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匈大战(三):霍去病横空出世的漠南之战
汉朝虽收复河南地,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汉匈之间的战略态势。匈奴依旧以阴山山脉为中心,试图夺回战略前进基地河南地,且匈奴北东西的三面布局,从战略上依然对中原构成“宝盖头”形的包围。汉军方面,在夺取河南地的战略前进基地后,极大改善了己方的战略态势。最重要的是,以卫青为主的新一代骑兵将领及其部队,熟悉了大规模远距离骑兵机动攻势战法。
战争形势的新变化
对匈奴来说,河南地本是阴山南麓的屏障,当时匈奴单于王庭就设在阴山及其南麓。河南地为汉军所夺,单于王庭直接暴露于汉军兵锋之下。因此,河南战役结束后,匈奴新首领伊稚斜单于不甘心失败,便于第二年,即公元前126年卷土重来,对西汉进行了新一轮的攻击:在夏季即派遣左贤王数万骑进攻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掳掠民众千余人。同年秋,匈奴大举进攻雁门郡(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杀掠数千人。次年,匈奴又派出九万骑兵,分三路,每三万骑为一部,分别向汉朝北部边界地区的代郡、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及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进攻。与此同时,匈奴右贤王也不甘心河南地之失,频频袭扰位于河南地的朔方郡(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杀掠甚众。
面对匈奴的全线进攻,公元前124年春,汉军展开新一轮攻势作战。汉军实行了新的军事编组,将军队配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各边地郡国的地方常备部队、各地方警备部队坚决抵抗匈奴三路大军攻击,消耗其力量;第二层次,为将军李息与张次公,率其一部攻击最东北部远端的匈奴左贤王,进行战略牵制;第三层次,是集中编组的主力骑兵,含卫青本部的三万骑,以及苏建、李沮、公孙贺与李蔡所率的各分队骑兵。除各边地郡国部队,汉军总共投入此次战役的攻击部队有十万骑之多。
在此次战役中,汉军还实行了新的战役指挥体系,攻击部队的几位将军虽分为两个作战方向,但都由卫青节制指挥。各军主力集结地为朔方郡,这一区域居于匈奴各路大军进攻线的中心位置,构成了内线作战的态势。
此外,汉军主力兵团的内部编成和作战序列,也体现出新的特点。李沮称“强弩将军”,可以推测汉军弓弩等射远兵器有集中的战术运用;公孙贺称“轻骑将军”,率领突击的轻骑兵部队;李蔡在此役称“轻车将军”,可见此时中原军队仍保留了相当数额的战车部队;苏建称“游击将军”,按照秦汉兵书和军事史,游击之军一般都是统帅控制的战役预备和机动部队。
汉军这一新型作战序列,显示出其已吸取匈奴骑兵的优势,利用战车和远射打击兵器的火力,集中编组形成以骑兵为核心的车骑合成化部队,其内部的战术分工更加精细。
卫青“夜围右贤王”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朔方郡悄悄渡过黄河,以高阙塞(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为攻击发起点。当时,匈奴右贤王所部集结在狼山以北地区,由于他对卫青所部的作战意图和能力丝毫不知,二十万大军按兵不动,想等单于大军在渔阳和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北)东线的攻击得手、汉军主力被牵制以后,再对陇西、上郡等西线发动攻击。但右贤王的情况却被十分重视战前侦察的卫青摸得一清二楚,于是卫青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出塞六七百里,夜围右贤王”。

卫青大军到时已是深夜。自以为大营距汉境遥远、汉军缺乏长途奔袭能力的右贤王,正与部众饮酒欢歌,完全没有提防。卫青乘势发动攻击,匈奴军民不分、家眷随军的特点,让其遭受致命打击,毫无防备的匈奴军民在汉军的箭雨下纷纷倒下。匈奴士兵只能各自零星杀出包围圈逃逸,宿醉方醒的右贤王率亲兵逃往大漠。为扩大战果,卫青派遣轻骑校尉郭成带兵又追击了几百里。此战俘获了右贤王部数十名小王,俘获民众一万余人,牲畜几十万头,极大摧毁了匈奴右贤王部的战争潜力。战后,卫青被武帝擢升为大将军。
两出定襄,再战阴山
然而,右贤王的惨败并未使匈奴停止对汉朝的进攻。同年秋天,不甘心失败的伊稚斜单于又派出一万余骑兵袭入代郡,杀代郡都尉朱英,劫掠千余人而去。这令西汉君臣认识到,只有与匈奴主力决战,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匈奴的进犯。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发布诏令,命卫青率领十万骑兵,出定襄,向北挺进,寻求匈奴主力决战。
事实上,汉军此时急于在沙漠和草原上寻求与匈奴主力决战,是十分不适宜的。从战局经过来看,匈奴对汉军此役的战略意图很清楚。汉军刚出定襄,就遭遇单于主力骑兵的阻击,汉军杀敌三千后,卫青令大军撤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大军再度出击,向阴山主脉地带攻击前进,杀敌万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役,汉军的编组与前一年相比有所变化。由于大军要深入匈奴腹地,汉军改变了以前临战时编组军队的做法,建立了中、左、右、前、后诸军,其中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由大将军卫青统一指挥,并直接掌握强弩军这支技术兵器部队,从而提高了诸军协同作战的能力。
但在实战中,由于通信联络不畅,未能协调好各部,导致赵信和苏建两军单独遇上前来支援的左贤王主力,三千余汉骑与数万匈奴主力骑兵搏杀,激战日余,汉军不支,几乎全军覆没。赵信原本是匈奴降将,见匈奴军势众,遂领残军投降匈奴;苏建则单骑突围逃回,卫青遣人将苏建送押长安,汉武帝赦免苏建,将其贬为庶人。
不过,此役也有亮点,那就是初出茅庐的霍去病。霍去病当时任骠骑校尉,时年仅十七岁,初次参加对匈奴作战,就组织了一次极为成功的长途奔袭。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数百里,斩获匈奴二千余人,杀俘匈奴相国、当户等高官,全身而返。战后,汉武帝以其功冠全军,封为冠军侯。
战役评价
漠南之战是一次打得有点奇怪的仗,《史记》中对此战记载不详,因此后世的评价也不一致。
此战是汉军主力第一次跟匈奴单于主力对战,带有一定试探的性质,所以卫青打得很小心。第一次出塞,杀敌三千后即退回修整。据史家推测,汉军这次应该是遭到匈奴伏击,己方损失惨重,所以卫青退回关内,等待汉武帝的下一步指示。汉军第二次出塞,虽然斩敌一万,但是苏建和赵信带领的三千人马全军覆灭。严格说来,汉军这次出塞不能算胜利,因此事后汉武帝也没有对卫青进行加封。
然而,此战虽然付出了偏师覆灭的代价,但其战略影响还是很快就显现出来。对于汉朝而言,对阴山山脉的控制使得河南地,以及东方的渔阳和右北平等数个边郡,获得了极大的战略纵深保障,移民徙边的活动也得以第一次伸展到前所未有的远方。
对于匈奴而言,此战让伊稚斜感受到了汉军战力之强大。战后,在降将赵信建议下,伊稚斜采取了退后防御的战略,将匈奴单于王庭退设于大漠以北,希望暂避汉军锋芒,同时也使汉匈战争的战场空间从北方和东部转向辽阔的西部。就战略态势而言,退守漠北的匈奴,第一次在漫长的对抗中转入战略防御,开始为生存而战。汉匈大战,翻开了新的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漠南之战:汉武帝与匈奴主力首次大碰撞
只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汉军对匈奴就进入了连胜模式
历史的惆怅(第十一篇 投降匈奴的汉朝臣民之赵信)
网易军事书屋
汉匈漠北大战:大汉铁骑2000里的长途奔袭
苍狼南下——大秦帝国与匈奴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