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升维打击——苏州调研报告

2023年8月14-17号,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一行对苏州金融和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走访了多家机构、银行、企业,了解新形势下金融和产业的发展,思考未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本文为调研报告,由徐远执笔。[1]

01. 苏州概览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属古良渚文化区域。苏州古城最早由吴国名臣伍子胥所建,有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苏州曾短暂成为吴国、东吴、大周(元末张士诚)的首都,历时都很短,此外未成为任何朝代的都城。然而,苏州的繁华远超很多都城,农业高产、手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商贸繁华,看起来是上天眷顾之地。

根据学者赵冈的考证,宋朝时期苏州人口达到150万数量级,是当时的超大城市,和当时都城(开封、临安)人口规模相当。一个普通城市的人口达到都城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明清时期,苏州的人口恢复到百万以上,是当时世界上的超大城市。作为非首都城市,足见其繁华。

苏州的底蕴,无需过多赘述。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的雅号,告诉我们这里繁华富庶,人杰地灵。浸身苏州,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一片安然。千年兴衰,岁月无声,任人评说。所有喧嚣,都显肤浅。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当下。当代中国城市分布中,苏州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工业强大,一直是苏州的招牌。2022年,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36万亿,仅次于深圳的4.55万亿,高于上海(第三,4.05万亿)、重庆(第四,2.8万亿)。考虑到苏州只是一个地级市,连计划单列市都不是,其他皆为超大城市和直辖市,这个成绩更加可贵。

表1. 苏州概况(2022)

数据来源:各地区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综合GDP方面,苏州虽为地级市,也占据了全国第六的位置,GDP总值达到2.4万亿,位于广州(第5,2.9万亿)和成都(第7,2.1万亿)之间。GDP排名前四的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苏州位于北上广深重庆之后,但是排在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等老牌大城市之前,最强地级市的称号实至名归。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只有苏州是地级市,连计划单列市都不是,“政治”上可谓非常低调。

表2.中国城市GDP 20强(2022)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苏州城的另一个特点,是多中心发展。多年前第一次来苏州,问当地人苏州的中心区在哪里,得到的回答是苏州没有特定中心区,而是有多个比较繁华的区域。实际上,苏州下辖五个区,四个县级市,外加一个工业园区,每一个都很强。苏州有个别号,叫“散装苏州”,说的就是没有核心区,常常带有揶揄的味道。

“散装苏州”在别人眼里是揶揄,在我眼里却有不一样的味道。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城市的人,我对“散装”这个概念有别样的理解。未来超大城市的发展,一定不是单中心的,而是多中心的,这已经被当今国际大都市证明,东京、伦敦,都有多个繁华的区域,而不是单一繁华中心。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都有了多中心的影子。城市规模大了,多中心是必然的选择。

苏州的发展,暗合“多中心”的轨迹,预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苏州全域865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094平方公里,和上海全域差不多。这样的地理空间,既有足够的纵深,也为无限制地扩张提供了天然约束。无限制扩张一时爽,但是后续城市效率极低,得不偿失的。前些年我国城市建设铺大饼,现在已经开始还债了,后面还要还很多年。很多偏远的新城,都逃不脱荒芜的命运。

苏州的另一个特点,是古城保存良好。苏州古城,面积约14平方公里,位于2500多年前阖闾古城原址,城内古迹众多,保存完好。在众多古迹保存不善的背景下,苏州古城的保护更显价值。古城内河港交错,水陆并行,独具特色。

古城之外,苏州境内景区众多,湖泊山川交错,是名副其实的湖光山色。太湖、漕湖、淀山湖、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等,星罗棋布;穹窿山、南阳山、缥缈峰、七子山、天平山、灵岩山等,山林并立。

俯瞰苏州全境,众多景区交错,历史与现代融合,本是历史文化名城,倘若合理开发,不难成为旅游休闲胜地。然而,苏州人似乎并未刻意打旅游这张牌,只是让历史和风景静静矗立在那里。低调内敛,似乎刻在这座千年古城的骨头里。


02. 苏州产业

苏州经济常年排在地级市首位,强大而稳健,是名副其实的最强地级市。未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除了目前的超大城市、省会城市,还需要一批有产业、有就业、有竞争力大城市,这些城市将在目前基础较好的、实力较强的城市中产生,而且将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两个都市圈中产生。放眼中国,苏州、无锡、佛山泉州等城市基础较好,很有发展潜力。

表3. 中国十大地级市(2022)
数据来源:各地区政府,统计局。

苏州经济中,工业基础尤其强大,不仅表现在工业生产总量上,更表现在一批有技术、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企业上。2022年,全国工商联出了一个《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榜的苏州企业高达26家。苏州的上榜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制造业企业,制造业基础非常雄厚。

仔细看这张表,不免唏嘘。这些企业规模已经很大,实力已经很强,但历史并不一定很长。这些企业中,很多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成立,是乡镇企业起家,名不见经传的。开始创业的时候,估计也是草台班子,是别人嘲笑的对象。创业者自己,也未必敢奢望今天的成就。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成功是极少数。只希望他们当初少受一点冷脸,多存一分善良。

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出一批这样的企业,短短20多年,已成参天大树。目前中国经济遭遇困难,需要更上层楼。逆水而上,筚路蓝缕,艰辛自知。未来倘若成功,也需要一批新兴企业,或者现有企业焕发第二春。

表4. 2022年度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苏州企业

数据来源:全国工商联2022年9月7日发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其中营业收入为2021年总营收(亿元)。

苏州产业的强大,还体现在上市公司的数量上。19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长足发展,和企业一起成长,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一批佼佼者。所有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是第一档,超过400家,然后是杭州(218家),然后就是苏州了,达到213家,排在广州、南京、成都等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之前。不过,苏州上市公司的规模看起来偏小,这或许和主要是制造业企业有关,也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表5. A股上市公司最多10大城市

(截至2023年8月)

数据来源:Wind。

如果看制造业上市公司,苏州也是很强,排在第4位,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排在杭州、无锡、宁波、广州、成都、南京等城市之前。

表6. 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最多10大城市

(截至2023年8月)

数据来源:Wind。

现有的产业,是未来的基础。苏州未来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现有的产业,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进化。苏州的相对短板在服务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孕育高端制造、现代服务。这既是苏州进化的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全局的进化方向。苏州经济的现状,是我国经济现状的典型模板。希望苏州的进化升级,能为全国的进化升级探索方向。

思路应该是什么?回顾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实人类一直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人类的进步,宛如生物的进化,不进则退,并没有静止的时刻,静止意味着死亡。

产业升级中一条不可忽略的经验,是“升维打击”:要想发展好农业,必要发展工业;要想发展好工业,必要发展服务业。历史已经表明,就农业发展农业,发展不起来的。就工业发展工业,也发展不起来的。农业的出路在工业,工业的出路在服务业。

升一个维度,一切会豁然开朗。在高维度的产业中,才能找到低维度产业升级的答案。工业发展起来了,对农业是降维打击。服务业发展起来了,对工业是降维打击。升维之后,低纬度产业才容易发展,空间一下子打开。思路决定出路,看似山穷水尽,转眼可以柳暗花明。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升级,要到服务业中寻找答案。苏州也一样。希望苏州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能率先找到产业升级的办法。

现代经济是服务业经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80%左右,我国的服务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苏州的服务业只占GDP的51.1%,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了2个百分点,发展空间更大。苏州作为高度发达的城市,服务业占比应该高于而不是低于全国均值。从另一方面讲,这也说明苏州工业的强大,强大的工业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市场是孕育奇迹的地方。以苏州现在的工业基础,结合科技前沿的技术,苏州的企业家一定会找到出路,实现服务业升级。走访下来的一个重要感受,是苏州政府并不强势,更多是服务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较少,支持比较多,也有利于产业的进化和升级。

举个很小的例子。来过苏州的都会惊呼,这么大的城市,居然没有自己的机场。相比而言,很多很小的城市都有机场,简直不可思议。苏州人自己,则淡然一笑,说走上海虹桥和无锡硕放机场都很方便,不一定要有苏州机场,内敛低调的城市气质,尽显无遗。

我不知道苏州要不要修个机场。机场规划,是个专业问题,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没做过系统分析,很难发表意见。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苏州的服务业还有明显的短板。在很多领域,比如航空交通,苏州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作为观察学习者,我相信苏州人的智慧,一定会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从主观希望的角度,觉得苏州这个级别的城市,如果有个机场,对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有很大促进作用。制造业也好,服务业也好,最后会构成一个复杂产业生态体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进化。有了短板,木桶的容量就会受限。越复杂的生态体系,越能孕育更大的奇迹。

服务业中有一大块,是教育、医疗、金融。关于金融业,我们在下一节详细展开,这里说一说教育和医疗。苏州人杰地灵之地,教育不会差,尤其是基础教育不会差。随便找个当地的秀才,都是很好的老师。一不小心,就是哪位才子的后人。

苏州相对需要补强的,是高等教育。苏州没有985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是苏州大学。苏州大学虽然很不错,但孤掌难鸣,单薄了一点。一个文化名城,需要几所顶尖的大学互相竞争,互相促进。没有伟大的对手,很难成就伟大的自己。苏州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不妨再建几个大学,和苏大一起,孕育苏州的高等教育氛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不过,现有教育管理体系下,高等教育的批文很难拿。即便有心,也可能无力,只能等机缘巧合了。

苏州目前的办法,是引进一些著名高校办分校。各种约束之下,这可能是个不得已的办法。不过,这不一定是长久之计、治本之策,可能需要继续想办法。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很长线的事情。教育的本质,是热爱教育的人花时间在教学上,启发和培养学生。高校分校的治理,是个复杂的问题,好老师不一定能来,来了也不一定能长期驻校,不一定能花时间在学生身上。没有这一点,教育是一句空话。前阵子,国内各地兴起分校热,至今看起来效果一般。校园建起来了,硬件非常不错,如果没有成为师生流连忘返的地方,不算数的。

表7. 苏州的高校
数据来源:教育部。
表8. 苏州的高校分校和合办高校
数据来源:教育部、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医疗,我了解很少,不敢多说。据说有苏州大学的附属医院很好,但是偌大一个城市,几家附属医院总觉偏少,总不能让市民生病总往上海、南京、北京跑。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三甲医院林立。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可谓非常不均衡。

总体上,苏州的高校、医疗资源和城市发展不太匹配。苏州这个规模的城市,经济、人口都在全国前十,高校、医疗资源却远远进不了前十。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教育、医疗这些核心资源的配置,也要跟着人走,不仅可以服务人,还可以服务产业发展。往小里说,可以减少跨区就医的交通成本。往大里说,可以孕育一批新的高校和高质量医院,增强当地的文化认同,有利于长久的社会综合治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03. 苏州金融

金融是现在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这次调研的主要主题之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纵览全球,没有哪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不发达。

这次调研的总体印象是,苏州的金融业很发达,也有些许短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机构林立,(2)金融业产值很高,位于全国前列,(3)在较新的数字人民币领域,苏州做了细致的、全方位的探索。

第一,苏州金融机构林立。走在苏州大大街上,各种各样的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比比皆是。主要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都在苏州有分支机构。此外,苏州还有很多的外资银行。据报道,江苏70%的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苏州,体现了苏州外向型经济的特点。著名的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成为外向经济的一个桥梁。

(苏州工业园区)

倘若说苏州的金融机构有什么短板,就是本土金融机构并不多,仅有几家城商行、农商行,一家券商,一家保险,以及几家创投机构。

苏州本土的银行和券商,规模都不算太大。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由国有大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主导,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经营有很多限制。金融业的天然诉求是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规模,分散风险。目前约束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手脚,有点放不开。金融和实体相匹配,对于发达区域的金融机构,不妨多一点包容。毕竟,金融是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苏州当地,也不妨提供更多帮助,提高城市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服务业升级的重要部分。

另外,我国间接融资(银行体系)相对发达,直接融资体系相对滞后。未来要发展科技主导行业,直接融资很重要。苏州的直接融资,目前看以国有控股的创投公司主导(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元禾控股,苏高新创投等),私人的创投机构不算多。倘若适当引入数量更多、更加市场化的创投机构,放水养鱼,丰富生态,促进竞争,未尝不是好事。科技企业和风险创投相伴相生,是未来经济和科技突破的主力。苏州实体基础好,为风险创投行业提供了基础。肥水不流外人田,苏州不妨在这里做点文章。

第二,苏州的金融业增加值很大,排名也很高。苏州的GDP排名第6,金融业增加值排名第8,总体上差不多。其中差这两个排位,由杭州和成都占据了。杭州和成都都是强省会城市,这可以理解。以后的金融发展,要跟着实体经济走。苏州强大的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空间。

表9. 金融业增加值20强城市(2022)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在2022年GDP前50强城市和省会城市中,选取金融业增加值前20城市。部分城市未公布金融业增加值,因此本表可能不全。


04. 数字人民币试点:努力、成绩与困难

这次调研的一个重点,是苏州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苏州是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另外三家是深圳,成都,雄安。到今天,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3年,也已经在多个城市铺开,但是使用量并不大,存在感并不强。

苏州走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前列,投入了大量工作,创新了很多场景。走访下来的感受,苏州在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上,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极致。从组织领导,到场景开拓,从产业引入,到财政补贴,使用了各种力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和普及。据统计,试点以来苏州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1.2万亿元,全国仅有1.8万亿,苏州一地占了2/3,可见投入力度之大。

数字人民币的使用,面临一个尴尬,叫做“左右互搏”。简言之,就是数字人民币和传统非数字人民币的互搏。数字人民币要打败的,不是别人,而是同一母体的另一只手。两个人民币,都是央行发行的,都是法定支付工具。唯一的不同,传统人民币已经在那里,人们早已熟悉了,接受和使用意愿很强。目前,人民币支付体系已经很完善、很方便,支付宝、微信等工具的加持,使得支付更加方便。在这种情况下,让人们克服早已存在的习惯,去使用另一种比较陌生的支付工具,是很难的。何况,这种新工具并没有可见的优点,便利性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替代很难发生。

数字人民币的尴尬,还体现在顶层设计上。根据目前的设计,数字人民币是“双层运营体制”,简言之,是由央行发行,商业银行运行。看起来很有道理,继承了传统的双层银行体制。不一样的是,传统商业银行有三大业务“存贷汇”,三者是一体的,因此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商业激励,这种激励是传统双层运营体制的核心。可是数字人民币不一样,只有一个“支付”业务,而且不产生经营性现金流的,纯粹靠运行机构补贴,商业上不可持续的。目前这个顶层设计,不利于数字人民币的普及的。任凭基层如何努力,如何把事情做到极致,可能也无济于事。笔者观察数字人民币多年,如果不进行显著改进,数字人民币前景并不乐观。不仅如此,倘若不改变目前思路,很可能贻误战机,起大早赶晚集,错失新兴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机遇。


05. 苏州城市规划

调研的最后一天,我比大部队晚走了半天,独自去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看看。观察城市变迁,唏嘘沧海桑田,是我的研究兴趣,也可以说是爱好。

那天天公作美,突然下起大雨,在江南烟雨里穿行,有一份异样的浪漫。苏州的基建很好,这么大的雨,不见内涝的迹象。问起来,司机师傅说就是排水慢一点,内涝倒是不担心。忽然想起,2500年前伍子胥修姑苏古城时,就是水陆并行,防止水涝的。这千年的智慧,刻在古城的每一块石头里。

其中有个小细节,至今依然记得。到了展示馆的时候,雨依然很大,没法下车。于是和司机商量,找个附近的酒店,我到大堂避一会儿雨。司机转了两圈,拉到一个古色古香的酒店,我在那里看了一会儿风景,雨停之后才去的城市展示馆。后来发现,司机居然早早把表停了,没收找酒店那部分的车费。这个钱,他是完全应该收的。一个人的体面,体现在这样的细节里。

在展示馆里流连了2个多小时,看了历史,看了现状,看了规划。我是文人,大部分时间在寻找理由,感动自己。这里的理由,不需要寻找。千年的风华,沉默的典雅,湖光与山川,传统与现代,内敛在这片土地上。

[1] 参加本次调研的有黄益平,沈燕,龚强,谢绚丽,胡晓雯,蒋颖,徐远等。调研团队特别感谢苏州市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研究中心陆志东主任、郭燕浩副主任、吴鼎研究员的妥善周到的安排,感谢被调研企业的接待。调研企业名单:苏州银行,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键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国科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企查查,江苏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盈天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好活科技,乖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方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新发展格局走向看苏州高质量发展抉择
18个亚洲标准一线城市排名:成都稳坐第一,武汉超杭州,苏州垫底
美国靠什么撑起如此大规模的GDP?
我国十大最有钱城市:9城资金总量超5万亿,京沪已超20万亿
顶级地级市也有短板:南通、佛山、泉州,比苏州、无锡差在哪?
像南京一样提升首位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