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安卓手机上,每个软件都要读取联系人信息?会泄露个人隐私吗?
使用安卓手机的用户都知道,当你安装一款地图软件时,往往会弹出“是否允许该软件访问本机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的弹窗,对于一个地图软件来说,如果需要使用“定位功能或访问GPS”,这样的权限申请完全可以理解。

但作为一个地图定位类软件来说,为什么会访问我们的通讯录?这不是明摆着窥探用户的个人隐私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实,尤其是大部分国产安卓软件,都会向系统申请一些与其功能不相干的权限,想方设法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大部分软件厂商(开发者)都会给出一个理由:我们是在收集用户的使用习惯,做大数据调查分析,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功能。

笔者认为,这句话也可以换个方式说,每个软件都会在后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通过我们不知道的手段监控甚至出售我们的信息,要知道,个人信息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值钱,互联网上频频出现个人隐私信息被出售给不法分子的新闻,而这些信息的很大一部分,正是通过笔者以上所说的方式获取的。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软件厂商(开发者)都会做出这种事,但手机中几十上百个应用,谁知道你的隐私信息会被哪一个软件泄露。

对于软件厂商(开发者)来说,收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总有“用得到”的一天,而至于怎么用,想想都觉得可怕。

因此,笔者建议,在新安装应用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系统内关闭与其功能不相干的权限,例如地图、浏览器类访问通讯录,视频播放软件访问位置信息,游戏类软件访问通话记录等。

当然会。而且,很大一部分互联网公司就是靠吃手机用户的隐私来赚钱的。你们的隐私和联系人数据,已经成全了别人的暴利了。

说个故事,之前有个做手机推送的公司找到我们要合作,这个公司的模式很简单,只要有一个APP采用了他们的推送技术,他们就可以通过这个APP扫描用户手机数据,继而实现用户的精准画像。

这种用户数据精准到什么样?他们可以准确知道哪部分用户可能要生娃,哪部分女性用户最近在生理期,那些在国贸上班的用户,都住在哪里。地理位置信息、购物资料、联系人讯息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也正因此,他们才能实现所谓精准化推送。

所以,如果你打开某个浏览器,发现自动推荐的搜索结果里有你最近正好需要的东西,比如,脱发的你收到了生发液的广告等等,不要觉得惊喜,这说明你的隐私被别人拿去赚了钱。

这些年我们被泄露的隐私,都养活了不少估值数亿的互联网公司了,甚至,可能还养活了小区里的拾荒大叔。有人专门收购你扔掉的快递单、有人借帮你收快递的名义出售你的地址,大家都在拿别人的隐私来赚钱。

未来我们每个人最值钱的东西是数据,所谓大数据时代,其实就是全面侵犯隐私的时代。

我们应该怎么办?上面有人说了,不要轻易给这些软件开权限。

但其实这根本没用,只要一个APP动用了你的数据,你的数据就进入了一个公开的数据黑市了。

我能想到的,只能是大家意识到这一点,在有人侵犯你的隐私时,不要放过他们。比如水滴直播这种公司,千万不要放过,不然,你的电脑、手机和生活就都被别人监控了。


对于安卓系统手机为什么会读取联系人信息,会泄露个人隐私吗?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即是资本,有了资本就可以创造财富。

由于手机系统会根据使用者,预先预备用户日常常用软件的相关数据,以达到“快速反应”。所以开发软件者会预设这方面的反应,以达到打开“够快”的理念,这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不会老说卡顿什么的了。

每个软件都想收集数据的,理由看第二条。

②“懂你所懂”,是现在软件常用的理念。软件们会收集数据,分析你的行为。进行推荐广告给你。特别是一些强大的软件,它是会读取你手机浏览器权限的。你不管用那一个浏览器,都是由这一台手机登陆的,而这强大软件的能力是完全知道的,所以你看了什么,说了什么都会进入数据分析。

广告投放就是需要达到精准,所有的潜伏用户都是他们的利益。利益上的驱使,会使更多软件实时的知道用户在做什么。所以更多潜伏的功能,实际上用户并不知晓。也造成更多开发软件者精准开发。

其本上就以上如此原因,总的来说:利益为主导体。

很多软件不只读取你的联系人信息,其中包括:短信、图片、浏览器信息、地理位置等等。

用过地图软件的朋友,想必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软软会清楚的知道你在那上班,在那居住。因为它定位着你的位置,通过分析作息时间很容易就对你进行了这工作、居住位置定位。

相信有不少朋友,刚刚浏览过某商品,就会在另一软件会展现推荐广告给你的经历吧。

至于泄漏个人信息与否,还是得看开发软件商是否对数据进行加密保存的。一般是不会随意泄密的,毕竟有法律法规的呢。

至于在用其它系统软件的用户也不必自我高兴得过早,你的数据照依会在日积月累中收集得到的,只是时间问题。

于以上问题,我建议大家用两台手机。一台只用打电话所用,存好友号码,不作其它软件所用,只作通话功能。。另一台就用来办公,存普通朋友号码,可使用多样软件工具。两台手机可分别用两个手机号。

不想用两个手机号的朋友,就全部号码存在重要的手机号上。另一台手机使用无卡状态,通过用WIFI共享上网;重要信息、图片请进行分类加密。在装了软件后,适当的限制其权限设置。

好了,这是我的想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在大数据中,你的信息是很快被收集的,多留意点就好。还有常换手机号也是有必要的,一年多换一次号码吧。可以减少许多骚扰电话的了。

文章意见仅供参考。

其实不是每个,只是这类应用很多,为什么呢?其实并不是这些应用都会把用户数据上传到应用留下的后台去,有时候这么做其实是方便用户。比如我们用的微信,他会涉及到很多权限,比如:修改设置、读取通讯录、使用话筒、相机等、定位……现在我们来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权限要求。修改设置,这个带连网功能的应用基本都会有这要求,因为方便wifi和数据之间的切换,随入法侧会调用输入法比切换功能;读取通讯录,微信的通讯录好友和话费充值功能,这两个功能就是典型的会涉及到通讯录权限,授权后可通过读取通讯录号码比照微信注册号码,让用微信号和手机号自动关联方便用户识别和拨打电话,而充值方面则可以直接在通讯录里找要充值的号码,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发语音和视频通话,这就需要录音和摄像头权限,如果你要发送位置,则会需要定位功能。

其实应用授权很多是因为会在使用过程中用到,如果觉得使用某个应用,他需要的某个权限对你使用这个应用不妨碍,可以不给予授权即可。例如,某单机游戏,本来是不需联网也可以玩的,但却弹出修改网络设置的权限,这可能是游戏可以单玩,但可能涉及到更新,或用户数据排行等而还是有一定联网需求如果觉得这个功能完全不妨碍使用,直接禁止使用网络就好。

总的来说很多应用授权其实都是里面有某项扔功能需要才会有这个提示,只是我们对他需要授权的这个功能并不太了解而已,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暂时不授权,等要用到的时候应用往往会再次触发授权许可,这样就比较明确了。

关于应用收集用户数据这是难以防范的一个功能,也相对来说是比较平常的事,无论多安全的手机,只要授权了对应的功能,软件就是调用该功能,只要连网数据就有可能被收集传出去。只是相对来说,应用方往往会收集用户使用信息和习惯,从数据中了解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对应用进行相应的优化,但如果被恶意篡改过的应用则可能会收集很多用户隐私数据,后台修改设置调用设备功能等,这样就也很危险了。

  聊天APP必须要开放位置信息,APP默认读取用户通讯录,就连孩子做个培训、写个作业的APP,也要读取位置。在给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APP也在大肆索取一些“并不必要”的用户信息。安装APP的时候,很多人都忽略了那乱七八糟的安装信息。但有些时候,安装信息中的重要提示,就是区别于APP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的重要因素。

  

  APP:位置、联系人等权限受关注

  当我们安装APP时,都会被象征性地同意一则用户协议后,才能安装成功,但是这个协议中有多少“坑”,恐怕很多人就无暇顾及了。

  在记者安卓手机上安装的61款软件中,所有APP都有“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权限,由此可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及分析同行情况;第二受关注的权限就是“读取本机识别码”,这是用于确定用户,因为每个手机识别码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三则是“读取位置信息”权限,以此可搜集用户的活动范围。

  而是否申请某种权限,似乎并无可循规则。

  一是同类APP,共同“越界”。

  记者在一款安卓手机的应用商店中搜索了“手电筒”APP,其中排名靠前的10个APP,除了相机等基本权限外,有8个都请求发送和查看短信、拨打电话和管理通话以及位置信息等三大权限。

  二是同一APP,不同系统中需要不同权限。

  以微信为例,如果在安卓手机中关掉其位置权限,则无法使用这一APP;但如果是在苹果手机上关掉这一权限,使用仍然是正常的。

  三是同类APP,不同权限。

  以最近火热的共享单车为例,记者调阅安卓手机应用权限发现,摩拜单车、优拜单车、永安行等APP,就比OFO共享单车多要求了通讯录的权限。

  

  厂商:不管有用没用,拿到权限再说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但现在很多APP至少都违背了“必要”原则,获取了很多不必要的权限以搜集用户个人信息。

  例如,“调用摄像头”和“启用录音”是很多APP热爱获取的权限。“百度新闻”客户端就默认获得了相机、电话等7项权限,但是记者反复查阅“百度新闻”客户端,却没有发现有用得着相机或电话的地方。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此也有所关注。2016年5月,安徽省工商局曾对市面上20款左右的手机进行质量抽检。其中,6款来自金立、Vivo、斐讯等品牌的手机在使用过程中,预置的应用软件存在未经消费者允许通过wifi网络、GPS和基站等定位技术收集消费者位置信息行为,侵犯了消费者个人隐私。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在《2016年中国Android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显示,非游戏类APP获取隐私权限普遍增多同时,越界行为增长明显。

  例如,高达13%的非游戏类APP越界获取“位置信息”权限,9.1%的非游戏类APP越界获取“访问联系人”权限;高达26%的APP越界获取“位置信息”权限。

  滥用权限的背后,涉及当前互联网企业的商业逻辑。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企业通过免费模式吸引用户后,后续的变现模式就是精准营销,要想做到精准就必须尽可能多掌握用户的数据。“搜集的数据多一点,营销价值就会提升很多。大数据时代,没人知道哪些数据会成为重点,足够多的数据才是重点。”

  

  监管:法规虽有,案例少见

  第三方数据机构TalkingData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APP数量超过1700万个。数量如此庞大的APP,如果越界索取了用户权限,将大大增加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APP索取用户权限的现象,有关部门早已有明文禁止。

  2016年8月起生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就明确规定,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

  但是在操作中,很多企业都在无视这条规则。对此,资深互联网法律研究者刘春泉告诉记者,“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我对这个问题也抗议了很久,但由于既得利益非常大,不仅大企业不闻不问,连很多小企业都无所畏惧。”

  一方面是企业利益驱使,另一方面则是鲜有处罚案例。

  刘春泉告诉记者,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虽然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早有明确规定,但是对于不守法者的惩罚缺乏明确规定,至今仍缺少知名判例或罚则。

  同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还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

  赵占领认为,虽然管理诸多APP不太现实,但是监管部门还是可以从应用商店入手,通过管理平台间接管理APP,加强应用商店的审核标准,以不断改善APP过度索取用户信息的局面。

  面对APP系统性的过度索取权限,用户能够做的不多,但是也可以有所作为。对此,多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无论安卓或者ios的安全管理都在提升。通过设置,用户可以禁止APP调取不必要的权限,并且仍能正常使用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怕---智能手机泄露你的隐私
一小时疯狂启动7000次!央视曝光手机App“黑幕”,小米居功至伟!
史上最有效的手机隐私安全级别
你的手机正在偷窥你的隐私!这3个权限别随便给,否则麻烦不断
手机APP权限滥用泄隐私 安全防护软件不可少
手机安装软件?当心引狼入室(热点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