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体会
     小儿外感发热系指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疬之气等外邪感染引起的发热。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若风寒湿外袭,腠理为束,寒气外凝,阳气内郁,不能宣泄,正邪相搏,搏于卫则恶寒,搏于营则发热。故见恶寒、发热;暑热燥气,其性炎热,为阳邪,最易耗气伤阴,气伤则正虚,阴损则阳亢,阳亢则热作。症状有壮热、口渴、脉洪、汗多等症。另有疫疬之气,不同于六淫,它是指传染病的一种致病原因。临床常见的痄腮、疫疬、白喉、烂喉痧、霍乱、瘟疫等都属于疫疬病的范畴,这些疾病,都有发热症状的出现。

    伤风发热

    小儿腠理不密,表卫不固,外感风寒,风伤于卫,寒伤于营,风寒阻闭肌腠,卫阳被遏,营气不和,且肺和皮毛,表卫受邪,肺气则失宣,故临床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寒、喷嚏、流涕、咳嗽、脉象浮、舌苔薄白、指纹浮红。夫小儿为“纯阳之体”,最易化热。故伤风虽有风寒、风热之分,但风寒失治、误治迅即化热而为风热。因此治疗小儿伤风发热,应以辛凉解表为主。施用石花饮(笔者临床经验方):生石膏30g,双花10g,薄菏6g,杏仁10g,连翘10g,蝉衣6g,淡豆豉10g,桔红5g。水煎服。

    本方是以辛凉药为主的一个方剂,主要治疗小儿风热发热。方中生石膏味辛甘,其性寒。辛主散,入肺胃,走肌表而解肌退热,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喘;双花、豆豉、连翘、薄荷清热解表;杏仁宣肺止咳,桔红理气化痰;蝉衣疏风清热,镇惊安神。因小儿伤风最易夹痰夹惊,故用桔红、蝉衣化痰、镇惊。

    伤暑发热

    暑为火热之邪,伤人最速,内灼阴液,蒸腾营血,逼津外泄。汗出过多,往往导致气阴两伤。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夏季不耐炎热,暑气外袭,则肺卫乃伤。故症见:高热,尿多,口渴,多饮,烦躁不安,头晕身困。不思饮食,口干,舌红,舌苔薄黄,脉象滑数,指纹浮紫。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处以清凉饮(笔者临床经验方):芦根30g,鲜生地15g,佩兰10g,生石膏30g,黄芩6g,双花10g,香薷6g,生白芍10g,六一散10g。水煎服。

    本方用芦根为主药,芦根味甘性寒,功能清热养阴,除烦解渴;暑邪最易伤阴,故佐以石膏、鲜生地、白芍泻火滋阴;中医学认为“六淫为害,以火为最……火盛者为之毒,故善治毒者,必治火也。是以解毒之药必治火,治火之药亦解毒。”故用双花、黄芩以除火毒之气;“暑多兼湿”,香薷、佩兰解暑辟浊,醒脾化湿。治暑之剂,当清心利小便,故用六一散通利小便,使暑湿之邪从下排出。

    病案举例:郑某某,女,二岁三个月,2004年8月6日就诊。患儿高热不退已三天,咳嗽、不食、腹胀满、大便不干。曾使用多种抗生素,退热药效果欠佳。检查:体温39.1℃,指纹红紫,脉象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心肺(-)、肝脾(-)。此乃暑热伤及肺胃,肺燥则咳,胃热作胀则不食。宜清暑润肺,佐以和胃之法治疗。处方:生石膏30g,芦根30g,薄菏4.5g,连翘9g,鱼腥草9g,金银花9g,苏叶4.5g,佩兰6g,银柴胡8g,生姜一片。上十味,水煎服三剂。二诊:服后微汗出,高热即退,体温36.5℃,诸症若失。

    肺炎发热

    外感风邪或病毒,风热犯肺,或寒郁化热,热烁肺阴,肺失清宣。正如《幼科秘诀》所说:“咳嗽属肺,风热郁于肺则生痰。”痰热壅盛,阻于气道。故临床常见发热、咳嗽、气急、鼻扇、烦躁、喉中痰鸣等症。小儿肺炎虽有风寒闭肺、风热闭肺、正虚邪陷与正虚邪恋等不同类型,但临床常见的肺炎发热以风热闭肺为最多。治法:清热宣肺,祛痰止咳。鱼蛤石花汤(笔者临床经验方):鱼腥草10g,海蛤粉10g,生石膏30g,双花10g,北沙参10g,杏仁10g,桔红4g,前胡10g,木蝴蝶2g,川贝母4g。水煎服。

    本方中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凡因肺热而引起的咳喘、吐脓痰者(肺炎、肺脓疡)用之皆有良好效果;双花、生石膏清热泻火、止咳除燥;川贝母、海蛤粉化痰散结,善治痰喘火咳;杏仁、前胡宣散风热,止咳平喘;沙参润肺生津,桔红理气化痰,木蝴蝶清肺开音,理气利水而止咳,是治疗百日咳、支气管炎有效药物。

    痢疾发热

    小儿下痢系因外感湿热疫毒、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油腻所致。《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痢疾多在夏秋季节传染流行,因暑湿热毒侵于肠胃,湿热郁蒸,肠胃之气血因而被阻,以致传导失常,湿热下注,而成痢疾。临床症状有:发热,烦躁,腹痛,腹泻,大便次多,有黏液脓血,黑色后重,下坠便急,严重者常见壮热,呕吐、嗜睡、昏迷、抽搐,面色青灰等中毒现象,治法:清热解毒、理气导滞。处以芍苋汤(笔者临床经验方):马齿苋15g,双花10g,生白芍10g,槟榔6g,陈皮4g,广木香3g,黄芩6g,水煎服,白糖为引。壮热、神昏、呕吐者,可配服“神犀丹”。

    本方中马齿苋、双花、黄芩清热解毒,善治下痢脓血;槟榔消积导滞,生白芍和胃止痛;陈皮理气健脾;广木香行气导滞,并有健胃杀菌功效。

    烂喉痧发热

    烂喉痧属于疫毒范围,现代医学称为“猩红热”。本病多由于肺胃蕴热,外感疫毒时邪,热毒上冲咽喉,则咽喉红肿烂痛;疫毒之邪侵入肺胃,与肺胃之热相搏,则发热,头痛,呕吐;疫毒外泄于肌肤,则发出红痧,瘙痒;热毒炽盛,重灼营血,则见舌色红绛,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咽喉红肿疼痛,全身出现弥漫性红色痧疹,压之退色,伴有环口白圈,舌质红绛,舌面有小颗粒突起,如杨梅状,故称“杨梅舌”,疹退后皮肤有脱屑。

    本病疫毒内陷可引起咳喘,喉腐,昏迷,心悸,惊厥,水肿(肺炎、心内膜炎、肾炎)等病。因此应认真观察治疗。治法:清热解毒,利喉透邪。施用青鱼石连汤(笔者临床经验方):大青叶10g,鱼腥草15g,生石膏30g,双花15g,连翘10g,薄菏6g,鲜生地15g,黄芩6g,桔梗4g,甘草6g,水煎服。

    历代医学家对烂喉痧的治疗,提出了用药有“三禁忌”的说法:即禁忌辛温发表,禁忌早投苦寒,禁忌直折下夺,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方大青叶、双花、连翘、黄芩、甘草清热解毒;生石膏、薄菏合用可内泻肺胃之火,外散疫毒之热;鱼腥草、桔梗清利咽喉;热毒最易灼伤阴血,故用鲜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使邪去而阴血不损。(马荫笃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弼臣:小儿发热之<font style='color: Red;'>中医</font>诊疗
瓜芩清肺饮风温肺热
详情
病机与临床·下篇·第二章·咽痛
小儿退热汤
散外寒同时清里热的金花清感颗粒,您了解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