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仕祥 的博客

  

我的教育人生杂谈

  

秦仕祥

  

1980年高中毕业,自知“天外有天”不敢参加高考,加之是农村户口,所以选择报考了中专,但是竞争却非常激烈,录取率仅为2.3%。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公布后知道自己超中专分数线2分,农村户口的我上学是唯一的希望和出路,虽然自己极不愿意当一名老师,但是为了能够跳出“农门”,还是在最后一个志愿栏里填写了“服从”,结果被高邮师范学校录取,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两年的师范学习生活一晃就过去了,1982年被分配到邗江区最好的小学——邗江区实验小学,当年的学校是三排平房教室,一所规模很小的幼儿园,一个简陋的校办厂,一座古老的木质宿舍楼,还有一个建在小岛上食堂, 15个教学班级,30来个教师。转眼间35年过去了,我由原先不愿当老师到渐渐喜欢了小学数学教学这个职业,这35年来有很多的感触和感悟。

  

三点感触

  

感触一:老教师真的热心

  

邗江区实验小学有一批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然而我却是一个刚开始工作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但是让我不失望的是老教师们都会主动帮扶我。记得工作的第一年与大队辅导员祝世久老师同教三年级,给我的印象是祝老师字写得非常漂亮,人也很聪明,然而由于自己没有悟性,这一年在忙碌中匆匆而过。第二年与朱永茂老师同规,办公桌对面而放,朱老师非常健谈,非常有个性与思想,他每天作业处理完、课备好后,都主动把自己的教学体会讲给我听,帮我疏通教材,滔滔不绝、娓娓道来,告诉我这个知识学生学习可能有困什么难,那个知识应该怎么教,我今天教学效果不太好,你明天你应当怎么教……,就这样我一边教书一边聆听朱老师的教诲,这一年我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当时教导主任周荣葆老师听了我一节《垂线》随堂课之后,走进办公室就大加褒奖,说:今天小秦这课上得好,以后又多了一个能上公开课的人了。当时我也不知道这课上得怎么好,只是按照自己的对知识的理解、顺着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得教。听了周主任的夸奖之后,终于对好课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感觉。后来在我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回想起朱老师当初的教诲,我深刻感悟到: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20年后(2001年开始)全国推行的课程改革相比一点也不逊色,新课程改革之初我常思考课程改革设计者推行的课堂教学方法:这哪是新的教学方法啊,朱老师20年前就是这样教的,他当时的课堂就是先学后教:先复习旧知识,让学生自由发挥,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有同学们的相互争辩,更有学生自主的独立创造……记得1989年邗江县举行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学校推选我参加这次赛课活动,课题是《倒数》,朱老师主动帮伸出援助之手,与我一起研究和设计教案方案,说老实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主见,整个教学环节都是朱老师拿方案,这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不断抛出问题,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天下”:先是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是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聆听学生的发言,适当时候给予点拨……倒数的概念教学后,接着进行课堂练习:先是真分数的倒数,然后是假分数的倒数、单位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最后是小数的倒数,都是小数自己在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自己解决的,与当今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方法完全一致,而且还超前了10多年。所以我在课程改革浪潮中一点也不感到陌生,非常从容应对。像这样热心帮助青年教师的还有左治成、周荣葆、沈志安、陶学仁、仇玉林……我从这些老师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吸众家之长,成就了我现在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感触二:老教师真有本事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未忘,记得教学体积计算内容时,例题只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体积,但是在练习中有一些综合性习题,如:求平均每天挖土多少立方米,有多少天挖完的、求长方体的长……如果作为习题一题一连既让费时间又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怎么把这些数学题串联起来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办?我看到朱老师第二天就教这个内容,于是我提出要听他的课,朱老师毫不犹豫地爽朗答应了我的请求。第二天我带着问题走进朱老师的课堂,只见朱老师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地进行的教学,先教学例题(求建长方形水池的需要挖土多少立方米),例题教学后接着练两题类型一样的习题加以巩固,然后只见朱老师把例题进行巧妙的变化:如果20人参加挖土,平均每人挖多少平方米?如果每量车运4立方米土,这辆汽车多少次把土运完?……一道简单的问题立刻就变得复杂了,学生经历了这个渐变的过程,对于复杂的问题也能自己解决,真是教学的妙招!于是,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也处理得得心应手了,由听一节课的感悟带动了一串类似的教学内容的处理,我把朱老师的这个教学艺术移植到应用题教学之中,经常以一道基本题为母本,通过一题多改、一题多变的方式,演变成一串有联系的应用题,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感触三:老教师真的聪明

  

80年代没有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画图、教具演示完成直观教学,制作教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专用工具,一般教师都不愿意做教具,课堂上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于是教学就缺少直观性,教学死板没有灵性,一方面学生学得枯燥,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朱永茂老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发现吹塑纸只要粘上水就能长时间吸附在光滑的黑板上,用他制作教具既降低成本、又省时省力,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地棒。我就跟在朱老师后面学习制作各种教具,从图形的面积拓展到了教学的全领域:做成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进行图形教学、面积公式推导教学、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图形配上分割线就可以进行分数意义、加减法计算教学,写上一段话可以代替课堂板书……1989年我去仪征实验小学参加扬州市赛课选手选拔赛,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把这个绝技带到了赛课现场,引起了轰动!课前把吹塑纸按照长方体教具的尺寸做成展开图形状,然后用胶水粘贴在长方体表面上,用橡皮筋勒紧,第二天早上一看,奇迹出现了:原本两层的吹塑纸杯刀子划开了一层,就是这一层与另层张开了嘴,我灵机一动:把每个面的吹塑纸都扒开一个小嘴!课堂进行到长方体对面形状完全一样时,我像“魔术师”一样把对面揭下来重合验证时,此时所有听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脚后跟踮起来看我这“魔术般”的表演,但是还是弄不明白怎么从长方体中“变出”两个对面长方形的,下课铃响了,只见听课的老师一个接一个地向讲台走来,他们想干什么?当他们拿起我的教具后,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来在看我的教具是什么做的!吹塑纸教具并不落后于现在的多媒体,因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毕竟是虚拟的,真实性值得怀疑,而吹塑纸教具演示都是真实的,演出的结果说服力更强。这些都是得益于朱老师伟大发现和创造,我真心佩服实小的老教师的聪明智慧(朱老师还有很多绝活:字漂亮,文章也美,会拉小提琴,能用鼻孔吹笛子,退休后自制扬琴,把二胡改成四弦乐器,以前邗江实小的校歌的词和曲都是出自朱老师之手)

  

三点感悟

  

感悟一:优秀教师是磨出来的

  

21世纪以前邗江区实验小学是邗江小学教育的龙头大哥,是邗江教育的小学对外的窗口,也是邗江小学教师培养的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为邗江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那个时候每个学期都要对全区公开教学,每次公开教师都是以老带新,老教师的高质量的课保证了优课率,新教师可以在磨砺中快速成长,每次公开教学都提前一个多月确定人选、课题,然后就是备课、试教、调整,我也曾对此面向全县教师上公开课,上课之前是一段痛苦的煎熬,上课之后是历练后重生!正如佛教所说的“涅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次公开教学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而取得公开教学成果后却是无比喜悦的。每次公开教学前的准备是非常精细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老教师把关,每个课堂提问都精心设计,备课都是写详案,详细到课堂上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写出来,每个问题的标准答案都好预设出来,一份详案就是密密麻麻的七八张纸,试教后再调整,再在原教案上修改,修改完毕再重新抄写一遍,第二次试教再重复昨天的故事,教案越改越长,我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磨炼中成长起来的,课磨多了课堂语言就规范了、对课堂的感悟就深刻,于是找到了课堂教学的窍门:首先研究知识的本质和来龙去脉,然后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再研究显示的学习心理,最后综合这三方面因素设计教学环节。现在我的平时的课也能上出公开课的效果,公开课当家常课上:拒绝试教。由于我理解了知识、把握住教教材编写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课前的预设约等于课堂生成,也就是课前的预设基本上符合课堂的及时生成,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都在我掌控之中,师生配合天衣无缝。

  

感悟二: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80年代社会人都瞧不起教师,说老师太小气、老师太精明……所以年轻人几乎都不愿意当教师,我也不例外!当理想与现实二这必选其一时,最终还是要先解决生存问题,迫于生计万般无奈我选择了三尺讲台。我的个人信条是:人可以平凡,但是绝不能平庸。既然当了教师就应做个有本领的好老师,于是开始研究教学业务,刚开始是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不断的翻阅教学参考书,阅读教学杂志,思考和摸索上好数学课的方法,为了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省力”的高境界,我不断的回想小学时代我的老师是怎么上课的,想起来了两位我心目中的有本事的老师:南京知青庄英老师、杨喜生老师。于是我为了一个教学细节,又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场景:把自己放置在学生的位置,讲台上模拟一个老师在提问,我这个学生是怎么思考老师的提问的,就这样对每一个问题都斟酌一番,最后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作为我的课堂提问,同时猜猜学生会有哪些回答,再把每一种回答设计出相应的引导性提问,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课堂上都能得心应手。由于我掌握了科学的备课方法,设计的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特点,所以我上公开课基本上没有试教这个过程了,因为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与学生的思维想吻合的,即使有偏差我也有补救的引导性问题跟上,“孙悟空总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学生始终在我的掌控之中,每次公开教学都取得圆满成功。  

  

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研究教材,从图书室找来小学六年的教材,一册一册地研究:每个知识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学时可以进行怎样的二次加工?学生学习这个知识时会有什么困难?教学的起点是什么?怎么在这个起点上展开深层次教学?……,这样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掌握了小学数学教材的逻辑体系,以至于在90年代我抛开了教学参考书,不需要参考教案,就是一本数学教材外加我个人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自己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我还教过不同年级的两班数学,一天要写两节不同的数学教案、上两节不同的数学课、改四套不同的作业……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却得心应手,这就得益于多年的教学思考和磨炼。

  

再后来又发现自己的最大短板:就是撰写文章。说了惭愧:本人到2003年虽然工作已经21年了,但是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只有一篇文章或市二等奖,自己写的文章难登大雅之堂,于是从2003年进入教导处起每天都坚持看书,当时正是课程改革之初,一连窜的西方的教育教学理念纷纷涌进了我过的基础教育:什么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的文章满杂志都是,我也从这些文章中汲取营养,大量阅读之后我把以前写的十多篇文章应用新教学理念加以润色,终于在2004年这一年发表了7篇文章,以后陆续发表了30多篇论文。2005年应河北省《少年智力开发报》、《教育周刊》之约,为河北的几份报纸撰写辅导学生类文章和试卷,前后发表了300多篇文章和试卷。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有的老师误以为我是省特级教师,找我的老师多了,先后帮助20多为老师修改并发表文章,帮助一个老师上市竞赛课取得成功而参加省级比赛的(此教师现在是省特级教师),于是我早就不讨厌教师这个职业,而且已经深深地爱上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感悟三:教师要一个好心态

  

传统的说法:教师这个职业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智者,当今的职责就是为了党和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然而现在的人都浮躁了,很多教师都不把主要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而是追名逐利,都想成名成家,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名和利伤害了自己的身体,试问:中国从古到今出了几个教育家?现在被中国人推崇的还是2000多年前的孔子,当今的教育家谁能超过孔子!人活在世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应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学习和生活,多做些服务于社会的事情,多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个人的名和利可以去争取和努力,至于结果用平常心对待,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才能健康、快乐、长寿。

  

三个忠告

  

忠告一:抛开金钱心地宽,不图名利境界高

  

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字:苦。人为什么会苦?普通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没有透彻觉悟。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恨苦、爱分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其中“求不得苦”是由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产生的,人的一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财富上的欲望、名利上的追求等等,人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是正常的,但是要有个度,有的东西自己要去争取,但是不要只看中最后的结果,要抱着平常心对待,一切顺其自然,得不到欣然接受这个现实,得到也不要惊喜过度,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心态,伤及自己身体,减少自己的寿命。但是也不是人不要追求,能够自己把握的要全身心地努力,比如:自己的业务能力,自己完全可以把握的,每个教师都要在方面潜心研究,努力吧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对得起每月纳税人给的几千元的薪水。

  

忠告二:别人有的不羡慕,自己有的别炫耀

  

讲个我太太的故事(真实的):80年代大家的工资都划分低,刚工作时每月36元,一年定级后40.5元,1987年工资改革后就70来元钱,由于生了孩子,加之父母年迈没有退休工资,拿这么点工资真的不够家用,从来不敢随便买东西,老婆说过:哪一天我们有五千块钱存款就好了。记得有一年腊月三十,她上午去扬州买衣服,一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回家,那个时候我还想不通:不在家忙过年,去买什么服啊!后来得知是这样的:原来没有打算买衣服,只是前一天厂里发了点奖金,这才有买衣服的念头。想想我也惭愧:一个大老爷养不起一个老婆。于是才想起挣钱,于是后来开过小店、贩过香烟、开过桑拿,拼命挣钱。经过几年的打拼有了点钱了,1993年花了一万元租下了教师宿舍楼一套68平方米的房子,当时觉得很幸福,也正是这套房子让我安心留在了邗江区实验小学。2007年女儿师范毕业了,老婆说:女儿工作解决了就好了。于是找朋友托关系,终于把女儿安排到高邮做了一名英语老师。后来老婆又说:你每个月拿5000工资我就好了。当我拿到5000工资时,发现钱还是不够用,因为工资始终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看着飞天的房价只能望房心叹,不过没有几年在一家的人努力之下于2015年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因此我这样的感悟:财富是要一点一点积累的,而且是靠能力和机遇的,你没有而别人有的你不要羡慕,因为别人现在有的东西只要通过我自己的能力我也会有的,只是我比别晚一些而已;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也别在众人面前炫耀,因为你只是比别人早了一步,别人迟早也会有的,甚至到那个时候别人比我拥有的更多、更好。所以,任何人都要一个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坦然面对,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忠告三:人做事老天在看,做善事必有回报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个叫“一亿里”的地方,也就是家庭财富达到一亿的人才有资格住进一亿里,有一个商人为了成为一亿里的成员,于是就拼命挣钱,但是事与愿违,此商人积劳成疾死了,临死之前他要求妻子把生意交给儿子大理,并嘱咐妻子说:你和儿子一定要住进一亿里。妻子答应了商人的请求吧生意教过了儿子。然而他的儿子不去做生意,而是把家里的钱财施舍给那些穷人,他的母亲心理着急但是又无法阻止儿子这么干,很快家里的钱财散发殆尽,儿子也丢下母亲走了,老妇人轮为无依无靠的糟老太婆。就在这个儿子死了不久,一亿里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奇怪的是:孩子整天哭闹不停,不肯吃也不肯喝。这可急坏了大人,于是招聘称职的保姆照顾这个孩子。一连找了几个保姆就不能胜任此项工作,这个糟老太婆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应聘了。真的神了:这个糟老太婆抱孩子不但不哭,还非常高兴。于是被这户富人家留了下来。晚上他又抱起孩子,孩子突然开口说话了:“你认识我妈?”这个糟老太婆楞住了,“我是你的儿子啊,我答应你一定住进一亿里,今天实现了。”原来这个“败家子”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父亲没有完成的愿望,是他施舍的善举感动佛陀,让他死后投胎到一亿里,同时又把他的母亲带到了一亿里,过上的富人的生活。用佛教的话说:人做事天在看,每个的行为、思维都会造“业”,做善事造善业,做坏事造恶业,善业的人后世会成天、地、人三善道,造恶业的后世会沦落为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所以人要做有益于他人、社会的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更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别人评判你为人的依据,别人看到你做善事,就认为你是个好人,以后当你遇到困难时就有可能有帮助你人出现在身边,大家都认为你好人,帮你是就是一群人,所以做善事必有善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教育科研网-关于日本秋田市小学数学教育考察的报告
有效备课
诊断示范阶段体会
小学亮点工作总结
磨课评课后的思考
教师是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吗?教师多少岁就不适合再教书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