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原出台史上最严减负令
  减负,一个老话题,教育部门关于减负的通知发了不知多少,可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还越来越重。从减负“京八条”到“并十条”,我们看到的是大城市敢朝自己“动刀子”的决心,谁说省会城市“减负”减不下来?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心与信心。

  

  “太原出台史上最严减负令”、“新学期学生的最好礼物”。伴随着众多媒体的报道,3月21日,太原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刚一亮相,就受到各方关注。

  为什么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皆因《方案》出台的都是可操作性极强的“细杠杠”,从学生在校时间、每周上多少节课,到布置多少作业、考试与排名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以考试与排名为例,《方案》要求小学每学期只能进行1次由学校组织的学科期末考试,初中每学期由学校组织进行的学科考试不得超过两次;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市、县(市、区)教研部门不得以质量监测等名义组织统一考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学生进行排名。

  因为共有10项规定,《方案》被称为“并十条”(太原简称并),为了保证“并十条”得到严格执行,太原市教育局同时提出6项保障措施,最严格的莫过于,教育督导部门每学期要不少于一次对所属中小学校“减负”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及时公布督查及处理结果。对违反“减负”规定两次以上的学校进行媒体曝光,并取消学校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问责。

  20天过去了,“并十条”落实效果如何?

  从“无作业日”到“并十条”

  4月10日,记者来到小店区九一小学,正好是太原市教育局正式启动“督查”的第一天。

  所谓“督查”,就是为了保证“史上最严减负令”得以落实,是太原市教育局出台的6项“史上最严”保障措施之一。

  督查组由太原市督学带队,每到一所学校,督查组都会随机对学生、教师抽查座谈,还会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课业负担问卷调查表,让学生填写。这份调查表共列出15个问题,诸如“你们每周是不是上够3节体育课”,“你每天睡眠时间是不是够10个小时”,“你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是否能在1小时内完成”……而这些问题,督查员也会在对学生的座谈中不断提到。

  为了保证督查的客观与公正,所有问卷和访谈记录均由督查组严格保管,不会向学校透露分毫。

  “对这样的督查,你们有过担心吗?”记者私下里问一位教师。

  出乎记者的意料,这位教师的回答是:“减负,我们早在3年前就这样做了。”

  不仅在九一小学,在接下来的3所小学,我们听到了同样的答案。

  这正源于2009年太原市教育局推行的小学“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市教育局要求每周三为小学“无作业日”,这一天,全市小学各班级的所有学科教师、班主任都不得给学生布置或变相布置任何形式的和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书面家庭作业。在除“无作业日”之外的其他正常教学工作日,严格控制小学各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总量,同时严格控制教辅资料。

  之所以推出这样的规定,源于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的切身体会。“一位家长告诉我,他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老师留的家庭作业过多,足足写了4个小时。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因为作业压力太大,被确诊为浅度的精神分裂。”

  “这不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了。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在2009年的太原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马兆兴大声疾呼。

  小学“无作业日”仅仅是马兆兴为减负做的一次“尝试”,太原市教育局的减负新政才刚刚开始。

  2013年1月,太原市教育局再次下发规定,为了让孩子们的寒假更轻松,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当时,一些小学已经提前给学生发放了寒假作业,但“禁令”一出,很多学校又重新把寒假作业收了上来。

  不久之后,“并十条”出台,标志着太原减负“从点到面”地全面铺开。

  压力与挑战一直存在

  减负,减的是学生学习的负担,增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压力。

  太原市教育局的减负之路,从一开始,就顶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这一点,教育局的很多人都有感受。

  “2009年推出‘无作业日’之后,就有一些教师和家长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出于‘好心’,给孩子补课,害怕成绩落下,有的家长虽然不想孩子太累,但更怕将来考试考不好,于是给孩子买各种练习册,甚至报起各种辅导班。”市教育局副局长荆俊杰告诉记者。

  因为市教育局把“周三”定为“无作业日”,因而很多培训班、辅导班在“周三”那一天生意都异常红火,很多家长报名都报不上。

  有人甚至开始指责市教育局:“你们这是瞎搞,就是因为你们不留作业,才让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越来越火。”

  这样的指责让马兆兴深感无奈。“现在教育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恶性竞争的状态,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都是在盲目地跟风,其实,我们‘减负’,更多的阻力是来自家长,我们不应期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华,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

  而今年寒假的不布置书面作业、不补课,再度让市教育局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寒假,马兆兴可谓是“重拳出击”,首先拿“好学校”开刀。

  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么几所“好学校”,是老百姓们关注的热点,是当地教育的“风向标”,由于种种原因,它们承受着过重的社会压力,而这种压力往往在有形无形中转嫁给了学生,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补课”。

  但今年年初,马兆兴特别找到这些“好学校”的负责人,希望他们能响应减负。结果,许多学校本来定好的补课马上取消了。

 “好学校都不补课了,其他中学更不敢补了。”

  而在为中小学减负的同时,太原市教育局没有忘记作为减负“重灾区”的高中。对于中小学“不补课”的规定显然不适用于面临高考的高中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撒手不管?在省教育、财政、物价等部门的支持下,太原市对普通高中节假日辅导收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利用节假日为学生辅导收费,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和学校不营利的原则。对高一、高二、高三的补课天数、时间量进行严格规定。还严格限定了辅导费标准:城区每课时收费标准不超过2元,其他县(市)每课时收费标准不超过1.5元。

  因为涉及到收费问题,太原市教育局前期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不仅广泛征集家长、教师的意见,还与物价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协商。“通过严格的规定,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让高中补课合法化、规范化,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偷偷摸摸补,谁都有怨言。现在摆到台面上,更容易管理。”马兆兴说。

  从“无作业日”到“高中补课规范收费”,太原市教育局在减负的道路上可谓“见招拆招”。而现在,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于家长和社会。

  九一小学一位教师直言:“从教育的内部环境来看,因为教育局三令五申,我们执行减负是比较到位的;但从教育的外部环境来看,因为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辅导班火爆,‘减负效果’可想而知。”

  这不仅仅是太原市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很多地方面临的共同问题。很多地方减负政策落实不下去,执行不到位也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家长热衷于报班?马兆兴分析道:“一些家长是给孩子查漏补缺,但还有一些家长则是为了超前赶课。”结果来到培训班,教的是“死知识”,课上成了“夹生饭”。“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调研,在各种培训班补习的孩子,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会有效果,三分之二没有效果甚至会出现负效应。”

  为此市教育局专门为家长举办家庭教育公益报告会,除了邀请专家学者主讲,马兆兴自己也担任过主讲人。“希望搭建一个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平台,使家庭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从而与教育局形成合力。”

  与此同时,太原市教育局还出台了《关于民办学校违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专门对民办培训学校组织与“小升初”挂钩的考试、提前授课、干扰中小学正常教学等行为进行监督治理。“民办培训机构不能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只要跟‘教育’有关系,就首先应该想到自己的公益属性。”马兆兴说。

  要减负,更要增效

  “减负,不仅需要减负,还需要增效,只有减,没有增,只会造成家长的反感。”马兆兴不止一次地强调。

  “减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是拖堂,现在要向45分钟要质量,不能通过大规模、无意义的训练来强化孩子的知识系统。”太原市迎泽区朝阳街小学校长王宝霞说。

  这一点,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三附属小学校长聂三敏最有感触。她特别反感传统的“汗水+泪水”的苦学模式。“我们追求的学生学习应当是自觉的、主动的、愉快的活动,其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汗水,但更重要的是在兴趣盎然中主动探索,在主动探究中发展思维,在发展思维中实现成长。如果提高成绩要泪水相伴,需要痛苦相随,那我们的教育改革岂不是逆时代潮流,违背教育规律了吗?”

  无论是现在当校长,还是以前做教师,聂三敏都不是靠作业与训练来赢得成绩的。“作为教师,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审视教育的对象,审视教育的行为,哪些是尊重生命成长的做法,哪些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然后是进一步转变教育的行为,优化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从实践中出真知。可以说,是否减负的决策权在教育主管部门,而能否减负的决定权在广大教师手里。”

  而在三附小,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自身“硬功夫”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师不在少数。刘改燕老师的做法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宛飞燕则更为重视作业的设计,除了作业分层、因生而异之外,还特别加大了课外实践活动的比重。

  而李彦老师则认为,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备好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看看这堂课学生所需的知识是什么,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爱听、乐听,这样才会学有所得;同时在课堂上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做相关的练习,当堂反馈,做到课课学、课课练,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做不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教师也减负了。

  这看似平常的做法,但要从内心真正领悟它、践行它却并非易事。李彦回忆起自己初涉讲台时,总是用“超大容量”的作业让孩子巩固知识。“当时学生苦累,我每天也得牺牲业余时间加班批作业。这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但有一次,一个学生因为生病没有完成作业受到批评后,不但开始在课堂上“冷淡”李彦,还带着班里的其他学困生也一起逃作业。得知缘由后,李彦开始反省自己,所谓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能让学生真正受益吗?“之后我用心打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这样不仅孩子们学得轻松,我也不必再为批作业加班了。而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却比原来提高得更快了。”

  随着太原市减负新政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学校开始尝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店区九一小学,副校长龙淑娟介绍说,学校自2012年3月开始课改,一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三性四步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性即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而四步就是自主预习、反馈质疑、精讲点拨、知识运用。“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习成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情,课堂真正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小店区大营盘小学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校长王金华的带领下,他们构建了“生命课堂”模式,从一年多来的效果看,“孩子们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自然地课下负担就轻了不少。我们又通过紧密家校联系,让家长和学校携起手来帮助孩子减负,还孩子一个温暖的童年。”王金华如是说。

  迎泽区朝阳街小学承担了山西省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研究”,去年专门对课堂导学案进行了研究。“现在我们每个年级都有几个班在开展‘高效课堂’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当堂展示,效果特别好。”王宝霞说。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在今年1月,太原市又有11所学校与市教育局签订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高效课堂实验”课题研究的协议,这意味着,这11所学校41个班的2276名学生能够接受高度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人手一台电脑学拼音、认字,通过网络资源读电子图书,作业在网上完成,教师批改作业只要轻点鼠标即可。

  “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一位实验学校教师不无兴奋地说。

  “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高效课堂实验,就是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且还要高效率。”马兆兴说。在他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的关键,未来,他们还将通过更多的举措,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更多的孩子减负。本报记者康 丽 □ 史文魁 李 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沙教育局:小学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
把减负增效工作做到教学与教研上
小学生减负畅想:多做课堂游戏少问考试成绩
合肥市出台中小学生减负“八项规定”
长沙:小学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
作业“减量”的同时,是课堂“增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