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海粟画黄山

刘海粟《黄山天都峰》1982年作

刘海粟先生曾有语云:“大红大绿,亦绮亦庄。神与腕合,古翥今翔。挥毫端之郁勃,接烟树之微茫。僧繇叹倒,杨昇心降,是渭之海粟之狂。”

黄山是刘海粟(1896-1994)一生的最爱,他许多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跨度达70年之久,几乎包括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刘海粟《莲花峰》1981年作

刘海粟的泼彩法与张大千的泼彩不同,大千以青绿水墨为基调。刘海粟则善于在恣意泼洒的青、红、蓝、白等色彩的强烈对比中追求和谐,此幅《莲花峰》正可为证。画幅中各种色彩交相挥洒、交相融合、交相辉映,在强烈的视觉张力中突现审美对象的独特魅力。

刘海粟《莲花峰云烟 》1978年作

如果说张大千的“泼彩”就画面效果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确有惊人的貌合之处,那么刘海粟的泼彩则是从中国传统的没骨法中抽出了中国色彩法“随类赋彩”的原则,与西方后期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的用色和造型原则作了有机的融合。因此,在张大千汪洋流淌的墨色之下,是其烂熟于心、娴熟于手的山水图式,多是内省内蓄的。而刘海粟的泼彩之法,则更多在追求个人激情的迸发,多是张扬的、狂放的,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颂。

刘海粟 《黄山云起图》1978年作

刘海粟 《黄山东海门 》1979年作

刘海粟《黄山图》1980年作

刘海粟《黄山图》1980年作

刘海粟《黄山奇观》1980年作

刘海粟《黄山人字瀑》1981年作

刘海粟《黄山天都峰》1981年作

刘海粟《黄山奇峰》1981年作

刘海粟《黄山始信峰》1981年作

刘海粟《泼彩黄山》

刘海粟《黄山雄姿》1982年作

刘海粟《龙潭飞瀑图》1982年作

刘海粟《黄山白龙桥》1982年作

刘海粟《黄山莲花峰》1982年作

刘海粟 《黄山始信峰云海奇观》

刘海粟《黄山》1982年作

刘海粟《黄山奇景》192年作

刘海粟《云壑飞泉图》1982年作

刘海粟《黄山》1983年作

刘海粟《白龙潭》1983年作

刘海粟《黄海奇景》1983年作

款识:黄海奇景余眷恋黄山九度攀登 不知老之将至 登始信峰绝顶澄怀味像竖划三尺当千仞之高操墨三寸体百里之回兴之所至涌成此图癸亥春客京华刘海粟并题年方八十六

印鉴:沧海一粟、海翁、清白传家、海粟双喜、九上黄山绝顶人、百丈竿头须进步

这幅是刘海粟九上黄山后的作品,刘的泼彩法,用色厚重浓烈,与张大千“清透”风格的泼彩法比较,他的风格尤显浑厚凝重,具有油画的意味但不失中国画的气派与精神,刘海粟晚年的泼彩画可以说代表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成果,这就是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主要是油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以气韵为主,以精神为本,创造出了具有“大气、逸气”风貌卓异,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

邵大箴先生对此评价:“刘海粟的中国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传统的功底深。他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发自己的感情;二是注意写生和观察自然,能够不断从自然中吸取创作的灵感。晚年多次上黄山,每次写新的印象,新的感受,作品不落俗套;三是融合西画表现方法,以适应现代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适应现代环境的装饰需求。他的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住远看,也经得起近看,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有强烈、鲜明的个性。”

刘海粟《黄山烟云》1984年作

刘海粟《看山图》1985年作

刘海粟《可以横抱西海巅》1985年作

刘海粟《黄山天都峰》

刘海粟《黄山云海》1985年作

刘海粟《 海天旭日》1987年作

刘海粟《 黄山》1987年作

刘海粟《黄山狮子林朝晖》1987年作

释文:海天旭日浴金秋,宇宙曙光眼底收。松臂满崖齐探手,笑播彩雨绣神州。丁卯冬至泼彩忆写黄山狮子林朝晖。

《黄山狮子林朝晖》是刘海粟1987年创作的重要作品,作品自下而上,层层推进。画的下部表现了山的近景,大面积使用了特具个性的亮蓝绿色,山峰用淡墨稍稍勾勒轮廓,然后大胆泼墨,浩茫汹涌,云雾氤氲,韵味十足,几次泼墨交叠画面层次分明,互相渗透。

在山谷背阴之处,墨色加重,形成浓淡、干湿、虚实等多方面对比,表现了黄山多变的意境。前景松石用焦墨铁线勾出,笔笔中锋,傲岸多姿,强调“骨法用笔”,景物交代具体,画面的云雾既是描绘的主体,也是画面的亮点所在,画家在此使用了传统书画特有的“飞白”方法,给画面留出了亮丽轻盈的空间关系,空灵而富有变化,作品用线用墨,完全不失传统风味。远景采用了逐渐虚化的方法,淡墨晕染,烟雾迷漾,给人以云天浑茫、山势高耸、笔墨交融的独特效果。

整幅作品大量泼染的蓝绿色彩,更增加了作品的亮丽,成为画家风格成熟期标志性的颜色。同时着重渲染黄山奇诡变幻的色调、云烟的聚散升落和浓淡远近,参借了油画的部分方法,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中西绘画融合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强调主观表现的创作原则。这幅作品书写的不仅仅是黄山具体而微的一处风景,而是表现一种特殊的“黄山”精神,有一种交响乐般的壮美效果。

刘海粟《奇峰竞秀》1988年作

刘海粟《黄山松泉》1988年作

刘海粟《黄山》1988年作

刘海粟《黄山奇峰》1988年作

刘海粟《黄山胜景图》1988年作(1667万 2011年拍)

款识:一九八八年十一月黄山十上归来泼此。刘海粟年方九三。

自1918年至1988年70年间,刘海粟十上黄山,他最后一次上山时已经是93岁高龄了,自称“年方九十何尝老,劫历百年亦自豪”。

画中大笔如椽,写山峦雄奇,信笔淋漓,粗细有致,以得活泼洒脱之风;小笔精绝,写松枝秀影,绘古松铁线银勾,以求苍劲傲岸之性;而黄山烟云变幻、霞影暮光的神奇离合,也在刘海粟对色彩糅合的探索中兴会氤氲。白粉是非常难以控制的色彩之一,《黄山胜境图》之右段对傅粉的控制力堪称一绝,整个画面湿度明度很强,山气蒸腾、云蒸霞蔚之感尤为飘逸美仑。《黄山胜境图》笔墨多彩多姿,注重精神描写与气韵的表达;手法上以“骨法用笔”的中锋线条构建山峦骨骼,用墨或彩泼洒晕染以助韵,兴会所作常常笔墨酣畅,气势夺人,磅礡壮丽,可谓“墨气淋漓幛犹湿”、“笔所未到气已吞”,有盛唐之风范气势。

刘海粟《黄山松云》

来源:书画新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的泼彩作品,看看都是一种享受!
今日头条
刘海粟《黄山朝晖》
技法探索 | 泼彩山水画法解析(2)
四大名家泼彩,爽快!
刘海粟大美泼彩黄山高清20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