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肠癌

大 肠 癌

  大肠癌是指原发于结肠、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瘤之一。其中低位大肠癌(直肠癌)占大肠癌的60%一75%。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性,高发区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中发地区如东欧、南欧、拉丁美洲;低发地区如非洲、亚洲、南美。高、低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10--20倍以上。大肠癌发病率在西欧、北美占恶性肿瘤中的第1、2位。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中的第4位,发病年龄以40--60岁最多见,但30岁以下的亦占1/5,文献报道最年幼者仅9 个月,中位发病年龄45岁左右,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1—2:1。
   本病属于中医学“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在中医古文献中未见有大肠癌之病名,但有类似大肠癌的记载。《血证论》云:“脏毒者,肛门肿硬,疼痛流水。”G'I-科大成》云:“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99。G'I-科正宗。脏毒论》曰:“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些未得见其有生。”这些记载都与现代大肠癌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而《灵枢。水胀》谓:“肠覃何如?……寒气客手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固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灵枢.五变篇》谓:“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之,积聚乃伤,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这些记载则对大肠癌的病
因病机进行了论述。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国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较之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有效地减少复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积极应用中医药与手术、放化疗相结合治疗本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方法。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大肠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景岳全书.积聚篇》中提到:“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外科正宗。脏毒论》指出:“又有生平情性暴急,纵食膏梁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炎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从以上文献论述中可知大肠癌之病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素体虚弱,脾肾不足是内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起居不慎,感受外邪是外因。具体论述如下。
  (1)嗜食肥甘,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湿热邪毒蕴结肠道,日久而成病。
  (2)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乘脾犯胃,致运化失司,湿浊内生,留滞肠道,日久而成本病。
  (3)寒温失节,或久坐湿地,感受邪气,致使脾胃受伤,升降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结于肠道而成本病。
  (4)年老体弱,正气不足,感受外邪,邪毒下注浸淫肠道,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湿毒瘀滞凝结而成本病。
  总之,现代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大肠,发病和脾肾密切相关,脾虚湿毒瘀阻为主要发病机制。本病以湿邪、热毒、瘀滞为标,正气不足为本,二者互为因果,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
  (二)西医学认识
  1.病因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多项研究表明,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而摄人粗纤维素、维生素A、C及新鲜蔬菜多的人群,其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减少,已有动物实验证实,维生素A、C、亚硒酸盐与植物谷醇类等对大肠癌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大肠非癌性疾患 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患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有学者认为,约70%结肠癌起源于结肠多发性腺瘤,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亦有学者报道,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6.9倍。
  (3)寄生虫感染 我国资料表明,约有10.8%一14.5%晚期血吸虫病并发肠癌。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87例大肠癌标本中,病理检查18.4%伴有血吸虫病,杭州肿瘤医院为27.4%,而在浙江嘉兴第一医院为96.1%。 ’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和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石棉工人、缺钼地区人群的发病率均较正常人为高。
  (5)遗传因素 St.Mayd’医院研究发现,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在一般人群中为1/50,但大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将增加至3倍(为1/17),一级亲属中有2人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将上升至1/6。在欧美,有家族史者占全部大肠癌病人的10%--20%,国内学者徐金星亦统计100例大肠癌,其中有一级亲属2人以上患大肠癌在5个家族中共12人,占12%,与国外数据相近。
  (6)其他因素 其他如长期饮酒、肥胖、精神压抑、接受盆腔放射治疗、大便习惯不良等因素和大肠癌的发生可能都有一定关系。
  2.病理
  (1)大体分型 早期大肠癌的大体分型可分为:①息肉隆起型;②扁平隆起型;②扁平隆起伴溃疡型。进展期大肠癌的大体分型可分为: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④胶样型。
  (2)组织学分型 则按恶性程度由低到高可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其他类型有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尽管分类繁多,大肠癌以腺癌为主,占90%以上。
  3.播散途径 大肠癌的播散途径主要有局部扩散、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4.分期
  (1)7NM分期(UlCCl989)
T 原发肿瘤。TX,不能估计原发肿瘤;Zo,未发现原发肿瘤;Tis原位癌;T1,肿瘤侵犯粘膜层;T2,肿瘤侵犯肌层;73,肿瘤侵犯肌层穿人浆膜下,或穿人腹腔动脉或直肠旁组织,但未穿破腹膜;T4,肿瘤穿破脏层腹膜,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组织N 局部淋巴结。Nx,不能估计局部淋巴结;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转移到1--3个结肠旁或直肠旁淋巴结;N2,有4个以上结肠旁或直肠旁淋巴结转移;N3 转移到任何主要血管旁的淋巴结。M 远处转移。Mo,无远处转移;M.,有远处转移。
  (2)Dukes分期法(源于1932年,此为我国大肠癌协作组的改良方案)A期 癌肿浸润深度未穿出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B期 癌肿己穿出深肌层,并可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C期 癌肿伴有淋巴结转移。C期、癌肿伴有肠旁及系膜淋巴结转移。 .Q期 癌肿伴有系膜动脉结扎处淋巴结转移。D期 癌肿伴有远处器官转移,或因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而切除后无法治愈或无法切除者。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
  1.热毒与肿瘤的关系 从中医病因学来讲,热毒与肿瘤的关系较为密切,中医学的热毒证候和西医的“炎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凡有肿瘤的地方,就可能有炎症存在,而炎症亦会降低机体的抗癌能力,加速肿瘤的生长及恶化,所以消除炎症,减少体内毒素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癌肿到了晚期,由于癌细胞恶性增殖的结果,以及全身脏器病理生理的变化,交感神经系统大都处于兴奋状态,代谢旺盛,体内醛固醇、酪氨酸、单胺氧化酶等含量都增高,病人常会表现出一定“热毒壅盛”的症状,如口干舌燥、烦燥失眠、肌肉疼痛等。而这时采用清热解毒药则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实验证明,不少清热解毒药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降低体内毒素对机体的毒性刺激,调整体内的平衡,如白花蛇舌草除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外,又能使网状内皮系统显著增生,网状细胞增生肥大,胞浆丰富,吞噬活跃,同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蒲公英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臭牡丹对大鼠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的功能方面更为显著;山豆根能增强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廓清的作用;白毛藤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总而言之,清热解毒药有的具有细胞毒作用;有的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有的是通过调节机体内在环境,纠正阴阳失调,达到抗癌作用。
  2.瘀血与肿瘤的关系 中医学一直都认为,肿瘤的发生和瘀血关系密切,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四篇论及积、伏梁、石瘕与血瘀的关系。如《素问.举痛论》曰: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而成积矣。”清.唐容川更明确地指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癖。”肯定了癥病与瘀血的关系。1974年Cliffton指出,晚期肺癌、胰腺癌及卵巢癌等均易发生血栓静脉炎。同年,国外学者提出了肿瘤血液高凝学说,此学说有3个要点:癌细胞释放物容易引起血液高凝;血液高凝又为癌栓转移创造条件;药物抗凝可以提高癌症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延长生存期。而影响血液高凝有以下诸因素:癌细胞分泌“癌凝血因子”(CCF);血蛋白质成分的质和量改变(纤维蛋白、免疫球蛋白);血脂等升高;血小板易聚集。后来,国内学者统计12448例恶件肿瘤舌象,发现暗红及紫舌占53.44%,舌脉异常率为35.91%,而以上两类舌象均是血瘀证主证之一已被公认;陈健民对440例癌症患者作了血液流变性观察,有82.7%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血液高粘状态;王振生等发现急性白血病及胃、肠、肺等癌症患者的血清FDP含量水平高于正常。这些都为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提供了客观依据,活血化瘀法现在已属肿瘤治疗的常用大法。
  3.脏腑失调与肿瘤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五脏之间的功能有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六腑之间有承接合作的关系,脏与腑之间有着表与里相合的关系等,这样就构成了有机整体。而脏腑虚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逆乱,或者先天脏腑禀赋不足,都可以是产生肿瘤的内在因素。在中医肿瘤学的发展中,尤其突出了体质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如《诸病源候论》曰: “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金。张洁古在《活血机要》中提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脏腑功能失调可表现为机体神经一体液系统的调节障碍,出现内分泌功能的紊乱。癌症的发生是异常细胞无限增殖的结果,这种分裂可能由于基因被高度激活所致,而激素则有可能是这个过程的激动剂或抑制剂,有资料表明,激素确实参与生物细胞的基因活性调节,参与密码转录、翻译,并对细胞膜产生一定作用。近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示,脏腑功能及阴阳失调与细胞内的主要调节物质cAMP和cGMP的含量改变及比例失调有密切关系。阴虚时血浆中的cAMP明显增加,cGMP不增加或增加不明显;而阳虚时血浆中cGMP增加,cAMP下降。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肺癌病人与正常人相比,血浆中cGMP含量明显增加,cAMP/cGMP比例明显下降。另有实验证实,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率与细胞内cAMP含量递增有关。这些都提示肿瘤的发病与脏腑阴阳失调有关。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大肠癌因部位和病期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早期病例可能无临床表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下列表现:
  1.便血 70%一80%的患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血便者约占36%。肿瘤破溃引起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多,间歇性出现,血色鲜红或较暗,有时为粘液、血便或呈果酱样大便。
  2.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有时腹泻和便秘交替,伴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症状。 ,
  3.肠梗阻症状 肠管狭窄时可出现肠鸣、腹痛、腹胀、便秘、排便困难等,病灶位于直肠时可出现大便变形、变细,进一步发展甚至可出观完全性肠梗阻。
  4.其他 其他尚会出现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发展到后期引起局部侵袭时会有骶部疼痛;肠穿孔时出现急性腹膜炎症状;肝转移时出现肝大、黄疽、腹水;肺转移时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促等。
  由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在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特点都有所不同,故两者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右半结肠癌以腹部肿块、非特异性胃肠症状等表现为主;左半结肠癌以便血、肠刺激症状、肠梗阻等表现为主;直肠癌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血,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净感等。
  (二)体征 .
  1.腹部包块 大约40%的患者确诊时出现腹部包块,而右半结肠癌90%以上可扪及包块。
  2。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简单易行,一般可发现距肛门7—8cm以内的的直肠内肿物,而70%左右的直肠癌发生在距肛缘8cm以内,故直肠指检仍是目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检查时要注意肛门有否狭窄,是否有肿物以及肿物的位置、大小、质地、形态、表面情况、占肠周的情况、基底部活动度、有无侵犯邻近组织等方面,还需要注意指套有无血染和大便性状等。
  3.淋巴结肿大 晚期患者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时扪及腹股沟淋巴结或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
  大肠癌常见的一些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穿孑L导致的急性腹膜炎,因肿瘤转移而出现的肝大、腹水,以及脑转移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肺转移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等。
   [辅助检查]
  1.内镜 乙状结肠镜可检查距肛缘25cm以内的全部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而25cm以上的结肠癌则应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以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的范围,并能照相和取活检做病理学诊断。内镜检查是目前大肠癌最有效、最安全、应用最广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及进展期大肠癌都是由纤维结肠镜发现的。
  2.钡灌肠X线检查 对于距肛门25cm以上的结肠癌是很重要的检查方法,可发现肿瘤部位有恒定不变的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等改变,但对于较小的病变易漏诊。现多主张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有利于提高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率。
  3.B超、CT和MRI B超、CT和MRI 可以帮助了解肿瘤内部情况及和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淋巴结、脏器的转移,有无术后复发等。对于估计分期和预后以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4.大便潜血试验 约70%一80%以上的患者大使潜血试验阳性,此法简单易行,常作为普查或初筛的方法。
  5.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 CEA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能用作早期诊断,但对于推测预后、观察疗效及监测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诊断要点]
  (1)有腹痛、腹胀、排便困难、大便习惯改变、血便、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但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2)大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见到大肠癌的特征性改变。
  (3)大肠癌脱落细胞学检查符合大肠癌细胞学标准。
  (4)肠镜活检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大肠癌。
    [鉴别诊断]
  根据国内文献报道,大肠癌误诊的主要疾病为痢疾、痔及肠炎,三者占总误诊疾病的85%一90%。
   1.痢疾 本病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都可有腹痛、腹泻等表现,前者大便培养可找到痢疾杆菌生长,后者大便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通过大便镜检病原菌、灌肠X线检查和内镜病理活检可与大肠癌相鉴别。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慢性痢疾患者可转变为大肠癌。
   2.痔 内痔的症状是无痛性出血,可能是粪便带血,亦可能是肛门滴血或线状流血。直肠癌患者亦有便血,但就诊时常有直肠刺激症状,通过肛门直肠指检或内镜检查不难鉴别。
  3.肠炎 肠炎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慢性肠炎则常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有时难与大肠癌相鉴别,需进一步行灌肠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以鉴别。
    [防治方法]
  一.、一般措施
  (1)合理饮食,.以低脂肪多纤维饮食为宜,避免长期进食高脂食谱。多进食富含营养及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2)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如大肠腺瘤、慢性结肠炎等,积极防治血吸虫病。
  (3)近期有进行性消瘦以及大便习惯改变者,应及早行有关检查,以期早期发现。
  (4)对早期肠癌手术后或放疗后的患者,应定期复查。
  二、饮食调护
  1.湿热蕴结
  (1)马齿苋粥 取鲜马齿苋lOOg(洗净切细),粳米60g(洗净)。先将粳米放火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成粥,放人马齿苋煮熟,调味即可,随量食用。
  (2)薏米粥 取薏米50g,加水适量煮烂成粥,调白糖适量,一顿食用,每日1次,连食1个月。
  2.瘀毒内阻型
  (1)木耳腐竹焖兔肉 取木耳15g,腐竹l条,兔肉250g,生姜2片。先将木耳浸开洗净;腐竹浸软,切段;兔肉洗净切块;生姜洗净。先起油锅,放人兔肉、姜片略爆,溅清水适量,放入木耳、腐竹,文火焖熟,放人油、盐、调味料,略煮即可。随量食用或佐膳。
  (2)赤小豆煲鸡 取赤小豆60g,母鸡1只(净重约500g)。先将母鸡去毛及肠杂,洗净;赤小豆纳入鸡腹中,以竹签封牢鸡腹。加水适量煲熟,调味服食。
  3.脾肾亏虚型
  (1)绿豆糯米酿猪肠 取猪大肠1段(约40cm),绿豆、糯米用量为2:1(视猪肠大小而定量),冬菇2—3个。先将绿豆、糯米洗净,清水浸3小时;冬菇洗净,切细粒;猪大肠洗净。把绿豆、糯米、冬菇粒拌匀,调味,放人猪大肠内(不要装太满,并留有少许水),大肠两端用线扎紧。然后把猪大肠放人瓦锅内,加清水适量煮2小时,取出切厚片,调味后,随量食用或佐膳。
  (2)太子参无花果炖兔肉 取兔肉150g(洗净、斩体),太子参30g(洗净),无花果60g(洗净、切片),全部放人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随量饮汤食肉。 .
  三、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湿热蕴结
  主症:腹痛腹胀,大便滞下,里急后重,大便粘液,时伴有脓血,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千,溲短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槐花、金银花、苦参15g,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肿节风、地榆各30g,黄连、黄柏、秦皮、木香各lOg(后下)。方中白头翁、秦皮、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金银花、肿节风清热解毒;槐花、地榆清热凉血止血;黄连、黄柏、苦参清热解毒燥湿。合之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之功。若腹痛甚者,加延胡索、白芍、木香;便血不止者,加仙鹤草、山栀炭、三七末;气虚乏力者,加党参、白术、炙甘草。

  2.瘀毒内阻
  主症:腹痛腹胀,痛有定处,腹有肿块,便下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便秘或使溏,大便扁平或变细,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散结。
  方药:槐花散加减。槐花、金银花、侧柏叶、枳壳、苦参、赤芍各15g,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肿节风、地榆、败酱草、虎杖各30g。方中槐花、侧粕叶、地输清热凉血止血;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肿节风、金银花、败酱草、苦参清热解毒;赤芍、虎杖清热凉血活血;枳壳行气化痰除痞。合之共奏清热解毒、祛瘀散结之功。若大便秘结者,加枳实、槟榔;气虚乏力者,加党参、白术、炙甘草;血虚眩晕者,加首乌、黄精等。
  3.脾肾亏虚
  主症:腹痛下坠,腹部肿块增大,大便频数,便下脓血腥臭,口淡乏味,少气纳呆,腰膝酸软,形神俱衰,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活血。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各25g,黄芪、肿节风、首乌、白花蛇舌草各30g,白术、白芍、苦参、女贞子各15g,肉豆蔻(后下)、砂仁(后下)各8g。方中党参、云苓、黄芪、白术、首乌、白芍、女贞子健脾肾,补气血;苦参、肿节风、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燥湿;肉豆蔻收敛止涩;砂仁化湿和中。合之共奏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之功。若腹痛甚者,加延胡索、木香;大便秘结者,加枳实、槟榔;腹泻频数,下痢赤白者,加罂粟壳、禹余粮、木棉花。
  以上方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连用3个疗程。
  由于手术切除仍为目前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所以单纯以中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报道较少见。多数学者应用中药辨证分型配合手术、放化疗治疗大肠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孙桂芝等采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92例,化疗采用MFV、MF、MFE、MFC方案,中医辨证分为脾肾两虚、脾胃不和、心脾两虚等型,基础方为黄芪30g,黄精、枸杞、鸡血藤、槐花、败酱草、马齿苋、仙鹤草、白英各15g;脾肾两虚型加党参15g,白术、菟丝子、女贞子各10g;脾胃不和型加党参15g,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各10g;心脾两虚型加党参、枣仁各15g,茯苓、当归各10g,并随证加减。结果治疗1年生存90例,生存率97。83%;治疗3年总例数76例,生存70例,生存率92.u%;治疗5年总例51例,生存36例,生存率70.59%。陈乃杰等采用中药配合ML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26例,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下注型、瘀毒内结型、肝胃阴虚型、气血亏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结果近期有效率38.4%,略高于对照单纯化疗组,而在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王以胜将本病分为脾虚型、湿热型、气血双亏型;刘佃温等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气血虚衰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邵梦扬等将本病分为湿热下注型、毒邪壅盛型,瘀血内结型、气血两虚型、脾胃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许多学者强调治疗本病时应辨病辨证相结合,而尤要注意解毒散结,消坚破积。
  四、专病专方
  1.大肠癌验方 .
  (1)清肠消癖汤 华蟾、三七、人参、白芍、当归、重楼、天花粉、白术、茯苓各10g,水蛭、壁虎、炙甘草各6g,蜈蚣3g,马齿苋30g,黄芪、黄精、熟地、枸杞子、紫丹参、鸡血藤、仙鹤草、槐花、蛇莓、半枝莲、蒲公英、败酱草、白英、八月扎、白毛藤各15g,川芎9g。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温服。另外,每日用药煎煮后外洗肛门。共具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症散结的功效。宋洪恩用本方口服配合外洗治疗直肠癌86例,按《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及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而定,治愈34例(占39.54%),临床治愈30例(占34.88%),显效工9例(占22.09%),无效3例(占3.49%),总有效率为96.51%,肿块消失时间最短者用药66天,最长者136天,平均用药时间101天。

  (2)清肠解毒汤 苦参、凤尾草、地锦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野葡萄藤、生薏仁、蛇莓各30g,红藤、赤芍、土鳖虫各15g,枳壳lO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行气活血破瘀的功效,适用于晚期大肠癌。查雪良用本方治疗晚期大肠癌24例。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O%、12。4%,最短生存期3.5个月,平均生存期13.5个月。
  (3)肠癌方 白头翁30g,马齿苋、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各15g,黄柏、象贝母、当归、赤芍、广木香、炒枳壳各lO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晚期直肠癌。陈培丰用本方内服配合灌肠的方法治疗晚期直肠癌18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期得到延长。
  (4)扶正消瘤汤 生黄芪、潞党参、茯苓、半枝莲、紫草根15g,白术lOg,红枣7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结肠癌虚证患者。吴和木等用本方配合白细胞介素一2治疗结肠癌60例,与对照组60例相比,能提高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肠道反应以及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2.大肠癌术后方
  (1)健脾化生汤 党参、黄芪各30g,白术、云苓各20g,陈皮、姜半夏各lOg,当归、阿胶(烊化)各15g。每日1剂,煎汤300ml,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活血的功效,适用于结肠癌术后患者。张福忠、于庆生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106例结肠癌患者,结果生存≥3年者83例,3年生存率82。2%;生存≥5年者59例,5年生存率58。4%,与同期术后单纯化疗64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观察4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在化疗时联用本方治疗,结果对照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下降,而观察组免疫功能不仅没有降低,且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扶正解毒汤 党参15g,白术、茯苓各12g,黄芪30g,白英20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精、女贞子、仙鹤草各18g,田三七(研未冲服)1.5g,甘草4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潘明继等用本方为基本方配合化疗、放疗(化疗期间改用扶正健脾汤,放疗期间改用扶正养阴汤)治疗260例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结果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56。12%、21.73%,平均5年生存率达到52.78%,取得较好疗效。
  (3)扶正解毒汤 生黄芪、白术、鸡血藤各30g,党参20g,枸杞子、天冬、天花粉、苏木各15g,五味子、补骨脂、女贞子各10g,红花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本方为兰州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协定方,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功效,适用于直肠癌术后患者。燕忠生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4)肠益煎 上海曙光医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川连、木香、枳实、地榆、半枝莲、土茯苓、蜀羊泉等。每日2次,每次35ml,口服,2个月为工疗程。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作用。王文海等观察肠益煎治疗50例大肠癌术后中医辨证属于脾气虚、湿热蕴结型患者,结果显示肠益煎能明显改善患者乏力、眩晕、面色少华、纳呆、腹泻等症状(P<0.01),较好改善腹胀、腹痛、口干等症状(P<O.05),总有效率90%,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无明显毒副作用。
  (5)益气解毒方 党参、黄芪、猪苓、茯苓、当归、首乌、虎杖、苡仁、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扶正、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许环应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57例,结果1年生存率94.7%,3年生存率78。9%,5年生存率43.6%,均明显高于对照术后单纯化疗组34例。
   3。大肠癌化疗期间方
  (1)脾肾方 黄芪、党参、白术、云苓、陈皮、女贞子、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甘草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补肾、扶正固本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刘静安等用本方配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96例,与单纯化疗组相比,从完成化疗疗程、全身反应、消化道反应、血象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扶正抑癌汤 苡仁60g,生晒参、灵芝、三七各10g,黄芪、白术、苦荞头、无花果、猪苓、山慈菇、北豆根各15g,丹参、败酱草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2个月为1疗程。具有扶正固本、解毒抗癌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郭志雄对3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扶正抑癌汤加化疗治疗(治疗组),与31例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体力状况好于对照组(P<0.01);中位生存时间(31.4个月)长于对照组(18个月,P<O.O工);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21.05%)低于对照组(48.3%,户<0.05);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P<0。05或P<0.01)。
  (3)扶正健脾汤 黄芪30g,鸡血藤25g,熟地、女贞子、芡实、党参各15g,白术、茯苓、枸杞子:首乌、淮山药各12g,黄精、沙参、麦冬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扶正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化疗期间。潘明继等用扶正解毒方为基本方,而化疗期间改用扶正健脾汤,放疗期间改用扶正养阴汤,配合手术、放化疗治疗大肠癌,结果取得较好疗效。
  4.大肠癌放疗期间方
  (1)解毒活血方 桃仁10g,丹皮、苍术、皂角刺、黄柏、薏苡仁各15g,泽泻20g,水煎服,每日l剂。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的功效,适用于直肠癌放疗期间。朱东晨运用本方防治直肠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膀胱炎,在观察组的64例患者中,放疗前服用本方,结果发生放射性膀胱炎8例占12.5%,其中2周内治愈57例占87。5%;而对照组未服用本方的6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膀胱炎18例占28.13%,2周内治愈6例占33.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2)扶正养阴汤 黄芪30g,党参、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各15g,茯苓、白术各12g,麦冬、沙参、玉竹、丹参各10g,人参8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具有健脾益气养阴的功效,适用于大肠癌放疗期间。潘明继等用扶正解毒方为基本方,而化疗期间改用扶正健脾场,放疗期间改用扶正养阴汤,配合手术、放化疗治疗大肠癌,结果取得较好疗效。
  五、中药成药
  1.平消胶囊 主要成分为郁金、白矾、五灵脂、火硝、仙鹤草、马钱子等8味中药,每日3次,每次6片,口服。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的作用。文小平等报道采用平消胶囊联合介入化疗及肝体外照射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32例临床比较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82.35%、66.66%(P<0。05);进展率(PD)分别为O%和13。33%(P<0.001);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2.35%和53.3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
   2.安替可胶囊 含蟾酴等多种成分,适用于痰瘀互结为主要症候的大肠癌患者,每日3次,每次2粒,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6周为1疗程。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实验表明,安替可胶囊对小鼠S180、$22和$37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延长小鼠腹腔接种$180细胞后的生存期;与化疗、放疗合用有增效作用。
  3.华蟾素注射液 是中华大蟾酴皮水制剂,具体用法为华蟾素注射液20一40ml(生药含量1.0/2m1)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个月为1疗程,休息4周后再用第2疗程。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化积溃坚的作用。张明智等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2l例大肠癌,有效率37.5%,经观察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未见白细胞下降.;华蟾素加化疗治疗28例,有效率71.43%,疗效高于华蟾素组和化疗组(P均<0.05)。
  4.康赛迪胶囊 含人参、黄芪、斑蝥等多种药物,具体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O.5g,口服,连服30天为1疗程。具有扶正固本、攻毒散结的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医科用康赛迪胶囊治疗30例大肠癌患者1个月,结果显示本品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19<0.001),总有效率为83.33%;能提高生存质量,提高12例,稳定12例,治疗前后比较(P<o.01);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改变3例,改变13例,无改变14例;对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无不良反应。
  5.康莱特注射液 含薏苡仁油,其用法为静脉滴注,200ml/~,每日1次,21天为1疗程。具有扶正抗癌的作用。金洪传等实验表明,康莱特注射液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融合蛋白生物治疗作用的敏感性,而且可以上调功能性Fas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生物治疗增敏作用。

  6。楼莲胶囊 由重楼、半边莲、鳖甲、半枝莲、蓬莪术、水蛭、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红参、制首乌、砂仁等20余味中药组成。每日3次,每次6粒,饭后温开水送服,6周为1疗程。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郁、破症散结、理气止痛的作用。实验药理表明,该药对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有明显增高作用,并能活化机体巨噬细胞FC受体。诱发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可迅速消除黄疸、腹水,促进受损肝组织的修复,抑制肿瘤生长。
  7.墓头回总苷片 墓头回(异叶败酱)总苷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作用,陈金秀等以该药结合手术、化疗治疗50例大肠癌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61%、40%。该制剂能增强患者体力状况,改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癌胚抗原(CEA)水平,能够提高r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体内NK杀伤细胞活性。
  8.消瘤片 该药含有多种中药成分。每日3次,每次2—4片,口服。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据报道,用消瘤片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瘤共计1513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后服此药。其中大肠癌135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39例,有效38例,无效65例,有效率为51.1%,说明消瘤片治疗大肠癌有一定的疗效。
  9。外治方
  (1)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苡仁、瓜蒌仁、延胡索、五倍子各30g,红藤、苦参、丹参、白及各15g,木香、土鳖虫、乌梅肉各9g,八月扎5g,壁虎4.5g,甘遂1g,水煎200—300ml,分为两份,每日2次,保留灌肠。张益民应用本方保留灌肠治疗直肠癌26例,结果临床治愈16例占61.5%,显效8例占30.8%,无效2例占7。7%,总有效率为92.9%。
  (2)淫羊藿、枸杞子、白英、夏枯草、忍冬藤、地榆、槐花、全蝎,水煎适量后保留灌肠,适用于直肠癌。王晨光等治疗86例直肠癌,分为以本方保留灌肠配合氟脲嘧啶乳剂直肠内灌注治疗的中药加化疗组以及单纯化疗组,均于手术前直肠内灌注相应药物,并对灌注前及手术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病理标本、临床症状改变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CD,、NK活性较灌注前下降,肿瘤周缘的细胞浸润多集中于1级;中药加化疗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较灌注前明显恢复(P<0。05或P<0.01),CDn下降明显(P<0.05或P<0.01),肿瘤周缘细胞浸润集中于3级,显示单纯化疗有明显抑制患者的细胞免疫作用,加用中药后起到免疫调理及改善粘液血便、便频等症状的作用。
  (3)地榆20g,白及、黄柏、甘草各1。5g,青黛10g,煎汤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适用于直肠癌放疗后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万伟等采用本方配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13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结果治愈10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
  (4)灌肠方 花蕊石60g,败酱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g,槐花、鸦胆子各15g,血蝎、皂角刺各10g,浓煎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具有清热燥湿、消痈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晚期直肠癌。陈培丰应用本方灌肠配合内服肠癌方治疗晚期直肠癌18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期延长。
   六、针灸疗法
  l。针法 取穴足三里、关元、天枢、内关等,针刺,每日1次。陈武进应用此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癌术后肠麻痹患者24例,结果痊愈20例,占83。3%。
  2.穴位注射 取穴丰会、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并以20%一50%胎盘注射液14—16ml,分别注入足三里、大椎穴,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15天为工疗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疗程治疗。陈旒芬应用此法治疗包括肠癌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疼痛患者20例,其中有19例经用西药如强痛定、杜冷丁*等止痛无效,结果治疗后立即止痛者17例,疼痛明显减轻者2例。
  3.灸法 将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半个红枣大小的艾炷,把鲜姜切成直径2—3cm,厚约0.2--0.3cm的姜片,取大椎、隔俞(双侧)、脾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等穴,施以隔姜灸,当艾炷将燃尽,患者感到灼痛时,易去艾炷再灸,每穴灸3壮,灸完后以局部皮肤红润但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连续用7—9天。黄喜梅用此法治疗包括肠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经化疗、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114例,其中显效51例,良好34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
     七、西医药治疗
.  1.外科治疗 手术切除是大肠癌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不能作根治术者亦应争取作姑息性切除术或减状手术。结肠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为70%左右,直肠癌为50%左右。A期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90%以上,B期和C期分别为50%和30%左右。Dubes A期者,可单纯行手术切除,一般不需化疗和放疗。Dukes B、C期者,可施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在根治术前或术后辅以放疗、化疗。Dukes D期以放疗、化疗为主。若原发灶及转移灶均能切除者,可将二者一并切除;若原发灶能切除而转移灶不能切除时,可行原发灶姑息性切除;若原发灶不能切除,可试行结肠造口术。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曾经作为大肠癌的姑息疗法沿用很久,如今在大肠癌的治疗中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早期大肠癌和肛管癌来说,放射治疗或可成为根治疗法;对局部复发或不能切的进展期大肠癌,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并用,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晚期直肠癌,尤其是局部癌肿浸润到附近组织以及有外科禁忌症时,应用姑息性放射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化学治疗 大肠癌患者在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之后,仍有30%左右的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因此Ⅲ、Ⅳ期大肠癌患者宜接受化疗。大肠癌的化疗仍以5-Fu最常用,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疗新药L-OHP或CP7-11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对已发生5一Fu耐药的患者,则以采用L-OHP或CPT-11治疗为宜。近年来大肠癌的常用化疗方案有FL、FLO、HLF、OI等方案。
  (1)FL方案 Lv 20mg/d,静脉滴注,第1—5日;5一Fu 425mg/m2,VD,第l一5日。28日后重复1次,以后每隔35日重复。另外还有FL每2周给药方案和FL每周方案。
  (2)FLO方案 LV 200mg/m2,静脉推注,第1—2日;5一Fu 400mg/m2,IV,第1—2日;600mg/m2。CIV,第1—2日;L-OHP 85rag/m2,静脉推注,第1 El。每隔14日重复。
  (3)HLF方案 HCPT 10—12mg,静脉推注,第1—10日;LV300mg,静脉推注,第1日;60mg,口服,第2--21日;5一Fu 375mg,静脉推注,第1--21日。每隔28日重复。
  (4)CP7-11单药方案 CPT-11 350 mg/m2,静脉推注,第1日。每隔21日重复。
  (5)。Ⅱ方案 L—OHP85mg/m2,静脉推注,第l、15日;CPT—1180mg/m2,静脉推注,第1、8、15日。每隔28日重复。
  4.温热疗法 不能切除或局部复发的大肠癌单纯放射治疗的效果远不彻底,对于这类进展期大肠癌正在试行并用温热疗法的治疗。有关研究显示,4212高温联合化疗或放疗有明显协同作用,治疗后残存的癌细胞生长缓慢、分裂指数减少及繁殖能力下降,并能减轻患者骶尾部疼痛。
  5.生物治疗 临床上有许多运用IL.2、IFN、TNF、I.AK细胞、单克隆抗体作载体的导向治疗以及疫苗等治疗大肠癌,并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但其确切疗效尚不肯定。另外,基因疗法正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有学者已经成功用野生型P53基因在体外转染大肠癌细胞株,使其生长明显受抑制。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
  1.手术与中医药结合 手术与中医药结合可提高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率。术前给予扶正中药调理可改善患者一般营养状况,有利于手术的进行。术后病人体力较差,给予补益气血,健牌和胃等中药可促进机体康复,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条件,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女贞子、薏苡仁、枸杞子、黄精、鸡内金、神曲等。
  2.放疗与中医药结合 大量药理实验与临床试验都证实,中药可增强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又可防治放疗期间的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放疗导致的副反应主要有炎症反应、消化障碍、骨髓抑制、机体虚弱等方面。中医学认为这些多由于热毒炽盛、脾胃失调、气血不和、阴津亏虚等所致,治疗上常用清热解毒、健牌和胃、益气养血、润燥生津、滋补肝肾等方法,常用药物有:连翘、板蓝根、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陈皮、法夏、淮山药、黄芪、西洋参、鸡血藤、玄参、生地、麦冬、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等。
  3。化疗与中医药结合 中药与化疗相结合也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化疗后常出现的毒副反应有疲倦乏力、精神萎靡、失眠、汗出、恶心呕吐、纳呆、腹泻腹痛、血像降低等。治疗上常以健脾和胃、止痛止泻、补益气血等为法。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陈皮、法夏、竹茹、茯苓、砂仁、木香、败酱草、扁豆、薏苡仁、熟地、生地、黄精、阿胶等。孙在典采用FOM方案(5一FU、VCR、Me—CC—NU)配合中医中药(内服复方三根汤:藤梨根、虎杖根、野葡萄根各30—60g,党参、白术、茯苓各
15g,生苡仁30g,生山楂12g,鸡内金10g,延胡索24g,全蝎3g,白花蛇舌片草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外敷药以阿魏消痞膏或麝香镇痛膏外敷病区,必要时辅以针剂)。结果治疗121例中晚期大肠癌疼痛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者50例,显效2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82.6%,并能改善患者腹胀、便秘、便血等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CEA水平,提示对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作用。
      九、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1.肠梗阻的治疗 急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必须立即禁食,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若经8—2小时症状仍无改善,应立即手术,特别是完全性肠梗阻的病人,目前国内采用的惟一方法是急诊手术,切除肿瘤,消除梗阻,手术时必须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如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分期手术、姑息性手术等。
  2。急性腹膜炎的治疗
  (1)中药治疗 急性腹膜炎一般辨证分为气血骤闭型、实热型、厥脱型。气血骤闭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实热型采用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厥脱型采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或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另外,还可配合选用通腑泻热合剂或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日2次。
  (2)针灸治疗 可选用足三里、中脘、梁门、天枢、气海、曲池、内关等穴,有缓急止痛、理气消胀、促进穿孔闭合、加速脓液吸收等作用。
  (3)西医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脱水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等。休克者积极抗休克治疗,选用升压药和激素。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积极行剖腹探查手术。
  3.腹水的治疗
  (])中药贴敷 取甘遂末适量,连头葱白5根,共捣烂。脐部先用醋涂擦,以防止感染和刺激皮肤,然后将药适量敷肚脐上,再用纱布盖上,固定即可。
  (2)艾灸 取穴天枢、中脘、关元、神阙等,每穴艾灸10分钟,每日2—3次。
  (3)单纯腹腔穿刺灌注法 腹水量多,腹胀明显者,可行腹腔穿刺放出一定量腹水以减轻腹压。待腹水放尽后,将溶有抗肿瘤药物的生理盐水通过腹穿针头滴人腹腔,常用药物有:5-Fu、MMC、DDP等,一般采用单药化疗,腔内的联合化疗仍在探索阶段。
  (4)免疫治疗 采用L/LK细胞与rlL一2治疗癌性腹水,是安全有效的。具体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腹水2000--3000ml,离心10分钟使细胞沉淀。用人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细胞中间层细胞,肿瘤细胞及少量单核细胞。将收获的细胞进行分离、灭活、培养诱导具杀伤活性的1人K细胞。将I—AK细胞混悬于30一50ml预温的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入。每日1万U的rlL一2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1.AK细胞输入前、后10天连续腹腔内输入,rlL一2输入的总量为14万U。
  (5)双途径化疗 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腔内化疗方法,是在腔内投人大剂量抗癌药物的同时,全身使用该药的解救剂,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腔内用DDP,同时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具体方法为:DDP80—120mg/m2溶于生理盐水80--120ml中注入,接着STS 12g持续静脉点滴6—8小时。管忠震等用此法治疗5例癌性胸水,结果4例消失,1例减少。
    [研究述评]
  (1)大肠癌的手术切除率高,一般均应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根据临床实际,对多数大肠癌病例来说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仍为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大肠癌和其他肿瘤一样,存在一个长期治疗的问题,中药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动物实验中ID50无法测出,用成人剂量的108倍给小鼠服用也未见毒性出现,因此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广泛的前途,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常是错综复杂的,但依据机体情况和癌瘤的变化,其邪正相搏过程大致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早期邪气盘结在内,癌肿虽有发展,正气尚充沛,治疗应以攻邪为主;中期肿瘤日益进展,邪由初起而转为壮盛,正气虽然还较充实,但即将由盛转衰,治疗当以兼顾正邪、祛邪扶正为主;晚期正气逐渐衰败,以至渐脱,正虚邪盛,治疗当以扶助正气为主。
  (3)中药疗效慢,但疗效持久,具有多脏器调节功能。中医中药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手段,应重视其扶正固本和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对抗放、化疗毒副反应(例如消化道症状和骨髓抑制),应从放、化疗开始,甚至是放、化疗之前就应用。如等到出现临床症状时再用、则不免有“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之感。
  (4)改变给药途径往往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外用灌肠法治疗大肠癌能够使药物直达病灶,与病灶充分结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被证实为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开展的腹腔灌注抗癌中药(例如榄香烯SL)治疗大肠癌合并腹水,也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以中医抗癌制剂作局部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作整体治疗,两者结合,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5)在大肠癌的防治上,中医学的理、法、方、药都有许多独到之处,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开展中医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扶正固本等法与现代医学免疫调控、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结合的深入探讨,进行中西医的高水平结合,将大大丰富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内容,为大肠癌的发病机制、防治方法等提供可靠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章永红教授经方治疗大肠癌经验探析,附医案一则
结肠癌方
大肠癌的民间6偏方
大肠癌经验分享
扶正消瘤汤(结肠癌方)
骨肿瘤的单方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