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氏全息汤 常见合用方药
腾龙汤
腾龙汤是日本 汉方医(意同中医)竹中文辅的家传方。
组成:
昔茵仁30-100克 (即薏苡仁)
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苍术,甘草各10-15克,
生大黄(或制大黄),芒硝(或元明粉)各6-15克
日本汉方医常用于肛周炎、睾丸炎、前列腺炎、予宫肌瘤、肾结石等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之炎症,有肿块、疼痛者。
方义 :
牡丹皮、桃仁活血祛淤;
昔茵仁、瓜子仁化湿排脓;
苍术祛风燥湿;
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淤通经;
芒硝泻热通便;
甘草清热解毒,且能中和诸药。
如无便秘症状可去大黄、芒硝。
腾龙汤组方与大黄牡丹皮汤与千金苇茎汤相似,我常以其合用李氏全息汤用于全身上下各种炎性疾病,疗效显著,适应范围广泛。
导龙人海汤:
是已故陕西省著名中医王正宇教授所创经验方。
临证中辨证使用该方治疗慢性咽喉炎、牙龈炎、口腔溃疡、结膜炎、耳鸣、痤疮、早 泄、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收到显著疗效。
导龙人海汤基本组方:
生地、熟地、龙骨、牡蛎各30克,
怀牛膝15克,
附子3-5克,肉桂3-5克。
该方适用于虚火上炎型的上述各病。
此处虚火有阴不制阳,阴虚火旺之火;又有阳虚阴不维阳,格阳于上之火。
阴虚火旺之火:表现唇红,面红,五心烦热,喜寒恶热,口渴不欲饮水,烦躁难眠,咽红,舌红少津边尖甚,脉细数;
阳虚格阳于上之火:常表现为口咽、牙龈嫩红,潮热,口干不欲饮水,喜热恶寒,舌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而润,脉细弱。
无论阴虚或阳虚,均可用上方加减使用。
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滋阴补血,共为主药,一补一清,滋阴凉血而达清上焦虚热之目的,且无一般清热药苦寒直折之弊。
龙骨、牡蛎咸寒入肝肾经潜浮越之虚阳,与生地、熟地均用大量,可镇元阳垫伏于龙宫。
怀牛膝苦微寒,活血而引血下行,增上药镇潜之功。
附子、肉桂小量使用,为反佐药,在一派寒凉滋腻镇潜药中用大热之品,防其寒凉损伤阳气,又防其滋腻阻碍脾胃运化。
上面为王正宇的导龙人海汤的方义与主治范围。
根据李芳祥多年应用,将其应用范围与方意有了开拓性的进展。下面简述一下:
导龙人海汤 是李氏全息汤最常合用的方药之一。
除了上面说的虚火上炎性疾病外,还有其他应用新范围。
应用指征之一:
头面五官等上焦部位,慢性火热躁动症状
如慢性牙痛,慢性咽喉痛,失眠,多梦,口干渴,耳鸣,痤疮等
急性者一般不作为首选指征使用
应用指征之二:
上热下寒证
此型患者多见手足冰凉,而面部多发赤热,口干渴甚或口苦。头胀心烦,失眠多梦,心慌不安等证。
以口面部和手足形成明显的寒热对比。
更年期患者面部潮热汗出,或高血压患者等多见面红目赤或持续性或阵发性。手足不温或但见双脚冰冷。即是明确的应用指征,可以大胆放矢。
应用指征之三:
多汗,出血,心慌,肝风内动,热绕躁动者
如遇多汗,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心慌感的患者时,要注意诊查其是否若伴有虚火上炎,或上热下寒的表现,若符合这应当考虑首选应用。
肝风内动证,风性善行而数变,如抽搐,肌肉痉挛,癫痫,帕金森等,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者应当首先选用。或伴有上述指证条目者尤为首选。
肝风内动,多因肾阴水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极生风,产生躁动多变的风证表现。如癫痫,帕金森,高血压等。
方中,生熟地填补肾精能生津液,怀牛膝引经入肾,引火下行,肉桂附子引火归元,龙骨牡蛎镇肝熄风。
应用指征之四:
小儿骨发育迟软或老年人肾虚腰腿酸痛伴有骨质疏松,身高下降者
人至老年,如时至冬季,由肾所主
肾精与元气苟延残喘,慢慢消耗殆尽,生命终结
肾藏精,主骨,生髓,老年人多发生骨关节退化性疾病,如腰椎骨质增生,关节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等,但此类虽名称不同,但病因病理皆相类似。
年老肾渐虚衰,肾精耗损已不足,肾精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髓不充则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变形,自身又以骨质增生的形式来支撑动力学结构平衡。
其中生熟二地填补肾精,益髓充骨,又能止骨痛,抗风湿;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阴得阳滋养而化源不断,怀牛膝补益腰膝,引药入肾,腰腿力强入牛,故名牛膝。
龙骨为旧时骨骼化石,有以形补形之意,富含钙磷镁等骨骼必需营养物质,牡蛎在食疗界被誉为”锌中之王“,富含锌钙氨基酸等诸多营养元素。与成药“龙牡壮骨颗粒”如出一辙。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指证除虚火上炎,上焦热象明显者,肉桂,附子剂量宜小不宜大,一般3-6克为宜。
其他情况,特别在阳虚畏寒症状表现明显者,可以加量肉桂附子以温补肾阳,扶助阳气。
此时,桂附便不再是引火归元的功效,而是起到温补肾阳的君臣药物,加以生熟二地填补肾精,滋阴助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后续应用方法是原作者没有提及的,是我们的创新和发展。
此处用法,无不有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之意,实属奇妙。
用李氏全息汤合用导龙入海汤时,基础方内桂枝(与肉桂)可以任选其一或去除。
附子与半夏 为中药十八反组成之一,可以根据需要任选其一,或配伍同时应用。
无论诸多条目,仍以第1-2条目为最基本。
今天课程就到这里。
补中益气汤:
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河北正定人)著作《脾胃论》中,又名“医王汤”。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主要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常用于中气下陷、脾胃虚弱、气虚发热、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状。此方虽为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经典效方,但亦不仅限于脾胃疾病,对于其他病症,只要符合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机制即可应用。现今用于治疗内脏下垂、美尼尔综合症、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重症肌无力、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蛋白尿、乳糜尿、冠心病、慢性肾盂肾炎、习惯性流产等,都取得一定疗效。
黄芪18克、人参6克(或党参15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当归3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生姜9片、大枣6枚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是补益类方剂 补气剂的代表方剂
他看上去简单平和,却屡屡能起沉疴,消痼疾。
用《易经》理论分析,脾胃属艮土,所以补中益气汤是调养人体脾胃系统的良方。
其中,黄芪,参,白术,甘草,柴胡,当归5味为先天艮卦的西北地区所产。
升麻主产于东三省,得后天艮卦之气,
白术主产于浙江,为东方,为先天离火之地,即白术得先天离火之气。
陈皮主产于南方,南方为后天离火之地,补中益气汤中用白术和陈皮,是为了补火以生土。
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所以 适应范围较广,是李氏全息汤最常合用方剂之一。
主治:
1.脾不升清证:
头晕目眩,视物昏忽,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3.中气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均居中焦,以消化水谷摄取精微物质而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脾胃健运,则精力旺盛,气血充沛,故有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素问》说:人以水谷为本,还有“民以食为天”。《中藏经》也说: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
李东垣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人民饥饱失常,水生火热。所以那时人们的胃气大多备受损伤。所以他创造了补中益气汤来补益人体胃气,消除胃气损伤而导致的种种疾患根源。
而如今虽然丰衣足食,但因为种种缘由,饮食不规律,经常过饱或过饥,胃气也同样受损,从而滋生出各种疾病,同样也需要补中益气汤来纠正。所以李东垣说:饮食失常,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思,劳逸过度,而耗损元气。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经脉失养,则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纳少便溏。
肺气失于脾胃清气充养,土不生金,肺气虚则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脾肺之气亏虚,则卫气不足,皮毛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反复易感,四肢不温,气虚腠理不固,则多汗。
脾宜升为健,中气虚弱日久,清阳不升。则可导致多种病变
如清阳不升,营养物质不能上承至头面部,清窍失养,则头昏目眩,甚至头痛不休,耳鸣耳聋,视物不清;
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而渴喜热饮,舌质淡胖。
若清阳下陷,郁阻不畅则出现发热,而非实火发热,故其热不甚,病程久,时发时止,手心热,劳则加重,脉虚大无力。
若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则出现久泻久痢,崩漏下血,尿蛋白等气血精微物质流失之证,或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乳房下垂,阳痿不举等内脏下垂之证。
综上所述,本方主治尽管临床表现多样,但均由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所致。
原方附加减法: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
3.肺热咳 嗽-去人参。
4.嗌干(口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1.热痛-加黄连。
12.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3.咽痛-加桔梗。
14.有寒-加肉桂。
15.湿胜-加苍朮。
16.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7.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8.便秘-加大黄。
19.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朮、益智。
变化方:
1.除当归、白朮,
加木香、苍朮-名调中益气汤,
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
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朮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朮益胃汤,
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朮,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
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 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
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
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
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卫汤,
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9.去姜枣陈归柴,加黄柏,葛根,蔓荆子,名益气聪明汤,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清阳不升,白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清。
10.去柴归姜枣陈,名举元煎,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
11.去姜枣归陈草,加知母桔梗名升陷汤,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又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三五不调。
12.加茯苓,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名归脾汤。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现代药理研究:
补中益气汤 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1.免疫调节作用: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激活巨噬细胞
2.抗肿瘤作用:
喂饲补中益气汤的动物对任何一种肿瘤均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作用。
3.诱生干扰素和调节内分泌
黄芪单用能诱生干扰素。补中益气汤能调节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改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
4.补中益气汤促进精子生成与成熟,促进蛋白质合成;
5.对胃肠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脾虚患者多见副交感神经偏亢奋,说明脾虚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系。补中益气汤通过影响植物神经递质而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功能的亢进或衰弱。补中益气汤可通过与胃泌素受体竞争性结合,降低受体过高的亲和力,从而降低对刺激物的胃酸反应性,且能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加强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攻击性因素对胃粘膜的损伤,促进胃肠黏膜病变的愈合。
6.其他:升压,强心,耐缺氧,抗疲劳(抗应激能力),对脾虚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今天先讲到这里,明天继续。
一.功效:
1.益气健脾
药理研究发现,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胃壁细胞电镜下可见明显扩张的分泌小管,小管内可见增长密集的微绒毛,囊泡状结构少见,未见线粒体结构异常,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超微结构呈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对其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有恢复作用。研究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显著减少,导致脾虚大鼠胃粘膜的防御性下降,对攻击因子的敏感性增强,同时可见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补中益气汤可以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升高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含量。研究还发现,大黄致脾虚型大鼠壁细胞内钙调素、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脾虚大鼠壁细胞处于高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大鼠壁细胞内CaM及Ca2+/CaM-PKⅡ 活性,降低壁细胞内的Ca2+含量,增加壁细胞内三磷酸肌醇含量,
应用指标之一:
乏力。
顾名思义,补中益气,即治疗气不足的气虚证,气虚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疲乏无力,嗜卧,不爱活动,总想躺着坐着休息。
脾胃健运,元气内充,气虚得补,气陷得举,清阳得升,则诸症可除。赵献可曾说:凡脾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本方集甘,补,温,通,通,升,燥为一体,故在补益脾气诸方中颇具特色。
补气药中加升提药,以补气为主,升提为辅,补中寓升;
补益药中配伍行气药,即可调节气机之升降,可使补而不滞。
应用指标之二:
久劳。
《内经》曰“劳则温之,损者益之,下者举之”,人体的动作行为都要依靠阳气的温养,劳动的过程就是气的消耗过程。人越劳动就越觉的累,疲乏无力,这就证明体内的气越来越少了,所以长期劳累会损伤阳气,劳倦是劳累导致的疲倦感。
“倦”即是指的四肢倦怠。脾主四肢,主肌肉,脾气受损,则四肢倦怠,肌肉酸痛无力。
另外,肺属金,主气,属阳,脾属土而能生金,阳气虽有内外之分,但都依赖于肺气的传输。
劳作太过虽然损伤的是主外的阳气,但在内的阳气也不能正常运行,中焦脾胃不能运化水谷,反而被水谷之湿所困,更不能运行水湿的功能了,善治虚劳的张仲景和李东垣都是从温补脾胃阳气着手的。
这些患者并不一定有主诉明显自觉乏力症状
给人以气不虚的假象
这时候可以从具体的临床表现里来判断其是否有隐蔽的气虚表现。
如人气虚低热或其他下午加重的疾病或症状,一般多发生在下午,夜眠后气血得缓。一般上午气尚足,症状不明显,下午,气血消耗,气渐渐亏损,症状便显现出来,所以疾病多在下午加重。
劳动后加重的疾病也是这个道理,有很多腰腿痛患者,走的时间久后就会疼痛,如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久行后不但疼痛加重,而且伴有麻木也会加重
《内经》讲“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不也验证了,越走的时间久,气越虚嘛
人活动的过程,就是消耗气的过程。
很多腰痛患者一干活就酸痛难忍
大部分中医言其肾虚,实际主要为脾虚或脾肾两虚
盖脾主肌肉及四肢,脾虚则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无由,而见肢软体倦,神疲少力,肌肉无力亦不能久坐、劳累矣,此亦脾气升举无力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行属土,居于中,不主时,各四十五日居之。金、木、水、火均寄于土,故肺、肝、心、肾之疾均可以脾胃调之。
以前方书中补脾胃治疗腰痛虽然未见明确提出,但细观《内经》亦有多处提及相关的一些条文。如《金匮真言论》云“中央属土,病在脾,俞在脊。”此处虽指脾的病变可以取腰背部的脾俞治疗,反其道,腰背部的疾患亦可从脾胃入手啊。
《五藏生成篇》亦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脾为肾之主,此处之主,亦为制约之意,脾虚则肾无以制而横溢,骨之增生起矣。而腰亦为肾之府,脾虚腰亦痛矣。《痿论》亦云“阳明者,五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肝主筋。
而阳明乃宗筋之府,阳明病则不能正常化生气血以润筋,筋无所润则痿软无力矣。《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此处亦明确提出,宗筋之濡养必须要太阴脾与阳明胃正常化合气血以供之。
人以胃气为本,李东垣在《饮食劳倦论》中立补中益气汤时,亦取《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立法。温者温其气也,补者补其中也,补脾胃也,故名补中益气汤。盖现今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不亦是劳损吗?
以前治疗腰痛多从肝肾入手,取肝主筋,肾主骨之意,其有效者亦有不效者。又有以活血散瘀之方治疗者,而总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
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有一部分病人常常复发,而且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治疗后期或多或少均有腰部不适及不能就久坐、劳累者,且此症状常常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稍不注意即复发矣。这类患者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效果是很好的。
应用指标之三:
饭后加重。
有一类患者症状多在饭后加重
也是脾气虚的表现之一
学员:
为什么饭后加重是脾气虚呢?
胃主受纳食物,吃完后,脾就开始运化吸收运输工作,此工作均赖于脾气的推动。
所以,脾气亏虚,不需运化饮食时,症状尚不明显,当其吃饭之后脾开始工作,气虚了,症状就变得明显,犹如火上浇油。
学员:
有道理
这些多见于胃溃疡,冠心病,腹胀等情况
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等多饭后疼痛,现代药理研究标明补中益气汤有防止消化性溃疡的作用
胃下垂,萎缩性胃炎,大多进食后腹胀加重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内脏下垂的气陷证,又能治疗萎缩性胃炎,因为脾主肌肉,器官胃也是由肌肉构成,与脾相表里
无论是胃这一脏器,即使在体内或体外等任何肌肉萎缩,都与脾相关
治疗皆宜补中益气汤。
有些患者饭后头晕等也属于这类情况
饭后脾气全用来消化食物,其升清之力就变弱
所以头部缺乏精微物质了,就出现了头晕
冠心病,其心肌缺血心绞痛多发生在过度劳累或饮食过饱后
这二者正满足上述两点表现
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便灌注到脏腑组织内的气血就少,尤其是心脑,这时候就会出现脑缺血,心肌缺血。
综上所述,除典型的乏力症状之外 ,过度劳倦,不耐久坐,久立,久行,饭后加重者,大多都属于脾虚而致,均可以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全方或筛选药)。
应用指标之四:
器官下垂
脾主升清,其功能之一就是升提内脏并固摄其位置的相对稳定
若脾气不足,则升举无力,就像举重运动员一样,没有力气举起重物一样
脾主升无力,同样内脏器官也会发生下垂现象。
学员:
女性乳房下垂也在内吗?
我看到没生小孩的女的乳房也下垂
那你再去仔细观察和询问 她的脾胃肯定不好
常见的有胃下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肾下垂,足下垂以及眼睑下垂,乳房下垂,阳器垂萎不举等以及胸腹背渐弯而驼背,皆为脾虚气少之证。
前半部分,古今医书中最常见,暂不多论。
下面讲解后面的内容,是我独特的观点,
先说说阳痿,一是阴器萎纵下垂不能举起。《素问》曰:前阴者,太阳阳明之所合也,张景岳也说“前阴者,足三阴,阳明,少阳及冲,任,督,跷九脉之所合也”。可见前阴之病,可由脾胃及冲任等脉受病导致。
应用指标之四:
二便异常
《内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溲即指小便;便实指大便而言
中气者,中焦脾胃之气也.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又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便之正常排泄,赖中气为之转输,中气不足可出现二便异常。
二便如何异常?补中益气汤适应于那种情况?
小便无论是尿不出来。还是尿的太多止不住,如尿等待,癃闭,尿频,尿失禁等;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肾小球硬化,神经性尿频,慢性尿路感染等
大便无论是排便次数多,每日数次的腹泻,还是排便次数少,数日一次的便秘,包括各种慢性肠炎,结肠炎,五更泻,及习惯性便秘,排便无力,宿便不尽等
至若前后二阴,虽为肾所主,然大肠乃传导水谷糟粕之官,脾胃为腐熟运化水谷之仓瘭,大小二便之通利与否实与脾胃关系甚大。
脾胃虚则水谷不化,饮食停留中焦不下,则大便不行矣。又《伤寒论》之脾约证,乃由脾伤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水入于胃,需脾肺之气强旺,方能使其从胃输布于全身而归于下焦,最后由肾气蒸化为小便而出也。若脾虚则水饮停于胃不行 ,且脾土为肺金之母,其母病及子 ,令肺气不足,则肺宣肃输布之能亦不行矣 ,脾肾乃先后天互助关系,肾中命门之火生脾土,脾土虚寒,子盗母气,久之命门之火为之衰弱,命门火衰 ,则气化无权 ,小便无由而出或小便不利之证生焉.
二便异常只要因气虚而致者,皆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尤其是大小便异常同时存在且病久者,补中益气汤必是合用之要方。
排便次数多,即为气虚固摄力不足,导致溲便增多;
排便次数少,为气向下推动作用无力,而导致溲便次数减少及二便闭塞不通。
诸般情况,皆与气虚有关,然气血生化源于脾胃,所以补中益气汤通过健脾益气,并能枢纽气机之上下,故合用补中益气汤能实现对二便的双向调节。
应用指标之五:
头窍不利
《素问》言“ 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不及 即虚而不足。
王冰说“ 脾之孤脏,以灌四傍,今病则五脏不和 ,故九窍不通也 ”
李东垣说“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言 “ 脾气不足 ,则五脏之气 ,皆不和矣”
清代医家张兆璜曰:“ 九窍为水注之气 ,脾不得为胃行其津液 , 故令人九窍不通 ”。
综上之医家所言,则知此由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五脏失水谷精微之养,致九窍失养而不通也,或由脾虚生痰,痰饮流窜,阻塞窍道,致令不通也。
《黄帝内经》言“ 肺气通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肾气通于耳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五脏不和 ,则七窍不通 ”
头部“七窍”即鼻(1),舌(1),目(2),口(1),耳(2) 。
七窍再加前后二阴(肛门,尿道)合称“九窍”
前后二阴之二便异常已在前面表述,此处不做重点内容讲解。
九窍之中,鼻为肺窍,舌为心窍,目为肝窍,口为脾窍,耳为肾窍,前后二阴也归肾主管。
盖头为诸阳之会 ,头上清窍皆欲得清阳之气营养 ,若有痰饮 ,瘀血等浊阴之邪来扰 ,则诸清窍为之不利矣。“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易聚湿成痰 ,痰饮流窜 ,可致诸窍阻塞不通。
且脾气不足则升清无力,头面诸窍失清气之所养,渐至不利矣。如目为肝窍,耳为肾窍等,乃清阳营养之气难至之所,脾有不足,清阳不升,耳目头窍等易失其营养而不利矣。如《灵枢》言“ 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且若脾虚生痰,流窜于耳,亦极易致耳窍不通也。
又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沿脉管循行于全身,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提供着营养。
全身各部(内脏、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无一不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而发挥功能的。
如鼻能嗅,目能视,耳能听,口能语,手能摄物等都是在血的濡养作用下完成的。所以,《金匮钩玄》曰:“气血者,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孤脏,常以中央灌四傍”脾虚则气血乏源 ,五脏之精气为之不足,如此目失精气血液濡养,则眼目昏暗之证作矣。鼻为肺窍,然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虚生痰,贮于肺而阻于鼻,则鼻塞流涕,不辨香臭之证见矣。
舌为心窍,而脾之经脉连舌本,散舌下,舌主味而脾主司水谷饮食,脾虚则舌淡饮食无味之证作矣。
口为脾窍,脾虚不运,水谷停积于胃,则食不下,嗳腐吞酸,甚则恶心呕吐之证作焉。
由此观之,深入分析理解“ 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之深意,可为临床指导提供有力依据。
如耳呜耳聋之证,其治有益肾通窍之法,然健脾益气升阳开窍之法不可忽也,使清气上升,耳得其养,其用可复矣。
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即立有聪耳益气汤以治耳鸣,其言“ 气虚是因,耳鸣是果,治此应当益气治本,气充则耳鸣自愈”。
又眼目昏暗不明之证,治虽有养肝明目之法,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益气养血之法不可忘。
再有鼻塞流涕之证,治有宣肺开窍法,然观“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则知健脾化痰之法不可少也。
郑钦安于《医法圆通》即有言:以¨甘草干姜汤加桂枝茯苓治鼻塞流涕者,屡屡获效 ,而其治也不离脾胃。
《续名医类案》中有医案:名医吴孚先给一个人治鼻炎,开了补中益气汤,患者喝了一百帖都不见效。又找其它医生,先后用了白芷、防风、辛夷、川芎等药材,哪知鼻炎越来越厉害。不得已他又回来找吴孚先,又喝了一百帖,最后终得痊愈。
综上所述,九窍之通与不通,与脾胃之关系甚大,临证之中,遇有九窍不通之证,不可一味投以通利开窍之品,耗伤脾胃中气 ,致病反重。当心求经旨,立健脾益气通窍之法,选取李氏全息汤合既作用于胃、又通气于头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才能真正地根治。
李氏全息汤 集百家之长,深入研究,创新而不失根基,开拓而不失真理。
应用指标之六
溃疡糜烂
溃疡:是指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限局性缺损、溃烂,一般溃疡缺损超过粘膜肌层。
没有超过粘膜肌层,局限于黏膜表层的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
最多见的有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口腔溃疡,眼结膜溃疡,生殖器溃疡(如白塞氏病),宫颈糜烂等
脾主肌肉,全身黏膜肌肉均由脾来主管,溃疡糜烂发生在黏膜肌肉之上,必由脾之功能异常导致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脉“连舌本散于舌下”,“阳明胃脉挟口环唇”,脾与胃相表里,胃肠相通,以及《素问》“前阴者,太阳阳明之所合也”等理论,都表明上述疾病皆与脾胃功能相关。
结合前述内容,饮食起居无度,使脾胃之气受损,一则脾气下陷,不能正常输布脾精水液,中气不足,气血无以化生,导致肌肤黏膜部位失濡养,二则脾胃气虚,升降运化失调,水谷之精微不能灌溉脏腑而被遏制,产生阴火,内伤发热,虚火上炎,热浊肌肤而出现皮肤黏膜溃疡糜烂之证。
补中益气汤,升阳补气,培土敛火,黄芪又可托毒生肌,促进溃疡糜烂的修复愈合
《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主火,主血脉
其中的“疮”即指疮疡而言。
溃疡糜烂即属于疮疡科的一部分
由于火与血瘀所致
当归活血止痛,升麻升阳散火,又能解毒
可加入白芷白芨排脓止血,敛疮生肌,促进溃疡愈合
终促使脾胃健运,升降有序,邪火得解,脾精可散,皮肤黏膜重获濡养,而溃疡病可愈,而不易复发矣。
注:实火无气虚而急发者非本方所适宜。
本方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
应用指标之七
自身能量物质不足或功能低下
自身能量物质,指的是人体自身含有的正常的物质 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活动有益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肌肉组织,精子,卵子,卵小体)等物质的缺乏,与指标低下。
功能低下,包括各个系统和多种功能的低下与不足
包括听力,视力,嗅觉,血压,心肌搏动力度,月经来去调节,造血机能减弱,生殖机能减弱,身体肌肉力量减弱,膀胱肌肛门控制排便能力,如大小便失禁,尿急,五更泻或尿等待,尿闭,或便秘,及胃肠消化能力减弱,胃肠蠕动减缓,行动迟缓,思维迟钝,心脑供血不足等功能低下或不足。
上述范围均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上下气机调节中枢,为五脏六腑后天之本
人以气血为本,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正常与否均赖于气质调节推动,和血液的濡润滋养。故脾气强盛才是维持全身功能正常的首要环节。
略微气虚单加黄芪
气虚伴口渴加黄芪再加党参
气虚严重合补中益气汤原方(可用党参)
气虚严重或气陷者补中益气汤用人参。
资料:
1. 女性尿道综合征:补中益气汤加特拉唑嗪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有效率可达86.2%。
2. 格林巴利综合征: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具有有效率高且副作用小。
3. 重症肌无力:用大剂量强的松并用补中益气丸的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上睑下垂型27例,随访半年以上,总有效主为100%,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4.5%。
4. 男性不育症:应用八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男性不育25例,总有效率为92%,未见有明显副作用。
5. 肾炎血尿:采用本方加味治疗肾炎顽固性血尿187例,痊愈154例,总有效率为97.9%,提示本方法对该病具有缓解症状,消除血尿,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6. 胃下垂:采用ATP(三磷酸腺苷)与补中益气丸口服治疗300例脾虚气陷型胃下垂1~2个月,结果胃下缘上升2~5厘米者188例,症状消失1年后复发45例。
7. 小儿尿频症:用补中益气汤加露蜂房治疗小儿尿频症100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15天,最短5天。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2例,疗效显著。
8. 胆汁返流性胃炎: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89例,痊愈19例,显效32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
9. 慢性肝 炎: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肝 炎31例,治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
10. 脑外伤综合征: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脑外伤综合征30例,结果表明本方汤剂能显著缓解脑外伤综合征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欧亚力治疗脑外伤后遗症90例,亦取得良好疗效。
11. 神经性耳鸣: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神经性耳鸣33例,治愈21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
12. 前列腺增生:用公英葫芦茶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前列腺增生98例,临床治愈32例,显效66例,总有效率为100%。
13. 眩晕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眩晕症198例,痊愈98例,有效45例,好转3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4%。
4. 过敏性鼻炎: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疗效满意。
15. 慢性腹痛: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腰痛86例,治愈6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
16. 低置胎盘: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低置胎盘55例,疗效满意。
17. 低血压: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30例,显效2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18. 踝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踝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42例,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19. 崩漏:用补中益气汤合红孩儿治疗崩漏150例,疗效显著。
20. 中风痴呆病:用补中益气汤加三七、冰片治疗中风痴呆病40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
21. 便秘: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单纯性便秘183例,临床治愈86例,显效52例,有效3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3%。
22. 小儿厌食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取得良好疗效。
23. 先兆流产: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先兆流产30例,均在服药10~15剂后血止,症状消失,经治疗后均至足月分娩。
24. 其他:还可以治疗气虚喉喑、术后肛门坠胀、产后尿潴留、排尿性昏厥、反复性角膜上皮脱落、多唾症、下肢肿胀、白内障、尿潴留、尿失禁、淋病后尿道炎、小儿脱肛、损伤性尿闭、麻痹性肠梗阻、痔疮、蛋白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不宁腿综合征、变异型心绞痛等。
近年来临床报道,用该药经中医辨证后治疗下列疾病也有良效。
1.老年气虚感冒。取苏叶3克,捣碎后用沸水浸泡,以该药茶引送暇补中益气丸1丸,每日早、晚各1次。曾治疗50例患者,10-20天全部治愈。
2.白细胞减少症。该药配方中党参、白术对于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白细胞下降有促其回升之效。治法是补中益气丸每次2丸,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可连续用药3-4个疗程,直到血常规检查正常为止。
3.脱肛。该药能增强肠道平潦肌能力,治疗脱旺及无力性疾病有良效。治疗时用补中益气口服液(也可用丸剂),每服1支,每日2~3次。般用药15~20天即可取得疗效。
4.褥疮。该配方中黄芪可提高免疫力,增强皮肤营养,促进创伤缀织肉芽形成,制止化脓,扩张周围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当归则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有利于褥疮恢复。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1日3次,2—3个月褥疮可明显缩小,可获痊愈。
5.治肠道易激综合征。用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15天为1个疗程。结果34例中治愈20例,有效8例。痊愈的病例经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
6.治眼睑下垂。对于跟睑下垂、上睑不能上举、眼难睁、并疼痛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一般服药半月即见效。
补中益气汤内容,全部讲解完毕。
李芳祥  作
中国 河北
2013.1.5
李氏全息汤 门户网站:www.lsqxt.com
更多精品课程 等您来学习!)
李氏全息汤 普及概论。 疼痛类疾病 按部位加药法。李氏全息汤 单味药 讲义。李氏全息汤各论学习--感冒
李氏全息汤各论学习--咳嗽。李氏全息汤各论学习--哮喘。李氏全息汤各论学习--高脂血症。
李氏全息汤各论学习--癫痫。李氏全息汤各论学习--痛经。
李氏全息汤各论学习--糖尿病。
李氏全息汤基础理论学习--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象学说。
李氏全息汤基础理论学习--气血津液学说、病因学说。
李氏全息汤基础理论学习--病因学说、诊断学、望诊。
李氏全息汤基础理论学习--舌诊。李氏全息汤基础理论学习--手诊。
李氏全息汤 常用合方介绍(腾龙汤、补中益气汤、导龙入海汤等)。
李氏全息汤 常见合用方药 介绍(腾龙汤、导龙入海汤、补中益气汤等) : 李芳祥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火
想长寿,先养气!这12个补气良方,材料好找,人人吃得起!
补脾,有这十四种方法
补脾,有十四种方法
(1)第七章补益剂
易希园名老中医应用补中益气汤诊疗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