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是杆秤
婚姻是杆秤(2007-01-28 23:18:20)
 有人将追求爱情看作理想化,这是一种颠倒,想在婚姻中满足更多的需要才是一种理想化,拿乔丹的婚姻来说,从择偶的那一刻开始,一杆秤在双方的心里从来没有消失过,所以,单纯的爱情从来都不是婚姻的前提。
婚姻是杆秤
我最近的一期《体育评书》,内容有点八卦,先说了一段常昊结婚的好处(2:0赢李昌昊),又说了一段乔丹乔老爷折腾十七年,总算离了婚。结婚也罢,离婚也罢,总而言之是个平衡的问题。男女之间一直有杆秤,一旦两边太不对称了,这个婚姻就一定会出问题。
拿乔丹的婚姻来说,他当初之所以看上胡安妮塔,除了两性相吸的来电,还有这杆秤的稳定性。比如说,胡安妮塔是个知性白领,懂法律会经营,还不乏温柔贤惠,对乔丹当时的事业来说有很强的推动和互补。等三个孩子出世了,乔丹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胡安妮塔除了带孩子,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最后,孩子也都长大成人了,乔丹也就失去了维持婚姻的动力。听起来好像很功利,甚至有些冷酷,其实婚姻就是这样,一旦这杆秤失衡了,就意味着供需关系的失衡,这和市场的兴与衰没什么两样。其实,从择偶的那一刻开始,这杆秤在双方的心里从来没有消失过,所以,单纯的爱情从来都不是婚姻的前提。
爱情和择偶实际上有很大区别,有的人择偶是为了爱情,有的人择偶忘记了、脱离了、甚至抛弃了爱情。当“择偶”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天平就已经牢牢绷绷地矗立起来。择偶的“择”,就是衡量和选择。不称称自己几斤几两、不称称对方几斤几两,都没法选择。因而择偶开始出现了一架天平,那就是把自己作为一端,把择偶对象作为另一端,放在一种无形的心理天平上进行权衡。如果天平向自己这一方倾斜,也就是对方分量太轻,那么为排除对方做了心理铺垫,至少导致心理失去平衡;如果自己一方轻了,天平向对方倾斜,也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自卑,甚至造成逃跑。
在很大程度上,择偶的过程,就是拿一架天平称来称去的过程。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架天平不仅仅是自己的心理结构问题,而是受到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自己一方,还是对方,在社会当中的地位、职务、角色、收入等等,都会被放在天平上加以衡量。
可是,爱情不是这样。爱情发生的时候,眼睛和心灵都不是天平,在世界著名文学家那里,也许这架天平是不存在的。罗曼"罗兰说:“真诚的爱情是最高法律。”杰克"伦敦说:“理智跟爱情是压根儿不相干的,他爱上的那个女人的推理到底正确不正确,那没有关系,爱情是超越在理智之上的。” 就像为这样的观点作注脚一样,美国另一位文学家亨利"詹姆斯说:“爱情跟讲道理是两回事儿。”美国文学家马尔兹说:“爱情有它自己的规律,一切都要向它低头。” 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把爱情看得超越一切、超越理智、不附加任何条件,是神圣、伟大的一种人类情感。
然而天平毕竟出现了。当我们走进婚姻介绍所,当我们以择偶为话题进行一番交谈,都会感受到一架无形而实实在在的天平。爱情的价值在淡化,“最高法律”并没有真正的法官、法庭,也没有什么执法者。所以“爱情”只能是一个“软约束”,甚至成为一个只在人们想象当中、在海市蜃楼中出现的、带有迷幻色彩的烟云。于是人们说:爱情、真正的爱情只能在电影、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出现。也有人说:把爱情和生活分开,把理想和现实分开,你要找的是妻子或丈夫,而不是爱人;你要过的是现实生活,而不是对爱情的体验。我们的确需要对爱情与择偶的大分裂作一番认真的审视。
    也许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可以给我们必要的启发。美国心理学家、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在性格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和动机理论。他提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并且在五种需要中又夹杂着其他需要,于是出现了一个需要层次的梯形结构。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尤其是女性,将比较完善的需要层次结构拿过来,放在天平的两端,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希望通过择偶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够得到一种安全保护,是一种稳定的、安全的家庭巢穴。他们希望通过择偶能够满足自己归属的需要,得到一个稳定的家,一个中止漂泊的地方。他们希望通过择偶而满足自己受到尊重的需要,实现人格上独立的需要、平等的需要,包括受到尊重,而不希望因为择偶而暴露自己的低下,不希望择偶会带来或强化自卑。他们希望通过择偶在认知上也得到满足,也就是能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通过择偶来实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愿望。他们希望通过择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无论是容貌、体型,还是风度、气质,都能够赏心悦目,秀色可餐。他们甚至希望把择偶当作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途径:有了好的伴侣,至少有助于自己事业成功、价值实现。
    总而言之,爱情只在其中占有很小的成分,而整个需要层次的梯形结构几乎“完美”地搬上了天平。于是社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知识界的文化人择偶往往更困难,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知识女性,往往成为大龄青年中的中坚力量。她们感叹择偶之难难于上青天。她们感叹中国男子汉合格率太低。她们为自己优秀的条件和红颜薄命之间的差距而感慨万千。
    家庭、地位、职务、学历、收入、住房、婚史、相貌、年龄、身高、体重、肤色、体型、习性、爱好,以至于谈过几次恋爱、父母的工作、出身背景、居住地区、人缘关系、外在评价、……都能够像开列一串货单一样搁在天平上。每个因素都发挥着或大或小的作用,有时一个小小的因素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或各种因素阴差阳错地搭配、综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自己仔细地掂量,而且父母、亲友、社会舆论等等也都在运用天平、盯着天平。
    无论是小群体中,还是更大的社会范围,无论是内心深处,还是走入中介、征婚等一定程序,择偶者总是主动地或被动地置身于打分、衡量。在被动的意义上,每个人择偶,其实都被过了一遍秤。即使已经完成了择偶过程——比如说已经结了婚,还是从天平上下不来,这时可能是“夫妻双双把秤上”——“天生一对”、“真般配”、“那女的亏了”、“那小子占了大便宜”、“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好汉无好妻,赖汉抱金枝”、“找了半天弄个二手货”……
    天平是一种无形的规范,一种潜在的准则,一种编织在文化氛围里顽强表现的目光,一种支配观念和行为的依据。人们会感到很奇怪,国家的法律、法规,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宣传,却很难为人们掌握和接受,社会主流的种种道德伦理,很难为人们所运用,可是社会心理层面的这架天平,却约定俗成,不胫而走,顽强延伸,全面普及。其作用实在是内在而持久。俗话说“人心是杆秤”,人心里的这杆秤无时无刻不在衡量着男女之间的半斤八两。
爱情生活、择偶行为、夫妻生活、幸福感受,毕竟是个性化的,每一对儿都是一个特定,都是一个具体,天平的衡量,实际上在泯灭个性,造成随波逐流。“爱情是最高的法律”,不是立法者的权威认定,而是反抗世俗的一种疾呼与呐喊。
    有人将追求爱情看作理想化,这是一种颠倒。想在婚姻中满足更多的需要才是一种理想化,爱情不是被放弃也是被挤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幸福的句话
婚姻的意义
看女人在恋爱中的危险心理[图文]
“女人,就算心动,也别为了这个原因嫁人”
马斯洛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