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人生:前半生春花秋月 后半生家国情仇(四)

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的悲情人生:一代风流君主!前半生春花秋月,后半生家国情仇。(第四集)

作者:月润江南

全文5372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01

【夜宴图】

韩熙载,祖籍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曾经与后周大将李谷同窗,二人曾击掌而誓,扬言纵横中原,饮马长江。

南渡南唐之后,韩熙载也曾得到重用,并作为南唐使者,出使当时的后周。归国复命之时,南唐国主李璟向韩熙载了解后周的情况,询问韩熙载所接触的后周将帅中有无出类拔萃的人才。韩熙载略一思考之后,从容答道:“赵点检(赵匡胤)看上去非同一般,其前程难以预料。”后来,赵匡胤果然代周立宋,时人奇之,也由此可见韩熙载的识人之明。

此后,韩熙载却因为直言切谏而屡遭贬斥,在挨了几记官场闷棍之后,韩熙载学乖了,这位曾经中流击水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意志渐渐消磨,喝酒、唱歌、搞娱乐就成了这位南唐名臣后半生的主要工作。不过,令这位郁郁不得志的韩才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曾经朝思暮想的所谓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梦想,居然通过搞娱乐活动而实现了。

这就是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相传,由于当年韩熙载同志的夜宴搞得有声有色,气氛热烈,以致于李煜也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命宫中画师顾闳中赴宴,于酒宴之后凭记忆绘出韩熙载府上夜宴的场景,成就了这幅名作。

而韩熙载也因为这幅夜宴图,从此名留千古。

“本欲热血洒青史,无奈声色换虚名”,这种阴差阳错的结果,恐怕韩熙载也是哭笑不得吧。

当其时,有才能的人要么被冤杀,要么被搁置,要么明哲保身,要么混混日子,南唐的整个政治氛围压抑得令人窒息。

这样一来,也就惹怒了一位落第士子。

02

【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此人名叫樊若水,安徽池州人,由于屡试不第,再加上对南唐政治现状的不满,于是若水同志一拍大腿果断决定弃暗投明,归降宋朝。

为了表示诚意,樊若水决定给大宋皇帝赵匡胤带点见面礼。

这份见面礼是一篇论文,论文的名字可以表述为《关于长江江面宽度的实地测量与研究——兼回答长江浮桥的设计与施工问题》。

为了准备这份见面礼,樊若水同志先是弄来了一条小破船,泛舟于长江之上,对外美其名曰“垂钓”以掩人耳目,实则背地里搞起了学术研究,而这项研究的核心内容竟然是测量长江的江面宽度。

长江,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的地理标志,历来被视为天堑,也历来被视作南方割据政权的天然屏障。

测量长江江面宽度——这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创造性研究工作。

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一个落第士子能做到吗?

事实证明,这位落第士子虽然学历不行,可是能力却相当的行。

樊若水所拥有的显然不仅仅只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这位学历不高的仁兄身上,我们看到了令人惊讶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这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将测量用的丝绳放置于小船之上,首先在长江南岸用铁锥将丝绳的一段牢牢固定住,然后迅速驾船摆渡至北岸,来回数十次,经过反复测量、比对、计算,终于得到了第一手的详实资料,测算出了极为精确的江面宽度,完成了这个在当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后,樊若水立即上书赵匡胤,毛遂自荐,声称自己有平定江南之策,同时上交了关于长江江面宽度的学术成果,极力建议建造长江浮桥,帮助宋军迅速通过长江天险,直取江南。

尽管朝中有不少大臣明确反对,并称在长江建造浮桥自古未有,江阔水深难以成功,但是大宋皇帝再次展示了其过人的眼光。

对于樊若水天才般的建议,赵匡胤深以为然,他力排众议,采纳了樊若水的计策,立刻派人前往荆湖一带着手准备,按照计划建造了大型舰船数千艘,置办了用于搭建浮桥的巨型竹筏,并将所有的材料顺流东下,全部运抵与南唐接壤的长江一线,做好了搭建浮桥的一切准备工作。

科学家樊若水的奇思妙想得到了大宋最高统治者的高度认可,很快,赵匡胤授予这位天才科学家右赞善大夫的官职,并诏令李煜将樊若水的家人护送至开封,彻底解除了樊若水同志的后顾之忧。

士为知己者死,从此,樊若水便尽心竭力地承担起了建设长江浮桥的重任。

03

【暗战】

樊若水天才般的建议,令赵匡胤一直担心的长江天险问题迎刃而解,宋军在军事方面显然已经抢得先机,而在另一条战线上,赵匡胤也提前做了精心的布局。

这条战线就是赵匡胤最善于也最乐于运用的看不见的地下战线——间谍网。

早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当时赵匡胤的主要精力还放在平定荆湖地区之际,在得知南唐国主李煜沉迷佛教的情报之后,赵匡胤当机立断,精心挑选了一位通晓佛法口才出众的少年南渡江南面见李煜。

这位少年凭借深厚的佛学功底和口若悬河的忽悠本领,将虔诚的佛教徒李煜居士忽悠得头晕目眩,神魂颠倒,最终李煜拜倒在这位少年的袈裟之下,成为了这位年轻的佛学大家的超级铁杆粉丝,李煜甚至称呼其为“一佛出世”,可见,李煜对这位少年大师的崇拜之深。

从此以后,这位超级间谍便成功地在李煜的身边潜伏下来,于是,关于南唐的情报甚至李煜今天晚上搞了什么样的娱乐活动之类的八卦消息都会准确无误地传到赵匡胤的耳朵里了。

与此同时,频频出使于南唐的各位大宋使者也没有闲着,外交的同时捎带着搞点调查研究也成了这些使者们的必修科目,于是关于南唐的各种情报,便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了赵匡胤手中。

而这其中令赵匡胤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位名叫卢多逊的使者。

04

【东风破】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卢多逊作为大宋使臣,奉命出使南唐。这次的外交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再加上小伙子很有礼貌,文章也作的不错,于是,李煜很快与这位卢大使成为了哥们。

在圆满完成各项外交活动之后,卢多逊告辞回国,李煜亲自设宴饯行,期间,宾主双方充分表达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伤心以及友谊地久天长的决心,依依惜别之后,卢多逊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然而,事情还不算完。

【善于投机的卢多逊】

当夜,卢多逊命随行船队停驻于金陵城郊宣化口,并派人急匆匆返回金陵城内面见李煜,声称饮酒过度,险误大事,特地回来,只求一物。朝廷正在准备重修天下图志,现在唯独缺了江南诸州的图册,江南地区作为大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应该主动参与到这项伟大的文化活动中来,因此,恳请国主赐予江南图册以备编撰所用。

作为一位文化人,李煜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为了支持朝廷的文化事业,也为了支持哥们的工作业绩,李煜当即决定派人加夜班修缮图册,终于熬夜将资料弄齐了,天明之际,就给卢多逊送了过来。

如此一来,江南十九州的形势,包括山川地理,人口户籍,军事守备尽为卢多逊所得。

归朝之后,卢多逊将江南图册献上,并极力向赵匡胤进言江南羸弱务求速取之意。

赵匡胤没想到小伙子出使一趟,能搞来这么多实在的干货,不禁大大地表扬了卢多逊一番,也从此对小伙子高看一头,准备留待日后重用。

卢多逊也正是凭着这次出使的出色业绩,一举而搏出位,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认可。

聪明而又善于投机,似乎是他得以成功的秘诀,不过,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此时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却同样因为投机而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05

【水军威武】

间谍战线的成功,令赵匡胤对南唐的国情了如指掌,也深知两军对垒的关键在于水军的实力,因此,赵匡胤对于宋朝水军的建设格外关注。

毕竟要在水泽纵横的江南地区作战,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是不行的。

何况,当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江北之时,就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水军对于保证战役胜利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水军的组建、培养和训练,赵匡胤始终是格外重视甚至亲力亲为。

早在宋军讨平荆湖之际,赵匡胤就亲自从降卒中挑选了一批精通水战的士兵,作为水军教官,教习宋军水战之术,同时大规模地征召了数千名军人,编成了一支专业的水军队伍,号称“水虎捷军”。

为了保证这支水虎捷军的训练质量,赵匡胤亲自勘察地形,命人于开封城朱明门外,挖掘了一个大池,引入蔡河水注满,并建造舰船数百艘,令水军日夜操练,研习水战。

这个水池,就是后来著名的“讲武池”。

为了激励将士的士气,激发部队的斗志,赵匡胤经常亲自视察讲武池,观摩水军的演习,兴趣盎然之时,甚至亲自下场指导战法,操起家伙,操练一番,再展当年在战场上的雄武之风。

在赵匡胤的亲自监督和指导之下,一支强大的水虎捷军终于初现端倪。

06

【东风破】

与此同时,战争所需要的粮草物资等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五月,赵匡胤下诏任命监察御史刘蟠为淮南诸州转运使,着手调运各种军需装备,做好战前物资准备工作。

一切的迹象都已经明确显示,宋军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需赵匡胤一声令下,就可以挥剑出征,饮马长江。

不过,赵匡胤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

因为,宋军所欠的东风并不是赵匡胤的一纸诏令,而是一个借口,一个出兵江南的借口。

究其原因就在于,李煜实在是太乖了,乖到令赵匡胤都不好意思直接对李煜动粗。

但是,古语说的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真想动手,借口还是不难找到的。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七月,赵匡胤令阁门使梁迥出使南唐,梁迥代表宋朝正式对李煜提出了外交照会:朝廷今年冬天在京城举行大规模的祭祀,国主请务必出席。李煜闻言,默不作声,无奈的南唐国主,只能以沉默作为回答。

九月,赵匡胤又派左拾遗、开封府秘书李穆出使,李穆携带赵匡胤谕旨面见李煜,要求李煜进京面圣。

在大宋使者二进宫的情形下,李煜终于有点坐不住了,准备就此答应李穆,启程前往开封。

但是,南唐大臣陈乔、张洎极力反对,李煜最终横下一条心,表示宁死不赴开封。

李穆随即回国复命,据实禀报。

李穆的这次出使,终于为赵匡胤找到了借口。

首先,这是宋朝第二次派使者出使江南,表面上看,赵匡胤已经向外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诚意,而李煜仍然不给面子,这就是李煜的不对了;

其次,李穆这次是带着赵匡胤的谕旨去的,见旨如面君,这就相当于我赵匡胤亲自来请你李煜,都请不动,既然如此,那就对不住了。

于是,赵匡胤最终给李煜定下了一条罪名:倔强不朝。

东风终于刮起来了,一场平定江南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07

【挥师江南】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九月,赵匡胤召曹彬为首的诸将齐聚开封,部署出兵南唐的事宜。

经过充分的考虑和全面的论证,赵匡胤终于拿出了他的作战计划:

任命曹彬为西南战区总指挥,潘美为总督察,曹翰为先锋,统帅十万大军自荆南地区,沿长江以北顺流东下,目标直指金陵;

任命吴越王钱俶为东南战区总指挥,丁德裕为总督察兼先锋,统兵五万从东面进攻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配合宋军合围金陵;

任命铁锹队长王明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市长兼池州岳州战区总指挥,武守谦为总督察,领兵数万进击武昌,牵制江西一带的南唐军,阻其东下增援金陵。

同时诏令宋朝与南唐边境接壤地区的各级军事指挥官,适时地开展独立自主的运动战、破袭战,全面出击,多点开花,牵制敌军,骚扰敌境,掩护和配合宋军主力作战。

整体部署以曹彬、潘美所率的十万大军为主力,主攻方向在和州和采石之间,计划经采石一带强渡长江之后,围攻金陵。

其余两路则牵制敌军,掩护主力作战,三路大军均由主帅曹彬节制,争取一举平定江南。

整个作战计划一言以蔽之,就是:多点牵制,中央突破。

这样的一份主次得当、考虑周详的作战计划,显示了赵匡胤过人的大局观念和整体的战略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出,赵匡胤对于此次平定江南之战的重视程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匡胤不愿意在此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再出现平定蜀国之后的乱局。

因此,当各路大军部署妥当,主帅曹彬率众将入宫辞行之时,赵匡胤郑重其事地交待:“平定江南的事,就全权委托给爱卿了,切记要严肃军纪,不可滥杀无辜,不可纵兵掳掠,要以恩信服众,收纳民心,以劝降为上,不可急于攻城,对于李煜及其家人切不可加害。”说完当场赐给曹彬一口尚方宝剑,当众宣布:“自副将以下,有不服从命令的,斩!”

潘美等众将,闻听此言无不大惊失色。

而赵匡胤此举也就等于明确地告诉了手下众将:我要的不仅仅只是江南的土地,更要江南的民心!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军自开封出发,赵匡胤亲临迎春苑,登上汴水河堤,为其送行。

平定江南之战正式开始。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对南唐的谍中谍
千古冤案,李煜绝非昏君(下)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二十九)六路并进
北宋史上规模最大水战,堪比赤壁之战!赵匡胤:我就要以多欺少
赵匡胤造浮桥横跨长江攻打南唐,李煜却这样说,结果悲催了
看得见的运气,看不见的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