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毒、热毒、血毒原来这些症在背上一根经就可以搞定了!

五脏六腑,全在这条经上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聊外邪就离不开身体后背特别重要的一片区域——膀胱经。

膀胱经全称是「足太阳膀胱经」,这条经脉是体内最长一条经脉,从头到脚穿过后背,而五脏六腑的俞穴都在这条膀胱经上,外邪若要伤及人体,比如寒邪伤人,首先就会伤及后背,所以抵御外邪主要就是通过后背这块区域入手。

若因外邪侵袭而感冒怎么办?我建议各位在后背膀胱经上进行刮痧。刮痧这是个很方便的操作,每个人都可以做,当然,如果情况很严重的话,我建议各位还是要找医生当面详细地调理。

膀胱经与五脏六腑相联系的俞穴,首先要确定大椎穴,我们一低头,最高脊柱上的骨头下面那个窝就是大椎穴。然后依次往下去查,第三节脊椎旁边对应的叫肺俞穴,然后再往下查,这里面有个口诀,是这样的,叫:「肺厥心督膈」,然后空一截,肺俞是对应第三胸椎的,旁开一寸五。

接下来是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这些脊椎的椎体下来,每隔一个椎体就是肝、胆、脾、胃、三焦、肾,可见,实际上我们五脏六腑都在膀胱经上有联系。

水火既济,治未病的秘密

1
大椎穴:喝酒熬夜就靠它

有些地方好多朋友可能没有注意到,比如说大椎穴,刚才说到这个穴位解热毒特别好,过年期间很多朋友要喝酒,甚至熬夜,这些很容易导致体内热毒不断积累。

我们应该选择大椎穴这个地方排排毒,选择的方式呢,你用水牛角材质的刮痧板来刮大椎穴就比较好。

2
肺俞穴:清肺热

刚才讲的肺俞穴,它清肺里边的热毒效果很好,比如说长期咳嗽,咳出来的痰是黄色的浓痰,就可以通过刮肺俞穴把热毒火毒给它排出来。

3
厥阴俞:除血毒

再往下一节叫厥阴俞。厥阴俞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它里边的毒素集中在这一点上,通过刮痧也可以帮助血液循环系统把里面的毒素排出来。

各位要注意,这个位置叫厥阴俞,大概在第四胸椎旁开一寸五,一寸五就是两个手指头横着,这个距离就是一寸五。

4
心俞穴:护心脏

再接下来就是心俞,实际上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穴位,因为心俞穴对应着心脏,而心脏在我们人体里面那简直就是太重要了,生命的存在主要是靠心脏的跳动,人体也是这样的。

我们每个人都从受精卵过来,大概到第22周的时候,心脏就开始跳动,实际上那个时候整个胎儿还没有完全成型,心脏就已经开始跳动了,让心脏开始跳动的,有一个源头能量,中医把这种让心脏开始第一次跳动的动力称之为「先天元气。」

各位一定要注意保护心脏,那么你要注意到心脏在后背膀胱经上有一个位置叫心俞穴,它大概是第五胸椎旁开一寸五的位置,平时我们可以刮刮痧。

对于中医讲的很多亚健康问题,或者说叫治未病的阶段,平时我们的心俞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另外在第五胸椎这个位置本身叫陶道穴,我们也要刮一刮,大概一周到两周刮一次,帮助心脏把毒素通过膀胱经的俞穴排出来。

就排毒的角度来说,膀胱经的价值可以说是我们十二经脉里面非常重要的。

5
膈俞穴:寒热毒血,皆用这点

心俞下面还有一个俞穴叫做督俞,再往下是膈俞,以专业的角度来讲,膈俞在第七胸椎旁开一寸五,膈俞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

我们体内有很多的淤血,别的位置可能不太好排,但是在膀胱经上的膈俞,可以通过刮痧帮助我们排出这种血里边的毒素。

刚才提到了厥阴俞,可排出血液循环系统里的毒素,膈俞也有这个作用,血里面的毒素很复杂,你不好说它是热毒或者是寒毒,而厥阴俞排出的毒素基本是偏热的。但是膈俞无论是哪一种毒素,寒也好,热也好,都可以通过膈俞这一点把它排出来。

这几个俞穴掌握好以后,我们看到膀胱经实在是太重要,所以平时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在这些俞穴,甚至整条膀胱经来进行刮痧排毒,其实对身体很好。

6
肾俞穴:艾灸暖阳

再往下还有一个位置叫肾俞,肾俞对应的是第二腰椎,这个位置各位可能不熟悉,可能找不到。很简单,就是我们系腰带的位置往上大概两个手指头,距离纵向的位置横着开,相当于我们从脊椎旁开一寸五,差不多就是肾俞的位置。

这个位置,我们可以进行艾灸。比如说当感到下肢酸软无力的时候,可以去艾灸一下肾俞暖一暖,促进这个位置的能量补充,效果会很好。

好,结合刚才讲的,我们上面进行刮痧、排毒、还有排血里面各种毒。下面我们在肾俞穴上进行艾灸,这样实际上会形成一个卦象,上面清热下边补火,这叫什么?这叫「水火既济」。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我们以后在刮痧的时候,最好是按照这种卦象的思路来刮,上面清下面温,温清同步进行,让膀胱经达到一个「水火既济」的这么一种状态。其实「水火既济」实际上在中医讲的就是我们身体的心和肾处于一种比较健康的一种状态。

点击下图可在微店限量结缘

九蒸九晒黄精芝麻丸



德生道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有两大“天规”,一旦违背,命途艰难,越早知道越好!
道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老子是道家道教的宗师
中和之道: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
《道德经》:道祖洋洋洒洒五千言,到底在讲什么呢?
黎志添:道教“乐生、重生、贵生、养生”的现代意义
越活越通透的人,都不做这三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