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长顺之四方加术汤

整理/蔡氏经方弟子云南文山陈庆兵

蔡长福师傅一家人都是经方高手,蔡长顺用方很有特点,思路非常清晰,四叔临证创立四方加术汤加减化裁,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方。

    基本方: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麻附辛加术

组成:葛根50g、麻黄15g、桂枝25g、白芍25g、柴胡45g、黄芩20g、半夏20g、大黄25g、枳实20g、茯苓20g、丹皮20g、桃仁20g、白附片12g、细辛8g、生姜50g、大枣7枚、苍术25g(白术25g)

主治: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兼少阴证夹瘀夹湿证

加減:根据5个方面化裁   1、喝水不喝水2、吃饭好不好3、出不出汗4、疲不疲乏5、肚子胀不胀。

具体变化:

1、脉太沉不用葛根汤;

2、脉太浮不用麻附辛;

3、吃饭好大柴胡;

4、吃饭不好小柴胡;

5、吃饭不好又便秘小柴胡合大柴胡一起用;

6(1)久病则瘀用桂枝茯苓丸;

   (2)新病瘀用桃核承气汤;

   (3)恶性瘀用抵当汤;

   (4)新病兼有旧病瘀用桂枝茯苓丸合上桃核承气汤;

7、汗出口渴饮冷加石膏;

8、少汗也可以用葛根汤麻黄量少一点;或汗多去麻黄;

9、夜间口干加乌梅;

10、左脉沉疲乏无力人软用麻附辛;

11、心烦出汗去麻黄加生龙牡;

12、舌体胖大,苔厚腻加苍术燥湿,脾虚则加白术健脾助运化;

13、腹胀则减白术加厚朴。

功效:解表通里解郁兼顾温阳、化瘀、燥湿、健脾

临证应用:病种上可治疗多种疾病 1、内科 2、妇科 3、外科 4、五官科

临床症状:恶寒怕冷,不易出汗,无力人软饭量好或食欲差,脖子酸,肩臂酸痛,便秘,月经有血块,痛经,舌下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舌体大,苔腻,右手浮长,左手弦滑,左尺沉紧或沉弱。

特点:此方妙在多经合病:三阳合病、太少两感、四经、五经、六经合病,以应对临证时错综复杂的病情。

此方含有多个经方: 1、桂枝汤  2、桂枝加葛根汤 3、葛根汤 4、小柴胡汤 5、大柴胡汤 6、桂枝茯苓丸  7、麻黄细辛附子汤 8、苓桂术甘汤 9、五苓散 10、真武汤

按语:此方组方思路清晰,真正体现了六经辨证,在六经大道上找病,不跟着西医命名的病走,加减化裁非常到位,考虑面面俱到,表里、上下、内外、湿邪、瘀血、郁滞,临证时足以应对复杂变化多端的病情,可谓妙哉!

对比薛振声的十年一剑全息汤: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平胃散合五苓散,更胜多筹!

从纵向的层面考虑到风、寒、湿、热、瘀、郁即风寒湿困、水停、血热、血瘀、阳虚、便秘、肝郁气滞,表里不解、上下不通,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观。——摘自老中医学子郭明的新浪博客

江南蔡氏经方蔡长顺老师四方加术汤的临床应用

山东滨州中医妇科医院  孙玉国  主治医师

安徽淮南田家庵聚树堂中医门诊  蔡长顺赵恒周 指导老师

蔡长顺老师乃江南蔡氏经方创始人蔡长福之四弟,因排行老四,网上大家都称呼“四叔”、“四师叔”。四叔秉承家学,旨宗仲景,勤于临床,疗效显著,行医于安徽淮南田家庵聚树堂中医门诊。通过多年临床,总结出“四方加术汤”,验之临床,疗效颇佳,治好了很多西医和时方医治不好的疾病。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一、四方加术汤基本组成及使用指征

“四方加术汤”即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小)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四个方,“术”即生白术。此四方可以四方合用,亦可三方或两方合用,还可同其他经方一起使用,临床使用起来灵活且十分有效。大家如能把握用药指征,即可以灵活使用,如果自身有一定《伤寒论》基础,可在短期使临床疗效倍增。其临床使用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条:

1、葛根汤:有表证或表证携带者,如外感、畏冷、汗少、打喷嚏、流鼻涕、发热、鼻炎、头痛、痤疮、皮肤病、颈椎不适、双目流泪、畏光、目眶胀痛、小便清长,脉象弦长、浮。以上症状不必悉具,要以整体辨证为准,现在大部分人都有表证携带(可参考蔡长福《经方锦囊》表证携带相关章节)。

2、麻黄附子细辛汤:有少阴证阳虚表现者,如嗜睡、易疲劳、畏冷、周身乏力、腰疼、易饥(先天易饿,后天能食)、夜尿多、抑郁症、焦虑症等,舌淡,脉沉细。以上症状不必悉具,要以整体辨证为准。

3、大(小)柴胡汤:有少阳症表现者,如口苦、头晕、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系统疾患、脾气急躁、大便干燥,舌淡红,脉弦细或弦,左关脉大。病人只要吃饭正常,即可用大柴胡汤,如果病人纳差,即用小柴胡汤。如果症状有夹杂,纳差同时又有肝胆火,大便不畅,即可大、小柴胡汤合用。以上症状不必悉具,要以整体辨证为准。

4、桂枝茯苓丸:本方并非单纯治疗癥瘕瘀血,更可对营卫的调和,正虚邪实之症候给予实质的治疗作用。根据“久病多瘀”的说法,久病者亦可使用本方;老年性疾病及妇科疾病多配合使用此方。此方中桂枝、白芍合用,有桂枝汤之意,又加入桃仁、丹皮活血,共奏解表活血之功,可见仲景十分重视表证,时时不忘解表,此乃“治病必求于本”。解表药配合活血药物的使用,乃仲景首创,后世各式各样的活血化瘀药,总不及仲景之桂枝茯苓丸切中肯綮。足太阳膀胱经乃多气多血之经,温照全身,一首桂枝汤辛温解表,祛风散寒,气行血行。

5、术:即生白术,体内湿气重者即可使用,一般舌体胖大、舌苔较厚、大便粘者可以使用。此方生白术的加入,实乃点睛之处,四方加入白术又变化出了多首处方,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便可以更好的解决水湿为患的问题。如湿邪较重,亦可生白术换为苍术,以增祛湿之力。

6、四方加术汤常用剂量:野葛根25~30g、麻黄6g、桂枝12g、生白芍12g、炙甘草6g、熟附子10g、细辛3g、桃仁15g、云苓15g、丹皮12g、柴胡叶2030g、黄芩12g、枳实10g、生大黄1215g(党参10g)、半夏10g、生白术15g生姜25g、大枣4个。水煎服,一天一付。此为蔡长顺老师一天的常用量,为了方便患者煎药,蔡老师一般两天量合在一起煎,分两天服用。

关于半夏、附子是否可以同用的问题在此一并说明:首先仲景在《伤寒论》是有一起使用的记载;其次,现在有很多医生也一起使用,并未见毒副作用;但因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且药典规定不能同用,部份医院也规定不能同用,为避免造成误会,方中半夏、附子同时存在时,笔者一般不用半夏,仅供同道参考。

二、四方加术汤加减应用

以上数条,简单介绍了一下“四方加术汤”的临床使用指征。下边再说一下在“四方”基础上的加减应用。在临床上,蔡长顺老师经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或四方合用、或三方合用、或两方合用;

如果患者湿热症状较为明显,如有阴囊潮湿(男)、带下黄、舌苔黄厚、小便黄赤,即可加入茵陈五苓散、茵陈栀子大黄汤,或生白术换为苍术,以增加祛湿之力;

如果患者腹胀明显,又可加入厚朴,以理气降气,此时方中又有小承气、厚朴七物汤之意;

如果患者口干、口渴喜冷饮等症状明显时,即可加入白虎汤(生石膏、知母);

如果患者畏纳凉食、大便稀薄,亦可在四方的基础上加上干姜;

如果患者出现喜纳凉,但纳凉后又腹痛腹泻者,四叔辨证为胃热脾寒,白虎干姜又可同时使用。

三、小结

总体来讲,“四方加术汤”的使用灵活机动,疗效显著,却又不失仲景原意。究其原因,个人体会有以下几条:

1、蔡氏经方对目前中医界最大的贡献有两条,其中第一条便是“解表”思路的广泛应用。仲景《伤寒杂病论》太阳篇条文最多,113方中十分重视解表药的使用,麻黄、桂枝使用非常频繁,至隋、唐最具代表性的zhùzuò《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同样使用了非常多的辛温解表药,我们在读隋唐时期的医书时,往往不能理解为何会如此频繁的使用祛风散寒、辛温解表之类的药物,事实是自隋唐以后中医理论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以后详述)。后世医家特别是金元及明清医家,畏麻桂如蛇蝎,未再有像仲景一样使用辛温解表药的了。且明清温病诸家对于外感病的认识也出现了重大偏倚。

当代,陕西渭南孙曼之老师善于使用风药羌活、独活、防风,并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与此类风药能够解表不无关系。现在的生活方式如空调、风扇、电动车、汽车等等,非常容易使人们感受风寒之邪,汗后当风,稍有不慎便容造成表证或表证携带,可以说现在大部份人都存在表证携带。如果此人身体条件好,可能稍微活动或喝杯热水一出汗而解表;如果此人身体条件不好可能就出现典型的感受风寒的症状;还有可能直中少阴出现腰疼、嗜睡,直中太阴出现腹痛、腹泻;也可能感寒表闭化火,出现上火、嗓子疼、口腔溃疡等等症状,而不出现典型的外感症状。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观察到表证携带满大街都是。表证携带时间长了便入脏入腑,根据体质,有的寒化,有的热化,不一而同。大病重病就是如此形成的。正所谓“病的来路,即是病之去路”,大病重病还是要从里往外,一层一层,往外透发。如此便可以理解解表的重要性了。“汗法”实乃八法之第一大法。

2、蔡氏经方对目前中医界第二大贡献便是“清里”思路的广泛应用。仲景《伤寒杂病论》十分重视清热、泻下药的使用,厚朴、枳实、大黄、石膏、承气汤类方使用非常频繁。蔡氏经方在仲景“热结旁流”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生活方式,总结出“热病一百问”大大扩大了“热结旁流”的疾病谱。现代人民生活水平太高,煎炸炙煿、琼浆玉液、牛奶咖啡、大量高热高糖的食物摄入体内,加之又好吃懒做,活动过少,消耗过少,留在体内成为垃圾,时间一长,化热化毒烧坏脏器。此类疾病从头到脚,哪里薄弱,热毒便流到哪里,轻则形成各类炎症,重则形成各种癌症。如头顶生疮、脚底流脓、银屑病、痤疮、蜂窝组织炎、中耳炎、胃炎、肠炎、胰腺炎、胆囊炎、盆腔炎、阴道炎、月经病、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癌症等等。当年胡万林使用芒硝治疗癌症等大病重症,就是使用八法之一的“下”法,确实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今社会,生活条件过高,承气汤类方大有用武之地。

3、蔡氏经方创始人蔡长福老师常言:“气通脏腑顺,汗解一身轻。便通jngshén爽,阳平阴也静。”蔡氏经方区别于历代伤寒诸家的地方就是大量使用合方。与其他经方家用小方不同,蔡氏经方主张解表方与通里方同时使用,使得解表不伤表,通里不伤里,避免了解表药辛温动血伤阴和清里药苦寒败胃伤阳之弊。正所谓“温阳不如通阳,滋阴不如通肠。”外解里清,内外兼顾,蔡长福老师美其名曰“三阳开泰”。蔡长顺老师之“四方加术汤”即是牢牢抓住了解表通里的理论精髓,用葛根汤来解表,用大柴胡来清里。针对现代社会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溯本求源,异病同治,故而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独特疗效。

四、临床验案

验案1、李××,男,43岁。初诊:2014.09

主诉:鼻畅粘膜糜烂疼痛4~5个月。鼻有黄粘涕,鼻塞,鼻腔呼气热,打喷嚏,身有汗,易外感,纳眠可,大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柴胡叶30g、黄芩12g、枳实10g、生大黄15g、半夏10g、生白芍12g、炙甘草6g、桂枝12g、桃仁15g、云苓15g、丹皮12g、麻黄6g、杏仁10g、生石膏30g、连翘10g、茵陈15g、生姜五片、大枣五个,十四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药后有效,鼻腔内疼痛减轻,黄粘涕消,鼻塞减轻,鼻腔出热气减轻,喜冷饮,纳眠可,小便稍黄,大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守上诊方加野葛根25g,六付,用法同上。随访已愈。

按语:此患者经多方治疗,中西医并用,内服外用皆已使用,效果几无,按照经方思路分析,辨证为表闭后肺热明显,三方加术汤加减治疗,麻杏石甘汤以解表清肺,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以清内热,佐以连翘、茵陈祛湿热。现在社会人们患外感表闭后,又不注意清淡饮食,大鱼大肉進入体内化热化毒,即出现此类症状。

验案2、刘××,女,40岁。初诊:2014.09

主诉:痔疮十余年。十余年来,痔疮时轻时重,肛门疼痛,时有大便带血,大便干,一天一行,甚则23天一行,纳眠可,口中异味重,体型偏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野葛根25g、麻黄6g、桂枝12g、生白芍12g、炙甘草6g、桃仁15g、云苓15g、丹皮12g、柴胡叶30g、黄芩12g、半夏10g、枳实10g、生大黄15g、生白术15g、厚朴15g、生姜5片、大枣5个,六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大便时肛门疼痛,大便稍干,一天一行,纳眠可,口中异味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守上诊方重复,六付,用法同上。

三诊:大便通畅,疼痛消失,纳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守上诊方重复,六付,用法同上。随诊已愈。

按语:医院告知患者手术后仍有可能疼痛,遂经由同学介绍来诊,求诊于中医。俗语云:“瘦人多火,胖人多痰”。此患者体型较瘦,内热较大。此内热有两种途径形成,一是表闭后形成内热;二是饮食过盛形成内热。两者相互影响,体内热盛,则毛孔易开,更易外感,外感后又能加重内热,形成恶性循环。内热形成后在不同人体可能表现不一,此人则表现为大肠热,故选方用药仍遵解表清里之旨,用三方加术汤,葛根汤以解表闭,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清里热,加厚朴又有小承气汤之意,故取效迅速。如果本病单纯使用通便清里之药,只是治对了一半,表证解不开,还是容易产生内热,治疗病程会较长。

验案3、梁××,男,52岁。初诊:2014.09

主诉:腰痛2年。腰痛劳累后加重,涉及腹部疼痛,汗多,体力差,阴囊潮湿重,饮酒多,口干,纳眠可,小便黄,夜尿23次,大便畅,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

处方:野葛根25g、麻黄6g、熟附子9g、细辛3g、桂枝12g、桃仁15g、生白芍12g炙甘草6g、云苓15g、丹皮12g、茵陈15g、栀子10g、生大黄15g、柴胡叶30g、黄芩12g、枳实10g、半夏10g、泽泻10g、猪苓10g、苍术10g、苦参12g、知母12g、生石膏30g、生姜五片、大枣五个,十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药后效佳,腰痛著减,守上诊方重复,十付,用法同上。随访腰痛几无,身体舒适,停药观察。

按语:本腰痛在临床常见,但能识能治者少而又少。一般临床治疗腰痛多偏于寒湿腰疼,用药以祛风散寒,强筋壮腰为主。此患者饮酒多,辨证乃湿热腰疼,求诊之前曾住院行小针刀治疗,效果点滴未见。我们以四方加术汤合茵陈五苓散、白虎汤治疗,解表并清利湿热效果非常明显。上周门诊上来了一位jngshén抖擞的老妇人,如果不自我介绍,我还真认不出来了。她是上个月我去宜兴看病时,从病房里用床推出来开方的那位膀胱占位术后一周的患者。那时,她脸色憔悴,小便出血,入夜汗出湿衣。我用的是猪苓汤加栀子甘草。老人高兴的告诉我,服药后很快血止汗收,睡眠好了,酸软的两下肢也有了力气。她说是我救了她。其实不是我,是经方救了她。——摘自中医孙玉国的新浪博客

蔡长顺四方加术汤框架治疗先天性幼儿湿疹医案

弟子谢恩   整理

谢卓成,男,3岁,于20151220日初诊

由妈妈、奶奶代为主诉:刚出生第二天就发现皮肤异常,浑身瘙痒,曾在广州中西医各大医院皮肤科和广州皮肤病医院治疗至今无果,很多大夫告诉家长,患儿是先天性皮肤病,治不好的。经人介绍找到四叔蔡长顺治疗,向家长问诊,孩子多汗、烦躁,放屁臭,睡觉不老实,脾气暴躁,多动,每天夜里都要醒来抓皮肤,实在痒的无法入眠,只能涂抹激素类药膏止痒。

处方:葛根50g、麻黄12g、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15g、连翘20g、赤小豆25g、茯苓30g、白术30g、丹皮25g、桃仁30g、石膏60g、半夏20g、泽泻15g、车前子20g、柴胡60g、黄芩25g、枳实25g、大黄35g、茵陈35g、栀子20g、厚朴45g、杏仁20g、生姜50g、大枣7个。2剂,15天。熬30袋,一袋70ML一天服用两袋 

2016110号二诊,病已减轻多半,效不更方,继续服药半个月。

2016412号孩子两次服药一个月感觉皮肤病好了,自行停药,孩子的体质有了很大的改善,皮肤病已痊愈。

上海小学生,男,12岁,患儿的妈妈于201512月初微信联系我,说小孩得了皮肤病,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当时患者妈妈提供资料,只有舌象与患处图片,没有脉诊。

妈妈自述小孩是前几天打球脚崴伤后呕吐继而引起的皮疹,今天早上头疼,脖子后微有潮湿感,根据上述资料,就根据外感辨证论治,

处方:柴胡60g、黄芩25g、半夏25g、党参20g、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15g、葛根50g、麻黄12g、茵陈35g、栀子20g、大黄30g、连翘20g、赤小豆30g、生石膏60g、白术30g、茯苓30g、丹皮20g、桃仁25g、生姜60g、大枣7个。14天,416天。

    一个星期后,患儿妈妈报喜,说皮疹大部份已经消失,上述药服完,至今未复发。——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

再论四叔蔡长顺的四方加术汤

前言:蔡氏经方以仲景六经辨证思想为主导,《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完成了整个六经辨证三阴三阳学术体系。在六经辨证整体观的基础上,四叔根据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四方加术汤,从高层次上驾驭了人体整体观。是养生调体质保健治疗各种大病、小病、疑难杂症、急性病等不可多得的一张方子。多年来验之临床,疗效稳定而显著。鄙人跟四叔抄方一段时间,掌握了其中一点奥秘。

正文:师父蔡长福先生提出人体表证常携带,人到中年阳明经渐衰,阳明大肠腑易于结,肺气不调达。当今生活节奏快,中青老年男女很多都出现少阳郁热的问题,由于当今世界人们食用的不是纯天然的食品导致太阴虚实夹杂化湿热的问题,加上人们夜生活过多,生活没有规律,导致少阴虚衰的问题,所以四叔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得了一张非常好的处方,即四方加术汤葛根麻黄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柴胡 黄芩 半夏 附子 细辛 枳实 大黄 茯苓 丹皮 桃仁 白术 姜枣】。

这个方子看似简单,但在临床上疗效迅速,四叔临床看大病小病疑难病药谱非常窄,我跟诊一段时间,统计四叔的用药没有超过30味药,可谓是当今医林中高手中的高手。

    此方可以拆开分解来看,师父蔡长福先生所说的表证长期携带,四叔首选葛根汤,先解阳明太阳之表。据四叔用方的经验,胃口好或者胃口一般的人,都可以使用大柴胡清解少阳郁热或阳明腑实。少阴虚的人容易太少两感,导致疲劳乏力,此方包含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由于当今妇科月经病、心脑血管病过多,此方用了桂枝茯苓丸;由于太阴脾虚化湿加了术(有白术及苍术的区别)。

临床中古人总结了中药十八反,半夏反附子,但是根据四叔多年临床体验,半夏与附子合用无出现一例不良反应。这也合乎仲景之意,《金匮》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其中就是附子、半夏同用。

再把它组合起来看,此方对于表证、里证、血瘀、痰饮水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方证、药证都包括在其中。师父蔡长福先生提出的脸红、流泪、鼻炎、青春痘、面部病都可以用葛根汤打底,所以里面有了这两张解表的方子,即葛根汤、麻附辛汤。

jng shén方面的疾病,女性乳房的疾病,可以通过疏解少阳,所以此方用了柴胡汤。水湿眩晕,舌厚、质胖大,里面有了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之意。针对痰饮的药证,里面有半夏、茯苓、枳实、生姜等;针对血瘀的药证,里面有桃仁、丹皮、桂枝、大黄等;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疾病都是由血瘀引起,所以部份合乎当今时代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堵塞,很多活血方用之临床有效,但是他没有站在仲景的高度,忽略了解表,在这里,用了桂枝茯苓丸。全方如果加進芒硝,有桃仁承气汤之意,可谓是增补了《医林改错》的不足。

针对湿热,里面有黄芩、大黄;针对腑实,里面有枳实、大黄、桃仁;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药证方证都齐全。大气的六经整体观,既严谨而不失细节,处处面面俱到,这张方子具备这个特点,所以我认为这是临床不可多得的一张方子。

《医宗金鉴》诀“项背几几强太阳,脉浮无汗葛根汤”四叔临床遇见脉浮的首选葛根汤;《伤寒论》少阴病提纲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临床遇见脉沉细jngshén不振的,此方就给予麻附辛。临床疾病千变万化,很多时候不是纯浮或纯沉的脉象,如果想解表,四叔经常两方合用,即葛根汤合麻附辛同用。

脉弦细,胃口差,不一定要出现咽干口苦,蔡氏经方临床思路还是注重解表。柴胡桂枝汤或者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很多时候人能吃的,少阳化热的脉弦或者有力,那就用大柴胡汤主打。

四方加术汤的临证变化加减

当今社会人们通常饮食肥腻,外感易入里化热,导致腹胀、屁多,可以加厚朴,含小承气汤之意;

胖人怕热口渴,年轻人脸红,脉不沉,可舍去麻附辛,加石膏、知母合白虎之意;

心急易出汗,小便黄,加茵陈、栀子,合茵陈蒿汤之意,治疗多种肝胆病和现代热病;

人们好喝冰水,吃凉雪糕,导致脾胃寒热错杂,加干姜、黄连,合半夏泻心汤之意;

咳嗽有黄痰加杏仁、石膏,合麻杏石甘汤之意;

肝病表湿易外感身痒,加杏仁、薏苡仁、连翘,那就合麻杏苡甘汤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意;

喝酒过度导致湿热酒疸胰腺炎之类,合上茵陈五苓散,有谷疸汤之意。此真可谓是驾驭整体的三阴三阳。

此方变化加减,巧妙灵活,真正丰富了蔡氏经方之六经辨证的内涵,临床有很多重症疑难病的医案支持。

小病类有:普通感冒、鼻炎、咳嗽、痤疮、痔疮、月经不调等。

疑难病类有:癫痫、牛皮癣、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临床有很多的治愈案例。大病、重病诸如肿瘤并发症大出血、急性发烧,外伤杂症,肝病腹水等。在四方加术的大框架内,随证变化加减,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通过跟诊以及临床实践,我真正体会到了开鬼门,洁净腑,温肾阳,实脾土的临床奥妙,而这些都包括在四叔的四方加术汤中。方简而意蕴无穷,临床随证、体质化裁,疗效卓越。

弟子:谢恩、杨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年119日——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

蔡长顺四方加术汤框架治愈早期子宫癌倾向一例

谢某某,女 40岁,安徽淮南人,身高167cm

201510月初诊,患者自诉由于夫妻感情甚好,2007年丈夫病故,思念忧伤过度导致长期失眠,多次找中医治疗无效。近期医院体检查出子宫癌早期癌变倾向。

刻诊:每天夜里入睡难,最多睡两个小时,多梦,浅睡眠,容易醒;口干、夜里口干,口苦,胃口一般,大便一天一次,解的顺畅,小便淡黄,没有泡沫,味道不大,胃口好,月经少,面上色斑严重。近期有轻微感冒,少许咽痛。双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处方:柴胡60g、桂枝25g、炙甘草15g、赤芍25g、茯苓35g、干姜20g、天花粉20g、生龙骨30g、生牡蛎40g、丹皮25g、桃仁30g、大黄30g、酸枣仁25g、党参15g、麻黄10g、附子15g、细辛6g、黄柏25g、白术30g、杏仁20g、生石膏60g、生姜50g、大枣7个。410天。

二诊:睡眠改善,面色转好,身体感觉比较舒服

处方:麻黄10g、附子15g、细辛8g、桂枝25g、白芍25g、炙甘草15g、柴胡60g、黄芩25g、半夏25g、茯苓40g、枳实25g、大黄30g、丹皮25g、桃仁30g、龙骨35g、牡蛎35g、酸枣仁30g、黄连15g、干姜15g、党参15g、铁锈(替代铅丹,找生锈的破铁块与药一起熬)、生姜50g、大枣7个。310

2016122号患者上门报喜,西医妇科检查一切正常,睡眠也恢复正常,身体当前无不适,临床宣布早期子宫癌痊愈。

弟子谢恩、杨柳2016年123号整理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四方加术汤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

山东滨州中医妇科医院  孙玉国  主治医师

安徽淮南田家庵聚树堂中医门诊  蔡长顺赵恒周 指导老师

病案资料:张×,女,17岁,初诊2014.08

主诉:痛经2年。每于经行腹痛,周期尚规,Lmp:2014-8-17。痛经较重,需服用止痛片,且有偏头痛,纳眠可,大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野葛根25g、麻黄6g、桂枝12g、生白芍12g、炙甘草6g、桃仁15g、云苓15g、丹皮12g、柴胡叶30g、黄芩12g、党参10g、半夏10g、生姜五片、大枣五个,十付,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月经于2014-9-17至,带经4天,痛经未作,偶有头痛,纳眠可,大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守上诊方加熟地20g当归12g川芎10g,十付,用法同上。

按语:痛经乃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原发性痛经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及育龄期妇女。原发性痛经容易痊愈,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治疗皆可参考本文。

本病最早的病因病机分析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月水将来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首次提出了痛经的发病是由于体虚、风寒客于胞络、冲任之脉受损而起。后世医家如张景岳、傅青主、徐灵胎又细分出了虚实之说、肝郁之说、肾虚血瘀之说、表里寒热之说。痛经的治疗方药最早见于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散组成:土瓜根、桂枝、白芍、蛰虫)

实际上本病病因为风寒之邪毋庸置疑。只不过根据病人身体条件的不同病理机制又有不同,从而表现不一。妇女月经期间,正气不足,外邪易袭而为患,导致冲任瘀阻或凝滞经络,血行不畅,致行经疼痛。如若少女素禀肾阳势微,无以温养冲任,阳虚则外不足以温煦体表,内不足以运血畅行;常见月经色淡涩少,经末或经后少腹隐痛,得按痛减,并有面色晄白,形寒怯冷,脉沉细弱。此种体质易于虚化;如患者素体壮实,经期恣意生冷,不慎寒凉,血为寒凝则运行不畅,此种体质易于寒化。多见经水色黯,夹杂血块,少腹冷痛,得热痛减;清·王旭高《医学刍言》曰“暴病多寒,久病多热”,痛经亦有由寒化热之证。寒邪久居体内,如若体质壮实,由寒化热,热为阳邪,血为热灼则瘀结不畅。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而拒按,带下黄秽,遇热痛剧等症。

采用四方加术汤加减治疗本病,用药简单,且疗效显著。方中用葛根汤解表散寒、以开表闭,桂枝茯苓丸活血祛瘀、调和营卫,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如若患者内有积滞,内热较重,可用大柴胡汤。如果患者有少阴证,还可加入麻黄附子细辛汤。随症加减,非常灵活。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痛经亦非常有效,《内经》有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最好额疏肝解郁药,而并非后世医家所谓的柴胡剂疏肝。四方加术汤的应用,仍要紧紧把握用药的适应症,有是证用是方,或四方合用、或三方合用、或二方合用。——2014.10.23于滨州——摘自中医孙玉国的新浪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氏经方中医曙光,四方加术无病不除。——分享蔡长顺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三剂中药后判若常人的病案...
方剂大全
中药治疗各类感冒简易图表
历史上最全的中药配方大全《中药大全》
伤寒论中的方剂
《伤寒论》演绎(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