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对统一场论,四大作用力是时空假象

   王江火

   人类自古就企图追求能完美描述宇宙万物起源的“统一理论”,这种情况发展到近代科学门类呈现加速增加现象后尤为明显。牛顿、爱因斯坦、狄拉克、史蒂芬·霍金等著名科学家都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并试图提出用同一组方程式描述全部粒子和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四种人类目前所知的所有的力)的“统一场”,但均未取得成功。近期,国内外有人提出一些包含自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整个知识大厦的庞大科学体系,来构建其所谓的统一理论,但这些理论的最大范围不仅不涉及社会科学,即使连自然科学的生命科学、横断科学也不包括在内,故仍远不具备真正的“统一理论”特征。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终极理论的统一理论需要在突破原有的包括科学在内的知识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当其根本上受科学主义狭隘思想约束,而不能跳出基于对实物分析研究的科学思维的时候,将无法根本性地完成真正的大统一理论。

   科学物质观将所发现的物质之间的四个相互作用分别命名为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并把传播这四种力的媒介粒子分别称之为胶子、光子、W及 Z玻色子、引力子,而且还声称还找到了相应的实验证据,认为这是造成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统一信息论认为,科学上的上述发现只是物质的表面现象,四大作用力不过是极限粒子合成与分解所造成的时空假象而已。

   极限粒子是由非物质客观存在向物质客观存在(实在物质)过渡的过渡点物质存在。已知宇宙分为两种客观存在。一种是零维度的没有空间和质量的能量(子),一种是具有三维空间且含有质量的实在。前者体现为非物质的信息,后者体现为物质。按照已被证明的具有逻辑事实的质能关系式,能量和质量是可以转换的,但这两种存在具有明显的区别,如果作为零维度的能量向具有三维空间的物质实在转化,那么基于逻辑推断:在从质量、空间均为“无”的能量到质量、空间均为“有”的无中生有过程中,这二者必然有一个中间点存在,使之成为前者向后者转化的过渡点,而这个过渡点必然为能量向物质转化时所可能形成的具有最小尺度的极限小物质存在。由此可判断:宇宙应该存在具有最小单元的极限小物质,这就是具有极限小空间的极限粒子。这种极限粒子不仅构成质量的最小单元体,也构成时空的最小单元体,它是构成宇宙空间的最小单元。这就是极限粒子的存在的逻辑根据。极限粒子形成后,宇宙便以这种极限小的物质为单元构成中子、质子、电子、分子等基本微观粒子,然后再以基本微观粒子为基础形成宏观物质,如果宇宙起初蕴含极大能量,宇宙由此便开始通过能量向极限粒子的不断转化而不断膨胀。

   根据极限粒子存在的上述逻辑事实,由于极限粒子是尺度最小的单元体,而这种单元体又构成了三维空间,极限粒子之间和极限粒子内部都不存在真空,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极限粒子的如下特征:极限粒子是由8个质点构成的实心正方体;极限粒子的棱长尺度是最小的普朗克尺度,所有极限粒子的空间尺度相同均约为4.22199×10^-105m^3其体积远远小于质子、中子等基本微观粒子,它们之间相差约10^59倍的数量级;极限粒子的质量应该是8×hv/c²=5.8898392×10^-50v;等等;极限粒子之间距离为零。

   统一信息论总结出宇宙最基本的规律,也即是极限粒子与能量子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极限粒子是宇宙最小物质单元体,可分为正反极限粒子。同性极限粒子之间集合同性能量子形成同性极限粒子及相应空间,造成空间膨胀,引起周围物质进行扩散运动;异性极限粒子之间分解极限粒子形成能量子后消融相应空间,造成空间凹陷,引起周围物质进行收缩运动。极限粒子集合和分解极限粒子的性能与自身质量成正比,而与相互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极限粒子与能量子之间的关系规律是宇宙万物产生及运动发展变化的最基础根源和宇宙总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解释所谓的四大作用力现象。

   1、电磁作用的实质是极限粒子合成与分解所形成的空间现象(以磁铁为例说明)。电磁吸引作用是由于两种带相反电荷(实质上是物质归属性相反)的极限粒子,对其相互之间的可感极限粒子形成共同的分解作用,而造成许多极限粒子因被分解而使其失去空间并导致空间凹陷,从而形成距离拉近的吸引现象。电磁排斥作用由于两种带相同电荷的极限粒子对其相互之间的能量子形成共同的集合作用,导致集合成许多极限粒子并进而形成相应的空间,从而造成空间膨胀而造成相互排斥的假象。极限粒子之间的分解和集合作用效能与其距离成反比。

   2、强相互作用是基于异性强子之间的分解性能而形成的最大空间收缩现象。如果两种相异物质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那么,其相互合作分解极限粒子的性能将越来越强,随之而造成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间也在不断收缩;与此同时,它们之间的能量子能够生成的极限粒子也越来越少。这就造成了它们相互的吸引假象也越来越明显。但这种现象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最大值,原因在于当物质之间的距离小于这个范围的时候,此时的物质之间质量相对较小的极限粒子已经基本分解完毕,剩下的只是一些质量较大的不易分解的极限粒子。在这种情况下,当物质之间继续靠近的时候,必然会为这些大质量极限粒子的空间所反弹,这就造成了所谓弱相互作用现象。

   3、弱相互作用是作为暗物质的大质量极限粒子的空间反弹所造成的空间膨胀现象。弱相互作用是由作为暗物质的大质量极限粒子的空间反弹所造成的空间膨胀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样是基于极限粒子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空间收缩到一定小的范围内而形成的。

   4、万有引力是极限粒子衰变后所导致的、空间收缩现象。由于物质自身特性,较大的物质会增加周围极限粒子的自身衰变辐射程度,所以,物质之间的基于极限粒子自身衰变辐射而引发的空间收缩现象,会与他们本身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而当两种物质同时作用于同一些极限粒子的时候,它们必然会共同形成对极限粒子的倍加影响,从而使这些极限粒子的自身衰变辐射的程度倍加增强,并由此而造成这两种物质之间的一些极限粒子的空间消失,导致距离拉近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给人形成一种物质吸引力的感觉。正是基于此,人们便误以为物质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吸引力,并把这种吸引力称之为万有引力。

   极限粒子的自身衰变辐射虽然是普遍的,但相对基于物质的性能质量而产生的分解辐射来说,其所引起的空间收缩现象还是较弱的,这主要是由于分解辐射是基于异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衰变辐射则是基于极限粒子自身独自的衰变,其衰变所导致的辐射当然要弱于分解辐射。因此,相比之下,科学上所谓的万有引力作用要低于因极限粒子的分解而造成的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

   由此可见,四大作用力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四大作用力不过是极限粒子合成与分解所造成的时空假象而已。不仅如此,如果作为物质极限小单元的极限粒子被最终证实或被认可为逻辑事实,那么所谓的基本粒子也不过是由一个个质量较大的正反极限粒子叠加而成大的复合体而已,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并不存在具有明确界限的基本粒子,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所谓的原子模型、电子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不过是极限粒子分解与合成所造成的复杂假象而已,标准模型是完全虚构的。因此,一旦极限粒子论被证实,建立在四大作用力和标准模型基础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也面临崩溃的局面,人们将会发现人类对统一场的追求完全是在西方分析思维影响下沿用现代科学基础理论的误导,因为既然连四大作用力都不存在,那么,企图将四大作用力统一起来的追求统一场论也就只能是南柯一梦,这条路将是一条害人的死胡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宙的琴弦,什么是宇宙的终极理论 18
为什么说量子力学“穷途末路”?量子力学存在什么致命的缺陷呢?
宇宙第五作用
超弦理论
量子力学解释不了“引力”本质的根本原因
对物理学的思考(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