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
头痛
头痛一症,根据引起头痛的原因不同,其疼痛症状也有所不同。如偏头痛,病史可追溯到青、少年起就有不定期的头痛发作,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如闪光、黑蒙或眩晕,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发作过程常是定型的。腰穿后头痛为裂开性,枕部最为明显,坐起时加重,卧下后减轻或消失,持续时间数天,最长可达数月。感染中毒性头痛以发热头痛最为常见。青光眼引起头痛自眼球开始,可渐向头部放射。额窦炎痛在前额。上颌窦炎头痛在面颊和前额,筛窦炎痛在眼球后和颞颥部,蝶窦炎多引致颅顶部疼痛。脑膜炎痛在整个头部,伴有发热。脑溢血为头痛伴肢体瘫痪。高血压头痛,为间歇发生,大多在晨起与疲劳后发生。
1.川芎50克白芷50克炙远志50克冰片7克四位药研末,装入瓶子里密封储存,用的时候,取一小捏药面,细布包裹塞鼻孔,右边痛塞左鼻孔,左边痛塞右鼻孔。5——10分钟就不痛了,效果超级好使,
2.生石膏25g 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后头痛加羌活20g  前头痛加白芷18g  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 头顶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3.偏头痛:脑清片2片+阿司匹林0.3克3片+强的松2片+西比灵2粒效果甚佳
4.立愈汤,治一切头痛:土茯苓30克,何首乌12克,天麻、当归、防风各8克。来源;孟文瑞《春脚集》
5..顽固性头痛秘方;通络头风汤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 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  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克
偏正头痛:细辛、雄黄各等分,研细末,用纸捻蘸药搐鼻,左痛搐右,右痛搐左,全痛两边交替搐。一次痛减,二次即止。(世医得效方)
6.头痛:生乌头,去皮捣烂,醋调敷痛处,须臾痛止。(千金方)-
7.偏正头风:生萝卜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如宜方)-
8.偏头风:荜拨,研末,口含温水,随左右吸鼻。(经验方、效验方480)-
9.头痛:硝石末,吹鼻内,即愈。(雷公炮炙论)-
10.头痛:高良姜,生研,频(搐)吹鼻中即止。(普济方)-
11.头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一夜即愈。(摘元方)-
12.头痛不止:杨梅末,炒搐鼻。(千金方)-
13.头痛:片脑,卷纸作捻,烧烟搐鼻,吐痰涎即愈。(寿域方)-
14.风痰头痛:苦瓠膜,取汁,苇管灌入鼻,其气上冲脑门,须更恶涎流出,其病立愈,并除根。勿以昏晕为疑,干为末,吹鼻亦效。(普济方)-
15.头痛:栀子末,蜜和浓涂舌,吐即止。(兵部手集)-
16.偏正头风:谷精草,研末,白面和,摊纸贴患处,干则易。(集验方)-
17.偏头痛:白萝卜皮,贴太阳穴,可止痛。(偏方二百三)-
18.偏正头痛:荞麦粉,醋调饼,敷太阳穴。(西安铁路局中心医院)-
19.头痛:血竭粉0.5克,贴右太阳穴及最痛处,3次即止。(效验小金方)-
20.头痛:桂心30克,研末,黄酒调贴上星、百会两穴,日一换。(效验小金方)-
21.头痛欲死:焰硝末,吹入鼻内立止。
22.偏头痛粉治偏头痛
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在发作前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偏盲以及局限性感觉运动障碍(如肢体麻木、失语)。头痛为搏动性钻痛、钝痛或刺痛。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在入睡后缓解。
[方剂]附子、干姜、桂枝、细辛、石膏、龙胆草、黄芩、大黄、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当归、熟地、羌活、防风、柴胡、山萸肉、五味子、天南星、半夏、川芎、白芷、牡砺、磁石、全蝎、威灵仙、蜈蚣、地龙、桃仁、伏芩、枣仁。
[制用法]药味、剂量均随症加减,烘干,研末备用。每天20克,分2--3次,温开水送,连服10天为1疗程。服后有效,可连服2--3个疗程。
[疗效]本方祛风攻下,益气活血,寒温相合,刚燥柔润互济,掺人苦寒有大毒、清热止痛效果较佳的马钱子,总的药性偏寒凉,阳虚者不宜用。本方所治排除高血压、鼻窦炎、肿瘤所致头痛,多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呈中、重度者,病史均在一年以上。
[验证]治疗结果:近期治愈21例,显效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病例:朱xx,男,35岁,1986年7月9日诊。头右半侧痛4年余,每月必发3--4次,每次2--3天,每天痛I--2次,每次1小时左右,呈针刺样,伴恶心、呕吐酸苦水,疼痛部无冷感,服西药无效。血压、眼底检查正常。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予偏头痛粉200克,分10天服完,仅服1疗程,随访至今无复发。
[备注]本方集寒热温凉、气血阴阳、升降攻补于一方,乃为大杂绘,有违理法方药规范,但临床效果不错,真所谓理未明而效可见。
23.新牵正散治偏头痛
[方剂]白附子、全蝎各6克,当归、柴胡各12克,僵蚕、川芎、白芷各10克,蜈蚣1条。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搜逐血络,祛风止痉,通络止痛。
[验证]何xx,女,78岁,1987年10月5日诊。头右侧掣痛时发时止,肋部尤重已十余年。经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无明显好转。曾服镇痛、消炎、营养神经药等,又经中医药治疗均罔效。现症头右侧掣痛,逢恼怒加重,肋部肿胀发热。近一周来,头晕、眼胀、口不能张,彻夜不眠,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辩为肝火上炎,风痰阻络。投新牵正散加龙胆草、山桅子、黄芩、秦艽、赤芍各10克,5剂而愈。
共治5例,男3例,女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5个月,均治愈。治疗天数长则15天,短则5天。
[备注]风疾偏重加半夏、防风、制南星、陈皮;肝火偏亢加龙胆草、山桅子、黄芩、丹皮;久病入络加赤芍、穿山龙、桃仁、红花。
24.头痛塞鼻散治疗偏头痛
[方剂]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细末,瓶装密贮勿泄气。
[制用法]以消毒纱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人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
[疗效]以本方治疗偏头痛百余例,疗效满意。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有的塞鼻得嚏后,自觉七窍通畅而痛止。复发时再用仍有效。
[验证]顾、,女,43岁。患偏头痛年余,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3--4天。发作时不能坚持工作,因畏服煎药,单纯给予头痛塞鼻散一瓶,每次取少许以绢包裹塞鼻,塞后即可止痛。痛发时再塞又可取效,连塞2天即完全痛止。半年余未再复发。
25.加减清上蠲痛汤治疗偏头痛
[方剂]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黄芩、麦冬各3克,蔓荆子6克,甘草1克。
[制用法]水二碗,煎成一碗,内服。
[疗效]经多次临床应用,效果极佳。
[验证]罗xx,女,55岁,1984年5月15日初诊。患者于1983年初:开始自觉头部左侧疼痛,视力由1.2下降至0.2,伴前额部胀痛;1984年初先后到xx大学学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做CT、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位于蝶鞍前部稍偏左侧,约2.1x3厘米大小;视力右眼1.2,左眼0.1,左眼视野缩小。经治未见明显改善,延请沈老治疗。自诉头部左侧及左眼眶周围疼痛不止,头部发胀感,头晕,左眼视物模糊,耳鸣,夜寐多梦,时有口苦,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涩。证属风阳上扰清窍,治以祛风止痛,平肝明目为主,方拟加减清上蠲痛汤加味。处方:当归、川芎、白芷、羌活、防风、钩藤、蔓荆子、麦冬、独活、黄芩、细辛各3克,杭菊花、甘草各1.5克,蕤仁肉9克。水煎服,每天1剂。共服四剂,头痛、头胀减轻,依前方加草决明9克,每天1剂。共服14剂,头晕、头痛、耳鸣均消失,自觉左眼视力有改善。依上方再服七剂,眼科检查左眼视力由原来的0.1变为0.2,视物较前清楚。处方:当归、川芎、羌活、防风、杭菊花、麦冬、黄芩、甘草各3克,白蒺藜、蕤仁肉、草决明、蔓荆子、白芍、生地各9克。水煎服,隔天服1剂,连服14剂以善后。病者一直随诊至今,疗效巩固。
[备注]偏头痛或左或右,加柴胡3克;头顶痛,加藁本3克;前头痛,加葛根9克;眉棱骨痛,加法半夏3克;风湿头痛,头重如裹,加独活、苍术各3克;痰浊头痛,脘腹闷呕恶者,加法半夏、陈皮、天麻、枳实各3克;肝风上旋,伴见头晕目眩者,加天麻3克,钩藤、白蒺藜各9克;如肝阳上亢者,再加石决明(先煎)15克;“头风不治多害目”,如伴见视力减退,目视昏花,视物不清者,加草决明、蕤仁肉各9克;肝火上攻,面红目赤,口苦溺赤者,加柴胡、龙胆草、山桅子各3克;大便干结者,再加大黄3克;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各9克;血虚者,加制首乌、白芍各9克;肾虚者,加熟地;山萸肉、沙苑蒺藜各9克;阴虚有火,加生地、白芍各9克,羚羊骨(先煎)12克。
26.全虫末外敷治偏头痛
[方剂]全虫、胶布
[制用法]全虫研细末,每次取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天换药l次。
[疗效]治偏头痛有奇效。
[验证]刘x,女,50岁,干部,1984年8月22日就诊。右侧偏头痛5天,胀痛剧烈,呼叫不已,彻夜不眠,伴烦躁易怒、恶心欲吐、大便时干、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予平肝潜阳、祛风定痛法。处方:石决明30克,钩藤2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参30克,地龙12克,僵蚕10克,黄芩12克,白蒺藜15克,甘草3克。配合西药止痛、镇静,治疗3天无效。遂用全虫末外敷太阳穴,用药1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第二天换药1次,痛未再作。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27.三白汤治偏头痛
[方剂]川芎3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9克,香附6克,柴胡、郁李仁、甘草各3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2次,分2次温服,每日一剂。
[验证]用上药治疗偏头痛患者24例,一般都在服药2--5剂后头痛减轻。少则1--2剂,多则7--8剂,均能达到缓痛、止痛效果。另有人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7例,亦获痊愈。
28.川芎白芷等治偏头痛
[方剂]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克,冰片7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人瓶内备用,宜盖紧勿泄气。用时,以绸布或的确良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人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
[验证]用上药治疗偏头痛患者百余例,效果颇佳。一般塞舆3--5分钟后,头痛逐渐消失。药布塞鼻得嚏后,自觉鼻腔畅通而痛止痊愈。
29.龙骨汤治偏头痛
[方剂]白芍、夜交藤各50克,龙骨30克(先煎),蔓荆子、炒酸枣仁各20克,菊花、郁金、僵蚕各10克,栀子、红花、生石膏各15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2--3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38例,经用药1--2个疗程,其中,治愈者35例;显效者2例;无效者1例。
30.四白丹参汤治偏头痛
[方剂]丹参、白芍各40克,白菊花、白蒺藜、蝉蜕、防风、白芷、白芥子各15克,延胡索、羌活、地龙、生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好转者2例;有效者4例。
31.萝卜冰片治偏头痛
[方剂]萝卜(选用辣者佳),冰片少许。
[制用法]萝卜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溶化后,令患者仰卧,缓缓注人鼻孔,左痛注右,右痛注左。
[疗效]治偏头痛。
[验证]屡用效佳。
[备注]美国底特律亨利·福特医学博士说:“偏头痛的原因是脑部与血管系统受到侵犯的反应。”而镁对维持血管和神经的正常运行极为重要。研究发现正常人与患偏头痛的人,脑部含镁的程度,有显著不同,当补充镁后,可不同程度缓解偏头痛。因此,日常生活中常吃些含镁丰富的小米、玉米、黄豆、海带、瘦肉、萝卜及绿色蔬菜,有助于防治偏头痛。
32.热水浸手疗偏头痛
[方剂]40℃以上的热水。
[制用法]备足两热水瓶的的热水。把双手浸泡在盆中热水里。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以保持水温。半小时后,头痛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功效]活血行血。治偏头痛。
[验证]据《家庭医学》杂志推荐,效果奇佳。
[备注]据美国专家介绍,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充血扩张,压迫脑神经所致。双手浸泡在热水中以后,手的血管充盈,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相对减少,脑神经的压迫也减轻了,痛感便逐渐消失。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是美国人很熟悉的偏方,颇受青睐。
33.鲤鱼头治头痛
[方剂]黑鲤鱼头、红糖适量。
[制用法]取活黑鲤鱼切下头,待水沸后放入煎煮至极烂,加人红糖。头痛发作时尽量服用。
[功效]通经络,散风寒。用治头风。
[验证]据《浙江中医》1985年12期介绍:付某,17岁,每天8--9时,眉棱骨开始疼痛。痛时狂叫,眼睛凸出,面色红,嘴角抽动,鼻尖发酸。曾经针灸、中西医治疗无效。后以此方治之,服后,其病若失,至今年未见复发。
34.神经性头痛治方
[处方]带壳生白果(即银杏)60克。
[制用法]将上药捣裂人砂锅内加水500ml,文火煎至300ml,分2次服,本方可连煎3次,服3日.
[验证]用本方治疗头痛(检查无器质性改变,属于神经性头痛)10例,大多l剂见效。
35.马前子、蝉衣治眶上神经性头痛
[方剂]生马前子0.9克,蝉衣9克,黄酒120ml.
[制用法]将生马前子放在麻油灯上烘透至炭黑色,不能存性,捏之成灰为度,与蝉衣共研细末。用时,以黄酒冲服,每日1剂。
[验证]用上药治疗眶上神经性头痛(俗称眉棱骨痛)患者13例,其中,服1剂治愈者11例;服2剂治愈者2例。
36.全席汤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方剂]黄茂30克,全当归20克,川芎、天麻、乳香、没药、蒺藜、各10克,蜈蚣3条,细辛3克、全蝎5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2--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120例,痊愈者108例;显效者5例;好转者4例;无效者3例。一般服药2--4剂见效。
37.二白汤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方剂]白芍30克,蝉衣、白芷各12克,葛根15克,桂枝6克、细辛3克,川芎、蔓荆子各1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53例,经用药3--8剂后,其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
38.川芎、丹参等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方剂]川芎、丹参各20--30克,白芍30--50克,石决明(先煎)50--60克,全蝎(冲服)3--6克,细辛3克,白芷10~15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3次口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38例,经用药2--6剂后,其中,治愈者32例;显效者4例;无效者2例。
39.清空膏治疗顽固性头痛
[方剂]川芎、羌活各10--15克,淡黄芩15克,川连、柴胡各10克,防风12克,灸甘草6--10克。
[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服。病程长,上方加蜈蚣1--2条,太子参20克(或红参6克),白蒺藜12克;头痛连面或牵引牙龈痛者,上方加细辛3克,生石膏30克。
[验证]侯xx,男,57岁,1989年8月13日人院,住院号:l997.患高血压病已3年。入院前3天因恼怒后头痛再发,右侧及枕部胀痛,视物黑朦,呕吐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无偏瘫失语、二便失禁等。当时血压:32/18.7千帕斯卡,拟诊“高血压脑病”,予降压、脱水等治疗。血压控制在21.3/13.3千帕斯卡左右,但头痛始终不能缓解,烦躁不安,转中医治疗而收人院。即投清空膏。处方:川芎、防风各12克,柴胡、川连各10克,羌活、黄芩各15克,甘草3克。l剂即知,复杯而愈。再予平肝潜阳、化痰熄风剂善后。
40、治偏头痛偏方:头痛时,取鲜芦荟在头痛部位反复擦抹,一痛就抹,一般患者一个星期后,头就不痛了。
药理:芦荟是生活中的灵丹妙药,能治百病。芦荟有杀菌、消炎、排脓、健胃、下泻、防晒、防腐、治灼伤和美容的作用。此方中,芦荟发挥的是镇痛、镇静的功效。牙痛难忍时,在患处贴上芦荟,就会消除疼痛。神经痛、痛风、筋肉痛患者,也可按此法使用芦荟。
此方中,芦荟汁被大脑皮层的血管吸收,发挥了解毒、舒张痉挛血管的功效。从而解除了血管壁对脑神经的压迫,所以治好了偏头痛。
41、不明原因头痛:白萝卜一个,洗净切一块捣烂取汁,将汁装入小药瓶中备用。从头痛之日起,将汁滴入两个鼻孔中,每个鼻孔滴入2滴。每日早晚各滴一次,连用一周就可以治好头痛。
42、治神经性头痛:白菊花200克,水2000毫升,煮沸后倒入脸盆,趁热熏头,几次就行。用过之后头痛一次比一次轻。(最好用毛巾把盆围住,随温度变化调整头与盆的距离)
43、治神经性头痛方:桂枝适量,用小火加适量的水熬3开后,喝汤,一天不分次数,当茶水饮,连喝一周,桂枝的用量可根据中医的诊断。(该方对一般性头痛和见风头痛都好使,后背痛也有一定疗效。阴虚引起的头痛可少用一点桂枝,阳火引起的头痛可多用一点桂枝)
44、治偏头痛方:蔓荆子、白芷、地龙、蕲蛇各15克,水煎服。日一剂,以愈为度。
45、治神经病偏方:将3两干桃花用刀切成细末,分10份。发病时用淡明矾水送服,1日2次,每次服1份,5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该方对癫痫病、疯狂病、神经病均有用)
46、治头痛偏方: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薄荷240克。上药研末,水冲服,每次6克。有疏风止痛的功效。
47、治疗神经性头痛偏方:
A、西比灵、米格来宁,在说明书用量的基础上,每天再加吃1次。一般患者,西比灵吃3合、米格来宁吃1瓶,就会见效。此方无副作用。
B、汉桃叶片,1次吃4片,日口服次数按说明书。一般患者,5—10合见效。
药理:西比灵,是一种改善脑供血不足的药物,在临床上,也是治疗耳鸣的常用药。米格来宁有镇静作用,还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恰可治疗头痛。汉桃叶片可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可治疗多种神经问题引起的痛症。由此分析,上述处方治疗神经性头痛,有其内在的科学依据。
提示:神经性头痛患者不要喝茶、喝酒、喝咖啡,也不能吸烟,还要避免精神紧张、生气等都会加重病情。
48、治顽固性偏头痛偏方: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9克。上药共研细末,分10包,日服2次,一般2日奏效。痛轻后,日或隔日服1包,以巩固疗效。
49、治头顶痛偏方:藁本5克,酒制大黄5克,当归5克,川芎3克,白芷5克,羌活5克,防风5克,菊花2克,蔓荆子5克,麦冬5克,独活5克,黄芩5克(酒炒过),细辛3克,甘草2克。水煎服,日1剂,5天为一个疗程。
50、治神经性头痛偏方:取1/3两白鲜皮,与半斤左右的清水放在一个碗里蒸。蒸开后,再蒸15分钟以上,将此水取出,待水温后,患者一次把水服下。每天早饭前喝一次,晚饭后喝一次。每次都要用新的白鲜皮,约10天左右,神经性头痛就会治愈。献方人称,此方百分之百见效。患者在治好以后,最好再接着服用,巩固一下治疗效果。
药理:在上个方子中,献方人曾说,白鲜皮可以解毒生肌、促愈。而白鲜皮还有一个功效,医书《日华子本草》介绍,此物可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还能治头痛眼痛。所以,这个方子治神经性头痛,也有其科学依据。
提示:白鲜皮,一般的中药店里就有卖的,而且,它的价格很便宜,大约3元钱就能买一两。白鲜皮蒸水喝,味道特别苦,但要想治病,这种苦必须“吃”。
中药
51.风寒头痛:①头痛遇风寒加重,鼻塞流清、浊涕。选用:川芎10克,白芷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薄荷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各种类型的鼻炎、鼻窦炎头痛,尤为适宜。②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憎寒壮热,肌肉酸痛,高热,头痛和鼻窦炎头痛,对寒湿型流感头痛也有佳效。
52.风热头痛:①头痛头晕,咽干口渴,发热恶风。选方: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②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头痛者。
53.瘀血头痛:有外伤史,且头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针刺,舌有瘀斑。选方:①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②路路通20克,茶叶12克,钩藤20克,薄荷12克,水煎服。
54.肝阳上亢头痛:①头胀痛,头晕,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脉弦。选方:生石决明30克,代赭石30克,久煎汁送下六味地黄丸10克。②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30克(先煎30分钟),黄芩10克,栀子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5.血虚头痛:头隐痛或掣痛,面色无华,心悸。选方:①十全大补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②黄芪30克,当归10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
56.偏头痛:①川芎15克,全蝎3克,白芥子10克,白芷10克,水煎服。②全蝎、地龙、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白开水送服。适用于各种偏正头痛。
57.民间小验方:①鳙鱼(大头鱼)头1个,生姜30克,米酒120克,将鱼头切块,用水半碗,同放沙锅内煮熟,趁热吃完。②生姜片120克,老葱头30克,鲤鱼头2个,酒60克,同糯米加水煮饭,一次吃完。③猪脑2副,生姜汁1杯,酒60克,隔水蒸熟,一次吃完。以上均适宜于偏正头痛。④向日葵仁60克,母鸡1只,将鸡除去毛与内脏,用水煮汤吃。适用于神经衰弱性头痛。⑤老鹰1只,去毛与内脏,加生姜、米酒炖烂吃。⑥紫河车(胎盘)1个,川芎30克,先将胎盘洗净煮熟,同川芎在新瓦片上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⑦全蝎、细辛各9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以上均适宜于神经性头痛。
58.外敷
1.川芎、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加适量面粉水调,贴两太阳穴。适用于风热头痛。
2.白附子3克,川芎3克,葱白15克,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白附子、川芎研成细末,和葱白泥调匀,摊在纸上,贴头部两太阳穴,1小时后,痛可立止。本方适用于风寒头痛。
3.青蒿子20克,苍耳子20克,雄黄2克,薄荷12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外敷贴太阳穴或痛处,适用于血瘀头痛及鼻渊头痛。
4.白附子6克,葱白20克,生姜6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太阳穴,适用于偏头痛。
5.薄荷叶20克,雄黄2克,白芷8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烂,调拌面粉,外敷贴太阳穴、印堂穴、大椎穴等,适用于各种头痛。
59.外熏
蚕沙60克,僵蚕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野菊花30克,防风10克,将药物煎好后,倒入罐中,然后用一张纸封口,在纸上方开一小口,把头痛处贴于小口处,药物蒸汽熏头部,每日1次。连续熏15分钟。
60.外熨
1.葱白60克,艾叶60克,生姜12克,丝瓜络60克,食盐30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后,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2.玉米糠60克,陈艾叶60克,老鹳草30克,桑枝15克,生姜2块,将药物捣烂加热,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3.川楝子12克,蓖麻子12克,白芥子10克,萝卜叶20克,将上药捣碎加热后,外熨烫头部,每日2次。
61.鼻吸入
1.薄荷、郁金、白芷、石膏、芒硝各等量,上药共研末,用纱布包塞鼻内,适用于风热头痛。
2.凤仙花子(急性子),闹洋花各等份,上药共研为末,用时将药棉裹药末少许塞入鼻腔内,适用于偏头痛剧烈者。
3.红皮白心萝卜1只,削如手指大,用竹针在萝卜端上刺一小孔,孔内放冰片末少许,塞入鼻内,右侧头痛塞右鼻,左侧头痛塞左鼻,吸3~4分钟,即可生效。
4.樟脑3克,冰片0.1克,白芷6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细末,调拌粉成形,外塞于鼻窍。
62.针灸
   1.体针:取穴太阳、头维、风池、百会。前额痛加印堂、阳白、合谷;偏头痛加率谷、外关;后头痛加天柱、后溪、昆仑;头顶痛加太冲,内关。针刺以平补平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取穴同体针,每次选用1~2对穴位,进针得气后,按电针仪,选用疏密波,中等刺激,通电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耳针:取穴神门、心、脑、枕、颞、额。毫针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艾灸:以大蒜切片,放于脐上,用艾灸之,至病者口中有大蒜味即停。
63.按摩 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住病人前额,一手拇指按揉其颈后风府穴,2~3分钟,同时以拇指上下用力按揉颈后正中的皮肤,反复3~5次。
64.清上蠲痛汤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歌诀】清上蠲痛芷归芎,二活细辛苍防风,菊蔓麦芩生甘草,祛风止痛兼清上。
【组成】当归、川芎、白芷各3克,细辛03克,羌活、防风各3克,菊花、蔓荆子各15克,苍术、麦冬、独活各3克,生甘草03克,黄芩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散风热,止头痛。
【方解】凡风热上扰之头痛,治宜祛风止痛。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配以白芷、细辛、防风祛风止痛;菊花、蔓荆子清上而祛肝胆之风热;羌活、独活、苍术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麦冬养阴,甘草泻火,黄芩清热,以助清上之功。合而用之,养血、祛风、清热三法共施,风热必除,诸症自愈。
【主治】一切偏正头痛。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上颌窦炎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加减】如证偏风寒,去黄芩、麦冬、苍术,加荆芥;热甚,去独活、羌活、细辛,加桑叶、连翘、银花;鼻流浊涕量多,加苍耳子、露蜂房、辛夷花。
【附记】方中多辛燥升散之品,因此,凡属肝肾阴虚而风阳上扰之头痛以及气血虚弱之头痛,均非本方所宜。
头痛经久不愈
65.治风湿头痛
头痛似有重物压在头上,阴雨天加重者。苍术10克,羌活、防风、荆芥各6克,水煎服。
方2:治偏头痛
川芎32克,杜仲炭32克,蔓荆子10克研末,五味子16克,水煎服。
方3:治顽固性头痛
川芎、蛇蜕各19克,共研为末,绿豆500克煮熟和药末拌匀,分成三包,每天吃一包,晚饭后临睡时服,服后微汗,连服三天。适用于偏正头痛经久不愈者。
方4:治风气头痛目眩方
荆芥穗研末9克,水煎过滤服。(本方亦治产后血晕。表虛自汗者忌用。)
方5:治头风疼痛方
蚱蝉2枚,生研,加乳香、朱砂各1.5克,制丸成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痛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方6:治三叉神经痛方
细辛、麻黄、黒附子各9克,偏左者加龙胆草9克,偏右者加生石膏15克、水煎服。(血虛头痛及气虛有汗者,阴虛咳嗽者忌用。

66.菊花茶调散
【来源】宋·《银海精微》【歌诀】菊花茶调芷荆芎,羌防细辛甘薄荷,风热上攻加僵蝉,头痛眼疾多可医。
【组成】川芎、荆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30克,防风、菊花各45克,僵蚕60克,蝉蜕90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茶水调服。也改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可用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方解】凡风热上攻头目,头痛目赤之症,治宜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方用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疏风解表;川芎养血祛风止痛;菊花、薄荷、甘草清利头目;再加僵蚕、蝉蜕,以增强搜风散热之效;羌活善祛上部之风湿,可引药上达;甘草调和诸药。
【主治】风热上攻,症见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恶风发热、目赤流泪、视物模糊。可用于头痛、偏头痛及多种眼科病症。
【加减】如见热邪偏盛,上攻头目,可去细辛,加蔓荆子、柴胡、忍冬藤,重用菊花;风邪偏盛、热象轻者,去羌活、细辛、白芷,加木贼、石决明、钩藤;内伤头痛,去荆芥、防风、薄荷、白芷;肝阳偏亢者,加天麻、石决明、珍珠母;肝郁化火者,加焦山栀、黄芩;清阳不升者,加党参、黄芪;一般头痛加藁本;目疾加蔓荆子。
67.头痛神效丹
【来源】陈宝田《时方的临床应用》
【歌诀】头痛神效头痛方,桃红四物鸡血藤,防风白芷加二活,活血祛风效堪奇。
【组成】川芎15~20克,白芍10~2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6克,白芷10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加防风、羌活、独活、白芷、鸡血藤而成。头部之疾多瘀多风,治宜活血疏风。活血是第一位的,因疏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且证以瘀血为主,活血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方用桃红四物汤加鸡血藤活血祛瘀;配以防风、羌活、独活、白芷祛风止痛。合而用之,可使血活瘀消,风去痛止,诸症可愈。
【主治】头部刺痛或跳痛或胀痛、或有头部外伤史、或遇心情不快、或月经前、或遇风寒则头痛发作或加剧、舌质淡暗或有瘀斑,但不必悉具。可用于血管性头痛、外伤后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强直性脊柱炎、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病症。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症灵活【加减】。
68.清空膏
【来源】金·李东垣《兰室秘藏》
【歌诀】清空芎草柴芩连,羌活升之入顶巅,为末茶调如膏服,正偏头痛一时蠲。
【组成】川芎15克,柴胡21克,黄连30克,羌活30克,炙甘草45克,黄芩90克(一半酒制)。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4克,放于盏内,加入茶汁少许调如膏状,临卧用开水送下。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和血疏风,清热祛湿。
【方解】头为诸阳之会,其象应天,喻作清空,本方专治风湿热邪上壅头目而头痛年久不愈者,故名“清空膏”。方中川芎辛香善升,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头痛之要药;羌活入足太阳经而疏风除湿;柴胡入足少阳经而升散解热,合川芎以止偏正头痛;黄芩、黄连苦寒泄热渗湿,酒炒而用,且与升散之品相配,则能上至巅顶而除头部湿热;甘草益气安中,缓痛和药;茶叶清利头目。诸药合用,可使清气上升,浊阴下降,风邪湿热俱去,则经年头痛可除。
【主治】风湿热之邪,上壅头目,症见偏正头痛年深不愈,或风热上壅损目。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感冒、脑外伤后遗症所致的各种头痛,亦可用于因风湿热上攻所致的咽喉、耳目肿痛等症。
69.黄连上清丸
【来源】清·《清太医院配方》
【歌诀】黄连上清大黄芩,荆芍栀翘归薄荷,桔玄芎菊天花粉,甘草黄柏生石膏。
【组成】大黄、黄芩、赤芍、荆芥穗各125克,生山栀、连翘、当归、薄荷、桔梗、元参、黄连、石膏各75克,菊花、川芎、天花粉、甘草、黄柏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可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疏风清热,泻火通便。
【方解】凡风热犯扰中上二焦及心脾热盛诸症,治宜疏风清热,泻火通便。故方用黄芩、黄连、黄柏、生栀清热泻火,合以大黄导热下行;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风;荆芥穗、连翘、薄荷、石膏、菊花祛风清热;桔梗、甘草清热利咽;玄参滋阴泻火,合天花粉以防止四黄苦寒太过伤阴之弊。诸药相伍,可使风热外解,里热下泄,风散、热清、火灭,诸症可愈。
【主治】头昏头痛、心胸烦热、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暴发火眼、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者。可用于头痛、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牙龈脓肿、口腔炎、咽喉炎、急性结膜炎等病症。
【加减】若见发热咽痛,加金银花、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利咽;牙龈红肿疼痛,加知母、牛膝以泻火清胃,导热下行;两眼红赤作痛,加决明子、蝉衣以清胆疏邪;小便黄赤,加木通、生地以清心利尿。
头痛的偏方、验方
头痛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证。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的多
种疾病,如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
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
70.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
[方一]葱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将淡豆豉放入锅内加水1碗,煎煮15分钟,
再把葱切段放入,继续煮5分钟,最后把酒冲人,立即起锅,趁热服下,取微汗即停服。本
方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出汗,一身不适等症。
[方二]蔓荆子30克,酒500克。将
蔓荆于为粗末,浸泡酒中,7天后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毫升,温服为佳。本方疏散
风热,清利头目,适用于风热头痛。
[方三]芹菜400克,水发香菇50克,于淀粉、菜油、调料
适量。芹菜择去叶、根、洗冲切段,盐渍10分钟,清水浮洗,沥干。香菇切片,淀粉、醋、
味精加水50毫升兑成芡汁待用。炒锅内菜油烧至冒烟无泡沫,放人芹菜煸炒2-3分钟,投入
香菇片,迅速炒匀,加酱油,炒1分钟,淋人芡汁速炒起锅。本方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
亢所致头痛。
[方四]猪脑髓1个,天麻10克,绍酒7克,川芎10克,姜汁2克,味精1克,白芷7
克,精盐1克。将天麻、川芎、白芷洗净,烘干研成粉末,放人蒸碗内,猪脑花挑净血丝,
洗净人碗内,加绍酒、味精、姜汁、精盐及鲜汤150克,用湿棉纸封住碗口,置钢精锅内蒸
熟即成。本方滋肾补脑止痛,适用于气虚头痛。
[方五]炙黄芪30克,人参3—5克,枣仁10克,
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人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人砂锅煎沸,改用小
火煎浓汁,取汁前半小时人枣仁。取汁两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入白
糖,稍黄即可。本方补气止痛,适用于气虚头痛。
[方六]鹌鹑蛋5只,胡萝卜30克,荷叶20
克,山药15克,大枣10枝,菊花15克,红糖适量。加水共煮至蛋熟,吃蛋喝汤,连服6剂。
本方补血止头痛,适用于血虚头痛。
[方七]白萝卜300克,海带100克。将海带洗净,用温水
浸泡5小时以上,连同浸泡的水一起装入沙锅内,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煨炖,将萝卜切片,
待海带煮沸后下人沙锅同煮,直至烂熟。空腹将海带萝卜汤一齐服下,可当菜吃,连服数
月,疗效显著。本方健脾化痰,除浊解腻,适用于痰湿头痛。
[方八]红花、川芎、川牛膝各
10克,白酒500克。选上等川红花、川牛膝、川芎,后两味切片,备用。将以上3味装入盛酒
瓶中,浸泡7天,每日早、晚空腹饮用,每次不得超过15毫升。本方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适用于血瘀阻络的头痛、身痛、心痛、月经疼痛、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痛证。
[方九]荆芥、
防风、羌活、川芎、细辛各6克,白芷9克。水煎服,1日1剂,2次服。本方疏散风寒,可用
以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痛。[方十]薄荷6克,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蔓荆子12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疏风清热,可用以治疗外感风热之头痛。
[方十一]羌
活、川芎各6克,蔓荆子9克,甘草3克,防风、藁本各6克,苍术、白芷各9克。水煎服,每
日1剂,分2次服。本方祛风胜湿,适用于外感风湿之邪所致头痛。
[方十二]龙胆草9克,山栀
6克,黄芩9克,当归6克,生地9克,柴胡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本方平肝潜阳,
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方十三]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芍、白术各10克,当归12克,陈
皮10克,甘草6克,柴胡9克,天麻6克,蔓荆子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水煎服,1日l剂,
早、晚服。本方补气,适用于气虚所致的头痛之证。
[方十四]地黄、当归各12克,白芍15
克,川芎10克。水煎服,分2次服。本方养血,适用于血虚所致之头痛。[方十五]半夏10克,
白术12克,天麻6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每日2次。本方理脾
化痰,适用于痰浊上蒙清窍之头痛。
[方十六]当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草红花各6克,郁
金10克,菖蒲6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本方活血通窍,适用于血瘀所致之头痛。
[方
十七]生川乌21克,南星16克。2者共研细末,每服2克,1日2次。本方适用于偏头痛。
[方十
八]川芎250克,蔓荆子100克,草红花20克,当归5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饭后
1小时服。本方适用于瘀血头痛。[方十九]大附子1个,葱叶若干。将附子去皮脐,研末,葱
叶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1日2次,茶水送服。本方适用于头痛。
[方二十]杜仲30
克,夏枯草25克,菊花10克。水煎服,1次服。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方二十一]胆南星、
荆芥穗各30克,生姜汁少许。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饭后服。
本方适用于痰湿之头痛。
[方二十二]川乌、草乌各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白芷
各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
用。
1,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
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
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2.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
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
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3.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
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1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
药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
速涂于患部,迅即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4.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
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
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
[方二十三]薄荷30克,粳米2
两。将薄荷煎汤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
可。本方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适用于中老年人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方二十
四]生鱼肉(草鱼或海鱼肉均可)200克,玉兰花瓣15个、鸡蛋5个,味精、料酒、香油及盐适
量。将鱼肉去刺切碎,玉兰花切成丝或末,二者混拌成泥。取5枚鸡蛋清,用筷子搅匀发
稠,蛋清中放入少许香油、料酒、味精及盐,然后,将鱼肉、玉兰泥做成数个小球状,放入
配好的蛋清中蘸匀,捞出后码在盘子中央。另取玉兰花瓣数片,围绕盘子四周分别贴在鱼盘
外沿。最后将整盘玉兰鱼球放在开锅的蒸屉上蒸5分钟。即可食。本方养阴,润燥,祛风。
对高血压之虚火上扰头痛有效。<头痛>

21.張仲林} 奇效头痛散
组成芎15g,天麻10g,细辛10g,白芷10g,田七10g,葛根15g,白芍20g.
功效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治疗各种慢性头痛,偏头痛.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用法
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g,温开水沖服.
孕妇慎用.
加减巅顶痛剧者加藳本10g.头两侧疼痛甚者加柴胡10g.颈项痛者加羌活10g.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茋10g.
血虚者加当归10g,首乌15g.腰酸膝软,头痛且晕者加熟地12g,怀牛膝10g.痰多稠粘者加法半夏10g,胆南星8g.
睡眠欠佳者加炒栆仁20g,合欢花15g.胃纳差,便溏者加怀山药15g.
71.通治方]
    刘寿年:救脑汤录自《辨证录》,余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自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顽固性头痛80例,多在服药3-6剂后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
    辛夷9克 川芎30克 细辛3克 当归30克 蔓荆子6克
    水煎服,每日l剂。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克、党参12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克、蜈蚣3条、全虫5克;寒呕者,加半夏10克、吴茱萸6克、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上册
72.叶怡庭: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生白芍30克 牡丹皮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2克 生地黄12克 川芎6克 桃仁l0克 红花6克 菊花10克 钩藤12克
    水煎服,每日l剂。
    --《千家妙方》上册
[辨证方]
73.、寒 证
    赵学敏: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 川苔(炒) 甘草(炒) 川乌头(半生半熟)各30克
    上药为末。每服3克,细茶薄荷汤调下。
    --《串雅内编》卷一
    张泽生: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名老中医医话》
    许叔微: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克(研细) 硝石30克
    上水丸,如指头大。每服3克,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普济本事方》卷二
74、热 证
    王昆山:防风芍药白正汤,余在临床已应用数十年,结合具体病人,若能适当辨证加减,效果甚为满意。除血管性头痛外,其它各种头痛症,亦可收到较好疗效。
    防风30克 生白芍30克 白芷15克 细辛3克 菊花15克 川芎15克 薄荷10克 蔓荆子15克 生石膏30克 连翘15克 红花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前额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侧痛甚。加入柴胡"、黄芩;右侧痛甚,加入藁本、独活;后头痛甚,加羌活、麻黄;头顶痛甚,加胆草、珍珠母;头晕者,加入怀牛膝、夏枯草、黄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枣仁;伴多梦,加入夜交藤、合欢皮;伴烦躁不安,加入竹叶、莲子心;伴食欲不振,加入焦三仙、草豆蔻。
    --《千家妙方》上册
    陈修园:贴头痛风热病秘方。
    大黄 朴硝等分
    为末。用井底泥捏作饼,贴太阳穴。
    --《医学从众录》卷四
75、虚 证
    夏度衡:四味芍药汤加味方是余多年来治疗因肝风上扰所致的头风、颜面痛、偏头痛、牙痛的一个有效方。
    白芍30克 生牡蛎30克 丹参15克 甘草15克 葛根15克 生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千家妙方》上册
凌晓五:育阴潜阳汤,治血虚生风,半边头痛,痛甚损目,目起翳障,潮热口苦,心悸眩晕。
西洋参6克 甘菊蕊9克 丹皮12克 玫瑰花6克 制首乌15克 当归身9克 石决明24克 冬桑叶9克(炒) 蔓荆子6克 东白芍12克 朱茯神15克
水煎,每日l剂,2次分服。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王冠军:后脑疼方,治后头疼痛。
当归12克 山萸肉12克 川芎9克 生地9克 白芍药9克 玄参9克 枸杞9克 肉苁蓉9克 玉竹6克 天麻6克 辽细辛3克
水煎服,每日l剂,2次分服。
头胀重有肝阳上亢、脑充血兼症者,加赭石、石决明(均先煎);头晕偏重者,加钩藤(后下)、菊花;失眠多梦,心悸重者,加枣仁、龙骨、夜交藤;健忘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兼气虚,见气短、汗出较多者,加黄芪、党参、浮小麦;兼咽干口燥者,加石斛、麦冬;虑其久服碍胃者,加砂仁。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76、实 证
陈士铎: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症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至半边头痛也。其痛时轻时重,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方用散偏汤。
白芍15克 川芎30克 郁李仁3克 柴胡3克 白芥子9克 香附6克 甘草3克 白芷1.5克
水煎服。毋论左右头痛,1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辨证奇闻》卷六
杜雨茂:巴霜散外用,治痰涎壅盛,阻滞经脉所致血管性头痛。
巴豆15克 百草霜3克
将巴豆去外壳,同百草霜共制如泥膏状,收瓶密闭备用。用时取药泥如黄豆大,平摊于痛点中心部位(如此处有发,可将头发剪去),再取红枣l枚,剖开去核,使其枣肉面复盖药泥之上,勿使移动,后用绷带包裹固定,2~3小时后,即可将药泥取下,如局部皮肤起泡,乃为佳象,不必担心;如泡已溃,可涂少许紫药水防止感染。若必要时可隔3~5日再用1次。痛点多时,可先取最痛之点用药,后用它处。孕妇、体虚者忌用。不可入口、眼。
--《千家妙方》上册
77.[食疗方]
王怀隐:石膏茶,治伤寒头疼烦热。(热证)
石膏60克(捣末) 紫笋茶(碾为末)适量
上以水1中盏,先煎石膏末9克,煎至5分,去滓,点茶服之。
--《圣惠方》卷九十七
李梴:黄牛脑子酒,治远年近日偏正头风。(虚证)
用牛脑髓1个,薄切,白芷、川芎末各9克,同入磁器内加酒煮熟,乘热服之,尽量一醉,睡后酒醒,其疾如失。
--《医学入门》卷三
李梴:鹅酒,治头风痛(虚证)
用飞鹅1只,去毛、翼、肠杂,以防风250克装放入腹内,缝合,以黄泥固济,炭火煅,去烟存性,取出为末。每6~9克,热酒下,汗出即愈。
78.头痛第一特效方——白芷乌头散
主治:偏正头痛,诸风  火  寒 头痛。
配方:白芷(炒)7.5克   川芎(炒)30克   炙甘草30克   川乌(半生半熟)30克
用法:上药炒炙好后,共研细粉,每次服3克,青茶薄荷煎汤送服,每日2——3次,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物。
79.奇效头痛散组成
川芎15g,天麻10g,细辛10g,白芷10g,田七10g,葛根15g,白芍20g.
功效
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
治疗各种慢性头痛,偏头痛.如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用法
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g,温开水冲服.
孕妇慎用.
加减
巅顶痛剧者加藳本10g.   头两侧疼痛甚者加柴胡10g.  颈项痛者加羌活10g. 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茋10g.
血虚者加当归10g,首乌15g.   腰酸膝软,头痛且晕者加熟地12g,怀牛膝10g.  痰多稠粘者加法半夏10g,胆南星8g.
睡眠欠佳者加炒栆仁20g,合欢花15g.  胃纳差,便溏者加怀山药15g.
80.  通治一切头痛。
当归5克酒制,川穹5,白芷5,羌活5,防风5,杭菊花2.5,蔓荆子5,麦冬5,独活5,黄芩5克酒制,细辛5,甘草2.5, 加减法:左边痛,加:红花3.5,柴胡5,龙胆草3.5,生地5,
右边痛,加:黄芪5,葛根5, 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加:天麻2.5,半夏5,山楂5,枳实5,
头顶痛者,加:蒿苯5,酒大黄5; 脑髓痛者,加:麦冬5,苍耳子5,木瓜2.5,荆芥2.5,
气血两虚,常有自汗者,加:黄芪7.5,高丽参5,白芍5,生地5. 生姜为引,水煎服。
病例:1,王某,42岁。几年间左边头痛,时好时犯,犯则初觉隐隐作痛,后愈痛愈重。严重的时候,觉头部如裂, 不能忍受。经用本方治疗,一剂觉轻快,二剂大轻,三剂即告痊愈,多年过去,没有再犯。 本为千金不传之秘,今特献出,望能为更多的头痛患者造福。
81.治头痛秘方
1.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2.风热头痛 【症状】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黄芩10g,栀子10g,生甘草6g。若热甚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以通腑泻热。
3.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治法】祛风除湿。【方药】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2g,蔓荆子10g,防风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脘痞便溏,可加苍术、厚朴、枳壳、陈皮等以燥湿和中。若兼恶心呕吐者,可加姜半夏、生姜降逆止呕。
4.暑湿头痛 【症状】夏季发病,头痛且胀,身热少汗,或身热微恶风而汗出不畅,心烦胸闷,干呕不食,口渴,舌红苔黄略腻,脉浮数。 【治法】清暑化湿。
【方药】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加减。黄连9g,香薷9g,厚朴6g,生石膏15g,藿香12g,佩兰9g,竹茹9g,知母9g,白茅根15g,鲜荷叶15g。若小便短兼纳少者加薏苡仁、淡竹叶淡渗利湿。
5.湿热痰浊(雷头风) 【症状】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肿痛红赤,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除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清震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合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加减。升麻6g,苍术10荷叶10g,黄芩15g,酒黄连15g,柴胡10g,玄参10g,陈皮6g,桔梗6g,板蓝根10g,马勃6g,薄荷10g,僵蚕6g,牛蒡子10g,生甘草6g。若大便燥结者可以大黄(后下)通腑泻热。
【症状】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散止痛。
【方药】加味败毒散(《医学见能》)加减。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沙参10g,柴胡10g,葛根12g,桔梗10g,前胡10g,茯苓12g,枳壳10g,甘草6g。并可酌加桂枝、蔓荆子、细辛以通阳散
【症状】两颞头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呕逆,苔薄黄,脉弦。
【方药】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白芍12g,玉竹10g,钩藤12g,生姜12g,大枣2枚。若兼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者可加龙胆草、丹皮、栀子、郁金以清。
8.阳明头痛 【症状】前额头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 【治法】清泻阳明。
【方药】升麻葛根汤。(医学能见》)加减。升麻10g,葛根1 5g,白芷12g,黄芩10g,天花粉12g,赤芍10g,生甘草3g。兼腹胀便秘者加枳实、大黄。
【症状】前额或巅顶冷痛,遇寒则甚,得温则减,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止痛。 【方药】加味白通汤。(《医学见能》)。黄芪25g,党参15g,附子10g(先煎),细辛5g,川芎10g,葱白6g,干姜5g,炙甘草3g。  
10.寒客厥阴   【症状】巅顶痛剧,遇冷加重,伴呕吐清涎,恶寒畏风,四肢厥冷,或少腹冷痛,舌苔白滑,脉沉 【治法】散寒降浊。
【方药】吴茱萸汤(《伤寒论》)加减。吴茱萸10g,党参15g,熟附子10g(先煎).细辛6g,藁本12g,川芎15g,当归15g,干姜10g,炙甘草10g。兼肾阳不足者加肉桂、鹿角胶。寒凝血瘀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者,加桃仁、红花。
11.湿热头痛 【症状】头痛重着,身重困倦,目赤口苦,午后烦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东垣清空膏(《脾胃论》)加减。川芎,柴胡,羌活 g,防风 g,黄芩 g,黄连5g,甘草3g,茶叶少许。兼恶心欲呕者加竹茹、旋10复g花、代1赭0g石。大便10秘结者加大10黄、龙胆1 0g 。
12.营卫不调 【症状】头胀痛或跳痛,痛无定处,多因外感风邪而诱发,或与气候变化有关,恶风汗出,项背强几几,口中无味,舌淡苔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伤寒论》)加减。桂枝10g,白芍12g,葛根15g,荆芥10g,防风10g,蔓荆子10g,生姜5片,大枣5枚。兼鼻寒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
13.痰浊头痛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痰涎,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法半夏10g,天麻1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白蒺藜15g,厚朴10g,蔓荆子10g,甘草6g,生姜3片。若胸闷纳呆明显者加枳壳、全瓜蒌和中降逆。若痰浊郁久化热而见口苦便干者,去白术加黄芩、竹茹、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14.风痰阻络 【症状】偏侧头痛,痛连目眶,沉重如裹,缠绵不止,胸闷恶心,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疏风化痰。  
【方药】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加减。川芎10g,细辛3g,胆南星10g,枳壳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羌活6g,蔓荆子10g,石菖蒲10g,僵蚕10g。若身体困重明显者加独活、蚕砂。
15.气郁痰滞 【症状】偏侧头痛,以胀痛、重痛为多,情绪激动则发作,精神抑郁,胸闷恶心,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解郁化痰。
【方药】散偏汤(《辨证录》)加减。川芎30g,白芍15g,白芷6g,香附10g,柴胡6g,白芥子3g,郁李仁10g,僵蚕10g,蔓荆子10g,钩藤15g(后下)。若心烦口苦者加菊花、苦丁茶。
16.瘀血阻络 【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麝香0.1g(冲服),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元胡10g,酸枣仁15g,龙骨30g(先煎),全蝎5g,山楂10g,青葱2根。若头痛剧烈者可加蜈蚣、地鳖虫以搜络止痛。如久病气血不足者,可加黄芪、当归等。如头痛缓解,但有头晕、健忘、失眠多梦等症者,上方去麝香,加何首乌、熟地、枸杞子、天麻、石菖蒲以养心安神,益肾平肝。
17.气虚血瘀 【症状】头痛如刺,遇劳痛甚,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淡红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蔓荆子12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升麻6g。自汗明显者加白术、防风。畏寒肢冷者加桂枝、细辛、炮附子。口淡无味,纳呆者加砂仁、山楂、麦芽、白术、党参。
18.瘀热内结 【症状】头痛剧烈或胀痛或如锥刺,视物昏花,发热烦躁,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活血。
【方药】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连翘10g,葛根10g,当归尾10g,生地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黄连5g,蝉衣10g。若兼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偏瘫者,加丝瓜络、银花藤。肢体抽搐者,加僵蚕、全蝎。大便干结者,加酒大黄。
19.胃热上扰 【症状】头痛,项背强直,壮热口渴,腹满硬结,甚则抽搐时作,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实。 【治法】清胃泻热,通腑祛邪。
【方药】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加减。生大黄10g(后下),银花20g,麦冬10g,蝉衣10g,玄明粉10g(冲服),生甘草5g,枳实10g。若兼壮热汗出而烦渴饮冷者,加生石膏、知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
20.胃火上攻 【症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口渴口臭,畏光怕声,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胃泻热。
【方药】三黄泻心汤(《伤寒论》)加减。生大黄10g(后下),黄芩10g,银花炭30g,黄连6g,菊花炭30g,栀子10g,生地炭30g,竹茹10g。若兼谵妄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目赤烦躁,舌红少苔者,加水牛角、丹皮。肢体偏瘫者,加桑枝、牛膝。抽搐者加全蝎,僵蚕。
21.肝火上炎 【症状】头痛较剧,恶心呕吐,烦躁口苦,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龙胆草10g,雇子10g,生地15g,紫草10g,黄芩10g,车前子10g(包煎),白茅根30g,臭牡丹20g,仙鹤草30g/川牛膝10g。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颈项强直者,加银花炭、桑枝。抽搐者,加全蝎,僵蚕,钩藤。。。
22.风火上旋 【症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易怒,发热,嗜睡,甚则昏迷不省人事,或抽搐间作,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热,熄风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羚羊角5g(先煎),夏枯草10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菊花15g,生地20g,白芍15g,川牛膝12g,丹皮10g,全蝎5g,僵蚕10g。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昏迷不省人事,加石菖蒲、郁金、胆南星、安宫牛黄丸。肢体瘫痪者,加银花藤、秦艽。苔黄腻者加黄连、竹茹。
23.肝经风热【症状】偏侧头痛,以胀痛、跳痛为多,面红烘热,心烦易怒,闭目喜静,恶风畏寒,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而数。 【治法】疏风清热,平肝止痛。
【方药】菊花茶调散(《医方集解》)加减。菊花10g,川芎15g,蔓荆子10g,僵蚕10g,防风10g,细辛3g,黄芩10g,蝉衣10g,薄荷10g(后下),钩藤1 5g(后下),清茶调下。若伴胁痛者加郁金、白芍。
24.肝气郁滞 【症状】头部紧束感、压迫感或麻木感,时有钝痛或胀痛,每因激动、焦虑而加重,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胸闷恶心,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通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涤痰汤(《济生方》)加减。柴胡10g,白芍15g,川芎10g,郁金10g,香附10g,胆南星10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酸枣仁15g,枳壳10g,竹茹10g,僵蚕10g,牡蛎30g(先煎)。若大便溏泻者,加薏苡仁、茯苓。口苦者加黄连、栀子。
25.肝经血热 【症状】头跳痛或痛如裂、或胀痛、或太阳穴痛,情绪不畅或经期头痛加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喜冷饮,大便秘结,甚则呕吐,舌质鲜红苔黄,脉弦或弦滑。
【治法】清肝凉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医统》)加减。丹皮12g,焦山栀10g,柴胡10g,生地15g,赤芍10g,白芍10g,当归10g,枳壳10g,龙胆草10g。舌苔黄腻,呕恶明显者加竹茹、天竺黄。口苦者加黄芩、虎杖。
26.肝阳上亢 【症状】头胀痛,时有跳痛,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兼胁痛,面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天麻10g,白芍30g,酸枣仁15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元胡12g,夜交藤30g,蜂房10g,全蝎5g。若兼大便秘结,尿赤者加龙胆草、郁金、夏枯草。兼恶心,苔腻者,加竹茹、石菖蒲、法半夏。
27.肝肾阴虚 【症状】头痛日久,朝轻暮重,或遇劳加剧,眩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疫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枸杞子15g,菊花10g,川芎10g,山茱萸10g,山药15g,刺蒺藜12g,熟地15g,茯苓15g,全蝎5g,丹皮10g。若大便干结者,加女贞子、草决明。兼面红口苦者加黄柏、牡蛎。
28.肾虚头痛 【症状】头空痛,眩晕耳鸣,腰膝疫软,畏寒肢冷,遗精带下,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益肾填精。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人参10g(另炖),熟地15g,山药1 5g,山茱萸10g,杜仲10g,枸杞子15g,炙黄芪30g,葛根15g,紫河车10g(分冲),甘草3g。若大便干结者加何首乌、肉苁蓉、怀牛膝。形寒肢冷明显者加肉桂。
29.脾虚气陷 【症状】头痛日久,痛势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尤剧,神疲乏力,口淡无味,胃纳不佳,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
【方药】顺气和中汤(《证治准绳》)加减。黄芪30g,党参12g,蔓荆子10g,白术10g,升麻5g,柴胡5g,川芎10g,白芍15g,全蝎5g,炙甘草5g。若兼腹胀者加枳壳、砂仁。舌苔白腻者加石菖蒲、薏苡仁。 ]
82.顽固性头痛秘方
通络头风汤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
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 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
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 .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 .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 .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后头痛加羌活20g .前头痛加白芷18g .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 .头顶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治头痛昏迷秘方
方:天麻250克,党参250克,当归200克,人参10克,大枣250克,核桃仁250克,蜂蜜1000克,猪油(不放盐)1000克,将上药共泡在一个罐液,每天早上将泡的药液舀二匙和甜酒在饭颤上蒸热,分早,中、晚三次服,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即可。

83 芍虫芎芷汤主治神经性头痛
组成: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蜈蚣3克,全蝎5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徐长卿10克。
功能:活络通窍,缓急止痛。
主治:神经性头痛。
用法冷水浸泡60分钟,急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30分钟,共煎两次,药液合并一起。将煎好的药液分成两份,每日早晚饭后30分钟各服一份。在治疗期间要加强体育锻炼或适当的体力劳动,但勿过劳。减少脑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勿吸烟、饮酒,勿食辛辣厚味。
方解神经性头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力劳动者发病较多。患者除头痛外,常伴有失眠、心悸、头晕、多梦、记忆力减退、感情容易冲动、易疲劳等症。神经性头痛多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头痛病因多由于肝气郁结,化火伤阴,或脾虚失运,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或精血不足,脑失所养,而致筋脉拘急,脉络不通而头痛。芍虫芎芷汤方用白芍、甘草相合,为《伤寒论》芍药甘草汤,能酸肝化阴,缓急止痛;蜈蚣、全蝎通络化瘀而止痛,二药相配对顽固性疼痛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川芎味辛上行,能升清阳之气,善治诸经头痛;白芷祛风,通九窍,止头痛;蔓荆子祛风,止痛;徐长卿止痛。诸药相伍,相得益彰。
加减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脉涩,属瘀血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头痛头胀,头晕目眩,性情急躁易怒,脉弦属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头痛头晕,耳鸣口苦,面红目赤,便秘尿黄,脉弦数属肝火上炎者,加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头痛绵绵,过劳则剧,气短乏力,语音低微,面色白光白,失眠多梦,脉细无力属气血两虚者,加当归10克,龙眼肉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熟地黄20克;头痛而胀,首重如裹,恶心纳少,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属痰湿者,加制半夏1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生薏苡仁25克;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沉细无力,属肾虚者,加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20克;头痛恶热,口渴喜凉饮,满面红赤,脉数属胃热者,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伴有心悸,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2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10克;胸腔满闷,嗳气不舒者,加香附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记忆力减退者,加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后头痛者加羌活10克,前额部头痛者加葛根15克,两侧太阳穴或偏头痛者加柴胡10克,巅顶部疼痛者加吴茱萸3克。
 
84.通天笑痛方(主治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者。)
组成  生白附子12克,僵蚕6克,全蝎4.5克,川芎18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8枚。
  功能  祛风解痉,化瘀通络,缓急止痛。
  主治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者。发则疼痛难忍,多为重痛、胀痛、掣痛、跳痛、灼痛、刺痛等,甚则伴恶心呕吐,舌质暗或紫暗,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脉象弦。
  用法  僵蚕、全蝎焙干研粉,用药液冲服。白附子用文火先煎35分钟,再纳入余药煎25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400毫升,分3次服。热酒5~10毫升为引。每天1剂,7~10天为一疗程。
  方解  “头为诸阳之会”。此说高度概括了头面部为三阳经之总会,六腑阳气之所聚这一生理现象,并深刻揭示了风邪易犯高巅,导致经脉不通,而头面痛多发的病机特点,故祛风活络是其治疗之大法。本方为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川芎、大枣而成。牵正散中之三味药,张秉成谓其“皆治风之专药”,且均具解痉止痛之功。其中白附子辛温燥烈,能升能散,善引药上行而止痛;“痛久入络”,寻常草木金石之药殊难搜逐,故借虫蚁类僵、蝎之走窜,化瘀通络,以从速蠲痛;川芎辛温香窜,善上行头目,能散风邪,行血气,通血脉,为治头痛之要药,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不拘外感内伤皆可重用;“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营气;炙甘草温散而甘缓,能和逆气”(《医方集解》),二味相伍,缓急止痛,功专力宏;白芍之酸敛和营,尚能防温燥诸药升散太过之弊;然虫蚁搜剔之品必耗正气,故大枣与炙甘草合用,以健脾益气。全方刚柔相济,气血同治,补散合施,共奏祛风解痉,化瘀通络,缓急止痛之功。
  加减  首先,据经络辨证,伍以“风药”引经,以增强止痛效果,如太阳经用羌活、少阳经用柴胡等。“风药”引经,不囿于表证,里证、虚证亦然。其次,针对体质之偏虚用药,若偏于血虚者,加当归、枸杞子;偏阴虚者,加生地、生牡蛎;偏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偏阳虚者,加熟附子、肉桂。再次,详审病因而治,风热诱发而见目赤者,加金银花、菊花,兼眩晕者,加蔓荆子、蝉蛻;风湿诱发者,加苍术、羌活;风寒诱发者,加制川乌、细辛;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珍珠母;阳明积热而兼便秘者,加生大黄、枳壳;痰浊者,加清半夏、胆南星;气郁者,加香附、乌药;瘀血甚而入夜痛剧者,加川牛膝、蜈蚣。另外,对年龄较小者,药量应酌减;妇女月经期前后头痛者,加柴胡、香附、当归。
  临床运用  本方为治疗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实证(无明显热象)之通用方,临证屡用屡验,多能收“一剂知,二剂已”之奇效。方中牵正散诸药,为解痉止痛之要药,尤以生白附子祛风解痉为关键,无可替代,切不可囿于该方治“风痰阻络,口眼 斜”之说。用芍、甘缓急止痛,其比例以3:1为宜。平时调饮食、舒情志等养生调理,亦至为重要。
85.解痉止痛汤
组成  天麻15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细辛5克,白僵蚕10克,炙全蝎5克,石决明15克,胆南星10克,红花10克,吴茱萸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  祛风化痰,平肝潜阳,通络止痛。
  主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痉挛等引起的头痛。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剧烈疼痛,呈跳痛,胀痛或刺痛。劳累,情绪刺激可诱发或使之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阵发性反复发作,舌质红,脉弦。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
  方解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系由风、痰、瘀杂合而致。本方中天麻、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胆南星、炙全蝎、白僵蚕搜风祛痰止痉;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白芷、细辛、葛根、吴茱萸等药上走清窍以缓解疼痛,引药力直达病所;甘草和中缓急止痛。
  加减  脾虚痰湿重者加白术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风阳上扰见眩晕者加白蒺藜10克;气虚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血虚加当归10克,白芍15克。
86..药茶治疗头痛
香附川芎茶
〔配方〕茶叶、香附子、川芎各3克。
〔功效〕解渴消暑,对头痛有疗效。
苍耳子茶
〔配方〕苍耳子6克,茶叶适量。
〔功效〕治风热头痛。
双麻茶
〔配方〕升麻5克,天麻5克,茶叶5克,荷叶一枝。
〔功效〕治顽固性头痛。
枸骨叶茶
〔配方〕枸骨叶5克,茶叶5克。
〔功效〕抗菌消炎,祛风止痛。治头痛、齿痛、中耳炎、结膜炎等。
川芎茶(一)
〔配方〕川芎5克,茶叶10克。
〔功效〕疏风止痛。治风热头痛。
川芎茶(二)
〔原料〕茶叶和川芎各9克。
〔功效〕对顽固性偏头痛有疗效。
川芎茶(三)
〔配方〕川芎3克,茶叶6克。
〔功效〕祛风止痛。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身重、肌肉蠕动等。
川芎葱白茶
〔配方〕茶叶10克,川芎10克,葱白2段。
〔功效〕祛风,通阳,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
辣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克,胡椒、食盐适量。
〔功效〕驱寒解表,增进食欲,治伤风头痛,头昏。
残茶
〔配方〕冲泡过的残茶适量。
〔功效〕疏风清热。防治头痛眩晕。
多味芽茶
〔配方〕土茯苓20克,银花9克,蔓荆子3克,玄参2克,防风3克,天麻2克,辛荑花1.5克,川芎1.5克,黑豆49粒,灯芯2根,芽茶15克。
〔功效〕疏风止痛。治头风如神。
姜糖茶
〔配方〕茶叶一撮,生姜数片,红糖25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熟附茶
〔配方〕茶适量,熟附子2枚,川芎和生姜各50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薄荷茶
〔配方〕茶叶5克,薄荷2克。
〔功效〕治风热外感头痛。
甘菊蜜茶
〔配方〕绿茶0.5-1克,甘菊花9-15克,蜂蜜25克。
〔功效〕治风热头痛。
五味细芽茶
〔配方〕细芽茶9克,黄芩60克,川芎30克,白芷15薄荷5克,荆芥12克。
〔功效〕用于风热上攻,头目昏重等。
双白茶
〔配方〕绿茶10克,葱白茎3节,白芷10克。
〔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
核桃葱白茶
〔配方〕细茶6克,核桃肉6克,葱白6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九味煎茶
〔配方〕茶叶、薄荷、白芷和荆芥各6克,川芎、羌活、防风各9克、细辛和炙甘草各3克。
〔功效〕治风热头痛。
明天麻茶(一)克
〔配方〕明天麻30克川芎1克,茶叶3克
〔功效〕祛风止痛。用于神经血管性头痛。
茶子吹鼻散
〔配方〕茶子适量。
〔功效〕通窍,止痛。主治头脑鸣响,疼痛。
头风神方茶
〔配方〕土茯苓20克、银花9克、蔓荆子3克、防风3克、天麻3克、辛黄花1.5克、川芎1.5克、灯芯2根、芽茶15克、细辛3克。
〔功效〕疏风止痛。主治头风头痛。
防风辣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克、防风30克、盐适量胡椒适量。
〔功效〕驱寒解表。主治伤风头痛,食欲不振。
明天麻川芎茶
〔配方〕川芎10克、明天麻3克、雨前茶3克、白芷3克。
〔功效〕祛风止痛。主治头风,满头作痛。
升麻三黄茶
〔配方〕麻18克、生地15克、雨前茶12克、黄连3克、黄芩8克、柴胡8克、白芷6克。
〔功效〕滋阴,清热,泻火。主治偏正头痛。
片芩蔓荆子茶
〔配方〕片芩60克、川芎30克、细芽茶9克、白芷15克、薄荷5克、荆芥12克、蔓荆子30克、菊花10克。
〔功效〕清热疏风。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巴豆茶
〔配方〕上春茶末30克、巴豆40粒。
〔功效〕益气止痛。主治气虚头痛。
羌活白甘茶
〔配方〕川芎、荆芥各12克,茶叶9克,薄荷3克,防风4.5克,细辛3克,羌活、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治风热上攻,正偏头痛,目昏鼻塞。
升麻茶
〔配方〕升麻18克,生地15克,雨前茶12,黄芩、黄连各3克。
〔功效〕治偏正头风。
谷精草茶
〔配方〕谷精草5-15克绿茶6克蜂蜜25克。
〔功效〕治偏正头痛。
草决明茶
〔配方〕草决明20克,绿茶6克
〔功效〕治高血压头痛。
青皮鸭蛋茶
〔配方〕茶叶15克青皮鸭蛋2个。
〔功效〕治偏正头痛。
升麻生地茶
〔配方〕雨前茶12克,升麻18克,生地15克,黄连3克,黄芩3克。
〔功效〕治偏正头痛。
细末茶(二)
〔配方〕茶子适量。
〔功效〕通窍、止痛,用于耳鸣头痛。
鸽子茶
〔配方〕鸽子一只,茶叶适量。
〔功效〕治头痛。
香蕉茶
〔配方〕绿茶0.5克,香蕉肉2克食盐0.3克蜂蜜25克。
〔功效〕主治因肝、脾、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引起的眼花、头晕(眩晕)。
双花茶
〔配方〕绿茶、槐花和洁净的菊花各3克。
〔功效〕用于治眼花、头晕等。
川芎葱白茶
〔配方〕茶叶、川芎、葱白适量。
〔功效〕止头痛,或治热毒头痛。
速效巴豆茶
〔配方〕上春茶末、巴豆40粒。
〔功效〕治气虚头痛,饮后立效。
单煮茶
〔配方〕茶叶适量。
〔功效〕治卒头痛如破,厥头痛。
荆芥穗芽茶
〔配方〕片芩二两,小川芎一两,细芽茶三钱,白芷五钱,薄荷三钱,荆芥穗四钱。
〔功效〕治风热上攻,头目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茶叶枕
〔配方〕泡饮后的茶叶、茉莉花茶少量、枕头一个。
〔功效〕因茶叶含有芳香油、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茶丹宁等,有降火、降压、清热、明目等功效,可治头晕目眩,神经衰弱等症。
活血川芎茶
〔配方〕川芎、茶叶各6克。
〔功效〕活血、祛风、止痛。适用于头风病偏正头痛均有疗效。
香附川芎茶
〔配方〕香附子、川芎、茶叶各3克。
〔功效〕舒肝、行气、止痛。治肝气郁滞所致慢性头痛。
白芷川芎茶
〔配方〕川芎3克、茶叶3克、白芷3克。
〔功效〕祛风止痛。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身重等症。
治邪茶
〔配方〕薄荷、香附、川芎、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甘草各等分,茶水适量。
〔功效〕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或颠顶作痛,目眩鼻塞,苔薄白,脉浮滑等症。
明天麻茶(二)
〔配方〕川芎克,明天麻、雨前茶各3克。
〔功效〕治头风、头痛。
姜葱茶
〔配方〕生姜、葱白、茶叶适量。
〔功效〕止头痛。
将军茶
〔配方〕大黄、茶叶各适量。
〔功效〕治热厥头痛。
偏正头风茶
〔配方〕香白芷75克,川芎、甘草、川乌头各60克,细茶、薄荷各适量。
〔功效〕治偏头痛和久治不愈。
香附川芎茶
〔配方〕香附子120克,川芎60克,腊茶适量。
〔功效〕治偏头痛。
僵蚕良姜茶
〔配方〕白僵蚕、高良姜各等分,茶叶适量。
〔功效〕抬头痛。
71.头痛食疗方
【姜葱炒螃蟹】
配方:雄螃蟹500克,干葱头150克,姜丝25克,猪油75克。
制法:螃蟹洗净切块:把炒锅用武火烧热,下猪油,烧至六成热下葱头,翻炒后,把葱头捞出,在锅内略留底油,武火爆炒姜丝、蒜泥和炸过的葱头,下蟹块炒匀,依次炝料酒,加汤、食盐、白糖、酱油、味精,加盖略烧,至锅内水分将干时,下猪油10克及香油、胡椒粉等炒匀,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滋阴清热。
用法:佐餐食用。
【川芎红花茶】
配方:川芎3~6克,红花3克,茶叶3~6克。
制法:上物水煎取汁,当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竹笋粥】
配方:熟冬笋100克,猪肉末50克,粳米100克,麻油25克。
制法:先将熟冬笋切成丝,锅内放麻油烧热,下入猪肉末煸炒片刻,加入冬笋丝、葱姜末、盐、味精,翻炒入味,装碗备用。粳米加水用文火熬粥,粥将成,把碗中的备料倒入,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化痰祛湿。
用法: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食。
【橘红糕】
配方:橘红10克,米粉500克,白糖200克。
制法:橘红研细末,与白糖和匀为馅;米粉以水少许湿润,以橘红为馅做成糕,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健脾。
用法:可作点心服食。
【天麻陈皮炖猪脑】
配方:天麻10克,陈皮10克,猪脑1个。
制法:将猪脑、天麻、陈皮洗净,置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食用。
功效:化痰降浊,平肝熄风。
用法:佐餐食用。
【半夏山药粥】
配方:山药30克,清半夏30克。
制法:山药研末,先煮半夏取汁一大碗,去渣,调入山药末,再煮沸,酌加白糖和匀。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服食。

【僵蚕葱白茶】
配方:白僵蚕不拘量,葱白6克,茶叶3克。
制法:将白僵蚕焙后研成细末,用葱白与茶叶煎汤,调服。
功效:化痰祛风止痛。
用法:每日1~2次,每次取上末3克,以葱白、茶叶煎汤调服。

【参杞蛤士蟆】
配方:干蛤士蟆仁60克,人参3克(或党参15克),枸杞子30克,罐头青豆25克,甜酒汁50克,冰糖250克,葱结20克,生姜片10克。
制法:将蛤士蟆仁洗净,放瓦罐内,加水50毫升,甜酒汁25克及葱、姜,共入笼蒸约2小时。去蛤士蟆上面的黑色筋膜,入罐中,加清水500毫升,甜酒汁25克,上笼再蒸2小时,取出放碗中。枸杞子洗净,人参研成末。将冰糖置大碗内,加开水350毫升,加人参、枸杞子入笼蒸化,取出去沉淀,倾入蛤士蟆碗内,再加青豆即成。
功效:养血滋阴,补肾益气。
用法:佐餐食用。

【黄精蒸鸡】
配方:黄精30克,党参30克,淮山药30克,仔母鸡1只(约500克)。
制法:将母鸡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汽锅内,加入姜、葱、盐等调料,再将洗净切好的黄精、党参、淮山药放入,上笼蒸3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
用法:佐餐食之。

【五味腰柳】
配方:五味子20克,猪里脊肉200克,鸡蛋2个,面粉25克,猪油50克,鸡汤100克。
制法:里脊肉切成2.5厘米厚的大长片,坡刀两面剞上交叉的花刀。用葱、姜末、精盐、味精、绍酒、五味子药液和里脊肉放在一起拌匀,腌渍10分钟后,蘸上面粉待用,将鸡蛋打在碗内,搅匀。锅内猪油烧热后,将里脊肉蘸上鸡蛋,放入锅内煎,待两面煎成色,添鸡汤,加精盐、花椒水、绍酒,用慢火煨3分钟,熟透取出。将里脊肉片切成条状码在盘内。将锅内汤浮沫打净,用湿淀粉勾芡,放入葱、姜末,浇在里脊肉条上,撤上香菜段即成。
功效:益气养血,健运脾胃。
用法:每日1剂,食肉饮汤,分2次食完,连续食用10~15日。

【西红柿粥】
配方:西红柿250克,西米100克,白糖150克,玫瑰卤少许。
制法:用刀在西红柿皮上划个十字,再放入开水中烫一下,去皮,切成小丁。将西米(先用温水泡胀)放入沸水内煮一会儿,放入西红柿丁再煮沸,加白糖、玫瑰卤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凉血平肝。
用法:每日2次,可作点心服食。

【天麻鲤鱼头】
配方: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约1000克)。
制法:将川芎、茯苓切片,与天麻一同放入二次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片,再将天麻片与川芎、茯苓一起放入洗净的鱼腹中,置盆内,加姜、葱蒸30分钟,按常规制作调味羹汤,浇于鱼上即成。
功效:平肝宁神,活血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

【桑菊薄竹饮】
配方:桑叶10克,竹叶15~30克,菊花10克,白茅根10克,薄荷6克。
制法:将以上五味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
功效:疏风散热。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i连服3~5日。
【川芎茶】
配方:川芎3克,荼叶6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适量,煎汁温服。
功效:祛风散热,理气止痛。
用法:每日2剂,食前温服。
【葱豉粥】
配方: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粳米煮粥,粥成下葱白、淡豆豉,再煮数沸即成。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用法:每日2~3次,连服3~5日。
【川芎白芷炖鱼头】
配方:鳙鱼(花鲢鱼)头1个,川芎3~9克,白芷6~9克。
制法:将川芎、白芷用纱布包,与鱼头共煮汤,文火炖至鱼头熟透,调味即可。
功效:疏风散寒。
用法:饮汤食鱼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古代经方中治疗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头痛还在吃止痛药?一剂川芎茶,疏风止痛,治风寒头疼、偏头痛
82.川芎茶调散
各种头疼的治疗
头疼部位时间引经药杂谈(转载)
〖良方汇集〗全国名老中医秘偏方《头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