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代传奇之群雄争霸

 五代传奇之群雄争霸

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五代传奇之唐末风云

8598月,唐宣宗病重时,召枢密使王归长等三人入寝宫,拟立三子李滋为太子,但还未来得及写好遗书死去。宦官王宗实与王归长不和,迎李入宫立为太子,于同月继位,年号咸通。

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

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义。唐懿宗派遣王式、康承训等镇压庞勋起义。

869年,朱邪赤心任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行营招讨、沙陀三部部落军使。随康承训镇压庞勋起义,进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

唐懿宗在位期间,一共任用了21位宰相:令狐、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毕、杨收、曹确、高璩、萧、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由于懿宗自己对政事兴致不高,宰相的事务性权力还是很大,本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问题是大多数宰相不是碌碌无为者,就是爱财如命、为人不堪之辈。

873年,唐懿宗李病死,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等杀懿宗年长诸子,立唐懿宗五子李擐为皇太子,唐懿宗死,李擐继位,即唐僖宗。

875年,山东人王仙芝与尚让等,首先在长垣起兵。之后山东菏泽人黄巢也于同年聚数千人起事,响应王仙芝。两军会合,声势壮大。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苦农民纷纷加入义军,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转战山东、河南、湖北诸地,给唐军以沉重打击。

876年十月,尚让(尚君长之弟)屯兵岈山(河南遂平西),与黄巢会合,共保岈山,随王仙芝转战南方。

876年,李克用代北水陆发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削扣军食,军中不满。李克用当时是云中边防督将,部下纷纷向他诉怨,进校李存审、盖寓、李存璋等人乘机拥他入云州,浩浩荡荡,达万人之众。此时城中也发生兵变,内应外合,杀死段文楚。诸将上书唐僖宗,请求任命李克用为云州防御使,唐廷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征发各道兵马讨伐云州。恰在此时,黄巢农民起义军渡过长江,向北进攻。唐廷为避免两线作战,只好承认李克用为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战死。王仙芝余部尚让率军北上与黄巢再次会合,推举黄巢为”冲天大将军”。横扫淮河南北各地,并乘虚南下渡过长江,镇海节度使高骈遣将击败农民军。黄巢率军南下,攻占广州。然后又领军北上,不料在湖北为刘巨容所挫败。黄巢起义军转而东进,经安徽马鞍山采石渡过长江北上。

878年冬,唐廷再次进兵讨伐李国昌、李克用父子。

879年春,唐廷命昭义军节度使李钧为北面招讨使,联合幽州等军进攻蔚州。但为李克用所败,李钧中箭而死。

879年,淮南节度使高骈派大将张南下,击败黄巢,李罕之与毕师铎等将领投降高骈,李罕之被任命为光州刺史。一年多后,光州受到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攻击,李罕之不得不再次依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改任怀州刺史。

880年,唐廷派元帅李涿率兵数万,再伐李克用。李克用与其父朱邪赤心抵挡不住,率人马逃往北边的鞑靼部。达靼对他们始而收容,后因人离间渐生猜疑。不久,黄巢自江淮北渡,矛头直指长安。听此消息,李克用喜出望外,便杀牛置酒,大会鞑靼首领,并说:“人生世间,光景几何?曷能终老沙堆中哉!”这既抒发了他的豪壮之志,也安抚了鞑靼首领。

880年十一月,黄巢击溃唐将高骈主力,杀唐将张嶙,直取东都洛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被迫投降。起义军由洛阳西进,兵指长安东大门潼关。唐僖宗调集京城禁军和关内节度使之兵拒守潼关,十二月,黄巢率大军至潼关城下,亲临前线,并以先锋尚让绕潼关背后两面夹攻。当地群众1000多人自动赶来挖土填壕,支援农民军。黄巢起义军仅用六天时间就攻下潼关,并迅速向长安挺进。

88118日,唐僖宗带随从宦官仓皇逃奔四川成都。同日傍晚,农民军占领唐都城长安。同月十六日,黄巢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大齐”,改年号为“金统”。建立了农民政权,屠杀长安城内的贵族和唐朝百官,没收富豪财产。但黄巢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消灭关中附近的禁军,而是陶醉在胜利之中,使逃到四川的唐僖宗站稳了脚,并集结了残余势力,联络各地节度使,向农民军反扑过来。在起义高潮中一些暂时投降的节度使,也乘机起兵。农民军没有根据地,很快陷入唐军包围之中。

881年三月,尚让与林言(黄巢外甥)等率众五万攻凤翔,为郑畋、唐弘夫等所败,损失两万余众,遁归长安。

881年,唐廷召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李克用率沙陀、鞑靼兵攻入关中,迫黄巢军撤出长安,以功授河东节度使。朱邪赤心被拜为代北节度使,未几病卒(887年)。

882年,大齐同州(陕西大荔)防御使朱温叛变降敌;沙陀族李克用应唐朝的乞援,率劲旅一万七千人南下;敌方军力大大增强。这时,黄巢发现困守关中已很不利,乃于883年四月东撤,攻逼蔡州(河南汝南),唐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黄巢。六月间,义军开始围攻陈州(河南淮阳)。守将顽抗,义军久攻不克,朱温和李克用又先后前来增援,黄巢遂于884年四月解围,逾汴而北,又遇到唐徐州节度使时溥的阻击,作战不利,最后退至狼虎谷(山东莱芜西南),于六月十七日兵败自杀(一作为甥林言所杀)

883年二月,尚让等以十五万之众与李克用战于梁田陂(陕西渭南东),败绩,损失数万人。起义军撤出关中后,围攻陈州(河南淮阳),黄巢遣尚让屯太康。884年三月。太康为唐军所陷。

883年,黄巢为李克用所败,关键时刻黄巢部将朱温又以华州降唐,严重削弱了农民军的力量。同年四月农民军撤离长安,经河南进入山东。

884年,诸葛爽命李罕之为河南尹和东都留守。此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正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翻脸,于是与李罕之相结。

884年五月,李克用于王满渡(河南中牟北)击溃黄巢,葛从周及霍存、张归霸两个结拜兄弟一起率军来投降朱温,尚让率万余人投降武宁节度使时溥,後随唐将领李师悦追击黄巢至狼虎谷。黄巢亡後,尚让为时溥所杀,妻刘氏入妓室。

884年六月,黄巢在莱芜以北狼虎谷与唐将时溥决战,农民军多数阵亡,黄巢自杀。历时九年的唐末农民起义至此结束。平定农民起义后,宣武节度使朱温,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三大藩镇。为唐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884年七月,葛从周跟随朱温在西华(河南西华县)屯兵,帮助朱温大败秦宗权的王夏(军)寨。

885年,秦宗权部将孙儒攻击洛阳,李罕之迎战,对垒数月,力不能敌,退保渑池,孙儒去后,李罕之复回洛阳。

885年正月,唐僖宗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仍受制于田令孜,常对左右流泪。唐僖宗宠信的宦官田令孜因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交恶,田便联合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三月,王重荣则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领僖宗于十二月逃亡从大散关逃到兴元(汉中),推荐杨复恭为中尉(宦官总管),自领西川监军,不久被西川利州刺史王建所杀。唐僖宗才回到长安。唐朝已面临时崩溃。

886年十月,朱玫、李昌符和朝官拥立襄王李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唐僖宗被尊为“太上元皇圣帝”。这一政治变故导致了各节度使与朝廷关系的新变化。唐僖宗以正统为号召,在杨复恭的周旋下,他的养子杨守亮率军与王重荣、李克用共同讨伐朱玫。同时密诏朱玫的爱将王行瑜,令他率众还长安对付朱玫。朱玫集团内部迅速瓦解。

886年十二月,王行瑜将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斩杀,又纵兵大掠。这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城里九衢积雪,一直没有融化。王行瑜率兵入城当夜,寒冽尤剧,长安城遭受抢掠剽剥之后,僵冻而死的百姓横尸蔽地,惨不忍睹。一些官员奉襄王李逃奔河中,王重荣假装迎奉,将襄王李抓住杀死。后唐僖宗命王行瑜为宁节度使。

886年冬,诸葛爽病死,子诸葛仲方年幼,大将刘经掌权,镇守洛阳,李罕之与大将张全义奉诸葛仲方攻击刘经,不胜,退保怀州,秦宗权的大将孙儒趁机又攻陷了河阳。李罕之向盟友李克用求助,得到沙陀军帮助后收复河阳,李克用任命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张全义为河南尹,东都留守。李罕之既得河阳,不可一世,经常向据守洛阳的张全义勒索。

887年三月,唐僖宗返回长安。经过凤翔(今陕西凤翔)时,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以等待长安宫室修缮完工为名强行滞留。到了六月,天威军与李昌符发生火拼,李昌符进攻僖宗行宫,兵败出逃陇州,唐僖宗命扈驾都将宋文通(赐名李茂贞)追击,李茂贞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不但追上歼灭了李昌符的残部,而且将李昌符也杀死了(七月)。唐僖宗龙颜大悦,加封李茂贞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

888年春,河南张全义出动洛阳全部民军突袭河阳,将毫无防备的李罕之打得大败而逃,李罕之只身奔太原,被李克用任命为泽州刺史,仍遥领河阳节度使,遣李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率军7000助李罕之收复河阳。张全义敌不过李克用的沙陀兵,求助于朱全忠,朱全忠遣丁会、牛存节等援助张全义。两军战于温县,梁军先扼太行,李存孝大败,安休休被擒,李存孝惧而退还,李罕之走保泽州。

888年二月,病中的唐僖宗终于又一次回到长安,在拜谒太庙以后,举行大赦,改元“文德”。三月三日,僖宗得“暴疾”,三月六日,27岁的僖宗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

888年三月,唐僖宗病死,宦官杨复恭(枢密使杨玄冀的养子,权宦杨复光的堂兄)立李晔(唐懿宗七子,唐僖宗弟)为皇太弟,唐僖宗死,李晔即位,杨复恭加开府、金吾上将军,专领禁兵,逐渐侵夺朝政。杨复恭与国舅王瑰有矛盾,让他出任黔南节度使而把他害死在途中。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又广植党羽收了许多养子。

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唐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讨伐陈敬,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二十五日,下诏剥夺陈敬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890年,唐昭宗欲降服晋军,派宰相张为帅,统各路军马共计五十万,齐伐河东,潞州小校冯霸,牙将安居受率众叛乱,杀刚刚上任的潞州节度使李克恭,将潞州献给了汴军,朱温遣河阳留后朱崇节带兵入潞州,又派李谠进攻泽州的李罕之,李存孝率骑兵5000前往救援。李存孝设计诱使张浚的前锋中了自己的埋伏,轻易地活捉了张浚的前锋官。张浚军的失利,大大挫伤了李匡威、赫连铎联军的士气,朱温的军队也没什么进展,反而吃了几个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虽然开始时还算顺利,但当李克用率领主力部队赶到后就难以抵挡了,接连吃了败仗,李匡威和赫连铎狼狈逃走,人马损失一万多,连李匡威的儿子和赫连铎的女婿都成了李克用的俘虏。在打败李匡威和赫连铎后,李克用率领大军掉头杀向张浚,轻松地击溃了张浚的军队,河东战役到此告一段落。

西川之役与河东之役,是唐昭宗即位后进行的两次削藩战争,但是结果却与当初设想的大相径庭:西川之役虽然最终消灭了田令孜,但是却最终失去了西川,让王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河东之役虽然确实削弱了李克用,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中央禁军折损大半。朱温则坐收渔翁之利,助讨本身就提高了他的声望,李克用被削弱也解除了对其领地的威胁,使朱温得以集中精力去消灭四周的势力。从此朱温的实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昭宗间接上帮助朱温成为了中原霸主,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890年,李茂贞受封为陇西郡王。李茂贞这些很高的官爵使他有了割据的资本。李茂贞从此便将凤翔当成了他的根据地,全力经营,他也寻找机会扩充地盘。宦官杨复恭在朝廷无法立足,跑到养子兴元(今陕西汉中)节度使杨守亮那里,一起反叛。

891年,唐昭宗收买杨复恭养子胡弘立并赐名李顺节,李顺节为争宠揭发了杨复恭不法行为。八月,杨复恭手中兵权被解除,并被调离京城到凤翔去当监军。杨复恭据绝外出监军,提出退休。皇帝批准他退休后,以擅杀使者的罪名让李顺节领兵逮捕他。杨复恭武装拒捕,投奔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杨守亮以讨李顺节为名起兵,唐昭宗派李茂贞等征讨。城破,杨氏出亡,后均被逮捕处死(894年)。

892年正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靖难王行瑜、镇国韩建等五个节度使联名上书请求出兵讨伐杨守亮,李茂贞在上书中揭露杨复恭自称为隋诸孙,故名复恭。并且请求削去杨守亮的官爵,授李茂贞山南西道招讨使的官衔。唐昭宗担心加给李茂贞山南西道招讨使后他不服从调遣,所以迟迟不作答复。而李茂贞则擅自与王行瑜发兵攻打兴元,自号兴元节度使。昭宗无奈,遂颁旨委任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命他与王行瑜发兵讨伐杨复恭。

892年八月,李茂贞率部攻克兴元府,杨夏恭与杨守亮、杨守信等战败,率部弃城逃奔间州。

892年,王行瑜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联合擅自攻取汉中。次年,迫使唐昭宗李晔杀死宦官西门君并遂及宰相杜让能等。

893年,唐昭宗令出兵讨伐李茂贞,反为李茂贞所败。李茂贞领兵进军长安问罪。唐昭宗害怕引火烧身,赶忙杀死两个枢密使,请求李茂贞退兵,李茂贞却说主张发兵的是宰相杜让能。其实李茂贞是在借机复仇。杜让被杀,唐昭宗逃过一难。

893年,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为其弟李匡筹所逐,适巧刘仁恭所率部队已过轮调期日而未还,士兵由于想念家乡,遂兵变,以刘仁恭为领袖,回师攻卢龙都城幽州,然为李匡筹军所败,因此逃往河东归附李克用,李克用待之甚厚。

894年,李克用攻陷幽州。895年,李克用表刘仁恭为卢龙留后,不久,唐政府追认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

894年,李克用动员全部兵力讨伐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和河中节度使王行瑜,李罕之时任州行营副都统,率军随李存孝一起征战,屡获胜利,等到王行瑜被杀后,李罕之被任命为检校太尉,他想代替王行瑜镇守河中,但李克用不同意,李罕之非常不满。

894年七月,华洪所部攻占阆州。杨复恭及其义子突围北遁,行至乾元(陕西柞水县),被韩建的士兵捕获。杨复恭与杨守信当即被斩首。杨守亮被押送京师枭首示众(李茂贞攻克兴元府,斩杀杨复恭父子。遂兼并山南西道,成为关中一带最具实力的藩镇)。

895年,王行瑜与李茂贞及镇国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杀宰相韦昭度、李溪,并谋废昭宗,另立李保为帝。李克用率军南下一连击败三镇军,并进攻州。王行瑜在外逃时为其部下所杀。

897年,唐昭宗为镇国节度使韩建挟持於华州,李克用将欲勤王,向刘仁恭征兵,而刘仁恭以许多理由搪塞,李克用大怒,亲征幽州,未料大败而还,刘仁恭因此摆脱河东控制。

898年,刘仁恭败义昌节度使卢彦威,并吞其辖区,并以其子刘守文为义昌节度使,因此兴起兼并河朔的野心。

899年,刘仁恭南征时,大败于宣武朱全忠、魏博罗绍威联军,自是实力受创。其后刘仁恭即依违于朱全忠及李克用间,然而随著朱全忠势力的扩张,华北最后仅余河东李克用及卢龙刘仁恭可自保。

89812月,李克用属下的昭义节度使薛志勤去世,城内无主,李罕之从泽州率兵突入潞州,自称留后。李克用大怒,遣大将李嗣昭讨之,双方彻底翻脸,李罕之求救于朱全忠,朱全忠派大将丁会来救。潞州最终被李嗣昭攻陷,899年,朱全忠命李罕之移镇河阳,李罕之于道中病卒。

900年十一月,宦官(中尉)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

901年初,与朱温关系密切的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杀刘季述,唐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宦官,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李茂贞、宁王行瑜等为外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朱温乘机率兵7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等劫持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迎还昭宗。韩全诲矫诏令朱温返镇。

902年,朱温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后再次围攻凤翔,多次击败李茂贞。前来救助李茂贞的坊节度使李周彝也被拦截而归降朱温。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

902年,汉族大臣郑回的七世孙郑买嗣推翻蒙氏南诏,自立为王,改国“大长和”

884年黄巢之乱结束后,唐朝名义上还存在二十余年。但朝廷威权这时更加衰微,新旧藩镇林立,战争不休。国家分裂的倾向日益明显。那时,罗绍威据魏博,王据镇冀,刘仁恭据卢龙,诸葛爽据河阳和洛阳,孟方立据邢、,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温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时溥据徐、泗,朱据郓、曹、齐、濮,王敬武据淄、青,李茂贞据凤翔,高骈、杨行密先后据淮南,秦彦据宣、歙,刘汉宏、董昌据浙东,钱据浙西,王建据两川,王潮、王审知兄弟据福建,马殷据湖南,刘隐、刘岩兄弟据岭南

朱温降唐后,受封为宣武节度使,据汴州。此后,逐渐攻占了蔡、徐、郓、曹、齐、濮等州,扫除了今华北许多割据势力。

903年正月,朱温战败称霸秦陇、挟持唐昭宗的李茂贞,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护送唐昭宗出城,唐昭宗又回到长安。崔胤指责宦官“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蠹害朝政”,不久朱全忠尽杀宦官数百人,消灭了长期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宦官集团;废神策军,完全控制皇室。唐昭宗任命朱温为诸道兵马副元帅,又加封朱温为梁王。

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八月十一日夜,朱全忠派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杀唐昭宗于东都之椒殿,昭仪李渐荣以身保护皇上,一起被杀,独有何皇后得免死。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唐昭宗死后,九子辉王李被拥立为唐哀帝。后朱温杀朱友恭和氏叔琮以灭口。告哀使到晋阳,李克用南面痛哭,令三军穿素服以志哀。

905年,李克用与契丹主耶律阿保机联盟,欲渡河南征。906年,李克用遣兵攻邢州,克泽、潞。

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八月杀唐昭宗,另立其子李为帝,是为唐哀宗。

905年六月,朱全忠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一夕杀尽杀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等朝臣三十余人,投尸于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史称白马驿之祸

905年十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温为相国,总百揆,并进封魏王,以宣武等21道为魏国,兼备九锡之命。这本是宰相柳璨柳璨等为朱温正式称帝铺设的一块跳板,可是朱温认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时日以待变,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杀枢密使蒋玄晖、柳璨等人,进一步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906年,朱全忠大举攻卢龙,刘仁恭危在旦夕时,李克用基于唇亡齿寒之理,仍不计前嫌营救。然而刘仁恭本人对于自己因中原处于多事之秋而得以称雄一隅,志得意满,遂逐渐骄傲奢侈,荒淫无度。在幽州大安山兴筑宫殿,富丽堂皇,遴选许多美女居住其中;又与道士炼丹药,以求长生不死;复命令人民将铜钱交出,藏于山上,而人民只好用土做钱。

 

五代传奇之群雄争霸

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当时割据四川的王建派使劝李克用称帝一方,被李克用婉言谢绝,说自己“累朝席庞,奕世输忠”,因此“誓于此生,靡敢失节”。其实,李克用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想趁朱温称帝之机,兴灭朱兵。

907年,宣武将领李思安攻幽州,而当时刘仁恭还在大安山享乐,城中没有戒备,刘守光从城外率军进入击退李思安后,随即自称卢龙节度使,并派兵进攻大安山,刘仁恭被擒,不久刘守光将其囚禁。

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克宁受李克用委托,掌握军政大权,起初李克宁协助侄子李存勖内外治理,但后来却在别人的怂恿下欲取而代之,加害李存勖。李存勖在危难时刻得到了父亲旧臣张承业的大力支持,最终果断地除掉了李克宁,地位初步稳固。

909年,朱温由开封迁都洛阳。

912年二月,朱温亲统大军与晋争河北,得病返洛阳。六月,次子朱友发动政变杀温,自立为帝。次年正月,改元凤历。

913年二月,朱温第三子朱友贞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兴师问罪,发动洛阳禁军兵变,朱友自杀。朱友贞即在开封称帝,是为后梁末帝。封李为济阴王,次年又杀李,自此唐朝结束289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朱友贞猜忌方镇大臣,内部分裂,后梁国力进一步削弱。

913年,晋王李存勖灭燕。李存勖讨伐称燕帝的刘守光,攻陷幽州,被囚禁的刘仁恭亦与刘守光为晋军所擒;914年,刘氏父子被李存勖献于晋国太庙,刘仁恭後来被押解至代州(今山西代县),将以刀刺其心脏所流的血来奠祭李克用之墓,然后斩首。

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

917年十二月,李存勖趁黄河结冰的机会,从晋阳赶到魏州,率兵经朝城(河北莘县西南)渡过了黄河,占领梁军营寨,又抢占了杨刘城。

918年七月,胡柳陂之战,李存勖又调集重兵想一举南下灭梁,为破坏沿河地区对梁军的供给,李存勖率兵经杨刘过黄河,攻掠郓州、濮州后,再沿河而上驻守于濮州东北的麻家渡。梁将谢彦章在濮州北边的行台村筑垒对抗。不久,梁军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将领贺瑰杀掉谢彦章。李存勖就想趁机领兵直捣后梁首都。到达胡柳陂(山东鄄城西北)时,李存勖安营扎寨。李存勖下令辎重马上出发先行,自己领兵随后出击。由周德威领兵作为后援。两军列阵交战后,李存勖先率骑兵冲击梁军,梁将王彦章兵少先败,向后退却。而正在列队前进的晋军辎重部队却误以为梁军前来夹击,慌忙中后退冲入了周德威的阵营,引起混乱。梁军则趁机冲杀过来,致使周德威父子双双战死

919年正月,德胜渡口之战,晋军将领李存审领兵进占德胜,并夹河筑了两城防守渡口。晋梁开始了德胜渡口之战。四月,梁将贺瑰认为晋军占据德胜构成的威胁极大,便开始进攻德胜。为防止晋军从河上增援,又用战舰十余艘相连横断于黄河之上,还在战舰上蒙盖牛皮,垒上短墙以便防守。李存勖则命人率领三百敢死队乘船冲入梁军的战舰之中,砍断绳索,再用木制大桶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燃后顺流漂下,随后用兵船攻击。梁军大部分溺死或烧死。第一次德胜渡口保卫战以晋军取胜而告终。

李存勖为大举南进,先扩建了德胜北城,以便屯兵准备物资。为了袭扰梁军,李存勖还亲自率骑兵沿黄河南岸西进,邀击梁军的辎重补给部队,但在返回的路上却遭到了梁军的伏击,败退突围中幸得部将李绍荣接应救援才得以脱险。几天后,李存勖便率主力与梁军决战于黄河南岸,大败王瓒所部梁军,歼灭万余人。晋军又乘胜攻占了濮阳。

921年二月,河北地区的镇州发生内乱,王的养子王德明杀死养父,夺取政权,并联合后梁和契丹,准备合击晋军。为保住河北实现南下灭梁的计划,李存勖只得再次亲征镇州,先北上击败契丹军队,解除幽州定州之围,然后夺取镇州,重新稳定了河北局势。

922年九月,晋王李存勖相继兼并了镇、定二州,摆脱了两面作战的不利形势。

922年,李存勖驱逐南下的契丹兵出境。

922年,李存勖讨成德镇叛将张文礼,恰逢契丹军来攻,诸将皆惊,提出退军。郭崇韬认为应乘连败梁军的声威,迅速挫其前锋。李存勖采纳郭崇韬建议,大败契丹军,收复成德镇。

923年四月,魏州称帝,建立后唐,改元同光。李嗣源进封为检校太傅,并兼任侍中。潞州(山西长治)的后唐守将李继韬将潞州献给了后梁,李存勖命李嗣源领兵攻打郓州,李嗣源快速出兵,袭取了郓州,并击退了王彦章的援军,在李存勖援军的配合下,李嗣源攻克中都(山东汶上)俘虏了后梁大将王彦章,杀敌数千人。李嗣源领兵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汴州,到达后先猛攻封丘门,城内空虚,基本无人守卫,梁将王瓒只好开门投降。梁末帝自杀身亡,后梁亡。后唐统一了华北地区。不久,后唐迁都洛阳。不久,李嗣源兼中书令之职。

923年五月,后唐军经与后梁沿河激烈的争夺战,巩固了黄河的重要渡口杨刘、德胜及黄河南岸的郓州城,取得了随时可渡河南进的有利态势。六月,后梁康延孝秘密请降于唐军。八月,李存勖于朝城(今山东莘县)与率百余骑来降的康延孝相见,得知后梁军将于十月大举北进的作战计划,暗自下了攻取大梁灭梁的决心。

923年六月,梁军围攻杨刘(山东东阿北)。郭崇韬向李存勖献策,据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诱梁兵来攻而后进击,果解杨刘之围。十月,郭崇韬又献计奇袭汴州,一举灭后梁,以功授侍中、成德节度使,封赵郡公。

923年九月,后梁分兵北进的作战方案付诸实施。梁北面招讨使段凝率梁军主力5万进抵临河(河南濮阳西六十里)以南,并于澶州以西、相州以南地区,攻扰抢掠;王彦章率禁军一万驻扎在郓、兖二州境内,图谋夺回郓州。李存勖抓住战机,当机立断,长驱奇袭大梁,留下李绍宏等人守魏州,亲率主力向大梁进军。十月二日,李存勖率军由杨刘渡过黄河,越过汶河,攻克中都(山东汶上)、王彦章仅率数十骑突围出逃,被后唐龙武大将军李绍奇追击俘获,并俘都监张汉杰与曹州刺史李知节等二百余人。

923年十月,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开封,朱友贞自杀,后梁灭,李存勖迁都洛阳,仍称东都,后又消灭河北三镇(王占据镇州(河北正定),为成德节度使,王处直据有定州(河北定县),为义武节度使,刘守光在幽州,为卢龙节度使),又迫李茂贞臣服于己,比后梁更进一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并又派兵夺取了关中和两川,疆土的强盛在五代居于首位

924年二月,李存勖郊天礼毕,论功赐李嗣源铁券。后李嗣源平定潞州叛将杨立,将杨立擒回首都,进封为太尉,并任汴州节度使和蕃汉兵马总管。后来,李嗣源再一次出兵北上击溃契丹兵,后调任镇州节度使。

925年,李存勖派兵六万攻灭前蜀,势力扩展至长江上游。

926年,郭崇韬平定四川立下战功,随军宦官们因没捞到好处便造谣说郭崇韬聚财谋反,刘皇后见李存勖不肯下令杀郭崇韬,便自己写了一道教令,让马彦圭交给李继岌,让他先动手杀掉郭崇韬。在冤杀郭崇韬后,李存勖没有追究刘皇后,两人仍一起贪财误国,李存勖听信伶人景进谗言,又冤杀了功臣朱从谦,使得大臣和将领们人人自危,等到魏州兵发动兵变后,李嗣源最后得到皇位,而李存勖却死于乱军之中,刘皇后也没有逃脱制裁,想当尼姑也不行,李嗣源还是派人将她处死了。最后,魏王李继岌也受到连累,在事实上承担了冤杀郭崇韬的责任,在回来的路上听说洛阳发生兵变就领兵西撤,终被阴险的宦官李从袭杀害。

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命李嗣源(本名邈佶烈)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想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骁骑300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

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随职务和势力的增长,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大有取后唐而自立之势。

926年,平定四川有功的大将康延寿打着为郭崇韬和朱友谦复仇的旗号造反,四川大乱,康延寿兵败身亡之后,四川继续混战,这使后唐局势也陷于混乱之中。此时,镇守瓦桥关的魏博镇将士戍守期已满,回镇途中经过贝州时,李存勖突然下令不准回乡,就地驻守。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四川战乱,人心浮动,士兵便发生了哗变,以刀胁迫赵在礼为将,大举南下攻入邺都(即魏州),李存勖闻讯忙派元行钦领兵镇压,却一触即溃。李存勖只得再派平日猜疑较多的李嗣源率领侍卫军征讨,李嗣源到后被形势所迫,举兵反攻,打进洛阳。

李存勖的侍卫军又名“从马直”,是他在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卒组成的,指挥使为郭从谦,原是伶人,因军功而升职。他平时视郭崇韬为叔父,而且又是睦王李存义的养子,郭崇韬和李存义都被李存勖冤杀后,郭从谦恨恨不平,私下结交从马直军校,准备复仇。从马直在洛阳由于饥寒交迫,一部分想兵变造反,由于泄密而被镇压。李存勖在和郭从谦闲谈时,开玩笑地问他为什么依靠郭崇韬和李存义,为什么教唆兵士造反。这使郭从谦以为李存勖有所察觉,心里更是异常不安,就暗中对士卒们说,李存勖顿亲军都不信任了,等平定北边魏博兵变后,回过头来也要全部杀死他们,以防后患。谣言传出,人人自危,兵变一触即发。

李存勖领兵去开封抵挡,中途听说开封已经被李嗣源占领,又慌忙撤退。而士卒已经逃亡了一多半。李存勖低三下四求士卒护驾回洛阳,许诺重赏,士卒们却说:“陛下赏赐太晚了,我们不感激圣恩!”部队刚回到洛阳,郭从谦就发动了兵变,和京城的驻守军队陷入混战,乱军之中李存勖被流箭射中,不久便气绝身亡。

926年,李嗣源诛杀孔谦(孔谦初为吏,书算,后唐庄宗李存勋以魏博任度支使,后任租庸副使、租庸使。他善于聚敛钱财。李氏与朱梁长年用兵,他在筹措军需用品中,横征暴敛,致遭众民怨愤。但他为庄宗李存勋所宠信,并赐予“丰财赡国功臣”之名号),废除苛敛,均减田税,允许民间自铸农器。

926年,睦王李存被后唐庄宗处决。

926年,永王李存霸死于兵变

926年,申王李存渥被杀。

926年,通王李存确被霍彦威所杀。

926年,雅王李存纪被霍彦威所杀。

930年,李从珂(原名王二十三)被安重诲设计解除军权,回京师洛阳居住。

931年,安重诲失势,李从珂再受重用,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西京(长安)留守。

932年,李从珂被改命为凤翔节度使。933年,封潞王。

933年,李嗣源病,本为继承人的次子秦王李从荣误以为李嗣源已死,为确保能够继位,遂带兵入宫,事败被杀。李嗣源不得已,召时任天雄节度使的三子宋王李从厚回京。明宗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源养子)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都拥兵自重,后唐闵帝对他俩不放心。为削弱他们的势力,遂下令二人对调。潞王李从珂不服,在凤翔起兵反叛。闵帝大败,仅率数骑出逃,路遇石敬瑭,石敬瑭杀其随从并囚他于卫州。不久,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

933年,后唐封孟知祥为蜀王、东西川节度使。

934年,孟知祥称帝,建元明德,重建蜀国,史称后蜀,仍都于成都。

936年四月,石敬瑭以身体羸弱,乞解兵权,调往他镇。这正合后唐末帝之意,便顺准石敬瑭之请,徙其为天平节度使。群臣得知,相顾失色,均感乱之将至。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936年十一月,契丹主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帝于太原,是为后晋高祖,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闰十一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

937年,后晋迁都汴梁,翌年,升汴梁为东京开封府。

937年,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

940年,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

941年,刘知远为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时,推荐刘崇任河东步军都指挥。

942,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刘知远。

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暗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

942年,石敬瑭死,侄石重贵继位,是为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石重贵在主战派景延广等人影响下,石重贵对契丹颇不恭顺。耶律德光便在降将赵延寿等人协助下,与后晋交战五年。

943年,东平王杨光远欲效法石敬瑭,称臣契丹,举兵叛乱,图取皇位。晋出帝石重贵察其谋,命马仁镐为节度副使,赴青州探察光远动静,同时遣军戍郓州,扼制黄河渡口,隔断青州与契丹的联系。十二月,杨光远遣骑兵劫淄州刺史,并潜通契丹,密告晋出帝违盟绝好,中原饥荒,召引契丹出兵中原,以假其力图晋廷。晋出帝闻讯,即遣使赴南乐及德清军,就近征兵守备。

944年正月,契丹军大举进攻,前锋攻陷贝州,主力进占邺都,继分路向黄河沿岸推进,晋博州刺史以城降。晋廷以河为屏障,部署兵力驻守沿河诸津要,以主力屯戚城正面防御。二月,契丹将麻答以晋博州降卒为向导,东向马家口渡河,欲会杨光远叛军,由翼侧配合戚城钳击正面晋军。时杨光远已率青州兵西迎契丹军,遭郓州屯兵阻截,西行未果,乃转兵围棣州,又被刺史李琼率军击败,退还青州。契丹将麻答引兵渡河尚未过半,遭晋将李守贞率军突袭,溃败弃渡而逃。四月,李守贞率2万骑兵围青州,杨光远婴城自守;契丹遣兵往救,被齐州防御使薛可言邀击而退。至十二月,青州城中粮尽,待援无望,杨承勋劫其父光远出降。闰十二月,李守贞入青州,杀杨光远,叛乱遂平

944年,杨光远叛乱,李守贞以平叛为名,召契丹入侵平乱,李守贞则以义成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虞侯随出帝平叛,因功拜同平章事,后任兵马都监,而与杜重威同时降契丹,又为天平军节度使。

944年,契丹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好让朝廷与契丹不致小看自己。

945年秋,位居邺都留守的杜重威打了败仗后,在契丹引诱下遣使送表,屈膝投降。刘知远称帝后不惜率军亲征讨伐,兵临城下逼其归顺。对这一反复无常、生性难驯的邺台叛帅,刘知远在临终前还不时提醒左右“善防重威”,并授意将其诛杀。

946年十二月,耶律德光率契丹军大举进兵,攻入开封,俘虏石重贵,将其北迁,后晋灭亡。刘知远看准时机,于947年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后赴开封建都,以刘崇为北京(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

948年,刘知远蠲免赋税,大赦天下,堂而皇之做起了皇帝。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土,果然深得人心,加上用人得当,进军中派史弘肇为先锋,方能治军严整,所向无敌。

948年,刘知远突然去世,汉隐帝刘承佑即位,后汉大权落入枢密使郭威之手。

949年,李守贞与赵思绾、王景崇反叛,据潼关被推为秦王,隐帝令枢密使郭威讨之,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950年冬,汉隐帝刘承不甘受将相所制,杀杨、史弘肇、王章等权臣,并诛杀了出镇邺都的郭威和柴荣在京的家属。郭威的夫人张氏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和柴荣的妻子刘氏及长子宜哥与其二次子皆为汉诛。又派人去谋害邺都留守郭威。

950年,汉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灭郭威及宣徽使王峻;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郭威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汉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遂将郭威在京眷属全部诛杀,并派兵抵御郭威。然而此时郭威大权在握,声威素著,各镇节度使纷纷倒戈拥戴郭威,汉隐帝被郭允明杀死于赵村。郭威带兵入京,并派人刺杀欲继位称帝的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迫使太后临朝听政,以郭威监国。

950年,邺都留守郭威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举兵攻入开封,汉隐帝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郭威假意与太后商量,立刘崇的儿子刘承为帝,并立即派宰相冯道迎接刘崇之子于徐州。数月后,郭威杀掉刘承,称帝开封,建立后周。后周建立后,郭威手下的辖州比起前两代还要小,只有九十八州。当时,北汉有十二州,南唐有三十六州,南汉有六十二州,后蜀有五十二州。

951年,后汉被后周郭威所篡,刘知远的弟弟,镇守晋阳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称帝,改名刘,国号仍是汉,史称北汉,年号仍称乾年。刘以儿子刘钧为太原尹,判官赵华、郑珙为宰相,任命陈光裕为宣徽使,赍带玺印结交契丹,自称与周有仇,愿效仿晋高祖石敬瑭约为父子。北汉统治范围包括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部分地区。

952年六月,郭威率兵亲征兖州,杀掉因惶惧而反叛的慕容彦超。

953年三月,郭威将重臣、枢密使王峻黜往外地,柴荣从澶州节度使任上出任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

954年二月,郭威去世,刘崇勾结辽兵4万攻后周,进逼潞州。周世宗柴荣力排冯道劝阻,率军亲征,战于高平。后周宿卫将赵匡胤等力战,大破北汉兵,稳定政局。刘单骑逃遁,由此丧气,不敢再出师,并于同年病死。刘死后,其子刘钧袭位。

954年,柴荣亲率大军在高平与北汉、辽国的联军决战,大败北汉军,迫辽军退走,初步巩固了北部边防。

955年,柴荣发兵击败后蜀,收复秦(甘肃秦安北)、阶(甘肃武都东)、成(甘肃成县)、凤(陕西凤县东)四州。

955年五月,后周世宗诏天下寺院,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所有功德佛像及僧尼并于当留寺院中,今后不得再造寺院。禁私度僧尼,凡欲出家者,须先取得祖父母、父母、伯叔同意,方许出家。唯两京、大名府(河北大名东北)、京兆府(西安)、青州(山东益都)置戒坛。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带铃、挂灯、毁破身体等。有如所犯,所在严断,递配边远,勒令还俗。重者准格律处分。

955年冬,周世宗开始伐南唐。南唐先后灭了闽和楚,成了南方一个大国。周世宗以李谷为淮南前军部署,王彦超为副,率领韩令坤等十二将伐南唐。南唐主李令大将刘彦贞、皇甫晖,姚凤领兵抵御。结果,王彦超大败南唐兵二千余人于寿州城下。  

956年春,周世宗亲征淮南,大败南唐兵,杀刘彦贞。周世宗令赵匡胤领兵袭取滁州。赵匡胤跃马挥军涉水,直抵滁州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人各为其主,让我们列阵而战吧!”赵匡胤笑而答应。皇甫晖列队而出,赵匡胤冲入阵中擒获皇甫晖,又擒获姚凤,攻下滁州。唐主以其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领兵渡江,驻扎在六合城外。李景达等候了几天,不见赵匡胤来进攻,便出兵取六合。赵匡胤挥军进击,大败南唐兵,杀获近五千人,溺死的南唐兵无数,南唐的精锐部队已丧尽。在赵匡胤因战功被周世宗迁升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958年夏,南唐主李因屡战屡败,奉表称臣。周世宗急于进攻辽国,收复失地,只要南唐江北土地,无意渡江取南方。后周取得淮南江北共十四州,六十县,与南唐划长江为界。南唐主李改名景,去帝号,只称“唐国主”,奉后周为正朝。

958年,柴荣颁布均田命令,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连曾经享有免税特权的曲阜孔氏也得交纳。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959年三月,柴荣图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一连攻陷瀛洲、莫州二州,莫州刺史刘楚信、瀛洲刺史高彦晖投降,再向北挺进,又连陷莫州北面的瓦桥关(河北雄县境)、益津关(河北霸县境)及淤口关(河北霸县信安镇)等“三关”之地(周世宗下诏亲征,收复北方失地。率领赵匡胤、李重进、韩通、韩令坤、陈思让、孙行友、刘重进等将领分水陆进攻。周世宗到沧州,即日率步骑数万出发,直入辽境,辽军守将纷纷投降。周军很快攻下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河北雄县),乘势收复莫州、瀛州、易州。辽国君臣恐惧,撤幽州辽兵后退。周世宗会合诸将商议取幽州。诸将说:“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这是莫大的功绩。现在辽国骑兵聚集幽州之北,我军不宜深入。”周世宗不高兴,督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行,占据固安城(河北霸县北),自己亲自到安阳水,下令造桥,准备进攻。但当晚,周世宗得病,只好停止进军,自率大军回师开封。此次北征,柴荣收复莫(河北任丘北)、瀛(河北河间)、易(河北易县)三州和瓦桥(河北雄县)、益津(河北霸县)、淤口(河北霸县东信安镇)三关,计十七县)。六月,柴荣病逝。

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恭帝,建立北宋王朝,后周亡。后周的灭亡,标志着五代的结束,同时也预示了十国的终结:宋朝统一中原的行动就此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知识】五代十国时期那些比较著名的人物们(一)
李存勖,李存勖简介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李存勖:五代乱世的天之骄子,一个死于乱军的可怜之人
五代十国简史:梁晋争霸下半场——后唐灭后梁
《皇极经世书》卷六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