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了不听、罚了不改、下次还这样!白生气好几年,最有效的这个方法,为啥没人讲?

文|CC爸妈(公众号ID:cc-bama)


现在的小孩子有多让人炸毛呢?

你听听周围邻居们的动静就知道了,以前只是晚上7点以后,现在居家网课,家长们全天24小时不定时吼叫输出。

说了不听,罚了不改,为什么管教孩子这么难?

01
为什么孩子越管教越不听话?
因为管的重点错了。

要知道,小孩子天生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做任何事都喜欢寻求外界\父母的认可或关注。

虽然我们在管教孩子时都秉持着鼓励好行为,批评坏行为的原则。

但实际养育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容易把焦点放在孩子的“坏行为”上。

因为好的行为往往是悄无声息,不易察觉的。而“坏”的行为则更明显,更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也更能调动父母的情绪。

就比如比起孩子乖乖的自己在那搭积木,他把积木摔在地上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就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安无事的玩了好一会你可能不在意,但他们若是发生冲突你定会第一时间发现。

就比如出门孩子乖乖拉着你的手走路,我们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但若是他乱跑,一定会让你烦躁生气。

然后,你就会想要做些什么去制止,再不济的也得把孩子的错误陈述出来,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了。

一个顺从乖巧的孩子,除了偶尔成为谈资外,很少让你印象深刻。反而是调皮捣乱,惹是生非的孩子却总可以轻易得到关注。

慢慢的,孩子也明白了这个法则,捣乱=被关注=父母还在乎我。

这是许多孩子反复惹怒父母的一个重要动机,也是许多孩子行为背后的渴望——吸引关注

因为对孩子来说,比受批评、指责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被父母无视、冷落,所以他们宁愿弄点动静、惹点事儿。

在心理学客体关系学中认为:糟糕的关系也要比没有关系强。

02
关注是把双刃剑,就看你用在哪里

关注是一味强化剂,你在哪方面对孩子投入的关注越多,孩子就会在哪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强。

其实,孩子从来就不缺乏好的行为,缺的只是我们看见、发现孩子好行为的眼睛。

那些被你忽略的事儿,今天C妈全部给你摆到明面上,对号入座,不愁没的关注!

这些行为都值得被关注:

01

安静而专注的行为

不少宝妈都发现孩子没有定性,做事三分钟热度。

  • 写作业三分钟一厕所,两分钟一喝水;

  • 玩玩具也是总是不停地喊你陪他玩。

但当孩子偶尔安安静静地看会儿绘本、玩玩具时,是不是也觉得孩子安静的自己玩是理所当然,甚至还不知足地觉得他自己玩的时间太短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专注的潜质,与其不断强调“不要乱动”,倒不如正确挖掘,提供正面的反馈。

  • 比如,孩子自己拿起绘本,没要求陪读,而是自己一个人看了起来;

  • 比如,孩子有事找你,但你正好在打电话或忙别的事情,他没有闹而是安静地在一旁等待。

  • 比如,心血来潮画一幅画,画了好久。

这些孩子收拢心思专注做自己事情的时刻,你可以选择忽视,但也可以专门庆祝。

在孩子结束自己的事情后,我们可以惊喜地告诉他们:

“你刚刚自己安静地看了10分钟的书,很厉害的,这都是非常厉害的人才能做到的”。

“妈妈忙的时候,谢谢你安静的等我,妈妈对你刚才的行为感到非常开心”

“今天你画画画了整整一个小时诶,我偷偷看你好几次,你都很认真专注,你可太厉害了”

你猜,孩子会不会因为你的“看见”,也看见自己。原本某一次的心血来潮,下次、再下次,就可能变成一种有意而为之。

02

坚强而勇敢的行为

不少家长吐槽自家孩子胆小懦弱:

  • 出门看见人连话都不敢说;

  • 特别爱哭,看见个虫子都要吓得哭半天。

只有当孩子进行了比较大的挑战时,才会夸奖孩子勇敢。

比如,摔倒擦破了膝盖却没有哭,平常怕黑不敢一个人睡今天却主动要求自己睡。

但,这还不够哦。

所有的勇气都是从一件件小事中积蓄起来的。

想让孩子更勇敢,就要善于发掘他为克服问题所做出的努力:

  • 比如怕生的孩子某天在一个比较新鲜的环境中并没有哭;

  • 玩积木倒了之后,没有闹脾气扔积木,而是用语言表达“好生气、真糟糕”;

  • 去医院或做核酸时,很努力地配合了医生等。

哪怕再微小的一件事,也可能是孩子动用了很大的心理能量才做到的。这些进步也值得被看见、被鼓励。

03

独立主动的行为

10个孩子9个做事磨蹭,每天从起床起就是一场硬战。

明明很简单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一件事,非等着你催才做。

但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主动的行为,或者有一段非常主动的时间。比如:

  • 早晨自己醒来没有吵醒父母,而是自己穿了衣服;

  • 某套喜欢的书,十分爱惜的按序号整理好放在了书架上;

  • 吃零食掉地上的渣渣,自己一点点捡起来丢垃圾桶里;

哪怕只是偶然做到,但只要我们抓住好行为的时机,去看见、赞赏:

  • 你今天不错哦,非常主动的起床穿,还自己穿衣服洗漱了。

  • 你主动洗手\捡垃圾,这个行为很棒呢。

  • 你今天怎么把这套书摆的这么整齐啊,比之前爸爸整理的还好。

用正面反馈去强化孩子的好行为,体会到独立自主的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他才有动力越做越好呀。

让孩子明白好的行为也是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注,当好的关注足够他满足时,孩子就会放弃通过调皮捣乱来寻求父母的关注。

毕竟谁不喜欢被关注且被喜欢、需要着的感觉呢?

03
 “好行为”更需要强化

知道了哪些行为是适当地提出鼓励和表扬,给到孩子一些正面的反馈。

但咱也得会夸,不能总是来一句“哇,宝宝真棒”。不走心的随意夸夸,反而会容易让孩子依赖外在表扬,养成玻璃心,还不如不夸。

可以试试这几个强化孩子好行为的小方法:

1.坚持简单且正面的提醒

“不要踩凳子上,太危险了”

“不要碰颜料盘,碰掉了洒一地,多不好清理”

我们的“嘱咐”好似有一种魔力的吸引力,你越不让做的事情,他偏做,一做准搞砸。

所以,提醒可以,但咱只说简单且正确的,只说你希望让孩子做好的事情。

“你坐在凳子上会更稳当哦”

“你画得很认真,内容也很棒,这个鸭梨太传神了….”

2.描述性表扬

有效的表扬,要具体,要准确描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得到的表扬。

“哇~你把积木都放回盒子里啦,绘本也都整理好放书架上了,这看起来太让人舒适了”

“今天很主动啊,都不用催就开始认真写作业,你是一个自律的孩子”

你表扬的话越具体,越有说服力,孩子越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可以往哪方面继续努力。

3.孩子表达我们的感受

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你表现出愤怒。

同样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你也可以表现出喜悦、开心、感动等情绪,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你的影响。



有一次我因为太累了,鞋都没换就瘫在沙发上,CC学着C爸的话说:“妈妈,你是不是太累了,我给你拿拖鞋,你脱了鞋躺着会更舒服”。

那会CC刚三岁,帮我脱了鞋,并把拖鞋摆在了沙发边。

当时,我是真感动呀“谢谢你宝宝,你的关心让妈妈非常感动和开心,妈妈的心里觉得暖暖的,一下就不累了,妈妈爱你”。

自此,我回家CC总会主动帮我拿拖鞋。

每次,我也不忘说一句“谢谢,爱你宝宝”。

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你的影响,也就是让孩子感到他很重要,是被需要和被爱的。

4.即使表现的不好,也可以用正面强化

虽然正常情况下大家都在孩子表现好或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表扬孩子,但格局打开,当孩子犯错、没做好或遇到挫折时也是可以运用表扬来激励他们的。

如孩子写作业马虎大意,错了很多地方,可以说:

“这次错得稍微多哦,不过我记得你上次数学作业就特别细心,不仅书写规范,算得也都很准确”。

如孩子把沙发画得乱七八糟,可以说:

“你画的线条很有创造力啊,不过要在纸上画就更好了”。

说完,记得给孩子准备合适的纸。

即使孩子表现不好了,也可以去找到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同时引发孩子对自身行为的思考。

用赞扬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用优点去带动缺点的改变。

相信我,只要你愿意多去看见孩子的优点,孩子也会回以你期待的模样。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慧生心理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表扬和批评,怎么让孩子听得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
家长四问:什么样的教育比较好?
假期宅家,父母如何通过“陪玩”对ADHD孩子做行为治疗
你的批评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别人家的批评让孩子成为人生赢家
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些
为什么小孩都爱挖掘机?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儿童心理学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