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三彩真伪鉴别 DM


唐三彩真伪鉴别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就把这类陶器统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所以唐三彩就不只限于三种颜色。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在二十世纪初被发现时,并未引起国内收藏界的注意,主要因其是殉葬冥器,不甚吉利。但外国人无此顾忌,大肆收购,终使大批三彩器精品流出国门。当国内收藏界醒悟时,三彩资源已近枯竭。此后,唐三彩这个代表着盛唐文化结晶的古代艺术品被近百年来的无数作伪者弄得一塌糊涂。由于作家手段不断提高,一些外国古董商或收藏家都照样“吃药”,由此导致唐三彩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落千丈。近年来国内的收藏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及唐三彩在国际性拍卖活动中的价格又扶摇直上,使作伪者的各种唐三彩赝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涌入古玩市场。甚至近日我在参观一家拍卖公司在深圳五洲宾馆举办的有所谓故宫专家坐阵的拍卖品展上,见到的唐三彩拍品也都是“开门的假货”。

 

       如何识别唐三彩真伪呢?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鉴别方法:
洛阳博物馆
   (一)釉 
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但有时可以看出刷纹。唐三彩是一种亮釉,赝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贼光”,而真品则光泽柔和,有“七彩蛤蜊光”(参照“细部特征”图片)。另外,釉表有非常明显的“如干涸开裂翘曲的塘泥”现象,即民间所说的“翘皮纹”或“芝麻釉(参照“细部特征”图片)。据说,迄今为止作伪者还无法仿出与真品唐三彩一样的“翘皮纹”来。因此,“翘皮纹”是唐三彩鉴定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对于唐三彩的“芝麻开片”

(1)    大小不同。真品唐三彩的开片很小,“一个芝麻三个片”,这条规律总结得十分有道理。看一看图6——11现代唐三彩的开片,就能对开片的大小有一胩直观的认识;
(2)     形状不同。真品唐三彩的开片呈芝麻状,两头尖,中间粗,在侧光下,可以明显看出两头上跷的现象。而图6——12的现代唐三彩制品,其开片为几何状,开片角尖锐,不如芝麻开片那样和润;
(3)   规律不同。的唐三彩蝇翅开片,一律为排列紧密的芝麻开片,开片的形状十分有规律。而图6——12的仿品唐三彩,开片为无规律的几何状,或者是三角形,或者是长方形,开片的大小不一,犬牙交错,没有规律性可言。对照这两张照片,读者自然可以对唐三彩的开片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我们还需说明的是,唐三彩开片,是比较典型的“蝇翅片”,有这样的开片,可以断定唐三彩的真假,但并不等于说,所有唐三彩的开片都是这样的“蝇翅片”!


唐《三彩骆驼》身高87、身长7l厘米。故宫珍宝展

(二)造型 真品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雄健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西域大宛洋马”的生理解刨特点。由本人收藏的该匹马可见,它的造型浑厚丰满,头俊小、臀肥硕、颈宽长、腿雄健,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瑰丽,潇洒生动。不仅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可见下面仿品附图),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它体现了唐马的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静中带动,你看它“回首顾盼”,极其传神,雕塑家把这一顾盼的瞬间“定格”,使它能生动地展示唐马的内在精神、外在的动感和充满阳刚的肢体韵律。如此精湛传神的技艺,岂是仿品能企及的?

(三)胎 真品唐三彩马的胎质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红色陶胎,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多出现于隋和唐朝初期(此马既为红色陶胎),极其稀罕,仅陕西有少量出土;

另一类是白色陶胎,多产于河南,是最多见的一种。然而,对于高仿三彩马来讲,用白色高岭土制假已经不成问题,因此不能仅凭胎质辨别其真伪。唐三彩造型手法有捏塑、堆塑、雕刻、轮制、模制等几种。真假唐三彩马肚中间都留有一孔洞,真品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内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而仿品内部通常是平滑的。

(四)陨石坑 唐三彩马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其胎釉必然会受到“侵蚀”,出土后的三彩马常常会出现斑驳脱落的现象,形成一个个像“小圆锅”形状的微小圆坑,(参照“细部特征”图片)其形体大小及其分布毫无规律,行内将其叫做“陨石坑”(其真正形成机制还有待研究)。这种自然形成的缺陷所呈现的特征,也是我们辨别真伪唐三彩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墓土味 唐三彩马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墓土的味道已经沁入到了唐三彩马的“胎骨”,即使出土后存放若干年也能闻到一种老坑的墓土味。尤其将唐三彩浸湿后,或用淋浴花撒将其淋湿,离很远都能很轻易地闻到强烈的“墓土味”。而用陶土新制作的仿品,采用上述试验方法,则可闻到新鲜泥土味;用石膏作的仿品则能闻到一股石膏味;经过作旧的仿品,有的能闻到刺鼻的化学味,有的则能闻到腥臭味(粪坑中泡过),有的则可闻到用农药炮制的“六六粉”味。

 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
 

玩古陶瓷的人都对蛤蜊光感兴趣,这种光不仅绚丽多彩,而且极易辨认,谁没有吃过蛤蜊?谁没有玩过蚌壳?太阳光下,反射出蚌壳的七彩光芒,犹如天过的彩虹,极为晕眼眩目。

许多人都深信不疑,只要陶瓷器的釉面折射出蛤蜊光,这件陶瓷必真无疑。

真的吗?

请看图6——18的唐三彩照片,在阳光的折射下,唐三彩马的腹部折射出明显的蛤蜊光。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是一件新制的唐三彩工艺品。收藏需要耐心、细心,研究更需要耐心,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确是做学问的真谛。经过二十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十年以上的唐三彩工艺品,都可能出现蛤蜊光现象,因此,笼统地讲,把蛤蜊光作为鉴定唐三彩的依据,已经不一定可靠。

当然,真品唐三彩的确会出现蛤蜊光现象,图6——19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而且,更要说明的是,这些蛤蜊光现象较为多地出现在真品唐三彩的釉面上。所以说,我们只有把蛤蜊光结合其他的鉴定标准一起研究,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唐三彩的鉴定(6)-剥釉

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更替,大自然会发生无穷的变化。同样,岁月也会在唐三彩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种痕迹,是仿品难以逾越的障碍,却是我们用以鉴定真假唐三彩极好的依据。

唐三彩釉层的剥落,就是真品唐三彩难以仿制的特殊自然现象。

请看图6——13的唐三彩马,它仿佛长途跋涉后的小憩,又仿佛激烈战场上的静寂,造型生动,体态安祥。鞍座上小小的芝麻片,向你诉说着历史的真实,而黑色的釉面又显得那么高贵。这真正是一匹惹人喜爱的马,一匹真正的唐三彩马。可惜,实在是惋惜,它经不起环境的变化,在那高贵的马臀上。珍贵的黑色釉面,掉下不少釉片,把图6——13和图6——14相比,我们是多么地痛心!水分、温度、湿度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使得珍贵的马屁股掉了身价。

这种釉面剥落的现象,是真品唐三彩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我们就可以据此判定唐三彩的真假。

唐三彩釉面的剥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不是由人为敲击而成。我们仔细观察黑釉马的剥落之处,一定会观察到釉面和胎体的自然过渡,而不如敲击后的生硬剌眼。这种剥落现象,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可以分成起壳、跷皮和粉化剥落三个阶段。

图6——15就是唐三彩釉面开始发生“起壳”的现象,一块长条形的釉面开始跷起,离开胎体,而其一头还是和整个釉面连在一起。再来看看图6——16的唐三彩釉面,虽然上部还和整体釉面连在一起,而下面已经开始剥落,并逐步粉化使起壳的部位面积变小。

凡是釉面会发生起壳、跷皮最后粉化的唐三彩都是真品唐三彩。

为什么唐三彩会产生上述现象呢?我们知道,陶瓷制品的胎体和釉面是用不同的材质构成的,从已经发掘的唐三彩遗址得知,唐三彩是分二次烧成,其器坯以高岭土为原料制成,其釉面是以氧化铅作助熔剂的以铁、铜、钴等不同氧化物组成的着色剂。二次烧成的工艺,使得不同材质之间的结合较差,而烧成后的釉层,其化学稳定性也较差。当唐三彩出土后,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压力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对胎体和釉层产生影响,使胎体和釉层自身的内部应力被释放出来,材质不同,内部应力也不同,不同的应力就会使釉层和胎体脱离,形成起壳现象,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下,再加上出土后氧气的浓度大大高于墓中的浓度,釉层就会氧化而剥落,甚至粉化。读者仔细观察一下图6——17的唐三彩仕女俑,就可以发现她的脸部已经开始起壳和跷皮,保存不好的就有可能粉化而损坏。

新仿的唐三彩,没有经受这种环境的剧烈变化,其釉面就不可能产生这种现象。
http://blog.163.com/ym_chen1948/blog/static/615444742010327778877/
 
唐三彩的收藏鉴别 [复制链接]
古董投资小知识,唐三彩 [复制链接]
    唐三彩主要出土于洛阳唐代墓葬,胎色有白色及白中带浅粉红色,胎土坚硬,古董商称之为“钢胎”。主要造型有小型动物、马、骆驼、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瓶瓶罐罐、水盂、盒、盆、碗、杯、香炉、盛水器、骑马俑、仕女俑、贵妇俑和各式名样的用具,种类繁多。有兴趣收藏唐三彩的读者要留意以下几点:

   一、在开展收藏之前,要先看熟知名博物馆和收藏家出版的图片,令到脑海中留下不同类型器物造型的深刻印象。

   二、第二个步骤是多看实物,真的假的都要看,愈大量愈不同类型愈好。

三、第三要学会看釉面的“开片”,真的唐三彩如何开片,假的又如何,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个学习过程可用十倍放大镜辅助。


唐代彩绘三彩釉打马球俑;看新!
 
四、第四要学懂以造型判断真伪。唐三彩在唐代是贵重的陪葬品,价格仅次于金、银器和玉器,购买者都是皇族或达官贵人,陶工为了销路,唐三彩陶俑的造型或是栩栩如生或是型态优美,或两者兼而有之,不可能出现马不似马,骆驼不似骆驼的真品。
五、第五个步骤要学懂鉴别真假胎色和釉色。绝大部分的胎色都是白胎或白中带浅粉红色,只有贵妇俑(肥婆俑)用的是红砖胎。白胎或白中带浅粉红色胎敲之坚硬如铁,非如此不足以支撑超过100公分的躯干。釉色应是沉着、表面光滑,全开片;颜色有蓝、深啡、棕、黄、米、白、绿等色,以蓝釉为贵。虽然真的唐三彩釉色跟假的大同小异,但呈现出来的色泽还是有显著的分别,多看自不然会心领神会。

    六、水银光(silvery iridescence)是一个判断真假的重要指标。唐三彩的釉以铅为呈色剂,经过超过一千年与土壤中的矿物质接触,釉的表层往往发生化学变化,呈现出一层半透明薄薄的银色结晶体,这种物质在器物底部及聚釉处最为明显,用手指甲轻刮会如雪花般一片片剥落。浅绿色、米色、浅黄色和白色最容易受到土壤中的矿物质侵蚀,往往令到器物底部的釉层大部分剥落,使到观赏及收藏价值大减。


                                                  唐代蓝釉贴花净瓶
七、真的唐三彩动物及陶俑的腹腔常常留有陶工揑模的手指印,假的通常是倒模而成,读者可多加留意。

    八、陶俑的“开面”也是鉴别真假的一个重要指标,贵妇俑应雍容华贵,两道眉一笔过画出,位置适中,浓淡有致;尤其是发式,永远整齐高贵;身型婀娜多姿,符合唐代妇女“尚胖”的风气。

    九、唐三彩有全假,亦有半真半假。全假是胎、釉俱假;半真半假是胎真釉假,更有一些是不同器物合并而成,读者要多加留意。
    片中有冰裂、迫裂、蛛网裂、蝉翼裂等多种.返银有厚薄锡光与幻彩之分.胎有牛白.藕白.白钢胎火温高低之分.
     开堂看肚指纹泥口印初级造假者都懂.高仿复制者比专家在行.只有深厚古董艺术功底可以看出高仿者的财迷匠气.历史痕迹是造假者催生不出来的

 
 
 
 
唐三彩辨真假
唐三彩陶马进行真伪辨别的知识和方法,以下几点可供收藏爱好者参考。

  其一,胎体本质特征上的区别。真品用北方次生高岭土作胎,经过采掘、挑选、粉碎、淘洗、捏练等工序制成胎泥,这些工序不精细,颗粒大小不一。成胎后经过素烧,淘汰不合格者,再上釉,以低于烧胎的温度再烧釉。这种三彩马被埋于地下一千多年,胎体有粉化剥蚀现象,胎色白中略微泛红,且白度不高。假古董用现代瓷土,原料经机器粉碎,胎体既细且白,棱角分明,没有剥蚀粉化现象

  其二,制作工艺上的区别。唐代工匠用陶泥先完整塑一陶马,做成陶花,然后用陶花成型。做前要将马分解为头颈、曲干、腿和尾等部分,分别做成陶花,将陶泥填入陶花,挤压结实,取出粘结成型。一件真唐马,自腹腔孔内向里看,胎体厚实,粘接痕迹清晰。赝品胎体较薄,内壁平滑,没有粘接痕迹

  其三,从造型上看真伪。真品头较小,两眼上的眉骨粗大而隆起,颈部上细下粗,背、肚、臂部肥硕圆润,收得很紧,腿部上端粗短,下端细长,骨骼纹理清楚,矫健而精神。赝品也很逼真,但其与真品的以上特征比有明显差异,其头较大,骨骼条线不清晰,肚子松弛,肥的较多,没有矫健感。

  其四,从颜色上辨真伪。真品釉层较厚润,颜色沉稳。由于一千多年时空变幻,釉分子重新组合排列;因地下潮湿等因素作用,釉光莹润,颜色雅致悦目;多有开片,片纹细,似在釉下,如蜜蜂翅膀。而赝品釉层稀薄,流动性大,釉光发木,明亮刺眼,光泽不自然。偶有开片,但片纹显露深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三彩真伪的鉴别
南阳瓦趣轩---唐三彩鉴别真伪
如何鉴识——唐三彩的真伪
唐三彩的部分特征及其真伪鉴定
唐三彩的部分特征及其真伪鉴定 | 鉴藏讲座 | 中华博物
河南农民“自制文物”,骗过故宫专家花90万买“赝品”,如今国家出钱请他“造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