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心裁(43)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原文】
1.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2.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组成与用法】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川芎半斤(一作三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功效】养血健脾,缓急止痛。
【医案】
1.痛经
初诊: 2005年8月22日。田某,21岁,痛经进行性加剧近3年,经前2天开始小腹疼痛剧烈,持续至经净为止,伴恶心呕吐食物,出冷汗,两足酸软,每次需用西药止痛。月经周期基本规则,经量可,色淡红,经前乳房胀痛,带下不多,纳便正常。末次月经8月5日来潮。生育史:0-0-1-0。舌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无压痛,右侧子宫骶骨韧带触及泥沙样痛性结节。西医诊断:(1)子宫内膜异位症。(2)慢性盆腔炎。
治法:活血,健脾,清湿热。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当归9g  川芎6g  白芍12g  白术12g  茯苓10g  泽泻10g  薏苡仁20g  淡附片6g  败酱草30g  三棱10g  莪术10g  蒲公英20g  红藤30g,5剂。
活血化瘀灌肠液(院内制剂)每日50ml保留灌肠。
二诊:2005年8月27日。月经8月26日来潮,痛经消失,右侧少腹尚胀,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去三棱、莪术,加大腹皮15g、丹参12g,5剂。
三诊:2005年9月3日。经行7天净,经后小腹隐痛,舌脉如上。
当归9g  川芎6g  白芍12g  白术12g  茯苓10g  泽泻10g  薏苡仁20g  淡附片6g  败酱草30g  蒲公英20g  益母草15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5剂。
四诊:2005年9月9日。小腹隐痛,带下不多,舌脉如上。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当归9g  川芎6g  白芍12g  白术12g  茯苓10g  泽泻10g  薏苡仁20g  淡附片6g  败酱草30g  桂枝6g  茯苓10g  丹皮10g  桃仁10g  蒲公英20g  红藤20g  延胡索10g,14剂。
五诊:2005年9月29日。月经未转,舌脉如上。
中药守8月22日方加益母草20g、延胡索10g,7剂。
六诊:2005年10月7日。月经10月3日来潮,无痛经。
2.经量过少
初诊:2005年12月27日。叶某,32岁,因经量过少1年就诊,经量是以往的1/4,月经周期规则,经色紫,夹小血块,4~5天净,经期无腰腹疼痛,经前无乳房胀痛,带下不多,纳可,大便秘结,小便正常。末次月经12月20日来潮。生育史:1-0-3-1,使用避孕套避孕。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月经异常。
治法:调气,清理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生甘草6g,7剂。
二诊:2006年2月23日。月经今日来潮,经量过少,无痛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调和气血,活血行经。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旋覆花汤加味。
当归12g  赤芍10g  川芎12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泻10g  旋覆花12g  茜草20g  葱14条  益母草30g  丹参15g  桃仁10g  丹皮10g,4剂。
三诊:2006年2月27日。2月23日~2月24日经量增多,已达正常经量,今将净,大便疏,舌脉如上。
治法:调气,清理湿热。
中药守12月27日方加郁李仁10g、决明子12g,4剂。
四诊:2006年3月15日。经行5天净,带多色黄,寐难,舌脉如上。
中药守12月27日方,加酸枣仁20g、夜交藤20g、合欢皮15g,14剂。
3.闭经
初诊:2004年12月16日。姜某,26岁,16岁初潮,月经素来不定,40~60天一潮,7天净,经量可,色鲜,有血块,无痛经,无乳房胀痛,带黄,倦怠。口服避孕药3年,停服一年。末次月经9月8日来潮,否认妊娠可能。生育史:0-0-0-0。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1.2cm,子宫内膜厚度7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糜烂,宫体前位,略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闭经。(2)慢性子宫颈炎。(3)慢性盆腔炎。(4)子宫偏小。
治法:活血行气,健脾利湿。
方剂: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9g  川芎9g  白芍10g  泽泻10g  白术10g  茯苓10g  大腹皮10g  地鳖虫10g  丹参15g  泽兰10g  香附10g  茺蔚子10g,4剂。
二诊:2004年12月20日。乳胀,腰酸。性激素检测:雌二醇、泌乳素、孕酮、睾酮均在正常范围,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郁金10g、八月札10g,4剂。
三诊:2004年12月30日。月经于12月25日来潮,经量中等,今量已少,下腹微痛,大便秘结。月经周期第三天检测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在正常范围。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补气血,益肝肾。
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加香附10g、何首乌30g,7剂。
4.崩漏
初诊:2006年2月14日。应某,31岁,2005年11月2日人工流产之后,月经1月10日来潮,经行3天净,1月20日阴道少量出血,至今26天未净,色鲜红,或夹血块,偶伴腰背酸痛、小腹胀。平时月经周期30~40天,经量不多,4天净。B超检查提示:宫腔底部左侧可见11mm×6mm×9mm不规则稍强回声,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显示,内有少量血流回声。生育史:1-0-2-1。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功能性子宫出血。(2)子宫内膜息肉。
治法:和血止血。
方剂: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6g  炒白芍12g  川芎3g  白术12g  茯苓12g  泽泻10g  阿胶(烊冲)10g  仙鹤草20g  贯众炭30g  茜草炭10g  侧柏10g,3剂。
二诊:2006年2月17日。阴道出血明显减少,色淡红,头痛,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乌梅炭9g、荆芥炭10g,3剂。
三诊:2006年2月20日。经水将净,色淡,舌脉如上。
当归3g  生白芍10g  川芎3g  茯苓10g  白术10g  泽泻10g  阿胶(烊冲)10g  仙鹤草30g  荆芥炭10g  海螵蛸30g,3剂。
四诊:2006年2月23日。阴道出血净已2天,无不适,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无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子宫颈炎。(2)两侧附件炎。
治法:调气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乌梅12g  白芷10g  僵蚕10g  生甘草6g,7剂。
5.妊娠腹痛
初诊:2003年9月25日。沈某,26岁,停经52天,尿妊娠试验阳性,左下腹胀痛一月余,无阴道出血,恶心明显。B超检查:宫内妊娠囊2.9cm×1.3cm,并见原始胎心管搏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和血健脾,益肾安胎。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当归5g  川芎4g  白芍15g  白术10g  茯苓10g  泽泻10g  菟丝子12g  桑寄生15g  杜仲12g  续断12g  砂仁(冲)4g  苏梗10g  葱白4条,4剂。
二诊:2003年10月28日。偶有两侧少腹疼痛,腰酸,带下。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去苏梗、葱白,加淮山药15g,5剂而愈。
6.妊娠腹痛
初诊:2005年6月1日。程某,25岁,停经39天,今检测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72.51mIu/ml, 孕酮73.7mmoL/L,下腹隐痛时作已经一周,腰部酸痛,纳欠易饥,寐安,小便可,大便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和气血,益肾安胎。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当归6g  白芍12g  川芎5g  白术12g  茯苓12g  泽泻10g  续断12g  杜仲12g  菟丝子12g  桑寄生15g  莲蓬10g  砂仁(调冲)5g,5剂。
二诊:2005年6月7日。下腹痛除,胃脘不适,纳欠,易饥,大便溏,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健脾和胃。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加减。
当归6g  白芍12g  川芎5g  白术12g  茯苓12g  泽泻10g  党参12g  砂仁(冲)5g  木香6g  半夏10g  陈皮10g,5剂。
7.产后腹痛
参见“黄芪桂枝五物汤”条第3案。
【方剂比较】
当归散与当归芍药散的比较:
方   剂
药        物          组        成
当归散
当归
白芍
川芎
白术
黄芩
当归芍药散
当归
白芍
川芎
白术
茯苓
泽泻
两方药物组成相近,前方有黄芩,更适宜于有内热者,后者有苓、泽,更适宜于脾虚有湿者。
【按语】
魏念庭曰:“妊娠腹中痛,血气虚阻,主以当归芍药散,归芍以生血,芎藭以行血,茯苓、泽泻渗湿利便,白术固中补气,方与胶艾汤同义,以酒和代干姜,无非温经补气,使行阻滞之血也。血流通而痛不作,胎斯安矣。”实验证实,当归芍药散煎剂1×10-3g/ml(生药剂量)对正常离体大鼠子宫有松弛作用,并能明显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子宫收缩(《中医方剂现代研究》,谢鸣主编,学苑出版社997年出版)。全方以气血不和、脾虚有湿为用药依据,加酒则取其能引药入血。值得注意的是原方中药物的比率,归∶芍∶苓∶术∶泻∶芎=3∶16∶4∶4∶8∶8(或作3),我则倾向于芎用3,与当归等量;白芍与归芎之比大于5倍以上,以其大剂量的白芍和小剂量的归、芎配伍,既可养血止痛,又可防归、芎动血。当然,根据临证,药物的比率可以变化。
当归芍药散非但可以安胎,还因其具有和血健脾利湿之功,可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痛经和闭经等症。
案1为痛经,呈进行性加剧,并在子宫骶骨韧带触及泥沙样痛性结节。《灵枢·百病始生》中有“(邪)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的描述,正此之谓。根据临床表现和舌象,辨证为瘀热纽结阻滞。留则去之,故用当归芍药散加棱、术活血健脾渗湿,薏苡附子败酱散加蒲公英、红藤以清理湿热,其中淡附片以防用药过凉之弊。3年痛疾,终得以控制。
案2为经量过少,经色紫,夹小血块,瘀血之征明显。经量过少一般并非疾病之本,而是疾病之标,究其根本,或为虚,或为实。治疗步骤亦当分为二,非经期治病之本,经期治病之标。该案通过妇科检查,有湿热内阻之征,故经前用四逆散加味调气清湿热,分清胶结之邪,经期则用当归芍药散合治疗瘀血内结而成“肝着”和“半产漏下”的旋覆花汤,以及益母草、丹参、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行经。由于病因明确,治疗步骤得当,故疗效卓然。
案3为闭经,即《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谓的“不月”。闭经可分有证可辨与无证可辨两种,前者可以辨证论治,而后者无所苦痛,如果子宫内膜厚度已经达到7~8mm时,也可以首先运用活血调经的方剂治疗,当归芍药散就是其中比较平和的一张方剂。该案配以大腹皮、香附以行气,加以地鳖虫、丹参、泽兰、茺蔚子以活血,气行血运,经水自行。
案4崩漏发生于人工流产之后,阴道少量出血并夹血块,检查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根据该病的前因后果,判定为胞宫受创,瘀血内结所致。本着《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之旨,用当归芍药散以顺其流,用阿胶、仙鹤草、贯众炭、茜草炭、侧柏以塞其流。一疏一塞,厥疾即愈。
案5、案6均为妊娠腹痛,案5下腹胀痛,偏于气阻,故在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的基础上加砂仁、苏梗、葱白以调气安胎;案6气阻不明显,故仅加莲蓬和砂仁安胎。
葱白味辛,性温,通阳散寒,调气安胎,功效独擅,是我喜用的安胎药物,此得益于唐人。如《经效产宝》“治胎动不安,好银煮取水,右着葱作羹,食之佳”便是。此外,旋覆花汤中的葱其用意已经变异,在于运经气之滞以助行血,犹王清任通窍活血汤之用老葱,其用量宜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景送给女人的实用调养方,能调女人一切血病、气病、水病
当归芍药散
效验灵方—— 治疗睾丸病良方
当归芍药系列方剂(应心肝双解)
血虚腹痛伴脾虚湿阻,或血虚伴燥热,四物汤的两种变化
6味药助您调理妇科炎症的困扰<爱中医92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