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鸿章的淮军,如何从叫花子部队变身为清末的国防军主体?

李鸿章,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清末名人。他于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不到25岁就考中了进士,进入了翰林院任职。30岁那年,他阴差阳错地跟随工部左侍郎吕贤基来到安徽组建团练,抗击太平军。随后,先是受尽排挤,投入了曾国藩的麾下担任幕僚,后来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带领6000多官兵来到了上海。此后,他率部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屡次击败太平军,攻占了苏南的广大地区,和曾国藩的湘军主力在南京外围会师。此时,他的部队已经发展为不下7万人,兵强马壮,武器精良,也就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淮军!

李鸿章

话说,李鸿章本来不过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对于军事一窍不通。从军以后,虽然打过一些胜仗,但是败仗更多,而且受到了同僚和上司的各种排挤和压制,几乎无法在家乡立足。投靠老师曾国藩以后,李鸿章虽然出力很多,也深得老师的信任,却因为个性懒散,性格张扬为曾国藩不喜。又因为和曾国藩在移军祁门和弹劾李元度二事上发生分歧,不欢而散,怒而离开。后来李鸿章虽然又回到了曾国藩的麾下,但是一直是不得志的。当上海地区的权贵和富商向曾国藩求援以后,曾国藩为何选择了派遣李鸿章去负责上海地区的军务呢?李鸿章率领的不到7000官兵初到上海的时候,曾经被人嘲笑,与叫花子无异。然而,这支叫花子部队,为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能够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部队呢?下面,小编就简单介绍下淮军的起源和兴衰。

李鸿章接见外国使臣

1860年,李鸿章还在曾国藩的麾下担任幕僚,类似于现在的高级参谋或者高级秘书。根据一些老人的回忆,曾国藩为人严谨,不苟言笑,而且规矩很多。李鸿章呢,虽然才华过人,深得曾国藩的信赖,但是个性懒散,而且不知收敛锋芒。所以,曾国藩对他多少是有一些意见的。不久,两人因为移军祁门和弹劾李元度事件,爆发了严重的冲突。简单介绍下就是,曾国藩要把湘军的总指挥部转移到安徽的祁门,以方便指挥部队围攻安庆。李鸿章呢认为祁门是一个绝地,一旦被包围,立刻会断绝和外界的联系,所以坚决反对移军祁门。另外,曾国藩的救命恩人李元度奉命驻守徽州,因指挥不当加上敌我力量悬殊,徽州失守。曾国藩为了推卸责任,上书请求严惩李元度。李鸿章呢,为李元度申辩,再次激怒了曾国藩。最后,李鸿章一气之下,直接跟随李元度离开了曾国藩的湘军。后来,经人求情,加上曾国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多次邀请李鸿章回来。李鸿章呢在家无所事事,借着这个机会又回去了。但是回到曾国藩的麾下以后,两人的关系远不如以前亲密,反而有点过于客气和生分。

李鸿章在和外国人签订条约

1861年,在李鸿章回到湘军后的不久,太平军再次攻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前锋直指上海的周边地区。此时的上海和周边地区,已经没有任何清军的主力部队,面临着灭顶之灾。上海的士绅买办们极为恐慌,一边依赖西方的雇佣军,勉强维持防务,一边屡次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呢,对上海的兴趣并不大,但是因为严重缺乏军饷,对于这些有钱人许诺的每个月有60万两白银的军饷极为心动。于是,他准备派出麾下最得力的曾国荃,率军驰援上海。曾国荃,就不多说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藩麾下的第一爱将。但是呢,曾国荃对于上海毫无兴趣,一心要攻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立下头功。曾国藩呢,又推荐麾下的老将陈士杰去上海。陈士杰呢,同样不感兴趣,找借口推辞。最后呢,可能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曾国藩麾下的大佬们都不愿意去上海,曾国藩只好选中了李鸿章。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吧:曾国藩中意的人选,都不愿意去上海;李鸿章呢,才华过人,又没有任何势力,方便管辖和控制;李鸿章应该是自荐过,多少打动了曾国藩的内心。

李鸿章的书法

李鸿章利用自己和父亲在老家合肥的关系和力量,迅速收编了合肥附近的几股团练,编成了麾下最早的四个营:树(张树声)、铭(刘铭传)、鼎(潘鼎新)、庆(吴长庆)四营。他的许多亲友和父亲的一些旧部闻讯以后,纷纷赶来投效。初步统计,这些部队只有不到3000人。这支部队,粮草匮乏,武器低劣,没有统一的军服和军旗,用乌合之众来形容并不过分。唯一的亮点就是,这些官兵大多比较骁勇,打起仗来不畏生死。这些部队到达安庆以后,曾国藩特别重视,多次前往考察,整训部队。曾国藩感到这支部队的力量过于薄弱,从湘军中抽调出了不下4000人,纳入了李鸿章的麾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太平军降将程学启的1000多人。经过整编,李鸿章的部队已经达到了6500人以上,分为10多个营。随后,上海地区的权贵和富商们雇请了7艘外国的商船,花费了近20万两白银,把这6500多官兵运到了上海。当时,这些部队都待在商船的最底层,李鸿章也在其中。外国人利用太平军的麻痹大意,成功地把这些人从太平军的眼皮下运到了太平天国的辖区之外。

李鸿章故居

到达上海后不久,李鸿章被曾国藩举荐为江苏巡抚,并且在当年年底改为实授。根据当时的一些上海人的回忆,这支部队刚来到上海那会,一个个面黄肌瘦,衣着破烂,军容不整,甚至有人直接掀开了衣服,去捉虱子。因此,上海地区的官绅们,对于这支部队是极其不屑和不信任的。他们质疑这支部队的战斗力,甚至有人称呼这支部队为叫花子部队。在这个背景下,上海的官绅极不配合李鸿章的工作,一心去讨好外国雇佣军,指望他们来守住上海。对此,李鸿章是极其沮丧和焦急的。但是,他并未气馁,始终未松懈对这支部队的训练和改造工作。这支部队虽然穷,虽然土,但是全体官兵的士气始终是高昂的。他们一心渴望,早点投入战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向那些官绅和外国人展示自己的战斗力。很快,虹桥战斗爆发了。

李鸿章的贵人:曾国藩

1862年6月17日,数万太平军来到了上海虹桥附近,猛攻李鸿章的军营。李鸿章迅速抓住了太平军远途奔袭,立足未稳的弱点,主动出击,迅速杀入了太平军的核心阵地。太平军人多势众,李鸿章的部队愈发吃力,附近的洋人军队却因为多次战败,始终不愿意参战。李鸿章几乎吐血,只好身先士卒,准备和太平军同归于尽。在他的鼓舞下,数千清军奋不顾身,以一当十,终于击溃了太平军。这一战,太平军因为轻敌大意吃了败仗,损失上千人,被迫撤回泗泾。也可以说,李鸿章赢的很侥幸,如果太平军知晓了他的实际力量,他的部队会在此全军覆没的。但是此后的连续几次战斗,李鸿章都率部击败了太平军,这就不是侥幸,而是实力的力量了。李鸿章因此也守住了上海,令所有的上海官绅和洋人刮目相看。随后,源源不断的军饷流入了他的军营,他的部队,吃好喝好穿好训练好,军容和军纪也有了大的提升。靠着他的部队的庇护,那些官绅们终于找回了失去已久的信心。

李鸿章的死对头:左宗棠

有了钱粮,李鸿章开始大量购买洋枪洋炮,并且雇用洋人来训练这支部队。起初,许多官兵对于洋枪洋炮还有洋教练是漫不经心的态度,甚至各种抵触。但是在李鸿章的压制下,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去用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技能。同时,李鸿章不断地招降纳叛,又在防区内大举招兵。很快,他的部队发展到了2万多人。到攻打天京的前夕,这支部队已经发展为7万多人。不敢说李鸿章的部队是全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是绝对是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军务搞好了,李鸿章作为江苏巡抚,也未懈怠过政务。他罢免了许多和外国人关系太密切的官员,选用了一些务实干练、通晓洋务的人,纳入自己的幕府。此外,他既和洋人合作,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这样,李鸿章在辖区内统一了军令和政令,树立了绝对的权威,随时准备向太平军发起反攻。

淮军的炮兵队

1862年年底,常熟的太平军正式向李鸿章投降,李鸿章随即率部向苏州和常州发起了进攻。外国雇佣军,也就是著名的常胜军,也暂时归他指挥。李鸿章兵分三路:北路由李鹤章和刘铭传负责,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中路由程学启负责,从昆山进攻苏州;南路的部队负责进攻吴江和平望,以切断苏南的太平军和浙江的太平军之间的联系。当李鸿章的部队兵临苏州城下以后,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立刻率部离开天京,前来救援苏州守军。但是太平军很快失利,李秀成离开了苏州。苏州守军的八位将领因此发生了动摇,在李鸿章的拉拢下,杀掉了苏州的主帅-慕王谭绍光,投靠了李鸿章。却说李鸿章的部队进入苏州以后,这些人不愿意解除武装,反而索要官职和编制,因此引起了李鸿章的不满。在程学启的建议下,李鸿章设宴诱杀了这些降将,并且遣散了投降的太平军。曾国藩闻讯以后,赞赏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

训练中的淮军

1864年上半年,李鸿章的部队节节胜利,又攻克了常州。至此,苏南和上海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此时,由于曾国藩的部队攻打天京,久攻不克,朝廷多次催促李鸿章率部驰援。但是李鸿章担心染指天京,会得罪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所以一直按兵不动。不过呢,不甘寂寞的他却派人杀入了浙江境内。当时的浙江是左宗棠的势力范围,左宗棠因此极其愤怒,多次上书弹劾李鸿章,这也是两人结怨一辈子的起因。不久,在朝廷的再三催促下,李鸿章终于派出了上万官兵向天京进军。曾国荃得知以后,深以为耻,加强了攻势。结果李鸿章的部队还未赶到天京,曾国荃已经攻陷了天京。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李鸿章的精明和圆滑,既不违抗朝廷的命令,又不至于得罪曾国藩兄弟,还得到了曾国藩的感激。攻克了天京以后,朝廷开始封赏在江苏作战的有功将士。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当时只有曾国藩被封为侯爷,李鸿章和曾国荃还有左宗棠被封为伯爵。

李鸿章的爱将:刘铭传

剿灭了太平天国以后,曾国藩有感于湘军的堕落,又出于明哲保身的考虑和朝廷的命令,开始大规模地裁军。结果,湘军只保留了小部分官兵。但是李鸿章呢,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远之患在西人”,所以保留了大部分官兵,具体数目不少于5万人。1865年,曾国藩指挥了李鸿章的大部分部队,还有自身的部分官兵,前往苏北和山东剿除捻军。李鸿章呢则担任了两江总督,负责调兵和维持后勤保障。但是呢,在李鸿章的授意下,他的部队对于曾国藩并不驯服,反而是各种掣肘。最后,因为种种因素,曾国藩黯然下台。李鸿章则接替了他的位置。李鸿章上任以后,沿袭了曾国藩的战略方针,加以改进,先是在山东和江苏消灭了东捻军,接着和左宗棠合力,消灭了西捻军。因为剿除捻军的突出功绩,李鸿章被赏加太子太保衔,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1870年,他奉命接替曾国藩的位置,来到北方处理天津教案。因为成功调解了天津教案,被任命为直隶总督,不久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日军占领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李鸿章剿灭了捻军以后,他的部队担负起了北起天津和保定,南到上海和吴淞的数千里江山的防务。在直隶总督任上,他又组建了北洋水师。他靠着这些部队,还有麾下的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人,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军政集团。他以这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和外交大权,成为了清朝末年势力最大的大臣。后来,这支势力因为存在着太多的弊端,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势力日益衰弱。但是再后来,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招揽了许多李鸿章的老部下,成为了清末的主力部队,也就是后世的北洋军阀的前身。1901年,李鸿章在签订了《辛丑条约》后不久,病逝于北京,时年78岁,这也意味着他的淮军系统,树倒猢狲散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鸿章率九千淮军进入上海 为什么被讥笑为叫花子兵
清朝唯一能抗衡八国联军的一支部队,勇猛无比,却被慈禧给解散了
李鸿章背后讽刺曾国藩,曾国藩仅回了一句话,吓得李鸿章汗如雨下
作为李鸿章的老师 曾国藩一度与爱徒“绝交” 后来……
我心目中的曾国藩(2)
李鸿章淮军系临时拼凑,被称“叫花子军”,为何击败数十万太平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