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文明之三国时代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迅速发展到数百万追随者,引起全国性的战乱,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随着各地山贼土匪陆续出现,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负责监察各郡的刺史赋予兼有地方军政权力,以加强对各郡的控管,并且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由刘姓宗室或重臣担任,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虽有利于镇压各地叛乱,但当朝廷发生内乱后,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在朝廷不断衰弱下,反而开启群雄割据的局面,同年,汉灵帝驾崩,戚宦之争又起,宦官蹇硕等意图杀害外戚大将军何进,改立太子刘辩,把原太子刘协封为陈留王,汉少帝刘辩顺利继立后,何进又与袁绍等士大夫企图去除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为了彻底清除,何进命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增援,而宦官们得到消息,先发制人,在董卓军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后袁绍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入宫,杀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虽然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就此终结,却也方便了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夺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卫的丁原夺得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原先掌握过兵权的将领纷纷逃离首都洛阳,最后董卓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之名向各地发檄文,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于是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旧都洛阳,其间,关东联军只有孙坚,曹操真正出兵与董卓对战,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关东军也随之解散,此后,群雄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攻击,董卓迁都后,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不久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长平观击败马腾等人,195年,由于李傕与郭汜等人内部不和,发生内斗,分别挟持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献帝,而后汉献帝派人与李傕、郭汜讲和才停止追击,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以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已经不再理会东汉中央政权的号令,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的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奉立东逃的献帝于许昌后,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群雄,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逝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击败,逃至夏口,在鲁肃和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吴蜀结盟,共抗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以火攻之计大破曹操,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其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就是描述这一时期的故事,有非常多我们所熟知的人物故事。

1、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

张飞一听此人出生不俗,谈吐间也相当投契,就拉着去酒馆准备边吃边说。而正到门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军,被刘、张听到,于是刘备邀请他一起来喝酒,三人越谈越投契,结果就一起去张飞家后面桃园结为异性兄弟,然后按长幼,刘备成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三。

2、关羽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3、刘关张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斩后,董卓令吕布出战,公孙瓒不敌吕布,吕布举画戟要刺。张飞挺丈八蛇矛来攻接着一旁的关羽舞青龙偃月刀来战,两人仍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掣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最后吕布招架不住,便退兵虎牢关。

4、三让徐州

曹操攻打徐州,救完北海孔融的刘备也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了。曹操因吕布攻击后方而退兵,陶谦及部属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刘备坚辞,后来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后徐州军队和百姓拥立刘备,刘备乃领徐州牧。

5、辕门射戟

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并送吕布粮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刘备。刘备写信向吕布求助,吕布写信请来纪灵,设宴调解,吕布将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并说如果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如果射不中,则两家厮杀。结果辕门射戟应声而中,避免了一场厮杀。

6、三顾茅庐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6、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7、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8、借东风

孙权大将周瑜十分嫉妒刘备军师诸葛亮的才能,想把他置于死地,他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 军令状,若误期造不出便以军法从事,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长江的大雾,在夜里用数十只绑满稻草人的船只在曹营前击鼓呐喊,曹军用箭射击,结果全都射在稻草人身上,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便得箭十多万支。

9、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失箸,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此时关羽张飞赶到,乃借以脱身,曹操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备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怀疑。

10、蒋干盗书

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

11、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12、失街亭

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反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13、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1:曹魏政权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建立政权者是曹操,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天子,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在关东联军瓦解后,曹操开始四处征战,先大破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占据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立东行的汉献帝于许昌后,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刘备等诸侯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诸侯,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兼有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之后用七年时间平定河北,收抚南匈奴,攻灭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统一全国,但由于曹军未适应到南方的地理环境,在水土不服、疾疫大兴、东南风起等因素下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与刘备方的联军,由于曹军所伤多为原刘表麾下水军与降军,因此孙刘势力亦无法撼动曹操政权。因南下受挫,曹操将剑锋转向西北,先后消灭关西十一部、张鲁等割据势力,占有陇西之地,但因曹操年事已高,终其年只控制了中原、陇西一带,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其后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到了晚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

曹魏皇帝列表

1、魏文帝曹丕(187~226),曹操的次子,220年,曹丕代汉称帝,都洛阳,226年,曹丕病逝,时年40岁。

2、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曹丕长子,公元226年-239年在位,239年,曹叡病逝,时年36岁。

3、曹芳(232年~274年),魏明帝曹睿养子,239年-254年在位。曹芳八岁即皇帝位,控制不了政局,而首席托孤大臣曹爽又败于司马懿。

4、曹髦(241年~260年),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公元254-260年在位。曹髦很有血性,对司马氏的专横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与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率领僮仆数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指使武士成济杀了曹髦,年仅20岁。

5、曹奂(246年-302年),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260年,曹髦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2:蜀汉政权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蜀汉政权的国号为“汉”(刘备自称是汉室的延续),而由于其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而又为了承认刘备建立的汉室政权,故称其为蜀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

昭烈帝刘备(162-223),

在位3年,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219年,吴蜀江陵一战孙权夺荆州,关羽败死,刘备为收复荆州,于221年发动彝陵之战,后被吴将陆逊击败,223年,刘备死于白帝城,时年62岁,托孤于诸葛亮。

后主刘禅(206-271)

(223-263)年在位,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时年17岁,刘禅虽然无能,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诸葛亮吸取了刘备的失败教训,采取联吴攻魏的方针,但诸葛亮数次伐魏,均告失败,于234年死于五丈原,后蜀汉政治腐败,国力日弱,于263年被魏国所灭,刘禅被擒到洛阳,死于271年,时年65岁,为后人留下“乐不思蜀”的笑柄。

刘备是中山王刘胜后裔,但是家道中落,到刘备这一代,只能和母亲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在叔父刘元起的资助下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学习,后在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下,刘备得以招募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取得了战功,从而获得了官位,此时汉廷戚宦之争更为激烈,结果两败俱伤,董卓趁机入京乱政,各地太守、郡吏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形成割据势力,在军阀混战的时局里,刘备势力非常弱小,凭借好的名声在多个诸侯之间奔走。

建安五年(200年),衣带诏事发,刘备找借口从曹操处离开,彻底反曹,由于刘备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弱小,被曹操击败后,用类似于游击战的方式继续与曹军作战,后辗转来到荆州投靠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有了全新的发展目标,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刘备和孙权达成联盟,两家于赤壁之战合力击败曹操,建安十四年(209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以关羽、张飞、赵云、刘封、黄忠为主要将领,诸葛亮、庞统、法正为主要军师,先后收复荆州各郡、迫降刘璋占领西蜀、击败曹操攻取汉中,并将关中军阀马超纳入麾下,实力大增。进而建立蜀汉政权,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建安二十年(215年),东吴孙权派遣吕蒙袭取了荆州三郡,后来,与刘备湘水划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再次背盟,趁关羽北上攻取襄樊之际,袭夺荆州,杀害关羽,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亲自率军攻伐东吴,汉军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吴境,但随后陷入了长时间的僵持阶段,几个月后,东吴陆逊用火攻击败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刘备败归永安,张南冯习程畿沙摩柯等一干文武将领都在夷陵之战中阵亡,蜀汉损失惨重,孙权得知刘备在永安没有回成都,非常害怕,于是主动与刘备讲和,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召诸葛亮至永安交待后事,而后病死,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章武三年(223年)五月刘禅继位后,令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于是派邓芝往东吴巩固汉吴同盟,另一方面安抚百姓,制定礼仪、官职、法律等,将蜀汉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殷民富。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亲自率汉军,深入南中,平定南中叛乱,任用了孟获等一些南蛮将领,又从中获取了大量资源,蜀汉的实际控制领土也得以扩张。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将汉中太守魏延纳入丞相府,并让镇东将军赵云转驻汉中,准备北伐事宜。

建兴六年(228年)至建兴十二年(234年),期间诸葛亮对魏发动五次进攻,虽颇有战果,但都以各种原因退还,未能完成“兴复汉室”的目标。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去世,晋朝廷谥刘禅为思公。

3:孙吴政权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历经52年。

1: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字仲谋,父孙坚,兄孙策,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2:会稽王孙亮(243-)252年即位,在位6年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3: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4: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汉末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镇压黄巾,又参与平定西北边乱,以后又受任长沙太守转战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与袁术联合,被表奏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并立下不少战功,打败横行一时的董卓而进驻都城洛阳,汉初平三年(192年)征讨荆州时战死,侄子孙贲率将士依附袁术,汉兴平元年(194年),孙坚长子孙策投奔袁术,并讨回孙坚部分旧部,袁术派遣孙策去攻打庐江,庐江太守陆康坚守了二年,到了兴平二年(195年)年末,孙策攻陷了庐江,然后孙策以帮助舅舅吴景对抗刘繇为由,开始向江东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他争取到朱治、周瑜、张昭、张纮等人的帮助,击败了刘繇、严白虎、许贡,迫使王朗、祖郎投降,占领了会稽、吴郡、丹阳的广大地区,汉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建安三年(198年)被朝廷任命为讨逆将军、吴侯,建安四年(199年),袁术病死,孙策征伐庐江,兼并袁术余部,击走刘勋,继续征伐江夏,打败黄祖,劝降豫章太守华歆,实力迅速壮大。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孙策弟弟孙权统领孙策旧部,并得到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人辅佐,庐江太守李术不服孙权,但不久便被平定,建安八年(203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间,孙权先后三伐黄祖,并得到江夏郡的部分土地,又派遣贺齐、蒋钦等人讨伐各郡山越(山贼)的叛乱。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由吴郡迁徙治所到丹徒,号称京城(今江苏镇江),同时,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率军南下,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孙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陈说曹操军队存在的种种弱点,开战有获胜的希望,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与曹操决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实施诈降,曹操信以为真,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草料、柴薪,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敌船化为一片火海,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退还南郡,留曹仁等守江陵、襄阳。

赤壁之战,吴军凭借三万人击败曹操, 这次战役奠定了三国的基础,黄武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建都武昌,改年号为“黄龙”,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他非常宠爱孙霸,引发了“二宫之争”,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名臣陆逊也因卷入这一事件而遭到孙权斥责,忧愤逝世,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幼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孙吴开始走向衰落。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亡,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东部)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随着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认为是时候伐吴了,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家归晋,一个新的朝代诞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白话版
中国古代-三国历史事件( 公元220~280年)
《三国演义》99人物谱,让你迅速读懂三国!
三国
《三国大外交》
几分钟看懂三国历史,从起源到灭亡,都理清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