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一样的三国:董卓之乱内幕解析(25)——曹操经历
青年曹操的平凡经历⑶


 之所以说曹操青年时期的经历平凡是比较而言的。

 

    因为曹操后来创立了丰功伟业,难免使其前期的经历也罩上了光环,要客观地评价这个人物,就需要把镜头拉远,放到东汉末年的社会大环境中才能明晰他所处的位置。

 

    从政治经历上来看,曹操主要有两条:一是参与了士人同宦官的斗争;二是辗转任职最高做到了太守(官秩二千石),颇有政绩。

 

    这两条其实很一般。自从东汉中叶宦官专权以后,士人同宦官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后汉书》上诸多士人的传记里面几乎都有同宦官斗争的光荣历史,其中很多人的事迹比曹操要可歌可泣。

 

    谭嗣同在《狱中题壁》的诗中写道: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里面的“张俭”就是汉末同宦官斗争的著名士人,也是和曹操同时代的人。张俭在任山阳郡督邮期间,上书揭发宦官侯览在老家的暴虐罪行,并抄了侯览的家——这可比曹操棒杀宦官蹇硕的叔父更绝——因此被士人列为“八及”名士之首。侯览诬告张俭谋反,发动第二次“党锢之祸”,在全国通缉张俭。张俭没有曹操那样有权势的老爹,被迫逃亡,被到处追杀,走投无路,看见人家就去躲藏,因此谭嗣同称为“望门投止”。在他逃亡期间,因为保护收留他被杀的人家有十多家,最后他跑出了大汉国土,跑到塞北才算捡了一条命。

 

    曹操同宦官斗争的事迹只是汉末士人和宦官斗争中的沧海一粟而已。至于他在济南国期间除暴安良的政绩和其它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曹操的主要措施是打击豪强,建立法度,是法家思想的威刑统治;但士人提倡的是儒家的仁义治国,汉末很多名士不仅在任地方官期间除暴安良,而且大力尊崇儒术,教化百姓,宣扬皇威,发展农业,其治理效果要比曹操的好。曹操的做法在当时不是主流。

 

    从才学和声望影响上看,曹操虽然很有才学,后来开启了“建安文学”时代,但在当时不被认可。因为当时是经学流行,而曹操在经学上的造诣也就是“能明古学”而已,算是及格水平,因此不被重视。

 

    曹操的声望影响也不高。当时士人们推崇的是象孔融那样的才思敏捷,是象李膺那样的清流超群,是象蔡邕那样的淫词华章,是象卢植那样的博学多才;而这些曹操都没有,他是宦官的后人,他在当时表现出的特点是任侠奸诈、机警权变,这个特点只被少数士人欣赏,他们是对东汉政权失去信心,认为天下将乱的士人。

 

    何颙评价曹操:“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桥玄评价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鲍信评价曹操:“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并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

 

    他们看重曹操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天下将乱”,也就是说东汉的统治将要崩溃,而当时士人的主流还是希望革新政治,匡扶社稷的——因此曹操的影响只在少部分人当中。

 

    即便是后来引以为傲的军事方面,曹操当时表现的也不明显。他的军事经历就是协助皇甫嵩大破颖川黄巾军,其时皇甫嵩已经用偷袭战术击溃了黄巾,而曹操正好带着骑兵赶到,于是就和皇甫嵩一同追杀,只算是捡了个便宜。

 

    相比之下,士人出身的卢植、王允要比曹操出色多了。卢植曾被任命为北中郎将,独当一面讨伐黄巾军主力张角部。卢植只有几千人,却连破张角的数万大军,并将其包围。若不是因为宦官诬陷卢植免职,则卢植将成为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功臣。

 

    王允也不象《三国演义》上讲的那样是个不会打仗的文人,相反他有相当的军事水平,在豫州刺史任上,率军大破黄巾军别部,又会同皇甫嵩、朱隽彻底歼灭了豫州境内的黄巾主力。

 

    王允、卢植等人的才学、治绩、官职、声望影响,在当时士人的眼里都在曹操之上,就更不用说身为士人领袖和希望的袁绍了,因此曹操在诸多士人俊杰中也就算个中等水平。

 

    当然,在曹操平凡的经历中蕴藏着不平凡的因素,就是他的权谋之术、实用政治、法家思想、军事韬略,但这些因素的发挥需要相应的环境,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没有这样的环境,因此表现平凡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正史对大众的误导,有必要对在此期间时人对曹操的评价再辨析一二。

 

    一是何颙对曹操的评价:“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我认为这个评价纯粹是后人给栽上去的,实际上不存在。因为何颙当时参加了以袁绍为领袖的政治集团,投身于士人借助外戚力量诛杀宦官的斗争中,史载“颙常岁再三私入洛阳,从绍计议”,也就是同袁绍谋划大计,在他眼中,安定天下的希望应该在袁绍身上,否则他就应该象另一个赏识曹操的鲍信一样,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走了。因此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何颙对袁绍的评价,由于袁绍后来败给了曹操,因此正史把所有对袁绍有利的评价都废弃不用。正如“古庙杉松巢水鹤”朋友说的:“正史就是一部胜者的历史”。

 

    认为这条评论不存在的另一个证据是曹操后来对何颙的态度。何颙后来因为参与王允刺杀董卓的计划暴露,被董卓逮捕,死在狱中(何颙是条汉子,宁肯一死也没有供出王允等人,故王允后来才得以诛杀董卓)。何颙死后,身后之事没有人管,在曹操挟天子都许后,还是荀彧趁着迎取叔父荀爽尸骨的时候收葬了他的尸首。若是何颙对曹操有此出色评价,则曹操应该象对待另一个给他出色评价的桥玄那样,感激他,照料他的后事。

 

    二是鲍信对曹操的评价:“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并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鲍信是曹操的铁杆儿,有此评价并不奇怪,这句话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诸如袁绍的属下或者刘备、孙权的属下对他们的主子肯定都有很高的评价,否则就不会死心塌地的追随了。何况鲍信当时并不知名,他的这一评价在当时并不能产生很大影响。

 

    对曹操产生巨大影响的评价是桥玄和许劭说的。

 

    在曹操还任侠放荡的时候,他碰到了桥玄,桥玄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个评价是真实可信的,因为后来曹操和他儿子曹丕曾用“太牢”之礼祭祀已经去世的桥玄,“太牢”是用来祭司孔子的礼法,可见他们对桥玄的尊敬和感激。桥玄是当世大儒,声名卓著,曾官至“三公”之一的太尉,他的评价使当时东奔西跑毛遂自荐的曹操总算有了名气。

 

    桥玄建议曹操去找许劭,许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月旦评”就和央视的“人物”节目一样出名,经过他好评的士人无不一夜成名。曹操满怀希望的去找许劭,但许劭避而不答,曹操找机会胁迫他,许劭不得已说了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对曹操的这个评价是尽人皆知的,其实许劭的评价有两种说法,上面这一种是《三国志·武帝纪》里面记录的,而《后汉书·许劭传》里则说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无论哪种说法,都是突出了曹操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奸,一个是能,而对曹操的德操只字不提,在东汉那样一个讲究德操的年代,这个评价不能不说是贬义的。这从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的态度可以看出来,曹丕非常痛恨“月旦评”,恨不能要了许劭的命(可惜那时许劭已经死了),可见许劭的这个评价对曹操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因此,以曹操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尚不足以成就大业,于是他投身到好朋友袁绍的阵营当中,参与了袁绍谋诛宦官的计划,失败之后又跟随袁绍起兵讨董卓,在军阀混战初期,又借助袁绍的支持经略东郡,占据兖州,成为一方军阀,打下了霸业的基础。同白手起家的刘备、孙策这些人相比,曹操是幸运的。他的成功既因为有一个提携他的好朋友袁绍,也因为他自身的才能。

 

    下面就是曹操如何经略东郡,占据兖州的事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路诸侯35:献刀刺杀董卓的伍孚 最让董卓胆战心惊的皇甫嵩
辅佐曹操二十年的干臣荀彧究竟为何要自杀?
萧墙之乱:东汉覆亡真相(下)
汉魏之际月旦评的兴与衰
东汉王朝最后的希望:西园新军
同样是四世三公,为何人才都投靠庶子袁绍,而不投靠嫡子袁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