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症的中药治疗01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一、概说
关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在现代医学中只有100余年的历史,但从有关症状、治疗和预后来看,祖国医学对于肿瘤的认识渊源久远。早在殷虚甲骨文上就记有“瘤”的病名。从《内经》开始,到其后的历代文献中,皆有关于肿瘤的记载。例如在《内经》中谈到的“肠覃”、“石瘕”,《难经》中的“积聚”,隋代《谙病源候论》中的“癥瘕”,以及宋代《三因方》中的“瘿瘤”和《卫济宝书》中的“癌”等。这些证候虽然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但其中很多描述和见解是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或是相符的。
对于肿瘤的病因,症状及发病过程,历代均有论述,《难经。五十六难》云;“五脏之积,肝之积,名曰肥气,在胁下,如覆怀,有头足,久不愈,……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此为中医书中对内脏肿瘤最早的论述。宋代重校《圣济总录》瘿瘤门中说:“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浸以长大若杯盂,不痒不病亦不结强,方剂所治,以治壅法同”。宋代东轩居士在《卫济宝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癌”字,当时写作“嵒”并对其发病状况作了描述。元代朱震享在《丹溪心法》中也详细描述了癌的病因及证候,至明代已开始用“癌”字统称恶性肿瘤,如《外科启玄》在“论癌发”中提出:“初起时不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难治必死。”对于乳癌,古代文献中多用“岩”字形容,如宋代《疮疡经验全书》对乳癌的描述:“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早治得生,迟则内渍肉烂见五脏而死”。清代《医宗金鉴》中谈:"乳岩初结核隐痛……耽延续发如堆粟,坚硬岩形引腋胸”已说明了乳癌晚期的转移情况。
关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李用粹云:“吞酸,小疾也,然可暂不可久,或以疾小而忽之,此不知其噎膈、反胃之渐也。”说明了对食管癌、胃癌的早期症状应有足够的重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于肿瘤之治疗,《外台秘要》载;“治心腹积聚,日久癥瘕,块大如盈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吐,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硬,......用温白丸(紫菀、吴茱萸、菖蒲、柴胡、厚朴、桔梗、皂荚、鸟头、茯苓、挂心、干姜、黄连,蜀椒、巴豆、人参)”。据现代实验证明,紫菀,乌头、巴豆等,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生长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再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云:"常见不没为癥,或见或没为瘕。癥宜膈下逐瘀汤、抵当汤,瘕宜橘核丸。其其膈下逐瘀汤与抵当汤两方药中之桃仁、红花、丹参,山甲、大黄等也均有抑制动物肿瘤的作用。
对于抗癌药物的发现,早在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山经》的《中次七经》就有记述,指出:堵山(约今河南西部一带)“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方茎而葵状,服者不陻,(晋。郭璞往:‘食不噎也’)”。这说明距今2000多年前约在今豫西一带就有可治疗噎塞症状(包括食管癌及贲门癌等)的药物。
南宋景定甲子年(公元1284年)杨士瀛著《仁斋直指方论》一书中记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垒垂,裂如瞽眼……男则多生于腹,女则多生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治法……以地胆为主……”。文中地胆即指斑蝥,这是世界上用斑蝥治疗癌症的最早记载,迄今已历7个世纪。
对于中药“狼毒”也记有“疗胁下积癖”(《别录》),“治痰饮、癥瘕”(《药性论》)。古代所述之斑蝥、狼毒,据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确有显著的抗癌功效。
有关肿瘤的病理解剖方面,在《广五行记》中记载:“(唐)永徽中(公元650-665)绛洲(今山西新绛县)有一僧,病噎,郁不下食,如此数年,临终命其弟子云:‘吾气绝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欲知其根本。弟子依其言,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太平御览》卷741引)可知于1300多年前,不仅描述了食管癌之症状,并剖视了以食管癌为主要特征的尸检。
通过复习文献,可知古人对恶性肿瘤是有着朴素和正确的认识的,而且这些成就远远早于西方文献的记述,其在人类医学史上成为辉煌灿烂的篇章,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并应积极整理提高、继承和发扬。
二,分类及命名
由于历代医籍对瘿,瘤、癌肿的记述不一,命名繁多,分类各异,其中有的酷似良性肿瘤,有的与恶性肿瘤相符,现简要归纳如下。
(一)瘿瘤
宋代陈无择《三因方》)曰。"瘿多著于肩项,瘤则随气凝结,此等皆年数深远,寝大寝长,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即名肉瘿,筋脉亦不可决溃”。其指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的良恶性肿瘤。“瘤则有六,骨瘤、脂瘤、肉瘤,气瘤、血瘤、脓瘤”。此大部属于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癌、平滑肌瘤及骨瘤、血管瘤等。
(二)茧唇、舌菌
对茧唇的发生发展,《医宗金鉴》中指出:“初起如豆粒,渐长若蚕茧,坚硬疼痛……溃后如翻花”。对舌菌的描述,“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妨碍饮食言语……崩裂出血不止。久久延及项颈”。相当于唇舌部位肿瘤,如唇癌、舌癌。
(三)失荣
《医宗金鉴》指出:“失荣症生于耳之前后及肩项,其症初起状如痰核,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如常,日渐长大……终为败症。”《疡科心得集》亦谓:“失荣者……生于耳后及项间,初起形如粒子,顶突根收如虚疾疡瘤之状,按之石硬无情,推之不肯移动,如钉着肌肉是也。不寒热,不疼痛,渐渐肿大,后渐隐隐疼痛,痛着肌肉,渐渐破溃,但流血水。无脓,渐渐口大肉腐,形如潮石凹进凸出,期时痛甚彻心胸烦躁。”相当于颈部之肿瘤,如恶性淋巴癌、腮腺癌及淋巴转移癌等。
(四)癌(岩)
《诸病源候论》曰:“其肿结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鞭如石。”陈言明《妇人良方》亦说:“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财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名曰乳岩。”此多指乳腺癌。
(五)噎膈、反胃
《灵枢·上膈篇》曰;“气为上膈者食入而还出。”在《灵枢·四时气篇》中亦指出:“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景岳全书》中说:“盖反胃者,食犹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噎膈者,膈塞不通,食不能下,故曰噎膈。”在《医宗金鉴》中曾指出:“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陕隘,故食不能下,为噎食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陕隘,故食入反出,为反胃也。”多指食管及胃部之肿瘤,如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
(六)积聚、暴症、伏粱
积聚始见于《灵枢.五变篇》,其后《难经》指出:"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宋代《全生指迷方》亦提出:“若腹中成形作块,按之不移,堆之不动,动辄微喘……渐渐赢瘦,久不治之,多变成虚劳”。《外台秘要》谓暴症;“腹中有物竖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疗之百日死”。《济生方》说:“伏粱之状起于脐下,其大如臂,上至心下……甚则吐血,令人食少肌瘦。”皆指腹腔内肿瘤,包括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
(七)癥瘕
《渚病源候论》曰:“妇人血脉孪急,小腹里急支满,胸胁腰背相引,四肢酸痛,饮食不调,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或月前月后,因生积聚……甚者害小便,瀒瀒而痛,淋漓,面黄黑成病,则不复生子。”又云;“癥者,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转大,遂致死。”多指妇女生殖器官的肿瘤。
(八)其他
如“肠覃”、“石瘕”、“交肠”、“五十倒行经”,则也括肠道,子宫及附件肿瘤。而“肾岩”指阴茎癌,“肠风”包括直肠癌,“骨疽”包括骨肿瘤,“肺痈”包括肺癌,“肺积、息贲”也与肺癌相近,“黑疔”可能指黑色素瘤,“翻花疮”、“石疔”等多指皮肤癌。
根据以上文献所述,如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或翻花溃烂久不愈合,日久贫血,消瘦或进食困难,食后呕吐,以及乳房肿块,核皮相亲内溃深洞等,可知前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是基本相符的,并已能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分别予以命名。同时,前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如对噎膈发病机理的认识,到清代已提出:"食管确系有形之物阻扼其间”,明确了形成食管狭窄的主要病因。
三、病因及病理
祖国医学对肿瘤发病原因的认识,主要分为内因及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指人体气血亏虚,七情太过及脏腑气血功能失常,外因指邪毒入侵,蕴聚经络、脏腑,而致气滞,血瘀、痰凝,食积等所致。但外邪人侵必须在脏腑功能失常,真气.耗损时,始能乘机而入,进而发展为病患,如《中藏经》曰;“积聚癥瘕,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诸病源候论》亦云:“癥瘕者,皆由寒湿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而生也。”《医宗必读》亦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了只有在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抗邪能力低下时,外邪始能乘虚而入,才易发生肿瘤,亦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他如高龄体弱,饮食不节,劳倦伤身及持久的不良习惯等,也都是导致机体失调而致发生肿瘤的重要诱因,但主要与气、血、痰、食等失常,造成内虚而“邪气踞之”有关。
(一)气
气是人体生命活功的基本物质,也是推动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灵枢.剌节真邪篇》说:气是“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气在人体中,升降出入,流惭运行,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抵抗外邪而保证人体的动态平衡,即所谓“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如果气的正常运行受到干扰,则气机不利,流行不畅则气滞,升降失调则气道或气陷;衰而不足则气虚等,皆可日久成疾。引起气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七情内伤,如严用和说:“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逆于四时,传克不行乃留结而为五积。”张子和说;“积之成者,或因喜、悲、思、恐之气”等。二是外邪所伤,如《灵柩·百病始生篇》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可知气病蕴久乃成肿块、积聚、癥瘕等证。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乳癌有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肺癌、胃癌的发病也多偏重于气。
(二)血
血源于中焦,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依靠气的推动而流行全身,营养脏腑、四肢、百骸,即“血主濡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凝。因此气机不利常可引起血的瘀滞。气血瘀滞,蕴结日久则可形成癥瘕,正如《医林改错》所云:“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腹内有形包块肿物,多由瘀血而引起,如临床所见之腹腔肿瘤及妇女生殖器官肿瘤多与瘀血有关。
(三)痰
痰是由津液凝聚变化而成,主要关系到肺、脾、肾三脏,若三脏功能失调,加之寒,热,气、火等因素,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聚而成痰。痰可随气流行,无处不到,古人认为“顽痰生百病”。临床亦证实,痰热在肺则喘咳痰多(包括肺癌症状),在胃则呕恶痰涎,饮食难进(如贲门癌、胃癌),流窜经络及皮下则结成痰核,瘰疬、瘿瘸等(如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等)。
(四)湿
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蓄体内而致病,即“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腹泻,重者便血,呈无痛性便血,色紫暗,多为结肠癌。如里急后重,粪细而扁,时流臭水,伴腹痛便血,则为直肠或肛管癌。湿毒流注,郁于肌肤、筋脉而成下肢溃疡。“阴疽”即根脚漫肿,色紫青暗,溃破后久不收口,易癌变为体表癌等。
(五)食
胃为后天之本,生命依靠水谷精微而生存,若饮食失调,脾胃受损,影响运化则可伤食而致病,如《灵枢.五变篇》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由于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卫生宝鉴》亦云:“凡入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宋《济生方》指出:“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医碥》中云;"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指出了积聚、癥瘕及噎膈等症皆与饮食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失调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①进食不洁(致癌物质进入体内),过食生冷。
②暴饮暴食,膏粱厚味。
③偏食及饮酒(热饮)无度等。
饮食失调伤及脾胃可致食积、积久不解又可生热、生痰、生湿而百病丛生。如过食厚味则生湿热而化生痰涎;偏食辛躁,嗜酒过度可使肠胃积热,津液枯耗,气血郁滞而形成气结、痰凝、瘀血等进而引致噎膈、反胃、积聚及癥瘕等症。食滞也可与外邪相搏而致积聚,如张景岳说;“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邪食相搏,而痰斯成矣”。说明积聚形成是由于寒气与食滞积渐日久,寒食相并,痰瘀互结所致。一般消化道肿瘤,多认为与饮食失调有关。
(六)邪毒
毒邪入侵,蕴结于内,日久不解,多生结聚,出现内溃深洞,外呈翻花,皮肉腐黑,脓血臭秽之症。由于“邪毒”留著,病情险恶,故又称之为“恶疮”。如《医宗金鉴》在叙述痈疽恶疮(包括体表癌、乳癌等)的发病机理时指出;“皆有毒气闭塞经络,营卫壅滞之故”。说明了邪毒为患,是造成肿瘤等恶性病变的主要原因。《千金方》亦说:“崩中漏下,赤白清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调,经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若绞痛……。”此多指子宫癌。《外科正宗》谓乳癌:“……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色紫气秽,疼痛连心,出血作臭,其时五脏俱衰”。详细描速了毒邪所致恶疮的症状,毒邪入侵虽可诱发多种肿瘤,但与体表癌关系尤为密切。若邪毒蕴积,日久郁而化热,临床出现毒热炽盛表现者,往往提示肿瘤急剧进展之象。
(七)正虚
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形成肿瘤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正气充沛,虽有邪毒入侵也不致为病,而在正虚(抗病能力低下)时,由于正不胜邪而易于发病。所以说内在因素(正虚)则比外来致病因子更具有重要意义。亦即“邪之所凄,其气必虚”,这里所指的“邪”即致癌因素。在“正虚”即抗癌能力低下时,由于正不胜邪,邪气留滞,进而使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而成积聚,乃致肿瘤形成。正如张洁古所说:“壮人无积,虚人刚有之,脾胃祛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正气”可理解为机体的细胞、神经、体液,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状态。关于“免疫”一词,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如清代之《免疫类方》中指出,免疫即是“免除疫疠”之疾,亦即指机体抵御外邪及不正之气的功能。如果人体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正常,免疫机制良好,神经体液健全,则阴阳平衡,气血通调,虽处于癌之高发地区也安然无恙,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乃是防治肿瘤的有效措施。
总之,祖国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病,是在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机体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抗癌功能低下而造成的气、血、痰、食的郁结积聚而成。由于肿瘤的病因不同,其病理生理变化也各有所偏,如肺癌,胃癌多偏于“气”,妇女生殖器官肿瘤(癥瘕)多偏于“血”,颈项瘿瘤多偏于“痰”,消化道肿瘤多偏于“食”,体表癌多偏于“邪毒”等。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但肿瘤的发生绝非单一的、固定的因素,而是多方面的,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五积六聚乃痰饮、食积、气血搏结而成”。由于患者的病因、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等不同情况,故病情表现错综复杂,临床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审证求因,辨证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卵巢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中医肿瘤与癌
运用家传方治疗一例巨型肝癌
解毒活血汤治疗脑瘤的临床体会
下篇第五章肿瘤第一节病因病机
升降散治疗头颈部肿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