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用经方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经验体会(五)

十六、小儿发烧感冒咳嗽

25、大青龙汤治疗感冒高烧

胡某,男孩,7岁,2010年3月12日初诊。

患儿昨天半夜发烧,服感冒灵、泰诺,至今晨未退,也未出汗。上午9点来看病时,量肛表39.8°C。头痛,面赤,烦躁,身痛,全身滚烫如火烧,皮肤干燥,无一丝汗,怕冷,大便正常。起病在昨天白天受寒,淋了雨没有及时擦干所致。医院担心患脑炎,要做各种检查,家长不同意。察之舌淡红,咽喉不红肿、按之不疼痛,小孩意识清楚,脉数。用大青龙汤加苍术:

麻黄12g  桂枝5g  杏仁6g  炙甘草10g  石膏30g  生姜3片  红枣5个  苍术10g   一剂

叮嘱家长:煎药时,用9小碗水,先煎麻黄,用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煎,边煎边去掉浮在药罐上面的泡沫,煎15分钟后,加入其他药物,再煎15分钟到30分钟,大约得3碗药汁。先服第一碗,盖被子,不见风,约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身上开始出汗,持续出汗半小时左右,体温会逐渐下降至正常,出汗自然停止。如果不出汗,或出汗不多,体温没有完全降下来,仍然较高的话,过两个小时后,再温服第二碗。如果还没有完全降下来,两个小时后,可服第三碗。一般喝完第一碗药,即可完全退烧。烧退下来后,注意保暖,让患者安睡,身冷的话,喝一碗热粥,剩下的药不能再服。

第二天家长告知:患儿只服了一剂药的第一碗,服完后,刚开始有些烦躁不安,体温略微上升,10分钟后,持续微微出汗半个多小时,烧即完全退下,一早起来,便若无其事玩耍了。

按语:大青龙汤是治疗流感、重感冒初起:高烧、不出汗、烦躁、怕冷、头痛、身痛,起效最快、最安全的方药,然而,会用此方的人不多,我对此方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几年前,学生尹周安到衡阳南华医院中医科工作不久,来电话询问我:他在会诊时见到不少白血病患者,每次急性发作时,总是高烧,怕冷,不出汗,烦躁,头痛,身痛,脉紧,该用什么方?我顺口而出:大青龙汤。然而,他用了没有效。我也没有仔细推敲不效的原因在哪里,因为自己用得也不多。后来他从福建一个年轻的经方高手方志山医生那里得知;不效的原因就在于剂量不对,煎服的方法不到位。听到这个信息之后,我赶紧又仔细温习了一遍《伤寒论》的原文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处方记载是:“麻黄六两,桂枝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煎服的方法是:“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从原文的记载来看,所有的症状与流感、重感冒初起的高烧,怕冷,不出汗是完全相符合的。从处方中7味药的剂量来看,除了杏仁用四十枚有疑问之外,桂枝二两,相当于6克,生姜三两,相当于9克,石膏如鸡子大,相当于60克,大枣十枚,相当于30克,这都不成问题。关键在于麻黄用六两,相当于18克,是桂枝剂量的三倍。大大超过现代麻黄的用量。麻黄发汗解表的力量很大,如果认证不准,煎之不当,服之不当,真的会如张仲景所说的那样“服之则厥逆”、“汗多亡阳”。因此,晋唐之后,特别是从明清到如今,许多医家“畏麻黄如虎”,说白了,就是害怕出医疗事故,宁可不用麻黄,用之也不敢超过三钱,即9克。然而,《伤寒论》对大青龙汤煎法、服法是有明确规定的,只要严格遵守,并不会导致医疗事故。汉代的一升水究竟是多少毫升?历来有争论。我们不必参入这种文字之争,只从最后“煎成三升,先温服一升”,来比照今人服药的剂量,一升水,应当相当于一饭碗,即250毫升。因为我们一般服药,每次就是服一饭碗。回过头来看,大青龙汤“以水九升”,就是用9碗水,先煎麻黄,边煎边要去掉浮上来的泡沫,大约15分钟后,再下其他药,最后煎成三碗。这个煎药程序十分重要。服法也重要:先服一碗,出了汗,烧一退,就停服。由此可见,张仲景用药是极其谨慎、极其仔细的。如此去煎麻黄,如此服大青龙汤,就不会导致医疗事故。我们不光要学经方,而且要学习经方中体现出来的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负责精神。此事对我的教训深刻,深感学用经方,一定要丝丝入扣,不可马虎大意。

明白了这一点,我在临床运用大青龙汤退高烧时候,一般成人麻黄用18克到24克,小孩用12克到15克,在处方上仔细写明白,并慎重嘱咐患者家属必须严格遵守煎服法,每次只开一剂药,并留下我的手机号码,以便出现状况时及时处理。几年来,我用之治疗看似十分严重的流感、重感冒,哪怕高烧达到40℃,往往如《内经》所说:仅一剂药,即“覆杯而卧,汗出而愈”。从来没有出现过医疗事故,许多西医觉得不可思议。医生的职业是高尚的,也是高风险的,医生应当尽力为患者治好病,但也要谨防出医疗事故,却不能因为害怕承担风险而放弃有效的治疗措施。唯有如孙思邈所说的那样:“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句至理名言,应该成为每个中医的座右铭。

26、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发烧

李某,女孩,7岁,长沙市人,2011年4月15日初诊。

患儿感冒发烧已经一周,刚开始发高烧39℃,服感冒药退烧后,这两天又有一点发烧,波动在37.8-38.5°C。晚上体温高一点,食欲有所减退,咳嗽,有痰声,偶尔咳出黄痰,口微渴,小便黄,大便偏干,舌淡红,有薄黄苔,咽喉微红,不痛,脉细数。用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  半夏6g  炙甘草10g  黄芩6g  沙参10g  生姜3片  红枣3个  枳壳10g  桔梗10g  杏仁6g  浙贝10g  虎杖10g  五剂

服上方后,咳嗽痊愈。

按语:小柴胡汤有成药颗粒剂,许多家长都用来给小孩退烧,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才是正确的,则很茫然。因为在小柴胡颗粒剂说明书上,“功能主治”是这样写的:“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生产厂家编的这条说明文字,改写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四五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其中,什么是“少阳证”?什么是“往来寒热”?什么是“苦满”?什么是“喜呕”?这些专有名词,即使是中医大学的高年级学生学习《伤寒论》时,都必须在老师的讲解下,才能够弄清楚,这样的说明书,怎么能够让现代的老百姓看明白?又怎么去推广小柴胡颗粒的运用?何况《伤寒论》记载小柴胡汤的原文,除了描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四大主证之外,并没有完,还有七个兼证:“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因此,小柴胡汤除了可以退烧之外,也能够兼治感冒咳嗽。宋代著名的伤寒派医生许叔微有诗云:“小柴治咳值千金”,说明他是擅长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发烧咳嗽的。而小柴胡颗粒并没有标明可以治疗咳嗽。然而,小柴胡颗粒不是所有感冒发烧咳嗽都能够运用,中医要讲究辨证论治。《伤寒论》把感冒初起,发烧、怕冷、头痛,疾病在表,叫做“太阳病”。这个阶段可以用麻黄汤、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参苏丸,也可以用我在央视节目中提到的“葱豉汤”,发汗解表。《伤寒论》把感冒在表证阶段未愈,进入到半表半里时,叫做“少阳病”,这个阶段发烧的特点是一阵发烧,一阵怕冷,交替出现;或者发烧退了以后,又开始发烧。这就是“往来寒热”。伴随的其他症状还有:口苦,咽干,头晕,咳嗽,想呕,不想吃饭,舌淡红,有薄白苔或薄黄苔,脉弦。掌握了这些证候,用小柴胡颗粒治疗感冒、发烧、咳嗽、呕吐,就目标明确了。本案是用煎剂治疗的,用沙参代替党参,是因为其既可补气,又能止咳,一物二用。加杏仁、枳壳、桔梗,是用之调节肺部气机的升降,止咳效果更好。加浙贝,是因为痰黄,说明风寒入里,开始化热,用以清化热痰。加虎杖,是因为大便偏干,虎杖除了含大黄素可以降火通便之外,对呼吸道炎症也有消除作用。

27、小青龙汤治疗支原体感染久咳

孙某,男孩,5岁,2010年3月15日初诊。

患儿感冒咳嗽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开始时发烧、咳嗽,用过3天抗生素之后,发烧已退,但仍然咳嗽,且日益加剧,近两天咳通宵,咳痰清稀,如泡沫状,咽喉痒,痒则咳。用过多种中、西药没有效,西医说是支原体感染。小孩的父母告知,此儿从三岁起,每个月都感冒,几乎不断。察之面色青灰,消瘦,头发稀疏,食欲不佳,舌胖淡,有津液,咽喉不红,脉缓,大小便尚可。用小青龙汤合止痉散:

麻黄5g  桂枝6g  炙甘草10g  细辛3g  干姜6g  白芍10g  五味子5g  法夏6g  蜈蚣1条  全蝎5g  七剂

3月21日二诊:服上方后,咳嗽减轻十之八九,只是偶尔咳几声,咽喉已经不痒,只是精神有些疲倦,舌淡,有津液,脉缓。用六君子汤加减:

白参6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白术10g  陈皮5g  法夏5g  干姜5g  五味子5g  细辛3g  七剂

服上方后,咳嗽痊愈。嘱再加黄芪15g、红枣5个,服十五剂。

按语:小青龙汤是温阳化饮之剂,治疗因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引起的咳嗽十分有效,用于小孩咳嗽的几率非常高。当天气变冷或季节更替的时候,小孩容易受寒感冒,一见到咳嗽,特别是一旦发烧,家长往往惊慌失措,赶忙送去医院输液,服抗生素。输液的结果,导致水饮内停,长期用抗生素的结果,导致阳气受到压制,发烧虽退,但咳嗽可以拖很长时间不愈。医院检查的结果,经常被告之“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这种错误的用药方法,对于属“寒体”的小孩,危害更大,因为这种小孩阳气不足,温化水饮的能力更差。我在央视10台《健康之路》做《千古名方·小柴胡汤》的节目时,提出过“抗生素儿童”的概念,在接着做《中医看过来:小儿感冒发烧咳嗽》的节目时,提出感冒发烧咳嗽一开始,最重要的是宣肺、解表,不能用抗生素!本案就是一例典型的“抗生素儿童”。这类患者特别适合于用小青龙汤治疗。不论咳嗽的时间多久,不论还有没有感冒症状,只要咳痰清稀,舌淡,咽喉不红,说明寒饮仍在,尚没有化热,仍然需要温寒、化饮、宣肺、外透。可以大胆使用小青龙汤。如果已经开始化热,口渴,则加石膏15克。

本案用了两味在治疗咳嗽方剂中很少见到的动物药,即蜈蚣、全蝎,目的是为了止痒。咽喉瘙痒,经常是咳嗽伴随的一个典型症状,瘙痒一日不停,咳嗽一日不愈。初起的咳嗽、咽痒,用金沸草散有效;用六神散治疗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咽痒,也颇能见功;朱良春老提出在对证药中加蛇床子止痒,更不失为一种经验之谈。但是属于小青龙汤证的寒饮久伏、将化热而未化热所导致的咽喉剧烈瘙痒,痒得钻心,极难消除者,根据我的经验,用蜈蚣、全蝎最有效。这两味药名止痉散,寻常用于止痛,很少见到有人用于止痒。但我分析:咽痒属于风邪上扰,因痒导致的剧烈咳嗽,类似于痉咳,止痉散的主要作用正是熄风止痉,对于这种难治的咳嗽,理当有效。近年来,我用于治疗咽喉剧烈瘙痒引起的咳嗽,在对证的方剂中合用止痉散,常有奇效。有的家长看到小孩的药中有蜈蚣、全蝎,害怕中毒,我反问他们:吃蛇肉怕不怕中毒?不怕,原因在于蛇咬了人,唾液进入了血液,才会导致中毒,麻痹中枢神经,而蛇肉是没有毒的。普通蜈蚣、蝎子唾液中的毒性远不及毒蛇。法国大餐中有一道菜就是油炸蝎子,食其肉,享其美味,何毒之有?香港药店有一种中成药“蜈蚣散”,就是专门用来治疗久咳不愈的。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方,方中以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炙甘草益气和营,合而成为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本方适合的病机是肺有寒饮。凡素来阳虚,内有痰饮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感受风寒后急性发作,咳嗽气喘加重,但尚未化热,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无论有汗无汗,但见咳嗽、气喘而形寒怕冷,唾痰色白清稀有泡沫,咽喉不红,舌胖淡,苔薄白者,皆可运用。小青龙汤堪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于寒证最有效的处方,但有些人畏之如虎,怕麻黄、桂枝上火,怕麻黄升血压,其实只要“认证无差”,是无须顾虑的。我常于方中加杏仁10g,地龙30g,主要是考虑到:小青龙汤具有宣散之力,可以导致气机向上,而咳喘的病机,本来就是气逆于上,如加杏仁、地龙以降气、止咳、平喘,则使得肺气的升降失常,能得到更好的调节。何况借杏仁、地龙的柔韧,可制约麻桂的刚烈;麻黄虽升压,地龙可降压,如果患者血压高,大便不稀,地龙可以加到50g。只是有严重的心脏病时,麻黄须慎用,可以去原方中的麻黄,加附子10g。药书虽说附子畏半夏,但经过我多次临床使用,并无任何副作用。本方经过加味之后,多年来,我在临床使用的效果颇佳。

使用本方,辨证的关键是咳痰清稀,如泡沫状,咽喉不红,这是“肺有寒饮”最重要的体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少患者,尤其是小孩,在感冒初期,即用抗生素压制,炎症虽暂时被控制住了,咳嗽、气喘仍然迁延不止,变成慢性支气管炎,一般的止咳药罔效。如见咳痰清稀,或干咳无痰,咽喉不红,舌淡口不渴,多是寒邪闭塞于内,不论时日多久,仍须用小青龙汤大力宣发。有的小孩属于“火体”,原本容易出现咽喉红痛,用大量抗生素之后,咽喉不红,服小青龙汤时,宜合用泻白散,即加桑皮10g,地骨皮10g,以防止肺中伏火被温药诱发。

28、厚朴麻黄汤治疗感冒喘息性咳嗽

宋某,女孩,9岁,2011年7月12日初诊。

患儿从6岁起,经常感冒咳嗽,每次持续一、两周,咳剧时,则能够听到喘息声,西医分别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咳嗽等,用过抗生素、激素、氨茶碱、雾化剂等药物,见效慢,体质越来越差,本次发作已经两天,怕冷,咳嗽,口渴,小便黄,大便偏干,痰白而粘稠,白天较少咳,晚上频繁,咳嗽加剧时,可以听到喘息声。察之面色不华,微喘,烦躁,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平素夜尿多,食欲不好。用厚朴麻黄汤加减:

厚朴10g  麻黄5g  干姜6g  五味子6g  细辛5g  石膏30g  杏仁6g  炒小麦30g  射干10g  苏子10g  五剂

7月16日二诊:咳喘已平,服中药期间未用西药。缓则当标本兼治,用参蛤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为丸:

蛤蚧2对  白参50g  苏子50g  白芥子30g  莱菔子30g  厚朴30g  射干30g  桑皮30g  黄芩30g  浙贝母30g  虎杖30g  紫河车60g  仙灵脾30g

一剂,为蜜丸,每天两次,每次5g。一剂大约可以服两个月,饭后开水送服。

服上方期间,没有感冒咳喘,食欲增加,夜尿减少,大便顺畅,体质增强。拟再服1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厚朴麻黄汤与射干麻黄汤都是小青龙汤的变方,我经常用之治疗小孩喘息性咳嗽,十分有效。《金匮要略》中记载射干麻黄汤的原文是:“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上气就是气喘,气往上逆;水鸡声就是青蛙叫的声音。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喘息性咳嗽的典型症状。射干麻黄汤即小青龙汤去桂枝、干姜之热,白芍之收,甘草之缓,专以麻黄、细辛宣肺,加射干利咽喉、配五味子下气,加紫苑、款冬润燥,加生姜配半夏开痰,四法荟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加大枣运脾和药性。整首方剂不寒、不热,药性平和,特别适合于小孩服用。《金匮要略》中厚朴麻黄汤的原文是:“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证候记述十分简略。此方即小青龙汤去桂枝、白芍、炙甘草,加厚朴、杏仁、石膏、小麦。保留了小青龙汤中的半夏、干姜、五味子、细辛四味药,按照清代陈修园的说法,这个四味药的组合,是张仲景“治疗水饮不可挪移之品”,加石膏之后,石膏配干姜,温凉并用,说明寒饮已经化热,形成了寒热错杂的局面;石膏配麻黄,不惟辛凉解表,还擅长宣泄痰热。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的作用大增,加小麦,可以益气、养胃、安神。全方以化饮、平喘、止咳为主,有麻黄之辛,干姜之温,石膏之凉、小麦之补,看似杂乱,但实际上非常适合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咳喘病。本案就是这种情况,我再加射干利咽喉,苏子平喘,效果更好。然而,在喘息性咳嗽急性发作时有效,在缓解时还须治本。故二诊时以参蛤散合三子养亲汤为丸剂标本兼治。

十七、心动悸脉结代

29、炙甘草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案例一: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

潘某,女,34岁,哈尔滨人,干部,已婚已育,1987年3月6日初诊。

患者一年前突然昏倒,几分钟后苏醒,昏倒时,无抽搐、吐白沫等现象,以前也没有昏倒以及头晕的病史。查脑电图正常,心电图严重紊乱,多为二联率、三联率,有电轴位移、T波倒置,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不高。心血管、神经内科多次会诊,怀疑有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始终无法确诊,医生告诫,夜晚睡觉不能离人,怕患者出危险。一年来,遍尝西药维生素B、谷维素、心律平、慢心率、黄杨宁等,中药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天王补心丹、养心汤、炙甘草汤等,均罔效。患者每遇工作紧张、休息不好时易发作,发作多在夜间,出现心悸,口干,不能平卧,几个小时后,才勉强昏睡,近来发作频繁,几乎每天必发。察之面色白,舌胖淡,脉结代,询之小便清长,大便干结,经常几天不大便,饮食尚可,宜用炙甘草汤,处方:

生地60g  炙甘草15g  桂枝10g  党参15g  阿胶10g(甜酒蒸兑)  麦冬15g枣仁15g  生姜10g  大枣15g  七剂

3月14日二诊:服上方后,当天即心悸好转,平卧如常,服药期间,大便畅快,食欲如常,偶尔心悸,但比以往任何发作的时候都要好。察之面色开始红润,舌胖淡,脉缓弱,续服三十剂。

按语:本案每次发病时,不仅症状表现严重,心电图检查结果也很不理想,但发病之后,患者又能够恢复正常,并未妨碍学习和工作,心电图也无异常,得病20年,始终未能确诊是冠心病,还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是其他病,中西医均找不到对症的药物,故在初得病的那年,有西医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建议患者安装起搏器,遭到拒绝,因为患者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自我恢复的能力,何况疾病毕竟是阵发性的。一诊时,我也感到奇怪,明明以前的许多中医治疗方案是正确的,特别是炙甘草汤乃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经典方,完全符合患者的脉证,为什么没有疗效?思考良久,我仍然选择了炙甘草汤,不过在剂量上作了调整。自连续服炙甘草汤30余剂之后,20年来,患者很少发病,每年发病平均不到一、二次,每次发病,适当休息即可缓解,有时服原方几剂,即保平安,维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至今仍然未安起搏器,也未确诊究竟是何病。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养心脾;生地黄、麦冬、阿胶、枣仁养心补血,润燥生津;桂枝、生姜、清酒性味辛温,通阳复脉,与滋阴养血药物相配,则动静结合,温而不燥,共收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长期心律不齐,气血虚的居多,首选方当为张仲景的炙甘草汤,《伤寒论》云:“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凡是病人面神疲,舌淡脉细,或脉结代,无论心电图检查有没有器质性改变,都有良效。其中,人参可根据情况用红参、白参、党参,或用西洋参,服药后即使病人有口渴等轻微上火的现象,也不可轻易减去桂枝,须借其温通血脉。原方本有麻仁,无枣仁,清代尤怡认为当用枣仁,改得甚好。原方的干地黄,即现今的生地。

该案有本人的一处用药心得,即大剂量运用地黄。有关炙甘草汤中地黄的剂量问题,历来有不同见解,如岳美中先生提出:方中的生地当用48g,因为这个病是气血两亏所至,阴血不能速生,非大剂量不可,但阴又主静,无力自动,必借阳药催动。然而,阳药的剂量不能与阴药等同,否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晒干,又怎能润枯泽燥呢?”岳老还提到叶天士经常用此方治疗荣卫亏损的全、半身麻痹感,这很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此说对我很有启发。

本案的治疗我采用了岳美中先生的思路,炙甘草汤中的生地用到60g,当然,最主要的还不是岳先生的理论说服了我,而是见到患者经常大便干结而非稀溏,胃口尚佳而非纳呆,这就有了用大剂量生地的基础。通过这个病例,我不仅对炙甘草汤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对重用地黄的方剂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张景岳的金水六君煎治疗咳嗽气喘,熟地用30g,陈士铎引火汤治疗咽喉疼痛,熟地用90g,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往往疗效卓著。其辨证的关键,在于大便秘结而食纳尚可,这是阴血亏虚,火浮于上的证候,用大剂量地黄,一方面是滋养阴血,另一方面,是利用地黄的滋腻沉降之性,引火下行。本案的心悸,脉结代,不能平卧,也可视为阴血亏虚,火浮于上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家必备十良方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最受欢迎的中医讲座)
经方治鼻炎整理总结篇|经方读书社
咳喘
咳喘痰多,冯世纶抄方,射干麻黄汤案三则
经方一百首3和4 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  葛根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越婢汤 射干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四逆散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