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八、呕吐

十八、呕吐

  A 实证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1.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9克 白芷9克 大腹皮9克 紫苏9克 茯苓9克 陈皮6克 白术6克 厚朴6克 半夏曲6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生姜15片 红枣15枚 。

 1.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

 2.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红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3.若偏湿重,苔厚垢腻,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

 4.如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呕吐加减:

1.挟有食滞,脘痞嗳腐,去白术、甘草、红枣。

2. 加鸡内金、神曲以消食导滞。

3. 风寒偏重,寒热无汗,头痛身楚,加荆芥、防风、羌活以祛风寒、解表邪。 

4. 兼气机阻滞、脘闷腹胀,加木香、枳壳以行气消胀。 

5. 表邪偏重者,加防风、荆芥;

6. 兼宿滞者,加服保和丸;

7. 寒偏得者,加砂仁;

8. 夏令感受暑湿之邪者,加佩兰、鲜荷叶、六一散;

9. 若感受秽浊之气者,可予玉枢丹,每次0.6-1.5克,1日2次,温开水磨服。

【辨证加减】

1.风寒重者,可加大紫苏、生姜用量,或再加荆芥、防风,酌减大腹皮、桔梗,以解表散寒。

2.发于暑令者,减紫苏,加荷叶、香薷,或改用香薷散加味,以祛暑化湿。

3.伴腹泻者,可重用茯苓,酌减桔梗、大枣,加泽泻、山药、车前子,以健脾渗湿。

4.兼夹宿食,嗳腐腹胀者,酌减桔梗、甘草、大枣,可加神曲、佛手、砂仁,以消食导滞。

5.泛酸者,可酌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刀豆壳,以和中制酸。

6.胸闷呕恶,骤发暴吐,舌苔浊腻者,为秽浊犯胃,可加玉枢丹。

7.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而呕者,可去桔梗、白芷,加柴胡、黄芩、香附,或改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8.若寒热错杂,痞结于中,脘腹痞胀,呕逆不止者,可酌减大腹皮、白芷、桔梗,加黄芩、黄连,或改服半夏泻心汤以辛    开苦降,和中消痞止呕。

2 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2.保和丸

 处方:山楂18克 神曲6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陈皮3克 连翘3克 莱菔子3克

加减:

1.如食积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

2.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酌加黄芩、黄连等清热之品;

3.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下通便;

4.兼脾虚者,宜加白术、党参、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 

1.因食而吐者,重用山楂。

2.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

3.因面食而吐者,重用莱菔子,加麦芽。

4.因酒食而吐者,加白蔻仁、葛花、枳椇子,重用神曲。或改服葛花解酲汤。

5.因鱼、蟹食而吐者,加苏叶、生姜。

6. 因豆制品食而吐者,加用生萝卜汁。 

7.腹满便秘者,加生大黄、枳实以荡涤胃肠,导滞通腑,使浊气下行;

8.胃中有热,伴口臭口干,苔黄腻者,加芦根、黄连、黄芩;

9.胃寒伴胃痛,嗳气畏冷,舌淡,脉弱者,去连翘,加干姜、砂仁。

3 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3.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术6克 炙甘草6克 半夏24克 生姜24克

加减:

 1.如眩晕甚者,加泽泻,利水消饮邪;

 2.咳嗽呕吐稀涎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

 3.干呕,巅顶疼痛,肝胃阴寒水气上逆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暖肝,开郁止痛;

 4.身瞤动而水气上泛,加附子,以温散水气;

 5.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

 6.脘腹胀满,苔厚,去白术,加苍术、厚朴以行气除满。

 7.脘闷不食,加白蔻仁、砂仁以化浊开胃。

4 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4.四七汤 

【组成】半夏15克 茯苓12克 紫苏叶6克 生姜14片 红枣3枚 厚朴9克,呕吐加减:胸胁胀闷疼痛较甚,加川楝子、郁金、香附、柴胡以疏肝解郁。

若呕吐酸水,心烦口渴+

5.左金丸(

组成】黄连 180克 吴茱萸30克 )

5.痰郁化热证:症见眩晕,胸膈烦闷,口苦,失眠,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弦滑者,治宜化痰泄热,和胃止呕。

6.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5克 半夏9克 橘红6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竹茹9克 枳实9克 生姜6克 红枣1枚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4.失眠者,加远志、龙齿、朱砂、茯神、夜交藤。

 5.神情忧郁者,加木香、郁金、白蒺藜、菊花、石菖蒲等。 

6.呕吐清水痰涎,脘腹满闷,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胃中水声漉漉,头眩心悸,苔白滑或腻,脉弦滑。

7.二陈汤加味;

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乌梅1枚 生姜6克 红枣2枚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15.如以寒痰凝滞为主,则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助温化寒痰。

呕吐加减:

1. 若纳差者,加砂仁、白蔻仁;

2. 若痰饮化热见心烦口苦、失眠者,加竹茹、枳实、黄连以清胆和胃,化痰饮、止呕吐;

3. 若脾气气虚者,加苓桂术甘汤;

4. 若胃气虚弱,痰饮内阻者,选用旋覆代赭汤。

8.泽泻汤加味;

泽泻15-30克 茯苓30克 天麻15克 制半夏15克 

7.呕吐清水痰涎,脘闷痞满,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或头晕心悸。苔白滑或腻,脉弦滑。

9.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15g,生姜12g,茯苓9g,白术6g、陈皮6g、甘草6g    

【辨证加减】

   1.胃脘冷痛,恶寒者,可加桂枝、高良姜,干姜,以温中散寒。

   2.脘腹痞胀,便溏者,可加苍术、厚朴、砂仁、木香,或改服和胃二陈煎,以燥湿化痰。

   3.如吐清水痰涎多者,可加用牵牛子、白芥子各2g,研末装胶囊,每日分3次吞服,以增强化饮之功。

   4.如痰郁化热,壅阻于胃,胃失和降,出现眩晕、心烦、少寐、恶心呕吐等症,可用黄连、竹茹,

        或改服黄连温胆汤,以清胆和胃,除痰止呕。

   5.如兼食积不化者,可去甘草,加神曲、谷麦芽,或改服白术汤,以消食导滞。

     6. 胃热炽盛或胃气虚寒者皆可配伍用之,胃阴亏虚所致干呕呃逆者慎用。

8.痰浊蒙蔽清阳:症见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宜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10.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代赭石;

半夏4.5克 明天麻3克(包) 茯苓3克 橘红3克 白术9克 甘草1.5克 代赭石5克生姜3克 红枣2枚 

1.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以利湿化饮;

2.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代赭石以潜阳熄风。 

9.呕吐泛酸,恶心,口苦,嗳气频作,脘胁烦闷不适,嘈杂,每因情志过激而证情加剧,舌边红,苔薄腻或微黄,脉弦。

11.大柴胡汤加减;

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呕吐加减:

1.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2. 肝郁化热,热象重者,加黄连、吴茱萸、郁金以清肝泻火,辛开苦降;

3. 化火伤阴者,少加石斛、沙参以养阴。

10.气郁化火证:症见呕吐酸水,心烦口渴。

12.左金丸加减;

黄连9克 柴胡3克 青皮5克 山栀子6克 黄芩6克 吴茱萸1.5克 

1.吞酸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

 2.胁肋疼甚者,可合金铃子散。 

11.俯气不通证:症见呕吐、口苦、嘈杂、大便秘结。

13.调胃承气汤加减;

大黄12克 炙甘草6克 芒硝12克。

12.郁火伤阴证:症见呕吐,口燥咽干,胃中灼热,舌红少苔者,

14.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

  B 虚证  

1脾胃气虚 ,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常吐涎沫。大便不畅

15.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木香2克(后下) 砂仁2.5克 人参3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加减。

1. 呕恶频作,噫气脘痞,加旋复花,代赭石以镇逆止呕.

2. 泛吐清水较多,脘冷肢凉者,加附子、肉桂、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 

 【辨证加减】

1.四肢不温,喜热饮,中焦虚寒较甚者,加川椒、白蔻仁、干姜,或改用正元丹,以温中和胃。

2.若胃脘冷痛拘急,喜温者,可加黄芩、桂枝、白芍,或改服黄芪建中汤,以温中缓急。

3.若呕不能食,可加旋覆花、代赭石、紫苏梗,以助降逆止呕之力。

4.酸水较多者,加吴茱萸、瓦楞子,或加用吴茱萸汤,以暖胃抑酸。

5.胃脘胀闷,疼痛,呕吐酸馊腐秽,大便臭秽,夹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兼食滞内停者,加神曲、麦芽、谷芽,以消   积和胃。

6.喜唾涎沫,苔腻不化,兼夹湿浊者,加苍术、佩兰、藿香,以化湿醒脾。

中气大亏:症见呕吐,气短懒言,体倦乏力,脉虚弱。

16.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2 脾胃虚寒:呕吐反复迁延不愈,劳累或饮食不慎即发,伴神疲倦怠,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

17.附子理中丸合香砂六君子汤;

炮附子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砂仁3克、木香3克、生姜9克

加减:

1. 呕吐清水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散寒,

2. 降逆止呕;若呕吐酸水者加黄连、竹茹。

5.气虚者,可与香砂六君子合用。

肾,肾阳亦虚:症见呕吐,完谷不化,汗出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脉沉细,

18.附子理中汤;

炮附子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肉桂3克(冲粉服) 吴茱萸6克  干姜9克

呕吐证:

1. 本证尚可增加益气温中,散寒制酸之品,如黄芪、高良姜、川椒、乌贼骨等。

2. 呕吐较甚,可加砂仁、半夏之类以理气降逆止呕。

3. 呕吐清水不止,可加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吐。

4. 若呕吐酸水者加黄连、竹茹。

5.气虚者,可与香砂六君子合用。                           

3 胃阴不足:反复发作,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19.麦门冬汤加减;

麦门冬15克  半夏24克  人参9克  甘草6克  粳米9克  红枣12枚

1.阴伤甚者,加沙参、玉竹等;

2.咳逆较甚者,加百部、款冬花等;

3.呕吐较甚者,加竹茹、生姜等;

4.方中用西洋参代人参,则益气养阴之功更佳。 

呕吐加减:

1.呕吐较剧者,可加橘皮、竹茹、枇杷叶等以和降胃气,而止呕吐。

2.余热甚者,加黄连、连翘。

3.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白蜜以润肠通便。

4.气虚者,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 

呕吐加减2:

1.阴虚重者,加石斛、沙参、生地;

2.气阴两虚者,人参改用西洋参以益气养阴生津而不燥;

3.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去人参,并加蜂蜜,但消渴病人禁用蜂蜜,可加熟地、当归;

4.呕吐甚者,加竹茹、枇杷叶;

5.胃中有热者,并见吞酸、口臭、溲赤者,加石膏、知母、芦根;

6.胃阴虚兼气逆肝旺者,证见干呕频频,心烦面红,口干苔剥或苔薄少津,脉细弦者,用石斛、沙参、麦冬、丁香、沉香、制半夏、生地、陈皮、竹茹、绿萼梅。 

 【辨证加减】

1.呕重者,可酌加陈皮、竹茹、枇杷叶,以助降逆止呕之力。

2.余热未净者,可酌加胡黄连、青蒿、地骨皮,以益阴清热。

3.大便干结者,可酌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等,以润肠通便。

4.气阴两虚者,可酌加白术、淮山药,以益气健脾。

5.如津伤过甚口渴者,则宜减少半夏用量。可再加石斛、瓜蒌仁、知母、沙参、芦根之类,以生津养胃。

脾胃阳虚证: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喜喛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

20.理中汤;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肉桂12克

 2.心悸者加茯苓6克

 3.呕吐者去白术,加生姜9克

 4.口渴者,白术加至14克

 5.腹中痛的加人参至14克

 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

 7.腹满的去白术,加附子5克

 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9.寒湿发黄;阳虚失血,加黄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

 10.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呕吐证:

1. 本证尚可增加益气温中,散寒制酸之品,如黄芪、高良姜、川椒、乌贼骨等。

2. 呕吐较甚,可加砂仁、半夏之类以理气降逆止呕。

3. 呕吐清水不止,可加吴茱萸以温中降逆止呕吐。

4. 若呕吐酸水者加黄连、竹茹。

胃阴不足:反复发作,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1.麦门冬汤加减;

麦门冬15克  半夏24克  人参9克  甘草6克  粳米9克  红枣12枚

1.阴伤甚者,加沙参、玉竹等;

2.咳逆较甚者,加百部、款冬花等;

3.呕吐较甚者,加竹茹、生姜等;

4.方中用西洋参代人参,则益气养阴之功更佳。 

呕吐加减:

1.呕吐较剧者,可加橘皮、竹茹、枇杷叶等以和降胃气,而止呕吐。

2.余热甚者,加黄连、连翘。

3.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火麻仁、白蜜以润肠通便。

4.气虚者,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 

呕吐加减2:

1.阴虚重者,加石斛、沙参、生地;

2.气阴两虚者,人参改用西洋参以益气养阴生津而不燥;

3.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去人参,并加蜂蜜,但消渴病人禁用蜂蜜,可加熟地、当归;

4.呕吐甚者,加竹茹、枇杷叶;

5.胃中有热者,并见吞酸、口臭、溲赤者,加石膏、知母、芦根;

6.胃阴虚兼气逆肝旺者,证见干呕频频,心烦面红,口干苔剥或苔薄少津,脉细弦者,用石斛、沙参、麦冬、丁香、沉香、制半夏、生地、陈皮、竹茹、绿萼梅。 

 【辨证加减】

1.呕重者,可酌加陈皮、竹茹、枇杷叶,以助降逆止呕之力。

2.余热未净者,可酌加胡黄连、青蒿、地骨皮,以益阴清热。

3.大便干结者,可酌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等,以润肠通便。

4.气阴两虚者,可酌加白术、淮山药,以益气健脾。

5.如津伤过甚口渴者,则宜减少半夏用量。可再加石斛、瓜蒌仁、知母、沙参、芦根之类,以生津养胃。

单验方

   (1)频嚼生姜。用于干呕不止及胃寒呕吐。

   (2)丁香、半夏各lOg,加生姜4片,同煎温服。治脾胃虚寒呕吐。

   (3)鲜芦根2509,切碎,水煎取浓汁,频频饮用。治胃热呕吐。

   (4)藿香lOg,炒苏子lOg,水煎服。治外感夹食之呕吐。

   (5)藿香lOg,半夏lOg,水煎服。治外感湿邪所致呕吐。

   (6)饭锅巴,如掌大一块,焙焦研细末,生姜汤送下。治饮食停滞呕吐。

   (7)黄连、苏叶各3g,水煎服。治胃热呕吐。 、

   (8)乌梅肉150g,蜂蜜150g,熬膏,日服3次,每次20ml。治胃阴不足呕吐。

   3.食疗方

   (1)伤食呕吐

   ①山楂麦芽饮:山楂与炒麦芽各log,将山楂洗净,切成薄片,与炒麦芽同放杯内,加开水,盖上杯盖,泡30分钟即成。代茶饮。

   ②莱菔粥:莱菔子炒研末,与粳米同煮粥,频频服。

   (2)胃热呕吐

   ①鲜芦根60g,水煎,频频饮。每次量不宜过多。

   ②西瓜鲜汁,少量多饮。

   ③枇杷饮:枇杷叶与鲜芦根各lOg。将枇杷叶用刷子刷去毛,洗净、烘干,鲜芦根洗净,切成片。同放锅内,加清水              适量先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煎30分钟,代茶饮,温服。

   (3)痰饮呕吐

   ①姜汁米汤:生姜汁3~5滴,滴于米汤内频服。

   ②橙子煎:橙子水泡去酸味,加蜜煎汤频服。

   (4)肝气犯胃呕吐

   ①橘饼少量,时时嚼服。

   ②砂仁藕粉:砂仁1.5g,木香1g,研细末,和藕粉、白糖一起冲服。

   (5)虚寒呕吐

   ①蜜姜汁:姜汁半茶匙,蜜1汤匙,开水调服。

   ②陈皮红枣饮:红枣3个去核,陈皮1块,水煎饮服。

   ③干姜煎水,频饮;或干姜研细末,每次用3克,粳米粥调服。

   (6)阴虚呕吐

   ①陈皮梅,每次5个,煮烂食之。

   ②雪梨汁、荸荠汁、藕汁,均可常饮。

   ③羊乳饮:羊乳1大茶杯,竹沥水2茶匙,蜂蜜2茶匙,韭菜汁1茶匙。先煮羊乳,熟后放入竹沥水、蜂蜜及韭菜汁,调匀,待温频饮之。

   ④生地黄粥:鲜生地1509,洗净捣烂,纱布挤汁。先用粳米50g,冰糖适量,同入砂锅内,加井水800ml煮成稀粥后,将生地黄汁冲入,改文火,再煮一沸即可。每日3次温服。

   4.药物外敷及局部用药

   (1)吴茱萸30g,生姜汁适量。吴茱萸研末备用,临用时取3g调姜汁贴敷,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每天换药1次。适用于肝气犯胃呕吐。

   (2)佛手、明矾、半夏各等份,生姜汁适量。前3药共为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敷神阙穴,日1次。适用于痰饮内阻呕吐。

   (3)大黄、丁香、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取药末lOg,撒于黑膏药中间,贴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用于胃热呕吐。

   (4)生姜15g,半夏lOg,上两药捣烂后炒热,将炒热的药物外敷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寒饮                   呕吐。

   (5)大葱、胡椒、吴茱萸各适量,将上药共捣烂,炒热,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用于胃寒呕吐。

   (6)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大葱1根捣烂,加吴茱萸粉,用醋或开水调成膏,贴涌泉穴。用于寒性呕吐。

   (7)蓖麻子仁捣烂,敷涌泉穴。治热性呕吐。

   (8)白矾、绿石各等份,共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贴涌泉穴。用于热性呕吐。

   (9)鲜地龙若干条,洗净泥土,撒上白砂糖,顷刻化为糊状,加面粉适量和成药饼,贴涌泉穴。用于热性呕吐。

 单方验方2

1。外感挟食的呕吐 藿香17克,炒苏子9克,水煎,顿服(《中医内科学》江苏新医学院编)。

2.外感湿邪所致呕吐 藿香12克,半夏9克,水煎服(《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

3.饮食停滞呕吐 饭锅巴、如掌大一块,焙鱼研为细末,用生姜汤送下(<<中医内科学》江苏新医学院绸)。

4.胃热呕吐

(1)黄连、苏叶各3克,水煎服(《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一.

(2)连、苏叶各5克,竹茹12克,水煎服(《中医内科学》江苏新医学院编)。

(3)黄连3克姜炒、石膏60克火煅,为末,开水送下(《寿世保元》)。

(4)栀子(炒黑)、朴硝各等分为末,每服二,三茶匙、开水送下(《寿世保元》)。

5.痰饮呕吐 生姜捣汁涂舌,或生姜片口含。 .

6。脾胃虚弱之呕吐

 伏龙肝(灶心土)30-60克, 水煎15分钟后,去渣取汤, 冲入生姜汁一匙,一次服下(《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 .

7.胃阴不足的呕吐

 乌梅肉120克,蜂蜜120克,熬膏,曰服3次,每次服20毫升。

(二)外治法 .

1。塞鼻法

 取伏龙肝为末,水调成柱形,塞入两鼻孔。 此法适用于闻药气即呕吐的患者(《寿世保元。卷三。呕吐》).

2.敷足心法

(1)鲜地龙数条,捣烂敷两足心,用布包扎.适用于热呕(《中医外治法》,曹欣荣,詹永康编).

(2)用蓖麻仁30克捣烂敷两足心,治呕吐不止(《同上》)。

(3)用鸡蛋清调绿豆粉敷足心,可治热呕(《同上》)。

3.敷石门穴法

 田螺数个去壳,加食盐少许捣烂,敷脐下石门穴一小时。适用于温热病呕吐(《同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呕 吐1
呕吐/腹泻/反胃/嘈杂/泛酸/腹胀怎么办?实用,纯干货
中医内科讲义 ---之五
国医大师邓铁涛经方运用心得——旋覆代赭汤
呕吐常见症状
痞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