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73中医小药方三十三(一百首)

1.治疗全身骨节痛秘方;

穿山甲15g怀牛膝15g青风藤15g海风藤15g追地风15g千年健15g细辛15g。酒5斤,封口七天后开坛喝酒,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克,饭后服用。注;高血压,心脏病,酒精过敏体质者禁用。 本方可治全身骨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本方的来历;长假其间,初登华山 ,遇一老者,腹痛难忍,吾见 状,出手扎其足三里,可谓手到病除,老者说出本方,以表谢意。方随余多年,治愈者众。

 2.治疗重度失眠经验方:

生龙牡各30g 茯苓18g 丹参30g 合欢皮15g 炒交藤30g 远志10g 龙眼肉10g 五味子6g 食欲不振可加黄芪18g 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第一次睡前一小时服,中午饭后半小时服.加上每天适当的体育锻炼二十分钟,一般三天后见效,十天基本上睡眠明显好转.这是中医老教授经验方,我们医院很多护士因为上班无规律,很多失眠的都用了此方效果显著.各位如试后效果明显.

 3.久咳痰喘,一招即愈!

咳嗽不止,同时喉龙痛,尤其晚上咳嗽比白天更厉害无法入眠;先后服用多种消炎止咳药治了半个月都沒治好。近日用【九味方】:即板兰根、生甘草、白茅根、紫苏梗或叶、桑白皮、野菊花、罗汉果[捣碎],各15克;百合、鱼腥草各50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白扁豆50克、金银花20克、麦冬20克共十二味药,煎前用热水先泡一小时,先后煎三次,每次煎放二大碗水,煎至剩一碗半后倒出,再煎第二次、第三次,将三次煎的药液放一起搅匀,最后将50克百合放入,最后用小火煎十分钟即可饮用,一日3至4次[六至八小时饮一次,每次一小碗]当天即见特效,妻子只用了一付就治好了久咳病。久咳病一般都是肺热,在吃药期间虽忌辛辣[如生姜丶大蒜丶大葱等]还应忌魚[鱼生火]和肉[肉生痰]以兔影响药效。愿久咳病患者早曰康复。这个方非常好,沈阳有二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近日用了我献的此方,仅一付就治好了久咳病。我想要献方就应献管用的,灵验的方才好!

 4.益脾散治疗上睑下垂 } 秧米锅巴(两面黄,焦者不取)1000g,蚕豆(炒去壳)500 g,白扁豆子(炒)、白术(炒)各300g,党参、黄芪、当归各250g,升麻、柴胡各100g,陈皮50g。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天早晚各取40g,开水调成糊状,加糖适量服用。儿童酌减量。.

5.  阳虚咳嗽案:女,46岁,初诊,反复咳嗽年余,加重3个月。现咽痒咳嗽,痰白有泡沫,心悸,头晕,口淡兼口干,屡服中西药少效,。P80次/分,BP17/12kP,心率不整,早博6_8/分,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舌略黯红,有齿痕,脉结,寸关弱。证乃素体阳虚,心阳虚,致肺气虚咳嗽。治宜温阳散结化痰。处方:党参,茯苓各20g,桂枝,泽泻,麦冬,炙甘草各10g,干姜,阿胶(烊)各6g细辛,五味子各3g,大枣3枚,2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症及舌脉如前,此乃心阳虚衰,阳损及阴,气血失和,肺气上逆之象。治宜温阳散结,调和气血。以上方加熟地黄,当归各20g,白芍10g,去阿胶,大枣。加五味子量至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已无咳嗽,心悸,仍口淡咽干。心率整,脉细弱。效不更方,守上方又服3剂,尽剂而愈。体会:本例久咳病机有二:一为素体阳虚,阴寒之气上逆致咳。二为气血失和。气为阳,血为阴,肺主气,心主血,阳损及阴,气血不和则肺气上逆,久咳不已,初诊只以通阳散结化痰为法,用炙甘草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无效,实未考虑到阳损及阴,气血失常,宜加调和气血之品。二诊时加熟地黄,当归,白芍养血,使年余顽咳,

6.气逆咳嗽案:男,33岁,初诊:反复咳嗽3年余,加剧2月,患者缘于3年前,常觉气从胸部上冲,干咳不已,近2

月加剧,服药无效。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双肺未闻干湿性罗音。咽红,舌黯红,苔薄黄,脉细。证乃肺气不降,气逆致咳。治宜滋阴泻肺,降气止咳。处方:百合,生地黄,天冬,麦冬,百部,仙鹤草各15g,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枳实,五味子各10g,射干,炙甘草各6g。3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咳逆缓解,守方稍增减,共服药8剂,3年顽咳得以治愈。体会:本例咳嗽,症见气逆上冲,非从脐下,乃从胸中上冲,实为肺肾阴虚,肺失肃降,肺气壅滞而致气逆。故以百合地黄汤滋养肺肾,以泻白散加黄芩,枳实,射干清降肺气,五味子纳气,使肺气宣畅,肾能纳气,咳逆渐愈。

7.年前验证了下四神煎,果然有效

有长辈:女,63岁,双膝关节肿胀、疼痛,难以下床活动,已卧床近1个月,在外针灸、输液未效,因串门而得知病情,自觉正可体验下四神煎的功力。从网上搜来原方及用法,黄芪用至250g,牛膝90g ,远志90g,石斛120g,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30,煎一碗,一气服之。即盖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节后拜年诉服2剂后已可下地行走,虽有不适,较之以前症状大减,嘱继服2剂,不必盖被。第1剂是中午煎药,下午服用,初次服一半,虽盖被而诉未有汗出,第二天早晨,服余药时汗出。第2付药也是如此。此人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哮喘病史、左下肢静脉曲张、瘀积性皮炎,长期服用代文,服黄芪如此剂量血压未有明显波动,此为我第一次用如此大剂黄芪,值得一记!

8.中风偏瘫验方----偏瘫。属中风后遗症。分为出血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栓塞。上述病症采用中医药疗法效果显著。-----虻虫3克。蒲黄3克。三七4克。灯盏细辛4克。丹参4克。共为末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续服药20天恢复快者症状改善或消失。能从事脑力劳动和轻体力劳动。生活完全自理

9.肩周炎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克。桂枝。赤芍。姜黄。羌活。当归。各6克。桑寄生9克。地龙10克----益气补血。温经和营。怯风利湿。活血通络。疗效颇好

10.疗脚气(脚癣)一秘方

该法是老师传授于我的,屡用屡效,在此贡献给大家,希望斑竹给加一分。 明矾20 苦参60 黄柏30 白鲜皮30 蛇床子30 板蓝根30 公英30 地丁15 加水35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后泡脚,每晚一次,一般7天左右即愈

11.舌癌验方

 【组成】黄芪30克,党参、当归各15克,川芎12克,丹参20克,半枝莲15克,山慈菇、山甲珠各10克,三七6克,藕节10克,陈皮、金银花各15克,连翘、蒲公英各12克,黄连10克,砂仁6克,鸡内金、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气血双补,软坚化瘀,清热解毒。

【方解】舌癌属中医“舌菌”,方中以黄芪、党参补气以壮生机;当归补机体之阴血;川芎、丹参、藕节、三七活血化瘀;半枝莲、山慈菇、山甲珠软坚散结、抗癌平赘;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连、甘草清热解毒、泻心火;陈皮、砂仁理气醒脾;枸杞子滋肾益精补先天,共成气血双补、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之剂,故取得较好疗效。

【主治】舌癌。

【疗效】治疗1例舌体色素基底细胞癌,先后服药130多剂。治后肿物消失,舌体活动自如。

12.治疗胸闷心悸心包积液圣 @紫竹玄机 秘方处方: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玉竹30g,丹参15g,鱼腥草30g,葶苈子15g。连服三剂。方解:服药后浮肿消退,但仍感胸闷,乏力,以上方加生黄芪15g,连服五剂,用药后前症病情稳定,但关节仍僵硬,嘱口服风湿专药益肾蠲痹丸3g,每日三次,用药棉沾祛风活络酒(生马钱子30g,蜈蚣3条,全蝎10g,没药50g,浸入白酒500ml内约半个月)外擦患处,因马钱子有剧毒,故该酒禁止入口,停服所有西药,坚持服益肾蠲痹丸5个月余,关节疼痛消失,诸指能伸曲,可打麻将娱乐,至今情况良好。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慢性病,坚持服药才能益肾蠲痹,顽症解除。该案多年顽痹,且致心痹,危象四起,经用中药起死回生。

13.坐骨神经痛案:【诊断要点】单侧或双侧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下行性放射痛和触压痛,活动受限,多为劳动后发作或加重,伴面色苍白,神疲,舌多呈淡白或淡暗,脉多呈细弦或细涩。治疗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处方:黄芪30_60g,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各12g,川芎6g,随症加减:腰痛较甚者,选加巴戟天,淫养藿各15g,杜仲,续断各12g。下肢痛为重者,加牛膝15g,桂枝9g。疼痛较剧者选加三七(研末冲服)3g,川山甲(先煎)15g,白花舌12g,气虚症状较明显者加党参30g,白术12g。男52岁,会计,初诊,右臀,大退后外侧疼痛,活动受限9个月,加重1周,开始时能坚持工作,服过布洛芬,消炎痛等药及针灸,理疗,但症状一直未能缓解。近1周来,右臀,下肢疼痛加剧,行走困难,遂由家人送来就诊。检查:痛苦面容,右侧跛行,沿右侧坐骨神经走向有压痛,舌淡暗,脉细弦。作X线腰椎摄片示第2_5腰椎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右侧坐骨神经痛。中医诊断为痹症,气虚血滞型。治拟补气益血,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黄芪45g,桃仁,红花,赤芍,杜仲各12g,牛膝,穿山甲(先煎)各15g,川芎6g,三七(研末冲服)

14. 血管神经性头痛案:【诊断要点】头部一侧或两侧胀痛,刺痛或搏动性跳痛,疼痛较为剧烈,间歇发作,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舌淡红或黯红或有瘀点或斑,脉弦细或细涩。(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30g,桃仁9g,当归12g,川芎,地龙,红花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头痛甚者加白芷,土元,恶心呕吐较重者加半夏,生姜,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白薇。兼寒邪者加细辛,桂枝。【病案】女,42岁,初诊,患者左侧偏头痛4年,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近日头痛又作,病势加重,在当地卫生院用西药治疗未能缓解。现症:头部左侧呈搏动性跳痛,时轻时重,甚则刺痛,头晕纳差,神疲乏力,舌体胖质黯,脉弦细而涩。证属气虚血瘀,脉络受阻。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止痛。方以补阳还五汤加白术12g,白芷,土元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10剂后头痛完全消失。将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g,连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15. 胃脘痛案:男,50岁,律师。胃区反复疼痛10余年,疼痛固定,喜暖拒按,常于夜间痛醒,畏寒肢冷,便溏,每年于秋冬之交,排黑便1_2次,每次排黑便前,胃痛加剧。X线胃肠钡餐透视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服香砂养胃丸,及西药雷尼替丁等药治疗,虽有缓解,但仍频频复发。诊时面色晄白,舌体紫暗,苔搏白,脉细涩,。诊为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寒,血虚凝滞。治宜温中祛寒,益气活血,方用阳和汤加减。处方:熟地黄25g,鹿角胶(烊化)15g,麻黄3g,肉桂6g(后下),炮姜,炙甘草各6g,砂仁12g,黄芪2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进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5日后再诊,疼痛消失。原方再进5剂,胃痛及黑便久未复发。体会:清代医家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创立阳合汤。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和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瘀通滞的功效。主治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证。现代医学多用于外科,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余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本方治疗胃脘痛,获得良效。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本例胃脘痛10余年,疼痛固定,喜暖拒按,舌体紫暗,为血虚寒凝,胃内阳气受......

16.治风湿病的三味主药使用经验!

 现代医学风湿病与中医痹证,基本上可以说是同义词,是一大类有关结缔组织病及骨与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疾病的总称,所包甚广,其发病率及致残率是比较高的,而且缺乏特效药,或者毒性较大,难以坚持服用,以致影响疗效,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相对来说。中医药在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疗效较为满意,副作用也较少。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以下三味中药,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仅谈一点使用体会。 一、穿山龙 穿山龙产于东北、西北等地,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别名甚多,如过山龙、串山龙、穿地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紫黄姜等。但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以及卫矛科大芽南蛇藤的根,也叫穿山龙,不可混淆。本品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含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穗菝葜甾苷等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衡体皂苷,乃生产甾体类抗炎药的原料。因此它不仅有舒筋活血、镇咳、祛痰、平喘、消食利水和改善冠脉流量、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还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主要药物。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首先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

17.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4/9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7),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粥饮,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汤见后卷。

【3.19】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4/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8.近年来用白头翁配合辨证论治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例一许某,26岁,2000年7月15日诊。患者于1月前不明原因头皮痒继而四肢胸腹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疹,上覆白色鳞屑,轻度瘙痒,在个体诊所注射某中药物(药名不详)斑疹消失,但2天后复发。周身遍布红色丘疹,上覆白色鳞屑,瘙痒,心烦失眠,舌红,苔薄润,脉沉弦。诊断为银屑病活动期,血热毒盛,外溢肌肤,予红白克银汤。白头翁60 红藤30 紫草30 板蓝根30 茅根30 芦根30 山豆根10 茜草10 甘草5 朱砂1(冲) 青黛2(冲)5剂后诸证减轻,皮损变薄,颜色变浅,白头翁加到90克,连用1个月皮损消失感觉良好,嘱咐清淡饮食,安逸情绪,并用朱砂安神丸和栀子金花丸巩固。例二张某,47岁,2001年1月10诊。自述患银屑病10年,冬重夏轻,红复方青黛丸和迪银片治疗效果不好,现满头周身斑疹密布,色紫暗,上覆白色鳞屑,心烦急躁易怒,舌淡红,苔薄微干,买沉细略弦。束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血热风燥,瘀热阻滞,予红白消银汤。

19.二合一根治癫痫(俗称羊羔疯)秘方【天中济仁堂】【经典收藏】(积德行善.杜绝暴利)

(药物组成):马钱子八两 地龙八钱 香油一斤.(制法):用香油将马钱子炸透(以马钱子断面紫红色为度),地龙去泥土焙干.两药共研细粉,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分,一日一次,晚上睡觉前用淡盐水送服.注:若久病者可先服‘黄芪赤风汤’(黄芪三两 赤芍一钱 防风一钱,水煎服),后用此药,久服可根治.

20.上海名医钱伯文教授治疗脑瘤方;脑瘤1号方:当归12克,陈胆星10克,姜半夏6克,夏枯草10克,昆布20克、天竺黄12克,生牡蛎30克,石菖蒲10克,象贝母20克,茯苓20克,海藻20克,赤芍20克,天龙3条,远志肉10克,黄药子6克。主治:颅脑肿瘤。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21. 于某,女,45岁,云南人,2013-12-17初诊,头晕5天,走路坐着躺着时都晕,起则头旋,天昏地暗,腿发软,由朋友扶着前来就诊,鼻子发热,想吐,颈椎难受。患者平素体质虚差,血压低,肠胃差,面色暗,眼圈青黑,怕热,纳差,汗多,舌淡苔少,脉沉细尺脉迟。

茯苓60 桂枝45 白术30 炙甘草30 一付三顿

这种病是太阳经虚,后背虚,虚狠了,清阳不能到顶,太阳经寒水,水漫金山,中阳不健,中阳虚不能化湿,聚湿成饮,湿困于脾,阳气不能上达而目眩头晕,甚者走路不稳,天昏地暗(身为振振摇)。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的基础方,张仲景用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炙甘草2两,茯苓少则利水,多则燥湿,茯苓在上用量最大,消痰饮,引邪归下,桂枝温阳助茯苓化湿,白术健脾燥湿,脾健则水去饮消,炙甘草和中,甘亦能健脾。

患者服药一付即愈。

22.先天易饿 后天能食

有病人很容易饿,不到饭点就饿,饿了马上就要吃,不吃就受不了,甚者就要晕倒。蔡老把这种易饿的病,总结了两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先天易饿,后天能食。

 先天易饿的意思是:

 有的人因房事太过(当然也有别的原因),导致肾阳大虚(命门火衰),不能温脾、暖大肠,导致吃了就要大便,大便了又饿还要吃,一天大便几次。脾就像一个锅,肾就像锅底下的火,肾虚火就不足了,脾锅里的饭就做不熟了,就不能供应五脏六腑所需,所以容易饿——这个饿就叫先天易饿(先天指肾)。

 后天能食的意思是:

 因为久泻,脾阴胃阴被耗,而又供应不足(原因如上),如此胃热就会过剩。胃热过剩进一步消耗脾胃阴液,这时大便就干了,就下不来了。胃热过剩,能吃能喝,饱了还想吃,不吃就觉得胃有悬空疼痛之感——这个饿叫后天能食(后天指脾胃)。

23.又是汗斑(花斑癣)灵!

 轻粉+海螵蛸各等份 洗净擦涂。 《验证病案》:忆2008年夏,湖北武汉藉一在西安打工小伙子尤某,亦是我一老病号找到我说:弟弟在武汉患有汗斑证,每年夏季天一热背上及双臂就一片片泛白,发痒,甚是烦人而且是影响美观。曾找当地老中医吃过几付药,没有啥作用,现请您给治疗一下。我说简单,不用吃什么药,只须用药抹几次就好了,隨后开出上方,并加工成粉叫其代回武汉用。一月后来电话告之,按照我的方法用了二三次就全好了。第二年其携妻来看其它病时,我曾问其弟的花斑癣犯了没有,答曰:彻底好了,今年没有再犯。此病一年很难遇上几例,我曾经用过其它配方,效果都不如此方。

24.腹壁血肿案:女,31岁,患者于1月前因车祸致伤,头部缝合3针,腹部多处青紫肿胀疼痛。住院5天后出院。近日觉左下腹部皮下有一硬块,拒按,疼痛。挺腰时疼痛益甚,肿块稍凸出。前腑则痛缓,,外观无殊,痛处发热。彩超确诊为7CM×5.5CM腹壁血肿,需切排引流。患者因惧开刀,来余求诊。症见肿处肌肤较热,质硬,边缘清楚,疼痛,拒按。舌边有瘀点,苔薄,脉弦略数。症属外伤后损伤血脉,血行脉外而成瘀血所致。瘀血日久则化热化脓。治当以活血破瘀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处方:当归,川芎,泽兰,三棱,莪术,苏木,金银花,地丁,生甘草各10g,炮穿山甲(先煎)30g,元胡,赤芍,蒲公英各15g,失笑散(包煎)20g。服5剂后复诊,肿块变软变小,疼痛缓解,肿处不热,唯夜寐欠安,再以原方去二花,地丁,加合欢皮30g,5剂后疼痛肿块均消失。体会: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治疗方法。它始于《内经》,基于仲景。此例病因病机明显,症状典型,复经西医明确诊断。方中元胡理气止痛,当归,川芎,泽兰,苏木,三棱,莪术,活血破瘀,穿山甲软坚散结,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失笑散活血祛瘀止痛,二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排脓,生甘草清热解毒,

25.伤寒论》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胡希恕讲解]

 咽痛多见于表证,以发汗解表为常法。若咽痛重者,有“发汗封喉”之忌,当以清凉解热法治之,故将此不可发汗之表证归于少阴表阴证,其实孔窍之热性病当属少阳。咽痛,多指喉咙一侧或某个局部的疼痛,较轻,后文所言“咽中痛”则指咽喉整体疼痛,较重。轻者治以甘草汤,用一味生甘草解毒止痛;若稍重红肿程度稍甚,当加排痰去脓利咽之桔梗;再重者,可与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最重者,发为扁头体脓肿,当选增液汤合白虎汤或玉女煎加马勃、大青叶之类。

26.孙瑞琴乃一农妇,37岁,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寒战,咳逆无汗。查见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遵眼科名家陈达夫目疾六经辨证大法:凡目疾,无外证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附细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起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今证见寒战无汗,禀赋素壮,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迳与麻黄汤一剂令服。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达3000ml,今晨头涨痛得罢,目珠涨痛亦止,目赤尽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后以通窍活血汤冲服生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竟得复明,视力:右0.8,左1.2,病愈3年血压一直稳定。

麻桂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病禁区,而麻黄汤竟然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千古奇谈!由此想到古代治中风昏迷欲死,用“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并强调“录验”二字,必有至理,现代斥其非,实不知汗法可以消除溢血,充血之水肿,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中医药有双向调节效能,

27.王某,女,16岁,高二学生。腹部窜痛绞痛,时作时止。大便干燥,三天一次。纳少胃胀,思虑过度,心烦不寐,心悸心慌。月经不调数年,不来例假,来则一天,量少色淡。面黄唇白体瘦,怕冷怕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辩证:肝气不舒,脾胃不健,气血不足。柴胡12,白芍15,党参15,白术15,茯苓15,陈皮12,枳壳15,酸枣仁25,火麻仁20,当归30,焦三仙30,炙甘草10,干姜6,大枣3个。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8.王某,女,16岁,高二学生。腹部窜痛绞痛,时作时止。大便干燥,三天一次。纳少胃胀,思虑过度,心烦不寐,心悸心慌。月经不调数年,不来例假,来则一天,量少色淡。面黄唇白体瘦,怕冷怕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辩证:肝气不舒,脾胃不健,气血不足。柴胡12,白芍15,党参15,白术15,茯苓15,陈皮12,枳壳15,酸枣仁25,火麻仁20,当归30,焦三仙30,炙甘草10,干姜6,大枣3个。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9.黄煌老师经方医案每天一则,崩漏案:

 何某某,女,25岁,体形偏胖,2009年4月10日初诊。本次来月经后淋漓不断20余天,色黑红,质粘稠,伴腰痛、便干,无血块、失眠、心烦等证。曾服用云南白药,妇血康等药,未见效果。既往有痛经史。左下腹有压痛。舌苔白腻,脉象弦。

 处方:肉桂10茯苓15丹皮10白芍15赤芍20桃仁10大黄5牛膝20四副水煎服。

 药后告知,三服药后即愈。

 按:本案采用了《金匮要略》的桂枝茯苓丸,此方是黄师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经常用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等病。体质要求强壮,强调腹诊是关键。本案用方即是根据上述为依据的,结果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30.李清 长期抽烟者肺中沉积大量废物,喝此茶将气管中长期附着的废物软化而咳出,相当于清洗了肺部。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料可冲泡2-3次。 一长期抽烟者喝了此秋冬润喉茶,突然咳出大量灰黑色痰液,大惊。转发一次,功德无量

31.治疗胆囊息肉的绝密家传方

 方剂如下:金钱草 虎杖 夏枯草 法半夏 柴胡 丹参上药常规剂量为各十克, 临床需结合辩证。 上药每疗程为30天,每天一剂,服药前去医院拍片,疗程结束后去医院检查对比,一般中轻度患者一疗程痊愈,重症3疗程内100%痊愈,多年来无一例外。

32.放环后月经失调案,治疗方法,以补气养血,补肾健脾清热治其本,凉血止血治其标。调经汤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枸杞子,蒲黄各15g,炒白术,生地黄,阿胶,续断,地榆,侧柏叶炭各12g,黄芩炭,炒杜仲,玉竹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食欲不振加鸡内金,麦芽,去生地黄,小腹胀痛者加香附,白芍每次月经前1

周即服上药。28岁,女,2月就诊,放环半年来每次月经淋漓不净,时多时少,有时达40余天,小腹不适腰痠乏力,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B超检查子宫内有金属环,其它无异常。处方:党参,炒白术,地榆各15g,黄芪,蒲黄各30g,阿胶(烊化),炒杜仲。侧柏叶炭,枸杞子,续断各12g,黄芩炭,生地黄,玉竹各10g,艾叶,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月经量减少,饮食增加,仍有小腹不适,上方去生地黄,加香附,继服5剂诸证消失。

33.祖传补肾生精秘方:红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熟附片12克.水煎服,日一剂。功效:补肾生精,扶阳养阴。主治:男人房事疲倦,腰腿无力,眩昏无神。此乃祖传秘方,百发百中。

34.每日一方,主治: 产妇奶水少,黄芪5O克 王不留行l5克 通草5克 当归8克 路路通l2克 丝瓜络8克 川芎8克 冬葵子1O克穿山甲15克

每日一付,水煎服。

35.例分析治疗,51岁的女病人,脑供血不足头昏痛,颈椎硬有高血压,血脂也高,脑梗塞,这个病相对杂一些,属中医肝阳偏亢,痰瘀阻络范畴,川芎1Og,当归15g,赤芍15g,丹参3og,茯神2Og,天麻15g,勾藤3Og(后下),粉葛30g,刺力15g,羌活15g,蜈蚣4条,生草6g,红花1og,珍珠母30g,磁石30g,地龙15g,川牛膝15g,桃仁15g,生半夏15g(先煎40分钟),生南星2Og(先煎40分钟以上)用温开水浸泡。熬汤服

36.一病人月经时小肚子冰冷,本病为宫寒用大温经汤加四知药引即可,另用艾叶5og熬汤泡脚,若药汤中加四知药酒(淡装20mL)则疗效更佳坚持一定时间,方可显效,每晚一次,每次2O分钟,水凉后再加温至4O度左右浸泡。大温经汤:当归15g,桂枝12g,白芍15g,吴于10g,川芎10g,炮姜15g,生半夏15g(温开水浸泡3O分钟)丹皮1Og,麦冬15g,党参30g,炙草6g若小腹冷口干舌燥用原方,口不干燥去丹皮,麦冬,再加小茴香2Og,炙艾叶15g,香附15g

37.一病人四肢发烫尤以掌心为甚,晚上感觉发烫加重,睡不着觉,二毒疗法效果不佳请李老师给个方子李治方(导师) 2014/10/4 18:45:47本病属五心烦热范畴,多属阴虚,宜养阴血为主,银柴胡15g,寄生20g,川断20g,丹皮15g,白芍20g,地骨皮30g,当归12g,生熟地各20g,生甘草6g,鳖甲20g,茯苓20g,山茱萸20g,枸杞20g,生山药2Og熬汤服

38.女性外阴白斑多以分泌物刺激,雌激素水平,营养物质缺乏有关。中医分为肝肾亏损肝经湿热。我目前喜用下方治疗,当归15g,川芎15g,生地15g,丹参15g,鸡血藤3Og,苏叶1Og,地肤子2Og,女贞子2og,旱莲草2Og,丹皮15g,蝉衣15g熬汤服,配祛白灵冲剂服,外擦消白灵外擦。

39.颈椎病人、头晕、走路向釆棉花似的、双下肢无力、请指导用药。(导师)二毒系列加下列方药:川芎15g,当归15g,赤芍15g,生黄芪100g,茯神3og,天麻粉15g,生粉葛6Og,刺力15g,木香10g,羌活15g,蜈,蚣4条,生草6g,蔓荆子15g,桃仁15g,地龙15g,红花10g熬汤服

40.失眠是一顽症,多以褪黑素分泌不足有关,中医分型甚多,常用方,在补充褪黑素的同时服下列药品,炒枣仁30g,柏子仁2Og,夜交藤60g,生地30g,玄参20g,炙远志15g,珍珠母3Og,茯神3Og,川芎12g,丹参3Og,元胡粉3Og(分次冲服),麦冬20g,当归12g,赤芍15g,颈椎病者加粉葛3Og熬汤服

41.黄煌老师经方医案每天一则,泄泻案: 安某某,男,20岁,河间一中学生。身材胖大泄泻不止一周,日泻五六次,大便呈水样,伴肠鸣,无发热,无呕吐无腹痛,大便无脓血。腹诊无抵触和压痛。舌苔白而微腻,右关脉滑。 处方:茯苓60肉桂10泽泻30白术20猪苓20五副水煎服 结果:其父告知,药进三副即愈。 按:五苓散治疗洞泻是黄师借鉴经方大师曹颖甫的经验。黄师多用此方治疗夏季常见的急性肠炎,肝炎或肝硬化所致的腹泻。该方应用的体质一般偏于肥胖或强壮。上例泄泻病人余即学黄师用法,果然收效迅速。

42. 精液质量分析,异常形态精子还是百分之九十八畸形精子多,多以肾精不足,肾阴阳虚有关,鹿茸45g,枸杞45g,人参45g,冬虫夏草45g,菟丝45g,沙苑孑45g,淫羊藿45g,补骨脂45g,骨碎补9Og,黄精45g,何首乌9og,桑椹45g,仙茅45g,金撄子45g,覆盆孑45g,杜仲45g,大血藤45g,马鞭草45g,银杏叶90g,研未每次2克,每日3次,温盐水送服,阴虚火旺者忌用。

43.脂溢性皮炎,是以皮肤发红,皮肤表面覆以油腻性鳞屑伴搔痒为症,属中医面游风的范畴,我平时喜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5g,猪苓15g,泽泻15g,生白术15g,滑石10g,防风10g,栀子10g,通草5g,灯心5g,肉桂5g,生草5g,皮肤油腻重者加侧柏叶10g,北五味6g,生山楂1Og,渗出较多流黄水者,加龙胆草10g,苦.参1og熬汤服。外用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未外撒患处。

44. 病人,32岁,遇冷四肢及躯干就起荨麻疹,曾在多家医院给予西药治疗,用药后风团消失,最近发病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风团呈红色状不易完全消失,奇痒难受,这病是冷荨麻疹,方用桂枝12g,白芍15g,大枣15g,生草6g,羌活1og,独活20g,生黄芪3Og,附片20g,蝉衣15g,珍珠母30g,白癣皮15g,地肤3Og,当归15g,附片2Og,全虫8g,生姜5片为引熬汤服,若病重者加鹿茸去皮毛内服,另加服四知药引,天蝎灵芝内服。十五天一个疗程。

45.帕金森综合征有肾阴不足,肝风内动,痰郁阻络气血不足。治疗手脚颤抖方:黄芪30克,川芎、全蝎、当归、地龙各10克,巴戟天、天麻、赤芍各5克,红花6克,蜈蚣6条,丹参20克,木瓜18克;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功效:补气活血,养血通络,主治老年人帕金森综合征,手脚颤抖,或伴局部疼痛等。 脚癣,灰黄霉素片杵末和克霉唑软膏调匀擦。100%有效。

帕金森综合征有肾阴不足,肝风内动,痰郁阻络,气血不足

这话对的,主要补肝肾,增加大脑营养,人老了后大脑里缺乏一种多巴胺的物质,使神经的传递减慢所引起的手颤抖。

 晚上1--3肝经旺,3--5肺经旺,5--7大肠经旺

有根据没有哦怎样检测出来的哟,七点以后才睡的安稳就是虚火

46.产后缺乳案:【药物组成】熟地黄20g,白芍当归,花粉各12g,炒穿山甲6g,川芎木通,路路通各10g。猪蹄2个熬汤代水煎药,日服2次,3日为1疗程。加减,属气血虚弱者,加党参12g,黄芪15g,属肝气郁结者,加柴胡,石菖蒲,远志各6g,麦冬10g,通草,甘草各3g。女,30岁,剖腹产15天。乳少,服下乳涌泉散4剂无效,乳房柔软,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以本方加党参12g,黄芪15g,服3剂全愈。体会:产后哺乳期,乳汁少或全无,称为乳汁不行,亦称“缺乳”。本病不仅见于新产之后,在整个哺乳期均可出现,其主要原因由气血虚弱与肝气郁解所致,乳汁为气血化生,本例剖腹产后,出血过多,气郁血耗。影响乳汁生成而致乳少。正如《景岳全书.妇人归》中所说:“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由气血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因此无血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所以用四物补血,党参,黄芪补益中气,并以通络下乳之穿山甲,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和滋阴的花粉,以及补血通乳的猪蹄同用。

47. 慢性萎缩性胃炎案:治疗方法【药物组成】黄芪30g,白及丹参各20g,生地黄15g,麦冬,白术,沙参,枳实,川楝子,延胡索各10g,甘草5g,血瘀明现者加桃仁,红花各10g,兼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g,旱莲草20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服此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20天为1疗程,最多服3个疗程。男,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痛不适,嗳气但无明显泛酸。刻诊,胃脘胀满不适,纳呆,时有嗳气,口干,神疲乏力,大便3日未解,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在当地医院纤胃镜结果:胃粘膜轻度萎缩,部分充血水肿。诊断:西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为胃脘痛(气阴两虚型)治宜补脾益气,养阴通腑,方用慢胃复荣汤加减。处方:黄芪30g,沙参,麦冬,白及,丹参各20g,火麻仁,生地黄各15g枳实,白术,川楝子,延胡索各10g,甘草5g,先后用此方加减1疗程,患者胃脘不适完全消失,食纳正常,二便调,追踪1年未见异常。体会: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其病程较长,病机多为久病脾虚,脾润不及,胃阴亏虚致气阴两虚,胃失濡养所致。且病人气阴不足,运血乏力易致瘀血,其病程中又往往有不同程度......

展开查看全文

48. 痛风六小时止痛消肿神方 秘方:大黄栀子各60g,三七、红花各15g,桃仁、蓖麻各30g,冰片5g,樟脑10g,芒硝180g。

用法:先把前四味药研末,再加入后五味药研成油腻之药散。使用时取适量蜂蜜调和,外敷患处,用塑料薄膜盖上包扎,每八小时换药一次。

方解:该方止痛消肿迅速,六小时后,红肿开始消退。

病例:唐某,男,45岁,患痛风三年。夜半突发关节剧痛,次日红肿痛热,用上药后一小时疼痛减轻,三十小时后症状消失。

49. 病人,32岁遇冷四肢及躯干就起荨麻疹曾在多家医院给予西药治疗,用药后风团消失,最近发病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风团呈红色状不易完全消失,奇痒难受,这病是冷荨麻疹,方用桂枝12g,白芍15g,大枣15g,生草6g,羌活1og,独活20g,生黄芪3Og,附片20g,蝉衣15g,珍珠母30g,白癣皮15g,地肤3Og,当归15g,附片2Og,全虫8g,生姜5片为引熬汤服,若病重者加鹿茸去皮毛内服,另加服四知药引,天蝎灵芝内服。十五天一个疗程。

50.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验方【组成】丹参30克,何首乌、鸡血藤、仙灵脾、黄芪各15克,茜草4.5克,枸杞子、肉苁蓉各9克,红参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3岁以下者服1/3剂,3~6岁者服1/3~2/3剂,6~12岁者服2/3~1剂。【功用】温肾壮阳、益气补血。【疗效】因粒细胞或白细胞减少时,机体的抵抗力不足,常易有继发感染,应加金银花、大青叶各18克,连翘、黄芩各15克;食欲不振者加白术6克,茯苓、陈皮各9克,鸡内金6克,焦山楂9克。

51.李东垣曰∶头痛须用川芎。如不应,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又曰∶太阳头痛,脉浮紧者,川芎、羌活、麻黄主之。少阳头痛,脉弦细,寒热往来者,柴胡、黄芩主之。阳明头痛,自汗,发热不恶寒,脉浮长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主之。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痛、为痰癖,苍术、半夏主之。少阴头痛,三阴三阳不流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痛,或吐痰沫,冷厥,脉沉缓,吴茱萸汤主之)。

52. 老慢支,可以用这个方子试试。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紫石英15克(先煎)熟地、怀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肉桂3~6克。每日1剂,文火久煎,日分两次温服。

53.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一切疮疡溃烂,手术,刀伤,烧烫伤等留下的蜈各种瘢痕疙瘩,疗效肯定,治愈率高,使用方便。

 中医秘方:五倍子400克,苦参子仁200克,三七150克,芙蓉花250克,大蚣15条,白硇砂50克,石碳酸等名贵药材。

 使用方法:共研细面,用食醋调和敷患处,胶布固定,隔二天换药一次。

 治疗效果:临床治疗大小3792处瘢痕疙瘩,痊愈,康复,消失3744处,治愈率达百分之96以上。

54.舌癌验方

 【组成】黄芪30克,党参、当归各15克,川芎12克,丹参20克,半枝莲15克,山慈菇、山甲珠各10克,三七6克,藕节10克,陈皮、金银花各15克,连翘、蒲公英各12克,黄连10克,砂仁6克,鸡内金、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气血双补,软坚化瘀,清热解毒。

【方解】舌癌属中医“舌菌”,方中以黄芪、党参补气以壮生机;当归补机体之阴血;川芎、丹参、藕节、三七活血化瘀;半枝莲、山慈菇、山甲珠软坚散结、抗癌平赘;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连、甘草清热解毒、泻心火;陈皮、砂仁理气醒脾;枸杞子滋肾益精补先天,共成气血双补、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之剂,故取得较好疗效。

【主治】舌癌。

【疗效】治疗1例舌体色素基底细胞癌,先后服药130多剂。治后肿物消失,舌体活动自如。

55. 年前验证了下四神煎,果然有效

有长辈:女,63岁,双膝关节肿胀、疼痛,难以下床活动,已卧床近1个月,在外针灸、输液未效,因串门而得知病情,自觉正可体验下四神煎的功力。从网上搜来原方及用法,黄芪用至250g,牛膝90g ,远志90g,石斛120g,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30,煎一碗,一气服之。即盖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节后拜年诉服2剂后已可下地行走,虽有不适,较之以前症状大减,嘱继服2剂,不必盖被。第1剂是中午煎药,下午服用,初次服一半,虽盖被而诉未有汗出,第二天早晨,服余药时汗出。第2付药也是如此。此人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哮喘病史、左下肢静脉曲张、瘀积性皮炎,长期服用代文,服黄芪如此剂量血压未有明显波动,此为我第一次用如此大剂黄芪,值得一记!

56.治疗胸闷心悸心包积液圣 秘方处方: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玉竹30g,丹参15g,鱼腥草30g,葶苈子15g。连服三剂。方解:服药后浮肿消退,但仍感胸闷,乏力,以上方加生黄芪15g,连服五剂,用药后前症病情稳定,但关节仍僵硬,嘱口服风湿专药益肾蠲痹丸3g,每日三次,用药棉沾祛风活络酒(生马钱子30g,蜈蚣3条,全蝎10g,没药50g,浸入白酒500ml内约半个月)外擦患处,因马钱子有剧毒,故该酒禁止入口,停服所有西药,坚持服益肾蠲痹丸5个月余,关节疼痛消失,诸指能伸曲,可打麻将娱乐,至今情况良好。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慢性病,坚持服药才能益肾蠲痹,顽症解除。该案多年顽痹,且致心痹,危象四起,经用中药起死回生。

57.中风偏瘫验方-偏瘫。属中风后遗症。分为出血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栓塞。上述病症采用中医药疗法效果显著。-----虻虫3克。蒲黄3克。三七4克。灯盏细辛4克。丹参4克。共为末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续服药20天恢复快者症状改善或消失。能从事脑力劳动和轻体力劳动。生活完全自理

58. 肩周炎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克。桂枝。赤芍。姜黄。羌活。当归。各6克。桑寄生9克。地龙10克----益气补血。温经和营。怯风利湿。活血通络。疗效颇好

59. 七窍奇痒案:男,32岁初诊,七窍奇痒2年。秋冬加重,春夏缓解,多方求治无效偶感寒又复发作。诊见患者围巾裹头,面色晄白,时有涕泪,清稀量少,不时用手搔抓口.鼻.耳,目。形寒肢冷,七窍奇痒,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此乃七窍奇痒证。治宜温补元阳,疏散风寒,祛风止痒。方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处方:附子(先煎.去麻),防风各10g,细辛.麻黄.川芎各5g。3剂,水煎服,痒止症减。效不更方,又进3剂,并以右归丸化裁调理。随访1年其症未发。体会: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使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病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肾阳卫元阳,为人一身阳气之根,肾阴为元阴,滋润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太阳为六经藩篱,主一身之表,头颅七窍位居最高,且多裸露。风为阳邪最易侵袭头面孔窍。邪气往来,正邪相争,以致七窍奇痒。审其原因,阳虚为本,风寒为标。故重用附子,细辛以温肾之元阳,使卫气得固,皮毛有主,少佐麻黄以散寒解表,加防风以疏风止痒,一味川芎引逐药直达病所。

60.黄煌老师用加味五苓散治疗葡萄膜炎案:

 9月3日,那位高大肥胖的Z姓东北女子出现在门诊。她欣喜的告诉我,共服用105剂,视力恢复了, 左眼1.0,右眼0.8。而且体重下降10公斤!她今年47岁,双眼视力下降已经一年半以上,无明显诱因,眼红疼痛,曾诊断为“视神经炎”,后确诊为“葡萄膜炎”,并长期予以激素治疗,后来因害怕副作用而要求中医治疗。4月16日来门诊。当天眼科检查报告:视力左0.5,右0.5,眼压:左12.5,右13.0;右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左眼混合性充血+,双眼角膜透明,未见KP,房水Tyn±,瞳孔不圆,右眼虹膜大部分后粘连,左眼虹膜部分后粘连,晶体混。眼底: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后极部网膜混浊,黄斑中心光反射﹙-﹚。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网膜水肿。符合双眼葡萄膜炎的诊断。

 我不是专科,如何治这个眼病?还是老办法,看人。其人身高167cm,体重100kg。两腿浮肿,舌胖大有齿痕。肥人真是多水湿啊!这种体质,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越婢汤均有可能。问其何所苦?得知有视力下降,畏光,头痛、耳鸣,项背部拘急不适,小便少等证,我认定是五苓散证。其依据有二

61.经方案例

作者:王付 发布时间:2012-11-05 新闻来源:王付 浏览次数: 361

马某,男,20岁,商丘人。在3年前面部、胸部、背部出现痤疮,内服外用中西药,痤疮似有增无减,近因痤疮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面部、胸背部炎性丘疹,脓疱疹,小如绿豆,大如黄豆,大便干结4天1次,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辨为肠胃积热证,治当清泻积热,行气导滞,给予大承气汤与黄连解毒汤合方痤疮 经方案例

作者:王付 发布时间:2012-11-05 新闻来源:王付 浏览次数: 361

马某,男,20岁,商丘人。在3年前面部、胸部、背部出现痤疮,内服外用中西药,痤疮似有增无减,近因痤疮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面部、胸背部炎性丘疹,脓疱疹,小如绿豆,大如黄豆,大便干结4天1次,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滑。辨为肠胃积热证,治当清泻积热,行气导滞,给予大承气汤与黄连解毒汤合方加味,大黄12g,厚朴24g,枳实5g,芒硝8g,黄连10g,黄芩6g,黄柏6g,栀子14g,赤芍15g,牡丹皮15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二诊:口臭减轻,大便3天1次且仍干结,改大黄为15g,以前方6剂。

62. 治肺结核特效方;

白芨30克,阿胶18克,桔梗15克,贝母15克,薏苡仁15克,银花15克,葶苈子12克,炒牛蒡子12克,陈皮9克,甘草12克。

每日一剂,水煎,早晚饭后服用,此方对肺结核有显著疗效。

注意事项;病情在一年内不吐血者加防风12克,一般服药一个月可痊愈;病程较长并咳脓血者,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需连续服药2至3个月,在服药期间禁忌烟,酒及辛辣等刺激之品,此方男女老幼可服之,老幼者适当减少用量即可。

63.江某,女,5岁。小时候经常感冒,医院长期点滴头皮针,逐渐精神状态萎靡,四岁上面头发开始枯落。反应迟钝,呆滞,傻笑若痴呆状。语言含糊,流口水,左侧肢体不灵便。医院检测为脑动脉炎。(疑似药物性,因涉及医疗因素院方未给予明确诊断数据。)父母悔恨莫及,转求中医。

刻诊状若痴呆,神情萎靡,一边肢体反映减退(类似偏瘫),舌暗苔厚,舌下紫络,脉沉别转而涩。

处方: 黄芪30

 丹参20 人参10 川芎6

 当归9 赤芍9 牛膝9

 桃仁6 红花6

 姜夏10

 青皮10

 云苓10

15付,水浓煎温服日一剂。日服三次,每次兑云南三七粉2克。尽剂基本好转,原方减量再进十余剂,活泼如正常孩子一般无异,现已顺利就读入学。

64.三七是一种名贵保健品,它的主要保健作用可以用一句名言来概括:三七是血液的过滤清洗剂,特别适合用于现代“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人群的保健需求。一般情况人们大多服用三七粉,很方便,而如何服用三七却大有讲究。作为保健长期服用,每天服用量一般不超过5克,这是我总结的经验。若是肝病肝功异常者一般每次的用量不超过10克,一天用量不超过30克。对脂肪肝每次用量不超过6克,一天用量不超过12克。建议饭后服用为宜

65. 鼻炎特效药(短期即愈)

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穹10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水牛角100克,(先煎)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夷花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辅助配方:1,鼻炎(过敏性,萎缩性,鼻窦炎):红砖一块,用火烧烤后,将半汤勺醋倒在砖上,产生烟雾,此时患者用鼻子吸热气,一天一次,连闻7天,此方对各类鼻炎有特效。辅助配方2.本人同学得鼻炎一年多,没有看过医生,不知是什么类型的鼻炎,过敏及身体虚弱发作,吃了不少药不好,去年过年回家从当地老中医处得到一秘方,同事本身也是得鼻炎几年用过该方后治愈。草药:鹅不食草。用法;把该药加少许盐捣烂取汁,滴于鼻孔内,一次两至三滴,一天三次。注意:盐不可加多,多了会刺激鼻腔,很辛辣,怕辛辣者可以不加盐,效果可能会差一点,我不能保证100%有效,目前我所知道的是,我哥同事:三年鼻炎,以治愈。我同事:10多年鼻炎,吃过药,开过刀,都没好,用该药后治愈。我同学:一年多,几天治愈,我一朋友:6年多鼻炎以治愈。鼻炎患者注意以下几点:早睡早起,三餐要吃饱,特别是用药期间,一般一至三天可见效

 66.除皱面膜Ⅰ 材料: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紫河车、蜂蜜。 作法:1.将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及紫河车等量磨成粉,再将全部混合在一起。 2.把这些药粉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加入一点点的蜂蜜混合均匀。 3.洗净脸后将面膜涂在脸上,敷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提醒:如果你的肌肤偏油性的话,可以用水来代替蜂蜜,才不会让脸看起来很油腻。 除皱面膜Ⅱ 材料:白芷、白芨、桃仁、淮山、人参。 作法:1.将白芷、白芨、桃仁、淮山等量磨成粉,再将全部混合在一起。 2.准备人参2~3片,泡热水50cc约20分钟,再沥出汁来。 3.将中药粉与人参汁混合成糊状,洗净脸后再涂在脸上,敷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提醒:人参不是只有考生拿来补身,对付皱纹也是一大帮手,尤其对上了年纪的女性很有帮助。 除皱面膜Ⅲ 材料:紫河车、蛋白。 作法:1.将紫河车磨成粉,再加蛋白混合均匀。 2.洗净脸后将混合后的敷料涂于脸上,约15分钟后脸上会有敷料干掉、紧实的感觉,就可以洗掉了。 

67.【脑血栓案】(诊断要点)临床以急性起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偏身麻木,或曾有昏朴,年龄在50岁以上,经头部CT检查,证实有低密度梗塞病灶。治疗方法:起瘫汤药物组成:田三七,西洋参各3g,水蛭2g,以上研末拌均等分为2包。黄芪50g,草决明20g,当归,川芎,地龙各10g,白附子6g。以水600ml煎至200ml,送服药末1包,药渣以水400ml煎至150ml,送服药末1包,每天1剂。若咽间多痰,可加制南星6g,川贝母10g,若大便溏软,可去草决明,加白术10g,淮山药15g,腹胀便秘去白附子,加枳实10g。【杏林迷悟.医案】女,51岁,职工,3月初诊患者吃午饭时突然头晕,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右上下肢麻木乏力,来诊症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神疲嗜睡,舌强语蹇口角流涎,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上肢不能举,前后略能摆动,手指关节略能动,但不能屈指.握拳,右下肢能摆动平移,趾关节伸屈不全,纳差,咽间多痰,大便软,量少,日二次,舌淡,苔白厚腻,脉细缓,血压14.5/9.5kPa。颅脑CT确诊为左侧脑梗塞。中医诊断为中风,属气虚血瘀证,治宜补气活血通络,

68. 【咳嗽案】女,58岁,农民5月初诊,病起感冒,发热咳嗽,恙延半年,迭进中西药,热退而咳不解,痰涎甚多,难寐,胸闷纳少,便溏溲黄,舌红,苔白微黄厚腻,脉濡数。此乃湿邪化热,壅阻脾肺,水湿不化,精微不布,变生痰浊使然,治当化湿清热以求其本,若径用止咳祛痰则殊难取效也,拟甘露消毒丹加味。处方:滑石30g,藿香,泽泻,法夏,射干,木通各12g,苍术,茯苓,黄芩,连翘各15g薄荷(后下),白豆蔻(冲),浙贝母(冲)各10g,薏米,茵陈各20g,上方服2剂咳减大半。二诊效不更方依前法酌加健脾开胃之品,继进5剂告愈。【医林迷悟】体会:甘露消毒丹载于清.王梦英《温热经纬》乃治疗湿温初起之良方。余临床扩充其用,每以性味猛悍,擅长健运之苍术易石菖蒲,本例咳嗽,乃湿热壅阻脾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器,”故咳嗽延久不愈。【杏林迷悟.医案】

 69.胁痛案:男,42岁,农民初诊自述1年来,右侧胁部疼痛,时而牵涉左侧,曾多处求医,屡服疏肝理气药,未能取效。症见两侧胁痛,时而刺痛,,但尚能忍受。伴有胸闷不适,时有少许咳嗽,痰色白,四肢无力,胃纳欠佳,舌苔白腻,脉沉弦。此为胁痛,证属痰湿流停胁部,肝络受阻。治宜燥湿化痰,行气祛瘀止痛。处方:陈皮,白芥子,法半夏各10g茯苓,丹参,白芍各12g,炙甘草6g。2剂,饭后服。二诊:痛已减轻,余症亦好转,效不更方,原方在进2剂。再诊,痛已消失。该用四君子汤善后,随访7年未见复发,体会:本例已屡用疏肝理气之剂,罔效,现症见胸闷,且苔白腻,脉沉弦。此为痰湿浊邪投以二陈汤加味,方中除二陈汤功效外,白芥以功效,不刻埋末没,其除温通化滞消痰外,并可引诸药直达胁肋。再加丹参活血祛瘀,白芍,甘草合用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效如桴鼓。

70.吃补心丸和肾气丸。

1)手感凉:主脾肾阳虚。发内寒,体弱怕冷,血气不循环,吸收能力差。阳虚的人很容易怕冷。

2)手感热:主心肾阴虚。烦躁、上火、失眠、多梦、紧张。

3)手感湿:主心脾两虚。心情压力,容易疲劳乏力。手汗多,多为脾胃积热,心火盛、精神紧张。

4)手感干:主肺脾两亏。肺是滋润皮肤的,肺不好皮肤干,这种人容易感冒。容易得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5)手感粘:主内分泌失调。特别是糖尿病的人比较多见。容易热,出汗,且汗是粘的

6)手感温暖润泽有弹性,这是最好的。

2、手感的温度。

1)手感热:两种情况:一种是实热病,比如发烧,头越摸越热,多摸两秒钟,这说明多有炎症;另一种是虚火,也就是再握时反而觉得不是很热了,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阴虚,多见虚火上浮、失眠多梦、心烦、口干口苦、咽喉炎、高血压、糖尿病、阴虚劳热症等。

2)手指热:多见于便秘、血粘稠、三脂偏高。

3)手掌热:心火盛,多见于失眠多梦、心烦、口干口苦、

71.此方是我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一切疮疡溃烂,手术,刀伤,烧烫伤等留下的蜈各种瘢痕疙瘩,疗效肯定,治愈率高,使用方便。 

        中医秘方:五倍子400克,苦参子仁200克,三七150克,芙蓉花250克,大蚣15条,白硇砂50克,石碳酸等名贵药材。

        使用方法:共研细面,用食醋调和敷患处,胶布固定,隔二天换药一次。

        治疗效果:临床治疗大小3792处瘢痕疙瘩,痊愈,康复,消失3744处,治愈率达百分之96以上。

 使用方法:共研细面,用食醋调和敷患处,胶布固定,隔二天换药一次。

 治疗效果:临床治疗大小3792处瘢痕疙瘩,痊愈,康复,消失3744处,治愈率达百分之96以上。 此方是我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一切疮疡溃烂,手术,刀伤,烧烫伤等留下的蜈各种瘢痕疙瘩,疗效肯定,治愈率高,使用方便。

 中医秘方:五倍子400克,苦参子仁200克,三七150克,芙蓉花250克,大蚣15条,白硇砂50克,石碳酸等名贵药材。

 使用方法:共研细面,用食醋调和敷患处,胶布固定,隔二天换药一次。

 治疗效果:临床治疗大小3792处瘢痕疙瘩,痊愈,康复,消失3744处,治愈率达百分之96以上。 此方是我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一切疮疡溃烂,手术,刀伤,烧烫伤等留下的蜈各种瘢痕疙瘩,疗效肯定,

72.癫痫案:【药物组成】黄芪,紫河车各30g,石菖蒲,胆南星各15g,陈皮,姜半夏,丹参,僵蚕,地龙,郁金各12g,全蝎6g,蜈蚣3条。水煎3次分服。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一般服药6个疗程。注意事项:①对原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可骤停,应采取逐渐减量直致停药,一般一个月左右完全停药为宜。②服丸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物品,忌劳倦,恼怒,房事等。女,15岁,初诊,近二年来,多于下午发生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意识丧失口吐白沫,两目上吊,持续20_30分钟,每隔8_12天发作1次。先后服用苯妥英纳,丙戊酸纳等药,未能控制发作。症见体瘦,神差,倦怠,面色清白无华,纳呆,舌苔白腻,脉弦细滑。症属脾虚痰结,痰蒙清窍。治宜健脾祛痰,开窍定痫。处方:黄芪,紫河车各30g,菖蒲,胆南星,礞石各15g,陈皮,姜半夏,钩藤,僵蚕,郁金,丹参各12g,蜈蚣3条,水煎′3次服,每日1剂。守上方随症加减,服药68剂后未见发作,为巩固疗效,陆续用药至6个月,复查脑电图正常。随访2年体健,未见复发。体会:癫痫的病因病机多因虚,风,痰,瘀导致心,肝,肾,脾功能失调,阴阳紊乱,气逆痰涌,蒙蔽清窍所发。

73. 顽固性失眠案:男65岁患失眠症30年时轻时重,近3个月加重。彻夜难眠,伴五心烦热,口躁咽干,消瘦乏力,夜频小便,腰腿痠软,便秘,舌黯红,苔少而i干,脉弦细。症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拟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大补阴丸加减。处方:菟丝子,女贞子,知母,熟地,夜交藤各15g,龟板(先煎)25g,生地,麦冬,五味子各10g,肉桂(后下)3g。次日复诊喜告,服药当晚即能入睡4个半小时,是多年来睡得最好的一晚。效不更方,继服5剂,失眠基本获愈,诸症悉除。半月后患者因食香蕉后,当晚失眠又作,考虑为寒邪犯胃所致,按原方稍事增损,2剂而愈,半年后随访,失眠未在复发。杏林迷悟体会:本案患者年逾花甲,且久病及肾,阴亏火旺,津液亏耗,水不济火,心阳独亢,上扰神明,故不寐,正如徐东臬所说:“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火独亢,不得眠者。”方中菟丝子,女贞子,熟地滋补肾阴,生地,麦冬,知母降泄心火,夜交藤,五味子,养心安神,,少佐肉桂以交通心肾,则失眠自行缓解。

74.特发性水肿案:男45岁干部,初诊,全身浮肿,足踝尤甚。经当地医院查血,尿,大便常归及肝肾功能和内分泌等多项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诊断为特发性水肿。服西药利尿剂肿退,停后复肿。刻诊:见面色无华,全身浮肿,皮肤光亮,下肢足踝内侧按之凹陷不起,伴头身困重,胸闷脘胀,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尿量减少,舌淡润,苔薄腻,脉濡缓。证属脾虚湿盛,治宜健脾利水。处方:生黄芪15g,桂枝,花椒各9g,猪苓,茯苓各12g,砂仁,生姜皮各5g,炒白术10g,红枣30g。服7剂后肿消证减,在服7剂水肿全消,尔后用参苓白术丸调理,随访半年未复发。【杏林迷悟.医案】体会:特发性水肿用西药对症处理,水肿往往周而复始。中医辩证注重其本,乃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停聚,溢于肌表。用本方加减健脾益气,化气行水,选方择药颇为合拍,故效如桴鼓。

75.痤疮案:(诊断要点)皮损部位多发生在颜面.上胸及背部。皮损特征:初为粉刺,有黑头粉刺或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可见扩大毛孔中,呈黑头,周围色红,轻微痒痛,可挤出碎米样白色脂汁,白头粉刺为针头大小圆椎形丘疹,皮疹为灰白色,不易挤出脂汁。感染后皮损变为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严重时形成脓肿,愈合可留疤痕。辩证方法:脓热型:皮损以面部眉间及下颏部为主,呈多形性,可有红色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等舌红,苔薄黄。脾胃湿热型:皮损较密集,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伴见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热毒型:皮损以丘疹.脓疱.疖肿为多见,焮热疼痛,伴心烦口渴,,溲黄便干,舌红,苔黄燥,脉弦数。血瘀痰凝型:皮损以丘疹,结节.囊肿为主,反复发作,舌紫黯,脉弦滑。冲任不调型:皮损月经周期增多,常伴月经不调,舌红有瘀斑,脉弦。治疗基本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各15g,茯苓,泽泻,丹皮各15g。肺热型加枇杷叶,黄芩各10g,野菊花20g,桑白皮15g,脾胃湿热型加生地黄,茵陈各15g,薏米30g,大黄(后下)10g,热毒型加金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赤芍各15g,皂角刺10g,血瘀痰凝型加桃仁,红花,川贝母各10g,赤芍15g,牡蛎30g,冲任不调型加当归10g,益母草,赤芍,丹参各15g。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药渣加水约2000ML煮沸后先熏蒸患处,待适温后热敷外洗患处,每日1次,并间服六味地黄丸,10天为1疗程。【杏林迷悟.医案】女23岁,工人,初诊:自述面部反复出现丘疹.脓疱2年余,伴烦躁,口渴,面部焮热痒痛。经服用“凉茶”及外搽西药,皮疹有所减轻,但新疹反复出现。刻诊:前额,眉间,鼻旁可见较密集的多形皮疹,部分丘疹周围红晕,顶端有黑色小点,部分呈脓疱及结节。舌红,苔黄,少津,脉弦略数。西医诊断为寻常痤疮。中医诊断为粉刺。证属肝肾阴虚热毒偏盛。治当滋补肝肾,佐以清热解毒凉血。方用基本方加金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赤芍各15g,皂角刺10g。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煎水熏洗患处。1周后皮疹消退2/3以上,无新疹出现,在进上方4剂,皮疹全退而告愈。嘱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6g,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体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毛囊虫感染.皮脂腺分泌过旺.内分泌失调.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与热有关,所损脏腑为肺.胃,肺热.血热,湿热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气滞.血瘀.痰凝为次要原因,治以清热解毒,清热宣肺,清热利湿,清热凉血,清热活血等。然而本病的发生,并非局限于肺胃之热,更与肾阴不足,肝火有余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余在临床实践中以滋补肾阴为治本,佐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为治标,标本同治,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各证型的痤疮,并配合中药熏洗,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消除痤疮的形成,促进新陈代谢。此外嘱患者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多进水果蔬菜,勿滥用化妆品等,可增强疗效和减少复发。

76.【顽固性遗尿验案】女35岁,已婚。农民,夜间遗尿30年,患者5_10岁期间,每晚或隔晚遗尿1_2次。成年后每周遗尿1_2次,曾在当地医院服中药治疗无效。其父母误以为成年后会不治自愈,故未在求医。每次遗尿都在梦中或熟睡时,待次晨起床才发现。为此心中常感不快,怕与人交往,尤其是谈恋爱及婚后这段日子,情绪更紧张越害怕则尿床更频。婚后不久,被其夫发现。陪其到某医院就诊,予以X线,B超,小便常规等检查均无异常。服中西药治疗仍无效,故未继续治疗。近年自觉体力下降,易疲劳,腰痠,心情焦虑,健忘及出汗多,睡眠欠佳等而前来就诊。诊见形体消瘦,精神困倦,头胀,易健忘,腰痠,舌淡,苔白,脉细尺弱。据患者从小至今遗尿30年,几经诊治未愈,久病必虚,加之精神负担,忧思过度则损伤脾肺,脾肺气虚不能治约水液,膀胱约束无权,故遗尿。证属心,脾,肾俱虚。治宜补养心,脾,肾三脏。桑螵蛸散合固脬汤加减。处方:桑螵蛸,沙菀子,山萸肉,当归,茺蔚子(益母草子)白芍各9g,佛手,升麻,石菖蒲,人参(另炖)各6g,黄芪20g,茯神15g,龟版,龙骨各25g,远志5g。7剂,日1剂,用新鲜羊脬一具,洗净加清水1000ml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上药再煎,取药液450ml,分三次温服。另予西药阿药米替林25mg,睡前服,并予以心理疏导。复诊:服药后自感体力增加,痠乏,腰痠头胀,出汗之症基本消失。1周来遗尿1次。进7剂,已见微效,综上方加益智仁9g覆盆子12g,继服10剂。并嘱晚餐后尽量少饮水,阿米替林50mg,睡前服,继续给予心理疏导治疗。三诊,上药尽剂后,自觉劳动有力,苦闷紧张等症状消失,胃纳增加。曾有梦欲溺,突然惊醒,故未遗,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再进10剂。阿米替林增至75mg,睡前服。四诊:体重增加,体力和精神均好,出汗已除,夜睡好,已无遗尿。守原方蜜制小丸,巩固治疗。阿米替林75mg,睡前服,连服2个月后,药量逐渐递减,直至停药,1年后追访未发现遗尿。【杏林迷悟】体会:小便的职司属膀胱,膀胱气化即能排泄小便。《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矣。”但小便的通调与三焦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灵兰秘典论》又说:“三煎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此维持小便正常的排泄,有赖于膀胱与三焦功能的健全,若三焦气化不足,影响于膀胱,则不能约藏,每每有不禁之患。而三焦的气化,上焦以肺,中焦以脾,下焦以肾,是则遗尿或不禁,又与肺脾肾三脏有关。本案从儿童遗尿至成年,经治疗未效,症有肾虚,心脾亦虚,所以症见睡中尿急不醒觉而无遗。治宜补养心脾肾,方取桑螵蛸散和固脬汤加减。方中以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补脾肾,固精气,涩小便,伍以龙骨之收敛,人参,茯神,升麻,佛手,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安神定志,当归,白芍补血,龟版,山萸肉龙骨同用能交通心肾,羊脬补膀胱且引经。诸药配合成方,确有交心肾,补气血,固精止遗治本之效。加之阿米替林治遗尿之作用,中西合璧,使30年顽疾治愈。

77.腰椎间盘突出喝药酒】

1、乌藤酒:生川乌35克,生草乌35克,生杜仲35克,忍冬藤35克,当归35克,五加皮35克,海风藤35克,乌梅2个,白酒1500毫升,冰糖100克,红糖l00克。将前8味水煎2小时,取药液加入冰糖、红糖,待溶化后再加入白酒即成。早晚各服1次,每次10~20毫升。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腰痛日久不愈者,疗效高,收效快。

78. 冯立斌,我之朋友,于2天前感冒,其妻西医,为其输液克林霉素,清开灵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输完液后,汗出不止,乏力,自言腿肚子疼,我诊其脉弱,观其舌质淡,胎薄白,遂言:仲景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问其小便,果然从输完液到现在一直没有小便。遂与其开:桂枝15 白芍15生姜15炙甘草10大枣4枚炮附子10克。一副。分三次服,服完两次后,汗止津回,全身舒畅,遂愈。此证中的腿疼,乃是出汗伤津,津伤血少,肢体失养。汗止后,津自回,肢体自柔也。郭老弟案例

79治疗哮喘特效膏药方: 白芥子96,白芷96,轻粉1.5,为末,用炼蜂蜜60拌匀,分作10个,用油纸摊成膏药。 将膏药贴在第3第4胸椎中间。 贴药后哮喘即会停止。3—20贴即可根治

80. 胁痛案【胆囊摘除术后积液】男45岁右季肋及上腹部胀痛2周。1年前因结石性胆囊炎,在某医院行胆囊摘除术。术中见胆囊与周围组织有大部分粘连,经分离切除胆囊。此后常见消化功能不佳,以食凉食或水果后觉上腹部胀痛,有发凉感。近2周来感胸闷口淡,腹胀纳呆,夜寐多梦,畏寒肢倦,,右上腹及背部胀痛。经肝胆B超检查见胆囊区积液。西医给予消炎利胆,理疗等,疗效不佳,转中医治疗。刻诊:症状同上,舌淡嫩,苔白而滑,脉沉滑。诊为胁痛,证属肝胃虚寒,脾胃阳虚。予经方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桂枝12g,茯苓20g,白术15g,香附,吴茱萸,党参各10g,炙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药后胁痛减轻,腹胀纳呆等症状有好转,药中病机,继守原方5剂。服毕胁痛消失,精神食欲均好。肝胆B超复查未见异常。【杏林迷悟】体会:苓桂术甘汤出自仲景《伤寒论》。为治疗中焦阳虚,水饮内停之痰饮证之方,具有健脾祛湿,温化痰饮之效。临床应用相当广泛。胁痛一证从气,瘀,虚辩证多见。本例胆囊摘除术后,气血亏损,胆汁分泌代谢及消化功能失衡。尚且术前屡服清热,利胆药,难免戕伤肝,脾,胃阳之气,致中阳不足,脾失健运,湿聚成饮,停聚胁下,形成虚实并存之证治宜温阳化饮,健脾和胃。以桂枝,吴茱萸温肝胃散中寒,香附理肝寒凝之气,舒郁止胁痛,参,苓,术,草四君子汤健脾补中,运化水湿,寒去痛止,健脾水自利。

81. 【妇科特效方】内服方:苍术10g黄柏12g柴胡10g龙胆草10g车前子15g木通10g土茯苓30g僵蚕12g水煎服,一日一剂。外洗方:苦参30g黄柏30g蛇床子30g杏仁泥30g花椒30g千里光30g五倍子30g芒硝30g忍冬藤30g生大黄30g白矾30g水煎熏洗,坐浴。一日一至两次主治:妇女阴痒,阴疮诸证,糜烂 ,发痒,白带黄稠有异味。

82.【发作性嗜睡病案:】女35岁农民,因感冒出现头痛恶寒,肢体痠楚,嗜睡。后用冷水洗衣服时亦不能自控地入睡,约10余分钟后醒来。虽经中西医治疗,但却日渐加重,经常发作,且发作次数增多,入睡时间在20_50分钟不等。余同年偶遇见该患者正值发作,半小时后睡醒。症见头昏脑胀,身重乏力,记忆力减退,面色黧黑,舌紫黯苔白腻,脉沉涩,此系寒湿阻滞经络,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除湿。血腑逐瘀汤加减。处方:柴胡,当归,桃仁,羌活,枳壳,苍术各15g,桔梗12g,红花8g,制川乌(久煎),川芎各10g,生地20g,甘草6g。药尽3剂,诸症消失,停药1周后又发作2次,仍用原方5剂而愈。1年后随访病未复发。【杏林迷悟】体会:发作性嗜睡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警醒减退和发作时不可抗拒的睡眠障碍疾病,此例患者虽经中西医治疗,但却日渐加重。余分析该患者因感寒湿而作,由此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引发嗜睡病。拟本方行气化瘀,通络透窍,加川乌,羌活,苍术以温经散寒除湿。用药中肯,故投之即应。

83. 睾丸鞘膜积液案:【治疗方法】桂枝3_6g

,猪苓,白术,橘核,泽泻各6g,茯苓,薏仁各10g,木香5g。体弱加黄芪,党参,病程较长者加小茴香6g。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杏林迷悟.医案】男,6岁,初诊,其父代述:发现患儿右侧阴囊内有肿物4个月,曾服中药及肌肉注射青霉素,无明显好转,他医主张手术治疗,家属不同意,遂来余诊治。患儿素体虚弱,面色不华,食欲不振,易出汗,右侧睾丸肿胀呈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透光实验阳性,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诊为睾丸鞘膜积液,证属脾失健运,水湿停留,治宜健脾祛湿,化气行水,基本方加党参,黄芪各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患侧阴囊肿胀明显缩小,食欲增加,舌,脉无明显变化,继服前方加淮山药7剂,三诊:睾丸肿胀消失,透光实验阴性。改为参苓白术散5剂,健脾益气,以滋巩固,追访半年未复发。【杏林迷悟】体会:本病属中医水疝范畴。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脾虚失健,运化水湿下溢,停留睾丸鞘膜是其主要病因病机。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健脾祛湿,化气行水功效。原方为散剂,散以散之,今多用汤剂,以求速效。方中桂枝辛温,温阳化气,白术苦温,健脾胜湿,泽泻二苓淡渗利湿,畅通水道,使湿邪从下而出,加橘核,木香加强行气作用,加党参,黄芪,薏仁加强健脾祛湿作用。脾运正常,睡湿不致停聚泛滥,故用经方五苓散加味治疗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84.特效止痛散

组方;白芷、全虫、僵蚕各10克,蜈蚣2条,樟脑、冰片各2克。以上药共碾粉。

用法;撒在虎骨膏上贴患处,对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止痛效果甚佳。

85.脱发,斑秃效方

 一朋友的头发易掉,前额稀稀疏疏的头发较少,用了许多方法都没收到效果,都快成地中海发型了,曾用:桑叶,侧柏叶,苦丁茶连续洗了二个月效果都不大,后一直在求助于我,我曾在一本杂志上偶然见到本方,于是就让其试用一下,效果真不错,洗了20天头发就长了些出来,又用了20多天头发就长得比较好了,方如下:旱莲草30克,槟榔15克,黄柏15克,五倍子15克,山柰30克,梧桐叶一把,桑寄生30克,苍术15克,血余炭30克,雄黄15克,狼毒30克,生姜一块,大蒜100克,煎水洗头,每天一次。 杂志上有一病例一并发上来供大家学习,张某,60岁,男,某厂干部,家住本市,已婚,患者经人介绍来找笔者诊治,经皮肤科研所确诊为斑秃,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笔者全方位考虑,即采用外治方法,就是用的上方煎水外洗,半月后已长出绒毛,3月后头发密布。后用本方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脱发一样疗效显著,各位不妨一试。

86.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施治)

 方一组成:熟地八钱 、山萸肉四钱、淮山药四钱、泽夕三钱、茯苓皮一两、丹皮三钱、苟己子三钱、勾藤五钱、白茅根二两、玉米须一两。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主治:肝肾两虚。

 方二组成:党参三钱、黄芩四钱、白术三钱、桑白皮三钱、陈皮三钱、大腹皮三钱、茯苓皮一两、附子三钱、肉桂八分、叶下珠一两、木贼五钱、玉米须一两、石斛四钱、炙甘草三钱。

 用法: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主治:脾肾两虚。

 方三组成:党参三钱、白术二钱、茯苓三钱、熟地三钱、白妁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黄芪三钱、肉桂二钱、灸甘草二钱。

 用法: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主治:邪衰正虚。

 方四组成:党参二钱、白术二钱、茯苓五钱、陈皮二钱、半夏三钱、车前子五钱、木贼五钱、泽夕五钱、草藓(该药名看得不太清楚)五钱、牛膝五钱、芽根一两、黄芪一两、叶下珠一两、白花蛇舌草八钱、石斛四钱、炙甘草二钱。

 用法:每日一剂,用水煎服。

 主治:脾肾极虚型(相当于慢性肾炎晚期及尿毒症)

87.说上热下寒证,是心热与肾寒:心肾的相交需其他脏器的协助,比如脾胃的升降等胃气主降,能助心火下行;脾气主升,能助肾水上济。如果脾胃的功能失调的话,就会影响到心与肾的交通,若是心火不得下降或下降的道路不畅,渐渐积聚,就会导致心火亢于上,同时下焦肾阳得不到心火的温煦而出现下寒,由于阴阳水火的阻隔,使热者自热,寒者自寒。表现为心烦,口干口渴,咽喉疼痛,甚至口舌生疮,牙痛,齿衄,耳鸣,脱发,目赤,上半身出汗。但同时又腰酸怕冷,下肢发凉,尤其是膝关节以下凉的厉害,小便清长。有些病人非常容易上火,但又不能服凉的药物,一吃就拉肚子,甚至吃一些凉的饮食也拉肚子,这些都是上热下寒的表现。上热下寒证几乎都是表现为心热与肾寒,即上面有火多半是心火亢盛,下面有寒多半是肾阳不足。治疗附子泻心汤,由附子、黄连、黄芩、大黄四味药物组成

88. 治疗嗜睡症的特效 配方及用法: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石菖蒲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百姓验证:张某,女,38岁。4个月来无论昼夜时时欲睡,尤其食后为甚,喊之能醒,醒后又醒。多次诊治无效。服本方2剂后,此症全除,病获痊愈。

89.【戒烟处方】款冬花、炙紫苑各15克,故纸、法半夏、枇杷叶、前胡、桔梗、茯苓各12克,川贝母10克,干姜9克,射干、米壳各1克,肉桂6克,细辛3克,桔红12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十年烟瘾一般服三到六剂可断根。

90. 中南海治糖尿病秘方

天花粉15g 麦门冬15g 生地黄15g 五味子15g

生黄芪15g 田三七 15g 丹 参15g 石 斛10g

杜 仲15g 葛 根15g 甘 草5g 糯 米15g

每日一剂,早、中、晚饭前各服一杯,一个月后停注胰岛素,连服3~6个月全愈。

91.【哮喘案】女45岁初诊,患哮喘20年。近2年来哮喘频发,曾多次住院治疗,,并长期服强地松,息喘灵片。3天前因受凉后哮喘复发,呼吸困难而入急诊室救治,经吸氧,静脉注射抗生素,氨茶碱,氢化可地松,碳酸氢纳等药哮喘症状未见缓解而转中医诊治。症见神疲,喘促气短,面目浮肿,唇指发紺,汗多,肢冷,时泛呕恶,小便少,舌紫暗,苔微黄,脉细弱。西医诊断为哮喘持续状态。中医诊为哮喘(元气将脱型)。治宜益气固脱,降逆平喘。参赭镇气汤加减。处方:红参(另煎兑入)20g,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紫苏子,法半夏,旋覆花,白芍,山萸肉各10g,2剂,水煎服,日3次口服。复诊,喘促减轻,小便量增多,呕吐止,已思饮食,药已中病,宗上方3剂。3日后复诊,哮喘平息。但稍活动就气促,此乃肺肾两虚所致。嘱其服金匮肾气丸河车丸2个月。慎起居,节饮食,1年后随访哮喘未再复发。【杏林迷悟】体会:参赭镇气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人参,代赭石,芡实,山药,山茱萸,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紫苏子9味药组成,具有益气,纳气,降逆功用。哮喘持续状态属内科危重症。中医认为,久病必虚,穷必及肾,病者长期服用皮质激素,亦损伤元气。参赭镇气汤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方中重用人参培元固脱,并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紫苏子,旋覆花,法半夏,降逆平喘,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山茱萸养阴。病情缓解后,尊循久喘治肾的原则,用肾气丸,河车丸,调治,顽症获愈。

92. 【小腿痈案】男,25岁,初诊,左小腿红肿热痛伴发热10天。缘患者10天前外感后,发现左下肢小腿内侧出现漫肿疼痛,局部皮肤潮红,发热曾于当地医院治疗不效。刻诊,左小腿红肿,行走困难,伴面红目赤,气粗,头痛。检查左小腿内侧红肿约11cm×8cm,与正常皮肤分界不清,灼热,无波动感,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小便黄赤,大便下利脓血,每日数次,且红,苔黑而干,脉数有力。证为实热火毒聚结之小腿痈,乃里热蕴结,热盛化火蕴毒,热毒滞结下肢而成。治宜攻下热结,泻火解毒。大承气加味。处方:大黄(后下)黄柏各15g,厚朴10g,枳实,芒硝(冲服)各20g金银花50g。2剂,水煎服。二诊左小腿红肿热痛明显好转,诸证减轻守原方再进2剂,各症消失,病告痊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杏林迷悟】体会:小腿痈伴下利脓血,其病机为实热火毒聚结。既有肠胃实热证又有气血蕴毒证。治当清热泻火解毒为法。故用大承气汤荡涤热结,攻下热结,又加金银花,黄柏泻火解毒疗疮,药切病机,获效迅捷。

 93.葶苈子

【性味与功效】

味辛,苦,性寒。功效:泻肺蠲饮,利水消肿。

【传统应用】

主治痰饮停积,胸满壅滞,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疗肺痈喘不得卧;②葶苈大丸(《三因方》):甜葶苈、荠菜根,等分,蜜丸,陈皮汤嚼下,治疗肿满腹大,四肢枯瘦。

【主要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强心苷和脂肪油等成分,还含谷甾醇等。 北葶苈子(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芥子苷、蛋白质、糖类等。

【药理作用】

(一)抑制炎性渗出:与白芥子相似,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并使渗出液重吸收。葶苈子尚有镇咳作用。

(二)强心

含强心苷成分。虽然含量很少,需大量使用才具有强心作用,能使猫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并能使衰竭之心脏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三)抗菌、抗癌

葶苈子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本品对宫颈癌细胞株和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胸腔、腹腔、心包积液。

2.治疗肺部白沫痰和痰多。

3.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也能治疗其他心脏病之慢性心衰。

4.治疗关节腔积液。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9~15g。

大剂量:15~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外敷。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辛,温。入肺经。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治乳腺癌、肝癌、淋巴癌、食管癌、甲状腺瘤。白芥子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其镇咳成分极性偏小;祛痰成分极性偏大,水溶性大;平喘成分的极性小,脂溶性大。

 在治疗治痰饮咳喘中葶苈子和白芥子各有侧重。只要运用得当,无论寒痰热痰均能收到较好疗效。葶苈子是古代治疗肺痈和悬饮的主药。肺痈有黄脓痰,相当于肺部的细菌化脓性感染;悬饮相当于胸膜炎胸腔积液。白芥子辛温,治疗寒痰、泡沫痰;葶苈子苦寒,治疗热痰、黄痰。现临床上肺脓疡的病例城市里已经非常少见了,对细菌感染所致肺支气管炎症之黄痰,一般都是用抗生素的。对于慢性肺间质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扩等慢性感染黄痰白痰都有的病人,抗生素已经耐药者,就应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益气润肺的同时,葶苈子、桑白皮是常用的清肺化痰药。

对于泡沫状痰,以白芥子、桂枝最好。葶苈子与之同用能增效。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记载,所以许多医家都认为这是治疗痰饮病的总纲,痰饮是寒邪,使用温药治疗痰饮病是经典的。可是在《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14个主方,7个是温法,7个是清法,基本上是温清并重的。在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中就提出痰饮是热性的,是由于火邪将水邪温化了,所以痰饮病需用以清法为主治疗。

 临床上辨证,痰饮寒性、热性者均有。泡沫痰是寒性的,宜用温法治疗。炎症性的喘咳是热性的,使用清法的效果较温法更好,或者是温清并用。如葶苈子、桑白皮与白芥子、桂枝同用。

 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如果能灵活加味运用葶苈子和白芥子,在祛除痰饮的时间和效果上就会立竿见影。上海名医颜德馨的经验就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葶苈子治疗汗后喘咳,非常有效。

 当然在使用葶苈子和白芥子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强心苷成分,在大计量使用时容易有强心苷中毒情况。如剂量达60g以上,使用时长了,也有可能发牛强心苷蓄积中毒。总之,葶苈子、白芥子都属于有毒类药物,使用应该控制计量和时间。

 94.(1)太阳伤寒麻黄汤证(风寒感冒):

症状:发热恶寒,脉浮紧,口不渴或口渴不明显,无汗,兼证或咳嗽或头痛或呕恶或肢体疼痛。

辨证:风寒袭表,肺卫失宣。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5,桂枝5,杏仁10,炙甘草10。

用法:轻的抓三付,用开水当茶泡喝,每半小时喝几口,不限次数。

方中麻黄量少,更有10克炙甘草和杏仁牵制,很平和,如果病情比较重,可以加大麻黄的量,稍微煮几分钟。出汗的,只要有怕风,出汗不是很多,都可以用。

(2)伤寒大青龙汤证:

症状:发热恶寒,脉浮紧,口不渴或口渴不明显,无汗而心烦者,兼证或咳嗽或头痛或呕恶或肢体疼痛。

辨证:风寒外束,里有内热。

治法: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方:大青龙汤。

方药:麻黄5,桂枝5,杏仁8,炙甘草8,生姜6,大枣6枚破开,石膏30克。

道友1:麻黄不是这么开的,麻黄有这么用法?尽失原意了。真正大青龙证我目前没见过。伤寒是救急的。冒犯了,接着讲吧!

药师法味:具体药量可以加减。就是因为少见,所以不能大量用。难道你要我写原文,6两90克吗,如果在座的把握不好,吃出问题了,我怎么办。更没有冒犯这回事,学术本身就要争论,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我在这里说,不是叫大家以我为准,而是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自己的,孔子云,学而不思则亡,思而不学则殆。

道友2:大青龙重烦躁二字。

药师法味:是的,表邪外束,内热发不出来,反攻于理,就会出现烦躁,这就与后世说的,逆传心包有点像了。

道友1:药量不对会尽失方义.安排你的比例我是不赞同的。大青龙的量比石膏还大。六两的。伤寒论有好几个方子都是药味一样,而量不通,张师为什么这设方,我想大家都会明白.多说一下!无论你辩证理对不对用方错了会影响病人康复的。

药师法味:学术是广泛的,我写的只是个参考,临床中自己把握,以你们自己的为准。本来我原意不是讲伤寒方,既然有疑问,我就讲下原方。

道友3:先听药师法味讲吧,有异议稍后讨论

道友4:药师继续

药师法味:麻黄(去节六两90克),桂枝(去皮,二两30克),炙甘草(二两30克),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三两45克,大枣破开10枚,石膏鸡子大。

指针是: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恶烦躁。这个啊,是以表闭为主,热气透不出来,向内攻而引起心烦。当时了,仲景先师生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外感寒邪流行,就像现在的流感样,但严重得多,到处死人,仲景家里的族人都死了好多。所以当时的病很急,很重。但是了,这表又被寒邪束缚住了,热气不能以汗的形式透出来,而出现高热,身体疼痛的情况,并且热向里攻,暗耗营血,所以仲景用了大量麻黄,急开表邪,使表得开,热气得作汗解。

这就像一个闷锅,里面太热了,急打开锅盖,热气一下就散了。所以麻黄用了90克,桂枝30克,石膏鸡子大,最多30克左右。我们看,麻黄用量是远远大于石膏的。基本是三到四倍。

用于急开表郁,然后加少许生姜大枣甘草,以调和营卫,补气血。因为里热非常容易耗伤气血。这里是补充津液的。所以大青龙汤是以发汗为主,微清里热。这是这方的主次关系。

在看他服法,汗后,勿在服,汗多亡阳,以温粉铺之。

道友:汗多不是忘阴么

药师法味:阴为阳基,阳随阴竭

药师法味:大清龙,自古有医家就形容为兴云布雨,形容小青龙为翻江倒海。

这就是形容发汗的作用。所以,大青龙发汗非常强,弄不好是要汗多亡阳死人的。这个要非常慎重。我在这里说明,原方90克麻黄是万万要慎重用的,否则出问题后果自负。上次我发的因服大青龙汤致死案,就是血的教训。虽然不是我治的。但是现在,大青龙汤证,是很少的,大家一定要慎重。

(3)太阳伤风:

症状:发热恶寒,脉浮缓,口不渴或口渴不明显,有汗,兼证或咳嗽或头痛或呕恶或肢体疼痛。

辨证:风邪袭表,营卫失和。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上面是伤寒体系,一般感冒了,以麻黄汤,和桂枝汤统领就可以了。

其他的,可以看有无水饮痰湿咳嗽等加减用药。其实,一般的感冒用上面的麻黄汤当茶泡水喝就可以了。比较平和。下面讲温病风热感冒。

【注,上面为风寒感冒,其性寒,多伤阳气,可视其他情况而加减。

(1)有清晰痰,舌苔稍厚,舌湿润者,加半夏,陈皮,干姜,五味子,茯苓等细辛等

(2)怕冷严重,脉无力,精神差的,可以加点炮附子。

(3)有小便不利,口淡不渴等水停的,可以加点茯苓白术等。

(4)发热后有咽喉不利,口干口渴的,可加点桔梗,甘草,石膏,沙参等。

(5)气虚无力的,可加点黄芪白术防风炮附片。】

2太阳温病(风热感冒)【以伤寒论上为界限】:

症状: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明显。因为与伤寒同属于太阳,可推测,必有脉浮数。因为热邪伤阴,必有脉细等证可凭。或身体疼痛,高热,汗出,咳喘等。

辨证:外感风温,耗伤气血。

治法:辛凉解表

方例:麻杏石膏汤加减。(麻黄5,杏仁8,炙甘草10,生石膏30)

【注,热邪易伤津液,或化痰,可视下面情况加减。

(1)可视有痰无痰而加贝母,瓜楼,冬瓜仁,薏苡仁,桔梗等。

(2),可视有无水饮而加白芍,白毛根。

(3)可视有无津液亏虚如口干口渴,皮肤干燥,脉细数等而加沙参,麦冬,五味子,人参,大枣等。

(4)如果大便秘结,可稍加点大黄】

总结下。

1,一切外感病,止于太阳之表。因为过了太阳界限,则邪气随人体阴阳偏盛或化热入三阳六腑或化寒入三阴五脏。此时邪已失去原先性质,故不得在称外感病,但可以根据人体正常六经传遍顺序,视邪所在,驱邪外出。这也是为什么伤寒论诸方可统治内伤杂病的道理。因为外感病只止于太阳而已,其他五经则是随人体阴阳偏盛而发病传遍。

2,一切外感病可分为寒性和热性邪气。人之感冒,以风寒感冒(伤寒)和风热感冒(温病)两大分类而统领。或去风,或去湿,或润燥,或去暑。

3,一切外感病止于太阳,以寸口脉整体,脉浮为标准。或浮缓,或浮紧,或浮有力或无力,或浮细数。方属于外感病。如果脉沉,则不能在称为单纯的外感病。

(注,脉浮不一定是外感,当有感冒体征为前提)

如果脉沉,或沉弦或沉细或沉滑或沉有力或无力,此时,则表示为邪已入里,不得在为单纯的外感病,当视情况而具体用药。(注,以有感冒体征为前提。)

4,一切外感病了,要及时治疗,千不能乱用寒凉。这一用寒凉药,或者打吊瓶,抗生素等,就很容易会导致以后各种肺病,心病,肝病,脾病,肾病等。这个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明显大热口渴舌苔黄口渴等症,只有还有一点怕风吹或者怕冷的感觉,如果自己把握不好,都可以用上面麻黄汤(麻黄5,桂枝5,杏仁10,炙甘草10)用开水当茶泡喝,每半小时喝几口,这比吃西医抗生素好的多,如果高热的,可以加些生石膏。如果咽喉不舒服的,可以加点桔梗。

95.【顽固性口腔溃疡案】女37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日渐频繁,每发溃疡约3_4处,间隔期3_4周,尤多发于月经干净后。自感口舌灼热疼痛,口干口臭,口唇内侧粘膜,舌侧边缘,颊部粘膜均见溃疡点,约0.5cm×04cm大小,边缘突起,轻度充血,溃疡面有黄白色分泌物覆盖,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泻热生肌。拟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淡竹叶15g,石膏(先煎),麦冬各30g,生晒参10g,甘草6,白及2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药后口舌疼痛已明显减轻,口腔溃疡点已缩小,原方续进5剂,口腔溃疡痊愈。随后追访3个月未见复发。【杏林迷悟】体会:口腔溃疡为口腔粘膜上皮缺损,中医称为口疮。引起口疮的原因很多,如心脾积热,胃火上蒸,阴虚火旺,脾虚湿盛等,治法有内治外治等。本例为阴虚内热,方中重用淡竹叶,石膏清热,生晒参,麦冬益气养阴佐以白及生肌,能促进溃疡愈合,若配合珍珠层粉或冰硼散等外用,疗效则更佳。

96.辛凉解表法

桂枝汤应用法则: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寒寒,淅淅恶风,翁翁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以营气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 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第17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 须识此,勿令误也。

第18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方名、桂枝汤《张仲景》风伤卫有汗。

1、组成:由桂枝5-9克、芍药6-9克、甘草3-5克、生姜2-4片、大枣4-6枚。

药后喝少量热稀粥或开水,保暖取汗。

2、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咽干,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临床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病候体弱,营卫不和,、产后发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等,属表寒证者。

3、方义:桂枝味辛甘,性温,温经通阳,发汗解表,以解肌表之邪,散外感风寒为君药;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酸敛,养阴补血,以固在内之营阴 ,为臣药;二药同用,一治卫强(指无汗),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一散一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收敛而不碍邪,共成调和营卫之功。

生姜味辛性微温,散风寒,助桂枝辛散表邪解肌以调卫,又能暖胃止呕;助白芍,以和营;大枣甘平,调和百药,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能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合用可加强调和营卫之功,并为佐药;

炙甘草: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本方药虽五味,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柯琴在《伤寒论附 翼》中称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4、按语:此方为《伤寒论》中的首方,有“群方之冠”、“天下第一方”之称。为治太阳中风之主方。其不仅能解表,还能和里,故有“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的说法。病后、产后,而致营卫不和者,皆可酌情使用。但,对表实无汗,里热炽盛,咽痛烦渴,以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制方特点:

1、本方寓散收开合、补泻诸法于一方,解肌发表,外调营卫,内和阴阳。

2、配伍规律,《医宗金鉴》:“桂枝伍芍药,于发汗中寓以敛汗,芍药佐桂枝,于和谐中,有调卫之功。”成无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尤在泾:“生姜大枣、甘草相合,补益营卫,补正祛邪之用。”。

桂1、辛凉解表法桂枝汤应用法则: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寒寒,淅淅恶风,翁翁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以营气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 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第17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 须识此,勿令误也。

第18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方名、桂枝汤《张仲景》风伤卫有汗。

1.组成:由桂枝5-9克、芍药6-9克、甘草3-5克、生姜2-4片、大枣4-6枚。

药后喝少量热稀粥或开水,保暖取汗。

2、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咽干,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临床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病候体弱,营卫不和,、产后发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等,属表寒证者。

3、方义:桂枝味辛甘,性温,温经通阳,发汗解表,以解肌表之邪,散外感风寒为君药;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酸敛,养阴补血,以固在内之营阴 ,为臣药;二药同用,一治卫强(指无汗),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一散一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白芍收敛而不碍邪,共成调和营卫之功。

生姜味辛性微温,散风寒,助桂枝辛散表邪解肌以调卫,又能暖胃止呕;助白芍,以和营;大枣甘平,调和百药,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能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合用可加强调和营卫之功,并为佐药;

炙甘草: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本方药虽五味,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柯琴在《伤寒论附 翼》中称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4、按语:此方为《伤寒论》中的首方,有“群方之冠”、“天下第一方”之称。为治太阳中风之主方。其不仅能解表,还能和里,故有“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的说法。病后、产后,而致营卫不和者,皆可酌情使用。但,对表实无汗,里热炽盛,咽痛烦渴,以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制方特点:

1、本方寓散收开合、补泻诸法于一方,解肌发表,外调营卫,内和阴阳。

2、配伍规律,《医宗金鉴》:“桂枝伍芍药,于发汗中寓以敛汗,芍药佐桂枝,于和谐中,有调卫之功。”成无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尤在泾:“生姜大枣、甘草相合,补益营卫,补正祛邪之用。”。

桂枝汤是桂枝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汤的复方,桂枝合炙甘草,甘温助阳,以复心阳为主,桂枝入心助阳,甘草益气补中,辛甘合用,阳气乃生;芍药和血养筋,伍甘草,酸甘化阴,故该方具有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效。枝汤是桂枝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汤的复方,桂枝合炙甘草,甘温助阳,以复心阳为主,桂枝入心助阳,甘草益气补中,辛甘合用,阳气乃生;芍药和血养筋,伍甘草,酸甘化阴,故该方具有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效。

97.病例探讨

男,45岁,农民。

患者小便点滴频数,艰涩而痛,小腹坠胀不舒。医用五淋,八正不应,邀余往诊。询其有嗜酒史,尿色清白不黄,大便溏滞,纳少身倦,气短神疲,舌苔白腻,脉象细缓

[原按]小便频数短涩,茎中刺痛,小腹拘急引痛者,为淋证。方书虽有气、血、砂、膏、劳五淋之别,但临床可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以湿热为主,治宜清泄湿热:虚证以脾肾为重,治宜补脾益肾。此例为酒湿内渍,脾气受伤,升降失调,气化不利而然。故尿痛频涩,小便清,大便溏滞,纳少神倦,因予运脾渗湿,理气通淋,

此病乃系酒伤脾气,湿郁洲都,中焦不运,气化不行。拟葛花解醒汤去干姜加甘草。

葛花10克、白蔻5克、砂仁5克、木香3克、青皮5克、陈皮5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白术12克、泽泻10克、柳麯8克、太子参15克、甘草3克。

服五剂,症减十之七、八,十剂后诸恙全失。

98.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37】燥病,目赤,口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此燥邪乘肝也,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主之。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

黄芩三两 牡丹皮二两 栝蒌实大者一枚(捣)半夏半升(洗)枳实二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38】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汤主之。

99.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39】燥病,咽干,喉痛,少腹急痛,小便赤,脉沉而急,此燥邪移肾也,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

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茯苓三两 栝蒌根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00【巔顶痛案】女70岁,3天前因家事气恼,闷于心中,次日即感肌肤发紧,巔顶胀痛,按之不舒,伴胸闷,腹胀,服用去痛片,木香顺气丸等药不效。舌暗红,少苔,脉弦紧。证属肝郁气逆,升降失调,治宜解郁降气止痛,佐以益气养血,方用五磨饮子加味。处方:沉香(后下)6g,乌药,木香,槟榔,枳实各9g,党参15g,白芍12g,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肌肤松弛,巔顶胀痛大减,守方继服3剂,胀痛消失,余症皆除。【杏林迷悟】体会:五磨饮子出自《医方集解》由沉香,木香,乌药,槟榔,枳实组成。原治暴怒猝死的气厥证。本方具有行气降迷之功效。现改为汤剂,用治情志失调,气机逆乱引起的病症。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巔顶,怒则肝气循经上窜,故巔顶胀痛,按之不舒。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槟榔,枳实破气行滞,然而气为人身之宝,破气行气之品每易耗气伤血,何况年迈之人,故加入党参,白芍益气养血,使肝郁气降而气血不伤,诸症平而无遣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良春临床经验及方剂
JT叔叔之“中医基础”讲座笔记(一)
郝现军大夫思考中医信息录(17)
JT叔叔方劑臨床能力十日衝刺班2015摘要
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初稿)(第9页)
岐黄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