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六十二、汉高祖 · 储位恩怨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伴随着他的登基,一位年仅8岁的孩童也改变了身份,取得了汉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皇太子”。这个孩子名叫刘盈,他是刘邦和正妻吕雉的孩子,因此是刘邦的嫡长子。


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干的皇帝往往妃嫔众多、子孙满堂,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爱新觉罗·玄烨都是好例子;当然,作为女中豪杰的武则天,这方面也分毫不让于须眉,在统治末期建立过“控鹤府”这样的机构。


老婆多、儿女多,看上去是好事,但其实也有隐忧。在普通人家里,父母死时,若是遗嘱不清晰,子女们容易会因为争夺遗产而产生隔阂;若是放在帝王家,潜在的影响就更大了,因为最重要的遗产——皇位——永远都只能由一个人继承。


对皇帝来说,确定继承人就是在为天下选择下一位皇帝,让自己创立的事业能够延续、发展。因此,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家事,但本质上却是与国运息息相关的国事。


对于刘邦来说,他在这件事上有些为难。他虽然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嫡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但他实在怀疑刘盈能否胜任皇帝的职责——与刘邦不同,刘盈为人仁爱、温婉。换句话说,刘盈是个好人,却缺乏成为好皇帝的潜质。


实在不行,要不换一个?


太子刘盈


刘盈是个很奇怪的儿子——不像他爸,也不像他妈。


他的父亲刘邦和他的母亲吕雉都堪称古往今来一流政治家:城府极深,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但是这样一对夫妻养出来的小孩,在政治性格上似乎一点也没有遗传父母的基因,而展现出恰恰相反的特征:天真,幼稚,善良。


别想多了,刘盈是刘邦的亲生儿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多半源于他的童年经历。


刘盈出生在秦朝末年,乱世来临的前夕。虽然后来成为汉朝的继承人,但刘盈的童年过得十分曲折,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刘盈出生到四五岁的时候。刘邦是老来得子,他娶吕雉本来就晚,生刘盈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了——考虑到汉朝的平均年龄,也算是老来得子了。这个年纪生个儿子,作为一个正常人,刘邦应该是十分欢喜的。不过,在秦末的那几年,刘邦自己的生活也不太稳定,先是做了一段时间草寇,后来正式造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也顾不上对儿子的照顾和教育。幸好,吕后娘家也算是有势力的豪族,估计小刘盈有母家的照应,也能过上无虞的生活。这段时期刘盈的生活跟同时代的其他小屁孩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个阶段,是从刘邦当上汉王开始的。尽管刘盈不是刘邦的长子,却是他的“嫡长子”(刘邦的大儿子是在起义之前跟人偷情所生的私生子,名字叫刘肥,后来被立为齐王)。因此,在项羽封刘邦汉王之后,刘邦也正式册立刘盈为王太子。那时候的刘邦,当是想好好培养这个儿子的,因此把他接到身边,跟着自己。但不巧的是,随后刘邦就在彭城吃了大败仗,并在逃跑的路上上演了举世闻名的“丢儿弃女”的桥段。那时候刘盈只有五岁,这个经历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作为一个小孩儿,他无法理解刘邦的“父爱”——给了冠以一个他尚无法理解的“太子”封号,却在逃命的时候不停的将他推下车。因此,刘盈逐渐对刘邦产生了很强的疏远感,让原本炽热的父子关系逐步趋于冷淡。而同时发生的一件事,则对小刘盈的心理产生了雪上加霜的效果——他最亲近的人,母亲吕雉,被项羽抓走了。刘盈五岁到八岁的这三年时间,毫无疑问是他童年中最阴暗的时期,过着极不稳定的生活,跟父亲的关系很冷淡,而母亲却又不在身边、生死未卜,后妈却越来越多。这让小刘盈生活在无限的孤独和压抑之中。


滚,你给我滚下车去!


——不知有多少个晚上,小刘盈都在梦中被他亲生父亲的这句话惊醒。


小刘盈的这种生活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楚汉战争末期。打破小刘盈的孤独状态的,是他母亲的回归。在项羽的营帐中,吕雉以人质的身份度过了难捱的三年时光,如今好不容易回到刘邦身边,却早已物似人非。作为女人的吕雉,已经丧失了青春靓丽的风采;而向来以好色闻名的刘邦,也不可能会坚持长达三年的清心寡欲的生活。结果就是,吕雉回到汉营,发现自己的位置早已被一位叫戚夫人的美女所取代。自知无力夺回刘邦宠爱的吕雉,只得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倾注于一双儿女的身上。刘盈从此开始在他母亲的溺爱下成长。


这对母子早已不是刘邦最“爱”的人,但毕竟名分尚存。且吕雉三年的人质生涯,也为她的政治形象加分不少。因此,在刘邦登基后,吕雉顺利成为了皇后,刘盈则成了皇太子。那一年,刘盈八岁。


儿子,别怕,以后娘会照顾你的!


——终于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撒撒野了。


父亲的冷漠加上吕雉的溺爱构成了皇太子家庭生活的主要部分。


不像秦始皇,颠沛流离的童年没有把刘盈塑造成一个坚强、隐忍的人;恰恰相反,刘盈的一生似乎始终没有走出他童年的阴影。或许,打心眼里,他就不想做皇帝,只想做个普通人。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法自己选择了。


因为,身为皇太子的刘盈,他的前途关乎很多人的生死存亡。


戚夫人和如意


尽管在归来之后,吕后仍然是刘邦的正妻,但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取代她伴随在刘邦身边的是一位叫戚夫人的美人。


戚夫人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女子,与吕后相比,她更年轻,长得可能也更漂亮一些,而且能歌善舞,还会填词和乐器,是个才貌双全的美女。更重要的是,在吕后被项羽扣为人质的那几年,是戚夫人始终跟随刘邦征战四方,在后者最艰辛的几年时光中扮演着“枕边人”的角色。戚夫人还颇有些手段,即便在吕后回归之后,依然占据着刘邦的心。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专宠”。


若只是专宠便还罢了,毕竟晚上翻谁的牌子是后宫的事情,跟前朝没什么关系;但要命就要命在戚夫人也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刘如意。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刘邦很喜爱这个儿子。当然,刨去“爱屋及乌”的成分,刘如意自己也挺争气的:他不仅长相像刘邦,脾气性格也酷似刘邦。


试问,世上又有哪个父亲不喜欢各方面都酷肖自己的儿子?


刘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个儿子的喜爱——在刘如意还很小的时候,就将他立为赵王,把赵国的广阔土地封给了他。同时,为了能时常看到这个儿子,又不让他赵国,而是让他长期呆在长安,生活在自己身边。


小如意这时候尚且不谙世事,对赵王也好,太子也好,都没有什么感觉;但孩儿他娘却对“赵王”这个封号十分不满意,戚夫人自恃得宠,开始对皇位有了野心。由于她是刘邦侍寝最多的枕边人,她就经常有机会在刘邦面前哭闹撒娇,要求刘邦改立太子。


不是刘邦经不起戚夫人的软磨硬泡,他自然知道国家储君关乎天下安危,岂能随意听信妇人之言?但问题在于,在刘邦的内心中,他一直就对刘盈不满意。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儿子根本不像自己,不会打仗,也不会耍阴谋诡计,特别仁弱,缺乏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潜质;另一方面,是这个儿子跟自己的感情有间隙,当然,这也怨不得别人,毕竟在彭城逃亡的路上,是刘邦自己亲手数次三番地将他从车上扔下去。


要不换一个?


太子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周昌的奋争


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正式向天下公布了自己换立太子的打算,下廷议——让大臣们讨论讨论。毕竟太子乃国本,废立是大事,不能轻动。所以,刘邦虽然内心属意如意,却也不敢在这件事上独断专行,而是采取了相对温婉的方式,让大臣们先发表意见。


但令刘邦没想到的是,平常喜欢内部争论的大臣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却是出奇的一致:集体反对。但大臣们提出的说法和理由也无外乎礼法制度、立长不立幼之类的大道理,无法打动刘邦。


眼看着廷议陷入僵局,太子被废几乎已成定局的时候,一个叫周昌的大臣急了,冲上前来,要据理力争。但这哥们有“口吃”的毛病,俗称“结巴”,加上他心里又确实着急,口吃症状更加明显,跑上来讲了半天就讲了一句话:陛、陛、陛、陛下要、要、要、要废太、太、子,臣绝、绝、对、对不敢、敢、敢奉诏!


这场面想想也是挺逗的。刘邦本身就是个戏谑的人,也被逗笑了;朝堂上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刘邦虽然笑了,心里却知道换太子这件事的阻力很大,自己不能强行推动,所以就暂且搁置了。


就这样,在群臣的协力拥护下,刘盈躲过了射向他太子宝座的第一枪。


下得朝来,吕后听说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后,立刻跑去找到了周昌,跪谢之。不过,这女人明白,这只是太子保卫战的序曲而已。刘邦既然有这个想法,就不可能轻易打消,太子的位置仍然岌岌可危。她需要做些什么。作为女人的她,年老而爱弛,此时已经对刘邦没有什么吸引力了,无法再跟戚夫人一样去刘邦面前哭闹撒娇。既然后宫这条路走不通,那只能利用自己皇后地位,去串联朝臣,在前朝保护太子了。


另一方面,好不容易催动刘邦采取了实际行动的戚夫人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但她所拥有的资源和武器毕竟无法跟吕后相比,她只能继续通过吹枕边风来奋战。


一场家、国之间的持久战开始了。


率先出招的还是戚夫人。她听说了刘邦第一次换太子尝试失败以后,就开始忧虑如意之后的安危——既然已经对现任太子、未来的皇帝造成了实质性威胁,那就很容易成为被攻击对象,刘邦在世的时候还好,若是刘邦死了,那可怎么办哪?于是,又开始耍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法。刘邦听了,虽然心烦,但也觉得有些道理,就琢磨着给如意安排一个强有力的辅臣,周详考虑之后,为如意选了一个绝妙的辅佐人:周昌。


盆友,你没有看错,就是前两天还在朝堂上力争不能换太子的那个结巴大叔,周昌。


周昌确为最佳人选,他有三大优势,别人无法比拟:


一、他认死理,极其忠诚。辅太子如是,辅赵王也会如是。如若如意遇到生命危险,他必定会倾力救主;

二、他刚正不阿,大臣们都敬惮他的正直,所以让他担任如意的辅佐人,没有大臣敢轻易找茬;

三、他这次力保太子,对吕后和太子有恩,因此即便刘邦百年之后,他也仍能对吕后和新皇帝有很大的震慑力。


同时,刘邦可能私下还认为,以周昌为首的大臣们之所以不同意换太子,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如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深宫之中,这帮老臣完全不了解他的贤明之处。既然如此,不如给周昌一个机会,让他能近距离接触如意,建立一下感情,改变一下对如意的看法。如果周昌这位太子党的急先锋能改变看法支持如意,那么以后再提换太子的想法,成功几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确实是一把精妙的如意算盘哪!


商山四皓


听说了这个消息,吕后更加焦急了,她也迫切的需要帮手。在后宫里,戚夫人虽然名份不如吕后,但在实际上已经是刘邦心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了,既然如此,吕后也需要推出一个刘邦同样看重的人来与之对抗。于是,她想到了刘邦最信重的男人——张良。事不宜迟,吕后马上吩咐自己的兄长建成侯吕泽去找张良。


刘邦登基后,张良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主动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但他这只老狐狸,却依然保持着对政治风向的高度敏感性。听清了吕泽的来意之后,他首先是象征性的推脱了一下,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我这种不问世事的人不太适合掺和。但吕家好不容易抓住张良这么一根救命稻草,岂能轻易放过,就死乞白咧的要张良一定拿个办法出来。


张良还是关心大汉江山的安危的,他知道,如果戚夫人和如意这对组合真在刘邦死后继承大统,必会引发天下大乱的情况。所以,在这件事上,他十分罕见的打破了自己一贯遵守的“明哲保身”的原则,主动为太子出谋划策。


张良的水平确实要比其他人高出好几个档次。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要达成一个目的,不会采用蛮干死拚的方式,而是会从关键人物的人性出发来设计方案。这个case里头所谓的“关键人物”就是最高决策者刘邦了。张良了解刘邦,他有两个做事原则:第一,一旦树立了目标,不达成就绝不罢休;第二,不讲理,讲实力。从第一点来看,太子已经输了,因为现在连瞎子都看得出来,刘邦已经十分倾向于用如意来代替刘盈做太子了。所以,只能从第二点下手。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办呢?吕泽焦急的问。


那帮迂腐的大臣跟陛下讲道理,是下策,陛下的心意,根本不是能依靠“据理力争”转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太子办成一些陛下都办不成的事情。


靠,这不是白说嘛!刘邦这么英明神武,刘盈这么任弱,有什么事情是刘邦办不成,刘盈却办得了的呢?这不是白日做梦呢么?吕泽确实是个莽夫,听到这里更焦虑了。


不然。太子有太子的优势,他任弱善良,凭借这点,可以办成陛下办不成的事。


留侯,您就别卖关子了!


陛下能成功夺取天下,人才很关键,所以他很看重任用贤人的能力;但陛下在对待大臣的时候,往往又格外傲慢,动不动就喜欢破口大骂,因此,很多世外高人就不愿意来给陛下做臣子。其中就有被称为“商山四皓”(一说这四人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其中的夏黄公据说就是当年传授张良《太公兵法》的黄石公)的四位高人。如若太子能主动以谦卑的姿态去请这几位高人出山辅佐,陛下必定会对太子的能力有极大改观,太子的位置自然就坐稳了。


好好,这就去请!吕泽忙不迭的就去了。


正如张良所料,刘盈还真的把这事给办成了;同如张良预料的那样,这四人在随后的争储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件事,发生在高祖十一年,黥布造反的时候。如我们前面所说,本来,打击叛将是刘邦登基之后的一大消遣,几乎每次都是他亲自带兵出征。但这次黥布造反的时候恰逢刘邦生病。年老体弱的刘邦第一次有了厌战的情绪,就琢磨着让太子替自己出征。商山四皓一听说这个消息,立马通过吕泽给吕后带话。他们说,太子是个文弱的人,根本使唤不动刘邦那些如狼似虎的老将们,让他带兵,颇有羊入虎口的感觉;况且太子出征,打赢了没什么可以获得的封赏了,打败了就反要受惩罚——丢掉皇储宝座。因此,他们让吕后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阻止刘邦让太子去评判。吕后一听,确实是这个理儿,就什么老脸也不顾了,跑到了刘邦面前像小媳妇儿似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苦苦哀求刘邦收回这个想法。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这个儿子再不肖,也终归是自己亲生骨肉啊。刘邦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又跨上马御驾亲征去了。刘盈再次逃过一劫。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刘邦平叛之后。由于长时间的操劳,刘邦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易储的想法也更加强烈了,而且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进谏,连张良的话都无法劝动他。直到太子太傅叔孙通以死相逼,刘邦不想造成满朝文武与如意为仇的局面,只得再次搁置。屡次受挫,让刘邦也开始动摇了易储的想法。


刘盈的最终逆转发生在一次宴会上。一天,刘邦召集宴会,商山四皓跟随太子出席。看到这四个白发飘飘、气宇不凡的老头子时,刘邦有点惊讶;待到他了解到这四人就是自己屡请不来的商山四皓时,他的惊讶就转变成了震撼——当然,其中也包含着那么一点惊喜的感觉。从太子身后站着的这四位老人中,刘邦看到了一种自己不具备的力量,他开始相信,刘盈已经成了气候,得到了天命的垂青。


宴会结束时,刘邦指着这四位老者的背影,对戚夫人说,太子是换不了了,吕后也将是你一辈子的主人了。


戚夫人闻言大哭。


其实在汉初的这场储位之争中,刘盈和刘如意根本就是两个懵懂世事的小屁孩,而吕后和戚夫人才是真正的对决者。戚夫人所哭的,多半是她之后要被吕后主宰的命运吧。


作者|河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废掉太子刘盈?刘邦苦笑,这天下只有张良懂我
商山四皓:皇帝家的那点烦心事
读《史记》之留侯世家—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吕雉为什么如此狠辣,会对戚夫人下毒手?只怪刘邦所说的四个字
是谁缔造了戚夫人的悲惨结局?
你只知她蛇蝎心肠却不知她本善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