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与EPC总承包模式的区别

EPC模式是源于西方国家私营业主的一种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其核心主要是为了控制造价和工期,在国内已经有众多企业在探索和发展工程总承包,并在一些工艺流程和设备安装为主导的工程领域实践了这种模式。

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

施工总承包模式(GC),该模式是19世纪初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的,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这种模式下,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设计单位负责提供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文件。再设计单位的协助下,通过竞争性招标将工程交给报价和质量都满足要求的投标人来完成。

传统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缺点:项目管理技术基础是按照线性顺序进行设计、招标、施工管理,因建设周期长而导致资本成本容易失控。由于承包商无法参与设计工作,设计的“可施工性”差,设计变更频繁,导致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协调关系复杂,同时导致索赔频发从而增加项目成本。

EPC总承包模式的理论

EPC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在EPC模式中的设计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包括整个合同承包范围内工作内容的总体策划和协调工作,采购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材料设备采购,是按照业主要求中的内容,可能包括项目投产所需要的全部材料、设备、设施等的采购协调、配合、必选等。EPC模式主要是源于业主希望减轻建设程序的管理负荷与压力的初衷,并通过减少管理主体、管理环节、提高对总承包的要求、提高收益回报、总体风险包干的方式来实现合同目的。在EPC模式中,业主与总承包签订EPC合同,把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设计、采购和施工的组织、有工程总承包人统一指挥、统一策划、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全过程控制。

在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人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以及风险,而回报相应的也比较高,业主介入具体的组织实施程度较低,总承包商更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用这种管理经验可以创造更多的效益。

EPC总承包的特点

总承包人依照合同约定向业主交付EPC项目的工程产品,业主按照约定向其支付工程产品价款和报酬。以发包人要求为核心管理要素。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该要求,一般包括功能、时间、质量标准等,并非详细的技术规范。以承包商为履约核心,由总承包人自行完成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与采购施工一体化的策划,对发包人提供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复核和论证,设计、生产及生产产品所需的物资的采购、调配和EPC项目的试运营行管理,符合并满足业主在合同中规定的性能标准。

EPC承包模式的优点

能够更好的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能够充分发挥承包商的设计主导作用,实现施工统筹安排,易于掌控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对于业主来说,合同关系比传统模式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较小,而且责任明确,业主承担风险较低,对承包商而言承担风险比较大,同时获利空间也比较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沿动态】传统施工总承包与EPC总承包模式对比
文章:建设工程EPC总承包模式及其相关法律问题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承包人的主要风险及应对
媒体报道:破解PPP模式下地下综合管廊的EPCO困局
公路BOT EPC 建设模式下的监理工作
【法眼看事儿】EPC总承包模式的风险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