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被刺杀身亡,凶手普林西普是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

斐迪南大公及妻子遇难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被奥匈帝国于1908年吞并,距斐迪南大公访问仅过去6年。6年远远不足以抹平战争带来的痛苦,此外塞尔维亚作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有识之士”进行思想的熏陶和升华。摆脱奥匈帝国统治的想法在他们心中日渐强烈,这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因此在奥匈帝国心中早已种下了摧毁塞维尔亚的种子。

塞尔维亚与萨拉热窝所处的位置

于是,在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的奥匈帝国立刻做出了反应,与德国做出一系列策划后于7月23日18时向塞尔维亚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并要求必须于两日后做出回复,否则断绝同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条款的每一条几乎都在明目张胆的干涉塞尔维亚的内政,包括:

1. 查封任何引起对奥匈帝国皇室憎恨和藐视的刊物;
2. 马上取缔民族自卫组织,并取缔其他作反奥匈宣传的组织;
3. 即时从教育团体及教学方法中,删除任何会或可能会煽动反奥匈之宣传的教学内容;
4. 革除军部或行政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之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政府提供;
5. 接受与奥匈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塞尔维亚镇压企图颠覆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活动;
6. 在奥国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之协助与指示下,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而1914年于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7. 即时逮捕奥匈初步调查所显示的两名被点名人士;
8. 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9. 向奥匈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以及
10. 马上采取以上措施,并告知奥匈帝国。

因为俄国的临时自保,塞尔维亚政府接受了除5、6外的全部条款。但这本来就是奥匈帝国的借口,奥匈帝国以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为由,当即断绝奥塞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于当天夜晚签发了针对塞尔维亚的奥军局部动员令。

塞尔维亚是为了南斯拉夫民族的统一,因为一些民族主义者的行为被迫的卷入这场战争;奥匈帝国则是蓄谋已久,并借此机会找到借口公开宣战。那么其他欧洲国家是如何态度?


德国:

奥匈对塞尔维亚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德国的支持之上的,在刺杀发生的两天即30号,德国驻维也纳大使契尔施基在给帝国首相的报告中提到,

维也纳希望和塞尔维亚人来个一劳永逸的彻底清算,

威廉二世在其下批注,

要末现在就算,要末永远不算……必须消灭塞尔维亚人,就在现在。

早在奥匈帝国犹豫不定时,德国就已下定决心,一定要促使这场战争打起来,以制约和削弱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7月4日,奥皇向威廉二世写了封私人信件并发出政府备忘录探寻德国的意见。威廉二世立即接见奥匈驻德大使并极力怂恿发动武装进攻,同时许诺了一定会履行同盟条约的义务。

俄国:

俄国的行为出现了前后两个强烈的反差,在萨拉热窝事件结束后,俄国就嗅到了战争的气息,为了本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俄国坚定的站在塞尔维亚方面。特别是在法国总统对俄进行国事访问确定同盟角色后,俄国更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并表示绝不让步。然而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下达最后通牒的时间使法俄联盟无法达成作战协议,同时因为英方态度还不明确。考虑到自身力量可能难以于德奥联盟对抗,俄国企图牺牲塞尔维亚来达到暂时避免开战的目的。俄劝告塞将军队调开,放弃抵抗,并尽量同意所有奥匈条约。在28日奥匈对塞宣战后,俄进入总动员状态,但俄并为向任一国宣战,可以将总动员看作自保而非履行塞盟友的义务。

法国:

法德之间的矛盾方法是历史遗留问题,从法国大革命到普法战争,外加领土争端,法德自然不会在同一阵营。

于是在德国积极想促成战争的时候,法国政府认为用武力解决同德国争端的时候到了。分析俄国的立场后,法觉得必须要得到俄国的保证同时确定同盟的关系。

在德向俄宣战前,询问法方是否愿意保持中立,法外长以要保留行动自由为由不置可否。但在得知德向俄宣战时,决定与同盟共同作战,下令总动员。

英国:

英国在战争中的表现是矛盾的,

一方面它在公开场合清楚的明示或暗示将保持中立,7月26日,乔治五世对德皇威廉二世的兄弟海因里希亲王声明,

尽力不介入战争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又在同俄国大使的谈话中暗示德国对俄的威胁,教唆俄积极开展战争。这矛盾的立场也代表了英国国内的两种势力,中立派和战争派。

在德国企图借道比利时攻击法国时,比利时向英国求援,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荣光让英国人仍有一种世界警察的感觉。英法之间的海军协定和比利时中立立场的破坏促使8月3日内阁会议后,英国正式向德国宣战。

意大利:

意大利在一战中的存在感最为薄弱,再三权衡后与8月3日发表正式官方声明,宣布中立。直到1915年4月26日,《伦敦秘密条约》签订后,意才对奥匈宣战,同时中断与德国的外交关系。

但意大利更能代表投机主义在战争中以利益为重的处事方式。在意大利看来世界大战只是提高国际地位增加国家财富的机会,因此站好队成了成败的关键之举。早在19世纪末,因为和法国关于突尼斯的矛盾,意大利就与德奥结盟,并获得德国大力的经济支持;1909年又与俄秘密签订了《拉匡尼基协定》共同遏制奥匈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

巴尔干地区

因此,在萨拉热窝事件发生时,意大利和德奥及俄都存在同盟关系,在战局不明朗的情况下,意决定将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与德奥保持联盟状态,同时与协约国谈判,

除了得到特伦提诺地区外,意当局还希望在亚得里亚海获得优势地位,特别提出要得到阿尔巴尼亚西南部的发罗拉地区。

直到1915年4月26日,《伦敦秘密条约》签订后,意才算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并最终享受了一战胜利的果实。


无论是最开始的表态,还是中途态度的转变,或者是自相矛盾的言论,都是各个国家在基于本国利益考虑时所做的当时的最好决定。


参考文献:

《一战中意大利倒向协约国来龙去脉探析》 邹禄禄  【文章编号】2095-7238(2014)11-0047-04
《你不知道的萨拉热窝刺杀细节》 【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著,董莹  肖潇   译
《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 张佩侠 【文章编号】1672-1217(2005)-0068-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战元凶并非德国,小国蓄谋已久挑起世界大战
奥地利发行“萨拉热窝事件百年”邮票
此国准备卖了德国,最后德国半点事没有,自己反被分裂成10国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颗子弹:1537万人因此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一位在校少年偶然刺杀成功,没想到把整个世界带入战争的旋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