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的城市--南京:明朝前期的“京师”
明代的南京城,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贯秦淮,北带玄武,城周33.68公里,规模盛大,气势磅礴,不仅为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座砖石城。

  元至正十五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南京元时称集庆),改称应天府,以此作为根据地。第二年,朱元璋召见朱升。朱升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元至正二十五年(1366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前两年,朱元璋就开始修筑城墙,营建皇宫。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极,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府。明代南京皇城示意图从1366年一直到1386年,朱元璋用21年时间,修建了南京城。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精心设计的杰作。

  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钟山西南麓新筑宫城和改筑南唐以来的金陵城;第二阶段,向北拓宽旧城直到江边;第三阶段,建造聚宝门、三山门、通济门等主要城门,并新筑后湖城和各主要街道;第四阶段,建造外廓城。

  南京城墙朱元璋修建南京城,是先改建南唐遗留的金陵城,再在东边建造一个方形的皇城。朱元璋的著名军师刘伯温所勘定的皇城位置,虽然位于钟山的“龙头”之前,乃“风水宝地”,但由于这一带是前湖)燕雀湖),地势低洼,朱元璋只好调集几十万民工来填湖,由于工程浩大,因此南京民间有“迁三山填燕雀”的传说。还盛传朱元璋曾把住在湖边的一个叫田德满的老汉投入湖中,作为“填得满”的“吉兆”,田德满因此被朱元璋封为神。

  在南京城修筑过程中,还有一个传说与富商沈万三有关。沈万三资助筑城的故事,可说在南京是家喻户晓。据说,沈万三原来是南京的渔民,打鱼时打到了一个聚宝盆,从此变成金陵巨富。明朝初年,建筑南京城南门(今中华门)时,砌起即塌,屡次修筑不成。有人说地下有水怪在作祟,向朱元璋献计,要借用沈万三的“聚宝盆”。朱元璋命人把沈万三召来,对他说:“你家的宝盆能聚金银,也该能聚土吧!”便强行借来沈万三的“聚宝盆”,埋在第一道城圈内东边的城下,这段城墙便不再坍塌了。因此,南京城的南门叫聚宝门。

  朱元璋兴建南京城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惊人的。仅承担造城砖的单位就有1部)工部)、3卫)横海、豹韬、飞熊)、28府)州)、118个县、3个镇。他们按照统一的规格尺寸,烧造大型城砖,运送南京。砖的质量很高,上面刻有造砖府县、监造官员和工匠的姓名、年月。砖的长度一般在40至45厘米,宽度在20厘米左右,厚度约10厘米,重量从10余公斤到20余公斤不等。大部分都是质地较为细密的青灰色砖。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凝固后黏着力非常强,能够使城墙经久不坏。

  南京聚宝门四重券式门洞明初建成的南京城,南北长,东西窄,把建康故城、南唐金陵城、石头城和历代设置的几个作为州府治所的小城,统统包进南京城里。可以说是集南京历史上各代城池之大成。

  明代南京城分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城四层。南京城突破了中国古代都城采取方形规则,宫城位于都城中部偏北的旧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地理形势和防守需要筑城,使全城呈南北狭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形状,并将宫城单独置于都城东部。

  南京古城墙藏军洞城墙依山傍水,高度和宽度因地制宜,不求一致。最高处达60米,最低处仅10多米。厚度最宽处达25米,一般在7~10米之间。南京明城墙有城门13座,水关2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余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城门的上部都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这样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共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百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从整个宫城的布局来看,北京的明故宫与它相似。这是因为,北京故宫就是根据南京故宫的蓝图兴建的。

  宫城南北长5里,东西宽4里,呈四方形。有午门,东安、西安、北安门。外有护城河围绕。南面的正门叫“洪武门”,后边是一条纵贯南北的宽广的御道。御道的尽头是“外五龙桥”,桥北是“紫金城”。“紫金城”的正门是承天门。接着是端门和午门。在承天门、端门和午门以东,有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以西有祭祀主宰国家命运之神的社稷坛。午门以内是“前朝”。位于中轴线上的三座主要大殿是“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通称为“三大殿”。三大殿的东边是“文华殿”,西边是“武英殿”,还有左右对称的“文楼”和“武楼”。文华殿的东侧,有“东华门”,武英殿的西侧,有“西华门”。三大殿以北是“后廷”——皇帝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奉先殿、柔仪殿、春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和御花园,直到后宰门的玉带河为止。

  相传,南京城造好后,朱元璋率其子及左右群臣登上紫金山,观察都城之气派。他问群臣:“我的都城建得怎么样啊?”群臣极尽溢美之辞,唯独十四岁的王子朱棣却语惊四座:“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击中紫金城。”朱元璋仔细一看,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城周山峦起伏,东面钟山,南面雨花台,北面幕府山等一些重要制高点都留在了城外,此乃城防之大忌。朱元璋因此对全面筹划筑城的刘基怒恨有加。他回宫后,让太监给刘基送去一盘桔子,刘基知道皇上怪罪自己筹划失当,送桔子是恨不得将其剥皮抽筋吃肉之意,吓得连夜逃入茅山避祸。

  明人绘《南都繁会图》南京是明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说作为一个王朝的都城,南京在过去的各朝只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局部性割据政权的中心的话,那么,从明朝开始,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首都。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当时南京城的繁华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稠集,金粉楼台。城里一条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大街小巷,和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笼,每条街道上足有几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那秦淮河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都繁会图》,被称为南京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350厘米、宽44厘米历史长卷直观地显现了明初南京的歌舞升平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始,以城市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在明皇宫前结束。画上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广告标牌林林总总。秦淮河两岸,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秦淮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甚至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小船。《南都繁会图》绘有109家商店及招幌匾牌,1000多个职业身份不同的人物,侍卫、戏子、纤夫、邮差、渔夫、商人等在长卷上神态各异,展现出一幅繁华、热闹而又静谧的市井生活图。

  明人绘《金陵八景图卷·秦淮渔笛》南京为明朝文化中心的标志是国子监的创办,甚至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南京国子监仍被保留,号称“南监”。国子监同时也是收藏图书资料、编辑刻印书籍的中心,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国子监编成的。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对翰林院学士解缙等人说:天下古今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篇幅浩繁,不易查看,应立即组织儒士,编出一部如探囊取物般考察方便的类书。明成祖十分重视编辑工作,由解缙、姚广孝等人负责,先后有数千文人参加了这项浩繁的文化工程。《永乐大典》完整地保存了许多佚文秘典,是极为可贵的历史文献。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命士兵将皇宫围困。建文帝命人点火焚烧皇宫,然后仓皇出逃,不知所终。这场大火使奉先殿等宫殿毁于一旦。明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南京虽有陪都之名,但政治地位及繁华程度已是明日黄花,故宫也废弃不用。到了明末,南京昔日的辉煌已大半尽失。清初,清军占领南京之后,这座名城又一次横遭劫难,变得满目疮痍。康熙下江南时,只有通过路边村民的指点隐约感悟南京城昔日的繁华。有诗为证:

  一代规模成往迹,千秋兴废逐流波。

  宫墙断缺迷青锁,野水湾环剩玉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记忆(十)
南京城墙的前世今生
现在的南京城,保留了南唐格局,已有千年历史
我所知道的南京(十九)
南京中华门导游解说词
6.中华门城堡景点--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