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施行秘密的谋略,不能在背着人的时候或隐蔽的地方进行。趁黑夜行窃,钻进僻静的巷子里杀人,(这些)都是愚蠢、鄙俗的行为,真正的智谋之士是不屑于这样干的。

昔日孔融被围,太史慈要设法突围救援,便骑着马,执着鞭,带上弓箭,领着两名骑士做随从,并让骑士各自拿着一箭靶,打开城门走了出去。(这时)城内的守军和城外的围兵见了大吃一惊!却只见太史慈等人牵着马走进了城下的堑(qìan)壕里立上箭靶在那里练习射箭;练完了箭,便又回城了。第二天又照样如此,那些围城的士兵便有的躺着,有的站着观看,神色不显得那么吃惊了。如此这般的一连练习了好几天,那些围城的士兵便(渐渐习以为常)一个个躺在地上,连看都懒得起来看了。这时,太史慈(认为时机已到),便整好装,吃饱饭,扬鞭策马,径直突围而去。等到敌兵醒悟过来时,他已经驰出数里之远了。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桓公想侵占邻国郐(kuài)国。他的谋士对他说:“郐国有不少的能臣勇将,这样贸然攻打恐怕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不如想个法子让郐国国君把这些人给杀了,再攻打郐国就容易多了。”

郑桓公说:“好是好,可他怎么会杀自己的能臣勇将呢?”

郑桓公的谋士回答说“大王您如果要杀人,必定是因为被杀的人对您不忠心。那郐国国君杀人,也可以因为这个理由。”

“但我想杀的是忠心保护郐国的人,他郐国怎会去杀了他们呢?”

“大王只需如此办就行。”谋士在郑桓公的耳边小声地说了一会儿。郑桓公顿时眉开眼笑,把谋士肩膀一拍,连说:“好!好!好!”

郑桓公吩咐手下的人说:“你们带些金银到郐国去,把这个国家的英雄豪杰,能臣勇将的名字都给我记下来。”

接着,郑桓公又挑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专门在城门旁设了一个祭坛,引来了好多人来观看。郑桓公对他的臣民说:“我们马上要打郐国了,因为郐国的有些臣民对他们国君不满,他们邀请我去做国君。”

郑桓公举起一卷帛书,说:“这上面都是那些欢迎我去的人的名字。我深受感动,决心攻下郐国后,将郐国的良田赠给他们,并让他们做大官,以此作为回报。为了让他们放心,我将奖赏给他们的东西和他们的名字埋在这里,等胜利了,就照着现在写的分给他们。”

郑桓公在祭坛之上对天发誓,然后将帛书埋在祭坛之下,场面甚是壮观。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也传到了郐国的国王耳中。那天晚上,郐国的奸细就将这个帛书偷到了郐国。郐国的国王一看大怒,心里骂道:“真是一群吃里爬外的东西,难怪我平时做什么,他们都要对我说三道四的。”

郐国的国君生气地喊道:“速速去把名单上的这些人给我抓来。”人马上就抓来了,这些被抓的人还被蒙在鼓里,直到他们看到帛书,才明白国君中了郑桓公的奸计,可是不管他们怎么喊冤,气头上的国君就是不听。郐国的国君把这些将领们都杀了,可怜这么多的忠臣良将,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了。

郑桓公听了这个消息,马上点兵开战,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郐国。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

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

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勾践趁乱灭吴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

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靡奢侈, 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

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

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声东击西计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

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

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

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

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

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 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

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

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曹营诸将向曹操进君,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

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

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

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

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 。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

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以前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干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

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          

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

公孙鞍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人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

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对晋国有大功的赵氏家族。

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

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在事发之前已被秘密送进晋国王宫中。屠岸贾闻讯后,意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晋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上,不肯杀庄姬公主。

此时庄姬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晋景公不杀她,就设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

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但晋国忠臣韩厥让自己的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躲过了搜查。

屠岸贾估计婴儿已被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

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

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

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于是他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死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公元383年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

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

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

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

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

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

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

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

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公元1642年,李自成率部围困开封。崇祯皇帝连忙调集各路兵马,援救开封。李自成部已完成了对开封的包围部署。明军二十五万兵马和一万辆炮车增援开封,集中在离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李自成为了不让援军与开封守敌合为一股,在开封和朱仙镇分别布置了两个包围圈,把明军分割开来。

又在南方交通线上挖一条长达百里、宽为一丈六尺的大壕沟,一断明军粮道,二断明军退路。明军各路兵马,貌合神离,心怀鬼胎,互不买帐。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突袭朱仙镇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队,造成“打草惊蛇”的作用,一路牵制力量最强的左良玉部队。

击溃虎大威部后,左良玉果然因被围困得难以脱身,人马损失过半,拼命往西南突围。

李自成故意放开一条路,让败军溃逃。哪知,左良玉退了几十里地又遇截击,面临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沟,马过不去,士兵只得弃马渡沟,仓皇逃命。这时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击,明军人仰马翻,尸填沟堑,全军覆没。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曹操挟持汉献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胸怀大志,决心改朝换代,统一中原。

古代圣贤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曹操一度为自己大动干戈的名义问题而烦恼。

谋士对曹操说:“在历史上,晋文帝接纳了周襄王,各地诸侯便纷纷地投靠于他。汉高祖为义帝孝服东征,天下之人都归心于他。自天子蒙难,您首倡义兵以来,无时无刻不感念汉室。现在,天子已到达洛阳,正是您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您若把天子迎奉到许都,至少有三点好处:一可以顺从民心,得到百姓的拥戴;二可以借辅佐天子之机,使各地诸侯顺服;三可以取义于天下,使英才前来投效。到那时谁能与您相比呢?”

曹操闻言大喜,遂亲赴洛阳,将汉献帝奉迎至许都。说是“奉迎”,实际上是“挟持”。自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权倾朝野的枭雄。

奉迎天子,以令诸侯,确实有利可图。曹操欲借已经衰落的汉朝之“尸”,还自己成为中原霸主之“魂”。曹操这一谋略对于他日后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霸一方,其中一个人名叫孙策,年仅十七岁,但年少有为,人称江东小霸王。

这一年孙策想要夺取卢江郡。但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如果硬攻的话呢取胜的机会很小,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于是孙策给占据卢江郡的刘勋送去了一份厚礼,还写了一封信,在信里面把刘勋大大吹捧了一番,说他威名远播令人敬仰,非常希望能和他交好。

孙策这一计是笑里藏刀。

但他的计策还没有结束,在孙策的信里面故意把自己写的非常的无能,说上饶那边经常要来攻打我们,我们兵力太弱了,始终被他们欺负,求求刘将军你大发雄威,发兵去降服上饶吧,我们会对刘将军李感恩戴德感激不尽的。

这贪财的刘勋得到厚礼已经是非常高兴,见孙策居然这么软弱无能,极力的讨好自己,那更是洋洋得意起来。

再说上饶这一带十分富庶,刘勋已经垂涎很久了。于是刘勋带着手下的几万兵马去攻打上饶去了。刘勋前脚刚走孙策后脚就到,率领人马水陆并进来袭击卢江郡。

此时的卢江郡绝大多数兵马都被刘勋带去攻打上饶去了,只留下了一些老弱残兵防守非常的空虚,孙策没花多少力气就拿下了卢江郡。

久攻上饶却不能得胜的刘勋听说孙策已经取了卢江郡了,才知道自己中计了,后悔已经来不及,只好灰溜溜地投奔曹操去了。

在笑里藏刀之后,孙策使用的正是调虎离山之计,引诱敌人离开自己的地盘而自己趁机占领。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刘备死后,许多原来归顺蜀国的少数民族部落都发动了叛乱,夺取了蜀国很多土地。

公元225年初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去平定叛乱。临走的时候,马谡对诸葛亮说:“南方的少数民族依仗地形险要,离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丞相这次南征,只有叫南人心服,才能够长久安宁。“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诸葛亮不禁连连点头说:“正是此意,正是此意。“

到了南方,诸葛亮打听到孟获不但打仗勇猛,而且在南方中部地区各族中很有威望,就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

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孟获被释放以后,回到自己的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把孟获放回去了。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孟获,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待我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佩服,哪里能不遵守当初的约定呢?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其他部落全部投降,重新归顺了蜀国。

17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曹翰一画调京城

宋太宗年间,大臣曹翰因罪发配汝州。曹翰这个人很有智谋,自从到汝州后一直考虑如何重返京城,官复原职。

有一天,宋太宗派使者来汝州公干。曹翰想办法见到了使者,流着眼泪说:“我的罪恶深重,到死也不能赎清,真不知如何报答皇上的不杀之恩。我现在这里悔过,有朝一日誓死报答皇上。只是我在这里伏罪,家里人断了生计,缺衣少食。我这里有一幅画,请您带回京城交给我的家里人,让他们卖掉此画暂且糊口。”

使者见当年的权臣如此求他,便满口答应了,回到京城后还把此事向宋太宗作了汇报。宋太宗打开这幅画一看,是曹翰精心绘制的《下江南图》,内容是当年曹翰奉宋太祖的旨意,任先锋官攻打南唐的情景。宋太宗看到此画,马上回忆起曹翰当年立下的功勋,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遂下旨把曹翰召回京城。

曹翰为回京城,以一幅画作为引“玉”之“砖”,终于如愿以偿。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秸秆箭引出尹子奇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

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像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

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至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这时,城中一声炮响,突然之间,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

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玩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

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子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

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

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

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

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于是没有安派重兵。

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疾走,夜袭乌巢,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

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

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

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

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

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

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

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

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

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

金兵 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 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 军撤退,肯定会追杀。

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 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 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里知道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 见一个宋兵出城。

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 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 再也不会上你的当。

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 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 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 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 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 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秦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受阻。

长平守将是赵国名将廉颇,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不能硬拼,便命令部队坚壁固守,不与秦军交战。

两军相持四个多月,秦军仍拿不下长平。秦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用离间法让赵王怀疑廉颇,赵王中计,调回廉颇,派赵括为将到长平与秦军作战。

赵括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张与秦军对面决战。秦将白起故意让赵括尝到一点甜头,使赵括的军队取得了几次小胜。赵括果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营下战书。

这下正中白起的下怀。他分兵几路,指挥形成对赵括军的包围圈。第二天,赵括亲率四十万大军,来与秦兵决战。秦军与赵军几次交战,都打输了。赵括志得意满,哪里知道敌人用的是诱敌之计。他率领大军追赶被打败了的秦军,一直追到秦壁。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这时突然得到消息:自己的后营已被秦军攻占,粮道也被秦军截断。

秦军已把赵军全部包围起未。一连四十六天,赵军绝粮,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拼命突围。白起已严密部署,多次击退企图突围的赵军,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大乱。可惜四十万大军都被秦军杀戮。这个赵括,就是会“纸上谈兵”,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敌军“关门捉贼”之计,损失四十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郑庄公称霸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取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第二十四计:假途待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

计。

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

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并,就是吞并、兼并的意思。所以他要对付的不一定是敌人,而是还没有形成敌对态势的未来的潜在的敌人。

古代春秋时期郑庄公去攻打宋国,宋国也不含糊呀,联合蔡国、卫国准备从戴国借一条路直接去攻打郑国的都城荥阳。这本是一条好计谋不仅能够解了宋国的危机,还有可能在半路上截杀回来就都成的郑国军队。可人算不如天算,宋、蔡、卫三国大军一到,戴国丞相、戴国国君还以为他们是要来攻打戴国,于是就紧闭城门死守不出。

郑庄公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派出上将军公子吕去营救戴国,郑国大军一到,戴国国君大是欢喜,赶紧把公子吕迎进城中,城外的宋、蔡、卫三国大军还在观察讨论着该怎么应对这个局面,突然见戴国的城头上全都换成了郑国的旗号。郑国上将军公子吕在城头上大喊着多谢宋蔡卫三国费力,我郑国已经取下戴国了。

原来借着援救戴国的名义,郑庄公偷偷混在了军队里进了戴国,偷梁换柱直接把戴国给吞并了。城外的宋蔡卫三国只能气得干瞪眼。

26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田穰苴正军纪

“指桑骂槐”,是迂回曲折的成功谋略。在军争中,一般采用这一谋略,将自己的意图传递给对方,用你对某事某人的斥责、惩罚,来警告、暗示那些藐视你权威、不服从你命令的人。即用不直接的方式、方法,去治服他人。

春秋末期,晋国进攻齐国的阿、鄄地区时,燕国也正在侵犯齐国的黄河南岸地区。齐国的军队连连战败,让齐景公十分恼怒。

一日早朝,齐景公环视群臣,叹息道:“难道众卿就不能为朕推荐一治国之才吗?”

大夫晏婴立刻上前奏道:“臣向大王荐田穰苴。这田穰苴虽是田君之妾所生,但文才却让众人信服,武略也让敌人畏惧惶恐。如果大王能任用田穰苴,定能将入侵之敌拒于国门之外。”

齐景公大喜,第二天便派晏婴将田穰苴请进宫来。

对齐景公提出的军事政治疑虑,田穰苴无一不晓,并能从容对答,他的文韬武略,让齐景公非常满意。随后,齐景公传旨在景阳宫设宴款待田穰苴,并于席间宣布任命其为大将军,奉命统率齐军抵抗晋国和燕国的入侵之敌。

田穰苴马上走出宴席,跪地谢恩:“田某叩谢大王重用之恩。鄙人本来是地位很低的人,大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并加官在众大夫之上。但是我恐怕士卒不信服,百姓不拥护。我请求大王派一位您所宠信并受全国军民尊敬的人做我的监军,这样我才会遵从大王的任命,拼死报国。”

齐景公点头应允。

第二天,齐景公召集文武百官,正式任命田穰苴为齐国大将军,并将其宠臣庄贾提拔为监军,辅佐田穰苴。

下朝后,田穰苴和庄贾商定于次日正午在军营大门会见,共商出兵大事。田穰苴回营后,便差人设置好计时的日表和漏壶,等待庄贾的到来。

第二天,庄贾的亲戚和下属设宴为他饯行。快到正午,方有一下属提醒:“监军不是与大将军约好正午商讨用兵之事吗?还请监军酌量为好。”

此时,庄贾已有微微醉意:“什么大将军,不过是一介平民,他统率的还是我的部队。商讨用兵?让他等会儿吧!”随后,继续举杯豪饮。

眼看时至正午,端坐在中军帐的田穰苴问左右:“监军来了吗?”

右右答:“监军尚未进营。”

“此已何时?”

左右答:“时过正午。”

田大将军当即命人砍倒日表,倒掉漏壶里的水,随后鸣金升帐,点将后,颁军纪于三军。

傍晚,庄贾才带大批使者缓缓乘车驶进军营,面带醉容来到田穰苴面前。

田穰苴问庄贾:“监军为何过了约定时辰才到?”庄贾答:“亲戚为本监军饯行,故而耽搁了。”

田穰苴说:“所谓将士,就是要从接受命令那天起忘记自己的家,临战之前忘掉他所有的亲人,战斗开始后更要将生死置之度外。况且,如今敌军已入侵边境,国内人心浮动。士卒在边境苦战,君不能寐,民不能咽,你居然还在搞什么饯行!”

庄贾将头一摆,不屑地说:“饯行又怎么样?”

田穰苴大怒:“军法官,依照军法,在规定时间内无故晚到的,应如何处置?”

军法官答:“依军法,应予斩首。”

田穰苴大喝一声:“那好,正军纪,将监军推出辕门外斩首!”

庄贾此时酒已醒,呼喊着让使者去向齐景公求救。

庄贾被斩首后,田穰苴将其首级升上旗杆,警示三军,全军大为震惊。

此时,齐景公派遣的使者才拿着符节,乘车匆匆赶到军营,救赦庄贾。田穰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庄贾违反军纪,已被正法。”接着,他又问军法官:“军营中不准驰车,现使者乘车驰入军中,按军法如何处置?”

军法官答:“应当斩首。”

使者十分害怕。田穰苴说:“君王的使者不能杀。”于是他只下令杀了使者的仆人,砍了使者车子左边的木杆,杀了在右边驾车的马。警示三军,今后若有在军中驰车者,一律斩首。

从此以后,全军将士再也不敢轻视田穰苴、违犯军纪了。

由于田大将军军令如山,又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最终军威大震。因此,他带领齐军成功抵御了晋国和燕国,收复了失地,保卫了齐国。

在这里,田穰苴运用的便是“指桑骂槐”的谋略,通过惩罚几个人来震慑其他人,以使其归顺,大振士气。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民族东胡强大起来,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

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

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的目的。

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是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向匈奴索要土地。谁知冒顿说:"千里荒原,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挡。

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战争的结局是东胡王被杀,东胡被消灭。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他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得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一般来说,“上屋抽梯”之计:第一步制造某种使敌方觉得有机可乘的局面(置梯与示梯);第二步引诱敌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断其退路,使其陷于绝境(抽梯);最后一步是逼迫敌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动,予敌方以致命的打击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登上皇位,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位高权重。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严重危及到自己。于是,赵匡胤想出了“上屋抽梯”的办法,设家宴请众功臣到位。正当大家酒醉饭足,赵匡胤忽然站起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自从我当上皇帝,日夜难以安宁。还是你们好,自由自在的。”

众将说:“如今太平天下,谁还敢威胁您的皇位呢。”赵匡胤说:“你们肯定是忠诚于我的,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要拥立你等为王,那就由不得你们了。”众人一听,话里有话,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忙问:“那我们如何是好呢?”赵匡胤接着说:“你们若能平静地安享荣华富贵,不问国事,免除国事的纷争,是最好不过了。各位要能卸甲归田,我会赐许多的财宝给你们,让大家安享天年。否则的话,大家的个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众将领听这软中带硬的话,尽管十分不甘心,但为了保命,只能纷纷告老还乡去了。

赵匡胤不费一枪一弹,不冤杀一人,他的皇位稳定下来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战国中期,军事家乐毅率领燕国大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齐国只剩下楼莒和即墨这两座城了。

乐毅乘胜追击,围困楼莒和即墨。齐国拼死抵抗,燕军久攻不下。这时,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乐毅不是我燕国人,当然不会真心为了燕国,不然,两座城怎么会久攻不下呢?恐怕他是想自己当齐王吧,”

燕昭王去世,继位的惠王马上用自己的亲信骑劫取代乐毅。乐毅知道与己不利,只得逃回赵国老家。

齐国守将是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他深知骑劫不是将才,虽然燕军强大,只要计谋得当,一定可以击败燕军。

田单首先利用两国的士兵都具迷信心理,要求齐国军民每天饭前拿食物到门前空地上祭祀祖先。这样,乌鸦、麻雀成群结伙,赶来争食。

城外燕军觉得奇怪,认为齐国有神仙相助,连飞鸟每天都定时朝拜,人心惶惶,非常害怕。田单的第二手,是让骑劫本人上当。

田单派人放风,说乐毅过于仁慈,谁也不怕他。如果燕军割下齐军俘虏的鼻子,齐人肯定会吓破胆。骑劫觉得有道理,果然下令割下俘虏的鼻子,挖了城外齐人的坟墓。于是,残暴的行为激起了齐国军民的义愤。

田单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骑劫治军有方,自己原意投降。一边还派人装成富户,带着财宝偷偷出城投降燕军。骑劫确信齐国已无作战能力了,只等田单开城投降。

田单最绝的一招是:齐军人数太少,即使进攻,也难取胜。于是他把城中的一千多头牛集中起来,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画有五颜六色、稀奇古怪图案的红色衣服,牛尾巴上绑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苇。

另外,选了五千名精壮士兵,穿上五色花衣,脸上绘上五颜六色,手持兵器,命他们跟在牛的后面。这天夜晚,田单命令把牛从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点燃麻苇,牛又惊又燥,直冲燕国军营。

燕军根本没有防备,再说,这火牛阵势,谁也没有见过,—个个吓得魂飞天外,哪里能够还手。齐军五千勇士接着冲杀进来,燕军死伤无数。骑劫也在乱军中被杀,燕军一败涂地。

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七十余城,使齐国转危为安。田单可以算是善于运用各种因素壮大自己声势的典范。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反客为主,原意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客人与主人位置颠倒,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就了客位。

此计在军事战略方面,往往反映在同盟军中,起主导地位的盟主,反被从属一方所支配、戏弄,从而落入从属一方所设计的圈套。袁绍和韩馥,原本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

老友韩馥知道情况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军需困难。但是袁绍还不满足,他听了谋士逢纪的之计,决定夺取粮仓冀州。当时的冀州长官正是老友韩馥,袁绍不念旧情,马上下手。他首先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想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

他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工作做好以后,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我袁绍准备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保。咱们过去不是老朋友吗?最近你不是还给我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我袁绍,对付公孙瓒呢?你让我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韩馥无计可施,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

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逐步将自己的部下似钉子似的一个一个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

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人”已经被“客人”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韩馥无奈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以美女为诱饵,引人上钩,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美人计。

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先败于夫差。吴王夫差惩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里服劳役,羞辱勾践。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卑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终于被放回越国。勾践被释放回国,卧薪尝胆,不忘雪耻。

但是,吴国太强大,靠武力,不能取胜。越国大夫文种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渊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该投其所好,削弱他的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勾践挑选了两位绝代佳人——西施和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夫差进献奇珍异宝,夫差认为勾践已经臣服,不加怀疑。

夫差整天和美女饮酒作乐,听不进大臣的劝谏。后来吴国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胜利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表示祝贺。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政事。大臣伍子胥劝谏无效,反而被逼自尽。

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吴王北上会盟之际,组织奇兵,讨伐吴国。公元前473年,吴国终于被越国所灭,夫差一死了之。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为错用马谡而丢掉了战争要地街亭。

魏国大将军司马懿乘胜而来引军15万前来进攻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当时身在西城的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城中只有2000多士兵,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残。大伙听说司马懿大军来攻,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诸葛亮却依旧沉着镇定,他登上城楼观望之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已有计策可以让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们原地不动,谁敢私自外出或者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然后大开城门让几十个老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在城门口洒水扫地,诸葛亮自己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在城楼上凭栏而坐,悠闲自得地弹起琴来了。

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到这般情形反而疑惑不已,不敢进兵攻打西城,而是下令暗中撤兵,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说:这恐怕是诸葛亮城中无兵,所以故弄玄虚,父亲为何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来不会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定有埋伏,一旦我军进了城可就中了他的计了,还是快快撤退吧。

就这样诸葛亮巧施空城计不用一兵一卒就吓退了司马懿。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北宋时,元昊在西北建立了党项族的国家——西夏。其心腹大将野利刚浪陵和野利遇乞经常率兵侵扰宋地。

于是,宋将钟世衡一心想除掉这两个祸害。而野利刚浪陵得知消息后,便派浪埋、赏乞、媚娘三人向钟世衡诈降。钟世衡了解到三人的真实意图后,认为与其杀掉他们,不如利用他们。

于是,他佯装不知情,故意委派他们以官职。表面上对其十分重视,暗地里却派人对他们严加监视。一天,钟世衡对好友王嵩说:“我想派你去西夏行反间计,你能胜任吗?”

王嵩欣然应允,表示决不辜负好友的这份信任。于是,钟世衡给野利刚浪陵写了一封信:“刚浪大王,你派来的浪埋、赏乞、媚娘三人,我已为他们安排了官职。朝廷知道你有心归宋,已任命你为夏州节度使。速速行动吧!”

钟世衡让王嵩把这封信带给野利刚浪陵,同时带去了一幅乌龟与枣同席的画。

野利刚浪陵见信后大吃一惊,问王嵩这幅画是什么意思。

王嵩说:“这幅画是早(枣)归(龟)来的意思。大王若想归来就该尽早行动。”

野利刚浪陵此时却冷笑道:“钟世衡把我当成小孩子了吗?拿这种把戏来玩弄我。”

为表对主子的诚心,野利刚浪陵把王篙带到了元昊处。

元昊看完信和画之后,下令把王嵩推出去斩首。王嵩并不慌张,反而大笑说:“人人都说夏王多疑,我以前还不相信,现在看来此话不假啊。如果不是刚浪大王先派人前去投降,钟使君怎会无缘无故派我来送信。现在我朝已任命刚浪大王为夏州节度使,而刚浪大王又突然改变了主意,夏人还真是多诈!”

元昊根本不知道野利刚浪陵派人去诈降的事,听了王嵩的话,便对野利刚浪陵产生了怀疑。为验证自己的猜测,元昊便派亲信冒充野利刚浪陵的部下去会见钟世衡。

钟世衡通过西夏俘虏,得知了来人的真实身份,便像以往一样对“野利刚浪陵”的人热情款待,还与其约定了野利刚浪陵投降的日期。那人回去后据实汇报,元昊听后大怒,立即杀了野利刚浪陵。

钟世衡为让元昊再把野利遇乞也杀掉,便命人在西夏边境设立祭坛,在木板上刻下祭文:野利刚浪陵和野利遇乞有意归顺本朝,不想大事未成。刚浪大王已遇害身死,在此设立祭坛悼念!

看见西夏人来了,钟世衡手下的士兵慌忙点燃纸钱和木板,仓皇而去。木板上的字不会很快烧掉,于是西夏人拿回去交给元昊。元昊看后信以为真,便把野利遇乞也杀了。

此例中,钟世衡利用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刚浪陵派出降兵诈降一事,将计就计,提供假情报给元昊,使其亲手将野利刚浪陵和野利遇乞两名大将处死,实属巧妙!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这年十六岁,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

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收为义子。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

一日,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忽见部将王佐进帐。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已被斩断(已敷药包扎),大为惊奇,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策动陆文龙反金。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才采取断臂之计。岳飞十分感激,泪如泉涌。

王佐连夜到金营,对金兀术说道:“小臣王佐,本是杨么的部下,官封车胜侯。杨么失败我只得归顺岳飞。昨夜帐中议事,小臣进言,金兵二百万,实难抵挡,不如议和。岳飞听了大怒,命人斩断我的右臂,并命我到金营通报,说岳家军即日要来生擒狼主,踏平金营。臣要是不来,他要斩断我的另一只臂。因此,我只得哀求狼主。”

金兀术同情他,叫他“苦人儿”,把他留在营中。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接近陆文龙的奶娘,说服奶娘,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诛杀金贼。王佐指点他不可造次,要伺机行动。

金兵此时运来一批轰天大炮,准备深夜轰击岳家军营,幸亏陆文龙用箭书报了信,使岳军免受损失。当晚,陆文龙、王佐、奶娘投奔宋营。王佐断臂,终于使猛将陆文龙回到宋朝,立下了不少战功。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都想除掉他,但无计可施。

司徒王允,深夜独自到花园,望着天空明月,想着国家大事,不觉悄然泪下。忽然听见牡丹亭处有人长叹,过去一看,原来是家中十六岁的歌女貂蝉。问为何长叹,貂蝉跪下说:“自从进入王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近总见大人愁眉不展,一定是有难办的大事,但又不敢问,故而长叹,如果我能与大人分忧就好了。”王允一听,猛然醒悟说:“没想到汉朝天下,竟在一个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蝉领到亭内,跪在地上给貂蝉叩头。貂蝉忙问:“大人,这是干什么?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

王允见貂蝉态度坚定,就说:“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想先把你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你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以保住汉朝江山。”貂蝉听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王允和貂蝉先用美人计,再用离间计,两计并用,除掉了董卓。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刘邦鸿门宴巧脱身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听说沛公刘邦攻取咸阳后欲在关中称王,十分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刘邦刘邦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势壮,如果不去便会有须臾之祸。于是,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卫士来到鸿门。入席后,刘邦对项羽说:“我和将军并力攻秦,将军转战在黄河北,我作战于黄河南,但自己没料到先攻进函谷关,打败秦军。现有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望将军三思而后行啊!”这番话说得项羽心软了。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找来项庄舞剑,想伺机刺杀刘邦。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授意武将樊哙入帐。樊哙仗剑持盾闯进帐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项羽赐他一碗酒和一条猪腿,樊哙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

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即刻脱身。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量,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奉献给大王和范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霸上了。”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

在鸿门宴上,刘邦见项羽犹豫不决,以上厕所为名,借机脱身,确属明智之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全了!《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附案例解读, 永久收藏,终生研读
三十六计之二
古代智谋故事
中国智谋:兵韬·兵略大全
三十六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