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教学网

    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预设不足,当课堂生成真的降临时,出现了一些不能灵活应对的现象。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我对课堂生成的一些看法。

一、要重视,不要漠视

 [案例1]“十几减几”

出示情境图:一个漂亮的金鱼缸,金鱼缸里有红金鱼8条,花金鱼条数不知道,一共有金鱼13条。

  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几条?

  花金鱼比红金鱼少几条?

  花金鱼有几条?

(很显然,生3的问题是老师需要的。)

  对呀!花金鱼有多少条呢?

马上有学生回答:5条。

  怎么列式呢?

生 (几乎异口同声)8+5=13

(这又不是老师想要的列式13-8=5。)

  (很着急)知道了一共要求花金鱼的条数怎么能用加呢?应该用什么?

生  减。(教师板书:13-8

在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这位教师漠视学生的因为“8+5=13”,所以花金鱼有5条的个性化想法,完全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

在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说出8+5=13,算出花金鱼有5条时。可进行以下教学──

  是呀,你是怎样想的呢?(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因为8+5=13,所以花金鱼一定是5条。

  (肯定地点点头)是的,还可以怎样想呢?

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又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用减法算的道理。在学生用减法算出花金鱼有5条时,再来看学生提的问题,无疑他们一定会备受鼓舞,全体学生又得到一次思维训练。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认识往往是幼稚的,但在他自己的内心中却有着丰富的内容。或者说,在成人看来幼稚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却往往是其积极思维的成果,不可小视甚至轻易抛弃。教师需要做的应当是,恰当地引导、及时扑捉这些信息,为教学所用,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要生成,但不要盲目!

【案例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师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3+3143-31

  (指43+31)这道算式该怎样算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好吗?

这时,有的学生开始拿出小棒,也有的学生拨弄计数器,也有的学生动笔,一阵探索之后,开始交流。

  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很是得意)我是列竖式做的。

  (没有预设到这种方法出现得这么早,慌忙中接招)列竖式的方法还没有学就会了,真能干!

下面有的学生一听表扬,不甘落后:老师,我也会!

师  (看着争先恐后的学生)有多少同学也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小手。

师:  既然大家都会了,老师出几题考考同学们怎么样?

自此进入了练习巩固阶段……

这是一节“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单元起始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不进位(退位)的问题来理解笔算的算理,建立笔算模型。显然这节课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竖式的提前出现,出乎了教师的预料,教师放弃了原来的预案,选择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表面上看课堂进展很顺畅,其实在课堂顺畅的背后却降低的教学要求。部分学生的“我也会” 是真的会吗?“我也会”能代替全体学生对竖式计算算理的理解吗?在经过多道题的重复练习后,可能很多学生也真的会算了,但是这种“会”更多的是一种模仿,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数位要对齐,更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从个位算起。这样教,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尚且可以蒙混过去,但遇到稍复杂的进位(退位)加减就必然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预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生成是课堂上的表现。预设是有计划性的,生成带有动态性。面对生成性的教学,教师肯定不能不理不睬,但是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标”,眼中有“本”。试想,如果该老师能在表扬完第一个同学之后,话锋一转: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算吗?反馈各种算法后,再让第一个学生列出算式,讲讲每一步计算的道理,效果不是更好?

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要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一底线坚守不住,任着学生牵着走,就会走向无目标的误区。要生成,但不能盲目生成!

三、要引导,更要舍得放手

【案例3】“9的乘法口诀”

学生编完口诀后,教师引导:编完口诀后,我们一起观察口诀,看看有什么发现?

  前面从上往下是123456789

  最后一个数字是987654321,是有规律的。

  四十五和五十四是反过来的。

  后一句都比前一句多9

  前一句的得数又比后一句少9

  三十六和六十三也是反过来的。

  三九二十七,八九七十二,2772,也是反过来的。

  还有,还有,八十一,一十八。

这时孩子们不由的发出惊叹:真的唉,好神奇哟!

  (很兴奋)要是有十个九,就是90,一九得九,就是09,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也是反过来的!

学生四十五和五十四是反过来的回答,我备课时并没在意,正是我短暂的停顿之后,接着才有下面的“四九三十六和七九六十三得数也是反过来的;得数数字交换了位置;要是有十个九,就是90,一九得九,就是09,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也是反过来的”等精彩的生成。如果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教案走,如果在学生把课前预设的都说完之后不给他再说的机会,如果在他第一次回答后我没有表扬或是表现得漫不经心,如果……

课堂上,教师要恰当的引导,更要舍得放手。要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余地,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在这几分钟里,可能灵机一动,可能茅塞顿开,可能柳暗花明,也可能出人意料或者锦上添花……

四、要多样化,更要优化

【案例4】 “9加几”

出示情境图:左边盒子里有10个格子,装有9只牙刷,右边放有4只牙刷。

  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个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牙刷?

启发学生思考,列出9+4的算式后。  师  9+4等于几呢?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我是数的,123……111213,一共13只牙刷。(有学生笑。)

  不可以吗?

  可以,他的方法太笨了。我是接着数的,111213

  我是把外面的一只牙刷拿到盒子里凑成10个,10加剩下的3个,一共是13个。

  (异常高兴地说)看来计算“9+4=?”的方法还不少呢,你会用这些方法计算吗?接下来就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对应练习。

从这一教学片段可看出,教师首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的时间和空间,这无疑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算法应该给予怎样的恰当评价,也没有从众多的方法中筛选出本节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凑十法”,这显然也是与“算法多样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初衷相违背的。

在学生得出“凑十法”之后,可进行以下教学──

  看来,算94的方法还真不少,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回答:

  我觉得数数的方法好,因为这样数不容易错。

  可是如果有很多的牙刷,那数起来就太慢了。

  我觉得接着数好,那样可以快一点。

  如果盒子外面的牙刷也很多的话,那数起来也很慢。

  我觉得把9个凑成10个的方法好,只要把盒子外面的几个分成1个和几个,就知道有十几个了。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不同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比,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把9凑成10 ”的方法,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运用“凑十法”计算的优越性,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创造的欲望,又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凑十法” 的计算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比较,认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价值,在讨论、交流、质疑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精心预设是教学科学性、计划性的体现,而动态生成则是教学灵活性、艺术性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成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追求生成。不能因为生成而忽视预设,也不能因为预设二僵化生成。当生成来临时,有必要回头望望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生成作必要的点化,才能实现生成与预设的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法的口算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8课时 解决问题
(精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