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

1.柴胡)  

来源外治方原料;柴胡、荆芥、紫苏、薄荷。

制法;4岁以下各用20克,5岁以上各用30克。用开水1000——1500毫升冲泡后,煎煮5分钟,或浸泡20分钟。去渣取汁

,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儿全身,药液温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擦洗10—15分钟。洗毕保温休息。据报道,

用本方治疗小儿发热30例(包括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体温低于39℃者,1—3次痊愈;体温在39℃者,1—3次痊愈;

体温在39℃以上者,每3—5小时洗1次,1—4次后体温降至正常。

用法; 每日1剂,连服4—6剂。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发热30例(包括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  

2. 蚯蚓)  

 来源单验方原料;地龙(蚯蚓)5条,白糖适量。

制法;地龙(蚯蚓)5条。洗净,放入洁净碗内,加白糖适量化水。

用法分3次服,每日1剂。

3.竹叶)  

 来源单验方原料;鲜竹叶45克(干品30克),生石膏60克,粳米50克,砂糖适量。

制法;前两味,水煎2次,混合,用药汁煮米成粥,粥成后调入砂糖。

用法;空腹分2—3次食用。

4. 地龙)  

 来源外治方原料;地龙20—40条。去净泥土,放入洁净的碗内,上撒白糖适量。

制法;地龙溶化后,加面粉适量,调为糊状。

用法;敷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5青蒿)  

 来源外治方原料; 青蒿50克,生石膏50克,滑石粉30克,茶叶20克,燕子泥50克,冰片20克。

制法;共研细末,加甘油和鸡蛋清适量调成浆糊状,敷肚脐。

用法;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干则滴入甘油以保持湿度。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高热137例,痊愈95例,显效25例,无效17例。

6. 黄泥)   来源外治方原料;1米深黄泥50克,水缸脚下泥50克,燕子窝泥50克。

制法;共捣烂,作饼5个。

用法; 分别敷于两手心(劳宫穴),两脚心(涌泉穴),头顶(百会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7.千脚泥)  

 来源外治方原料;燕子窝泥(或千脚泥)适量,地龙(蚯蚓)3—5条,螺肉7个,雄黄5克。

制法;共捣烂,加麻油适量,鸡蛋清2个,拌匀,做成饼2个。

用法;分别敷前额与心窝部,热退去药。

8燕子窝泥)  

 来源外治方原料;燕子窝泥100—200克,活田螺7—9个,活地龙(蚯蚓)10—30条,香葱头10—30克,鸡蛋清1—3个。

制法;共捣烂如泥,捏成饼状。

用法 放在皮纸或塑料薄膜上,中间留一小孔,贴敷在肚脐周围(皮纸或薄膜朝外),30—60分钟后取下。

9. 雄鸡血)  

 来源外治方原料; 雄鸡血10滴,生石膏5克。

制法共捣成泥

用法 敷肚脐,外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

功效据报道,一般敷药1小时后可获良效。  

10稻草灰)  

 来源外治方原料; 稻草灰适量。

制法;烧灰,用白酒调为糊状,敷肚脐。

用法;外盖纱布,胶布固定。

11.生栀子)  

 来源外治方原料;生栀子、生石膏、绿豆各30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稠膏,制成药饼5个。

用法;分别敷于两手心(劳宫穴),两脚心(涌泉穴),及胸前区剑突下。外盖纱布,胶布固定,热退去药。

12.柴胡注射液)  

 来源外治方原料;柴胡注射液(成药,注射剂)。

制法;打破安瓿,外滴双鼻孔。初生儿,每侧1滴;2—6个月,每侧2滴;7—12个月,每侧3滴;1—3岁,每侧4滴;

4—6岁,每侧5滴;7—14岁,每侧6滴。每日3次。每次滴药1—2滴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鼻翼后再滴药,如此反复进行,至滴完全量。

13. 慈幼清解汤
【来源】王静安,《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石膏30~60克,青蒿15~30克,白薇30克,桑叶10克,赤芍3~6克,柴胡6~10克,黄连1.5~6克,荆芥9克,山楂、神曲各10~15克,槟榔6~9克,天花粉9~15克,大青叶15~30克。
【用法】上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煮,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病儿大小给药,患儿饮药后,放至床上,盖被,待病儿微汗出,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汗。日服3~4次。
【功用】清热解表、透邪导滞。
【方解】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最易感受病邪,邪气最易嚣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于出现高热,由多年临床经验,深感治疗小儿高热,须以“大将”方才可去敌邪,否则杯水车薪,药轻病重,不能取效。故切不可因其年小而不敢用药。方中石膏其性凉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祛实热之圣药,故有“温病之实热,非石膏莫解”之说,其功入血分,善清血分之热,行血中之滞,使邪不凝于血分为方中主药,石膏得青蒿,白薇,桑叶之助,对高热迫血妄行者用之甚佳。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泄热,与黄连配用解毒清心热,以杜绝邪犯心包之势。柴胡,荆芥发散郁热,透营转气,引邪外出,给外邪以出路,实为本方之妙。花粉养阴清热,顾其津液耗损;配伍山楂、神曲、槟榔消食导滞,保中土、且制约他药伐中之弊,使邪去正安。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透邪导滞之功,使体微汗出,大便通,鸱张之热毒自去矣。
【主治】小儿高热。
【加减】高热引动肝风者,选加羚羊角、犀角、钩藤、虫壳;热入营血,选加丹皮、玄参、生地,麦冬;鼻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因湿热所致,选加黄芩、滑石;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病情缓急配用紫雪丹。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甚捷,疗效显著。

14. 三解汤
【来源】邹习荣,《四川中医》(3)1985
【组成】羌活、石膏、柴胡、薄荷(后入)、黄芩、酒大黄、青蒿、金银花、大青叶、神曲、甘草(剂量视病情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和解少阳,通府导滞。
【方解】小儿腠理疏薄,卫外力弱,易罹外邪。外感温热是导致小儿高热的主要原因之一。温热外感,传变迅速,加之小儿脾常不足,感邪后易兼挟食滞,蕴热生痰,内外合邪,而致表里同病。大凡客邪,贵在早逐。小儿高热,即使初起病在表卫,亦应早投重剂,力挫其势,同时兼清其里,先安未受邪之地,故方用羌活,柴胡,薄荷疏散卫表之邪;黄芩、石膏苦寒真折气分之热,大黄釜底抽薪,导热下行,荡涤阳阴积热,合神曲消食除热,以收清下之功;柴胡,青蒿,黄芩和解半表半里之热,再加金银花、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之品,使卫气同解,少阳因和,邪祛正安,故用之效捷。
【主治】小儿外感高热。
【加减】咳嗽者,加桑叶,前胡;呕吐者,加陈皮,竹茹;皮肤见瘀点者,加犀角或羚羊角,丹皮,赤芍;嗳腐吞酸者,加焦山楂,麦芽;小便短赤者,加竹叶,木通;大便稀溏者,酌减大黄用量。
【疗效】治疗100例,全部治愈。其中1~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者78例,2~3天内者17例,3天以上者5例。

15. 小儿退热灵
【来源】陈红庆,《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僵蚕、蝉蜕、薄荷、荆芥、桔梗各12克,黄芩、连翘、神曲、玄参、竹叶、山栀各20克,甘草6克,蔗糖适量。
【用法】上药制成糖浆100毫升,1岁以内每服5~10毫升;1~2岁,10~15毫升;2~5岁,15~20毫升;6岁以上服20~25毫升,日服3次。高热患儿服药体温未降者,以2小时服药1次,体温降后,仍依前法服用。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消食和中。
【方解】本方取僵蚤,蝉蜕散风清热,解毒止痉;荆芥,薄荷,解表清热,黄芩,山栀,竹叶,连翘清热解毒,透热外出;玄参养阴清热;桔梗,甘草利咽止咳,神曲消食和胃。综观全方,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功能。因服药量少,价廉效宏,且无副作用,故适用于儿科临床运用。
【主治】小儿上感发热。
【加减】治疗110例,服药后6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者24例(521.8%),12小时内28例(25.5%),1天内34例(占30.9),2天内13例(占11.8%),3天内4例(占3.6%)4天内2例(占1.8%),有效率为95.5%,24小时退热者78.2%,无效5例(54.55)。

16. 小儿退热方
【来源】王烈,《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芩50克,柴胡40克,黄连30克,寒水石,白屈菜各250克,菊花6克,牛黄5克,重楼,射干,板蓝根,蝉蜕、紫荆皮,天竹黄各4克,珍珠,冰片各2克,麝香1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粉,制成片剂,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服0.8~1.5克,温开水兑服,日服4次。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安神。
【方解】方中黄芩、柴胡、黄连,寒水石为主药,此四味药善走肺胃,以清表里之热;菊花、牛黄、重楼、射干、板蓝根为佐,解毒抗炎,余兼利咽安神,止咳,化痰,镇静之功。众药合用,效广力专,奏效颇佳。对病毒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清热效果。
【主治】小儿发热。可用于小儿四时感冒,温毒壮热,表里挟杂,咽喉红肿,以及其他病毒感染性病症。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如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依此法治疗小儿发热500例,有效率达89.8%,平均退热时间为1.5天。
【附记】验之临床,确有卓著。

17. 退热灵
【来源】李晏龄,《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犀角3克(可由较大剂量水牛角代替),黄连,栀子,滑石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来,过细罗,贮瓶备用。每日服3次。6个月以下,每次服0.3克;6个月至1岁、每次服0.3~0.5克;1~3岁,每次服0.5~0.9克;3~6岁,每次服0.6~1.2克,6~12岁每次服1.5克。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解】方中犀角(或水牛角)咸寒,入心,肝,胃经,清心安神,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实验研究,本品静脉注射可使因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家兔体温恢复正常;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经,泻火除烦,清热凉血解毒;滑石味甘淡性寒,入胃,膀胱经,清解暑热。四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
【主治】外感风寒,风寒化火所致高热。
【加减】临床屡用,效果显著。
【附记】验之临床,奏效颇捷。因小儿脾常不足,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中病即止,尔后用健脾消食之品调理之,以促进机体的防御机能,提高抗病能力。

18. 蒿柴薇丹汤
【来源】滕宣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青蒿、银柴胡,白薇,丹皮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凉营,护营防灼。
【方解】小儿有“脏腑嫩,藩篱疏,易于转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特点,所以感受外邪,从阳化热者为多,热易伤阴,易致耗阴劫液。故方用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银柴胡入少阳,厥阴,搜邪退热。白薇,丹皮清营凉血。四药相伍,既清气营之热,又益阴凉血而不腻邪,突出了清热凉营,护营防灼之力。从而避免了热邪伤阴耗液之弊。用于临床,对于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不但退热快,而且对兼有咳嗽、咽喉肿痛者,可使症状减轻或消除。
【主治】小儿急性高热性疾病。
【加减】临证根据症状随时加味。兼咳嗽者,加苏子、桑白皮、黄芩、杏仁;兼咽喉肿痛者,加野菊花,大青叶。
【疗效】临床屡用,退热快,疗效显著。
【附记】验之临床,奏效颇捷。治疗多例均愈。

小孩子感冒发热,服药困难,可以用民间的滚蛋疗法:
用鸡蛋2个(等会交替使用),路路通15克,艾叶15克,一起煮10分钟。
趁热(但不可烫伤,滚动速度可以快些)在病儿的太阳穴、后颈部,前胸,肚脐,肘窝,腘窝除各滚10余次,等凉了换另外一个鸡蛋,两蛋交替使用,滚完以后,再煮熟一个新蛋,切开为两半,去黄去壳。。。
将两半蛋白重叠,中间凹处放银戒子一枚,倒扣在小儿鸩尾穴上,布带包扎,1小时候后戒指成绿色,高热即退



小儿热痹  

  消肿镇痛活络汤 [药物]淫羊藿、追地风、汉防己、泽泻、怀牛膝、槟榔片各 6 克,薏 苡仁 15 克,桑枝、白茅根各 12 克,知母、黄柏、苏梗各 3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早晚各服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热痹 180 例,痊愈 138 例,显效 22 例,有效 1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8.8% [病例]王×\u65292X女,7 岁。1 年前患儿曾患关节炎,经西医治疗而愈。 此次因感冒诱发,双膝关节肿胀疼痛,发热,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检 查血沉 38 毫米/h,抗“O”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以 此方治疗 3 剂后肿胀消失,7 剂病愈。 [来源]何继红,等.陕西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锡琨治疗小儿高热验案4则
发热集1
贴敷每日一案之十一
小儿常用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处方药)阴阳解析
发高烧发热用的中草药
王烈自拟清感方治疗小儿风热感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