之上,接受了士人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士人的广泛支持,最终大器晚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路诸侯41:长沙太守孙坚跨州郡剿匪,有意装糊涂杀荆州刺史
《煮酒侃三国》之:话说孙坚
孙坚传,杀海盗平三郡立威江东,败黄巾退董卓扬名天下!
三国之孙坚之死(三)
荆襄豪杰
强横霸道的孙坚│43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