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三十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面对在西域兴风作浪的匈奴单于郅支骨都侯,陈汤矫诏出兵,斩杀郅支单于,并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呼韩邪单于感受到大汉之强大,主动跑来请求做大汉女婿,却阴差阳错的娶了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郅支单于是如何被陈汤和甘延寿击败?美女王昭君为何没能成为汉元帝的妻妾,却最终出嫁匈奴呢?

汉元帝的朝廷内部斗得不可开交,我们的老朋友匈奴,也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前面说过,匈奴在大汉的武力打击和天灾的双重作用下,实力急剧下降,并发生严重的内乱。先后出现五位单于互相厮杀,最终呼韩邪单于统一匈奴,却又败在哥哥郅支骨都侯单于的手下。呼韩邪单于投降汉宣帝,以寻求帮助。郅支单于自知打不过大汉,于是率部北遁,谋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其实,郅支单于原本也想投靠大汉,而且他的儿子已经送到了汉宣帝这里做人质。只不过呼韩邪单于快了一步,不但送来了孩子当人质,自己还亲自跑来拜见汉宣帝。郅支单于慢了一点,没能与大汉结盟,而且他也清楚,大汉是不可能同时选择呼韩邪单于和他的。既然做不成朋友,那就只好兵戎相见了。

郅支单于并不甘心一辈子躲在北方。虽然南方的大汉胳膊有点粗,现在估计打不过,可是西边还有广袤的西域地区啊。于是郅支单于很快找到了新的盟友,康居国王。两人互相把女儿嫁给对方,也就互相给对方做了女婿。随后,两国联合起来开始欺负西域的小国,以乌孙为首的西域诸国纷纷受到匈奴和康居的侵扰。再到后来,粗暴的郅支单于竟然杀了康居国王的女儿,这也让匈奴和康居之间开始产生一些过节。

匈奴欺负西域小国也就算了,他们连大汉也开始不放在眼里。公元前45年,郅支单于要求大汉送回自己做人质的儿子,反正你们也不打算帮我,我儿子在那里当人质自然也就没有意义。汉元帝和大臣商量了一番,觉得留下这个人质的确没啥意思,不如给个人情,派人把他送回去吧,于是派使者把人质送还给了郅支单于。然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郅支单于将大汉不帮自己而帮助呼韩邪单于的不满发泄到了这位可怜的使者身上,直接把他抓起来杀了。按说,这下应该是捅了大篓子,大汉可不是好欺负的。可是,郅支单于等来的不是大汉的讨逆大军,而是一封封的谴责信以及送还使者尸体的要求。

大汉怎么突然怂了?不是不想管,而是顾不上啊。汉元帝和文武大臣此时可没心思琢磨匈奴和西域的事情,都在忙着在朝中结党斗争呢。西域的事情有没有人管?有啊,就是西域都护府。可是此时的西域都护郑吉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早已没了当初受降匈奴日逐王的那股子激情,正准备退居二线。就在此时,两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那就是新任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都护陈汤。

甘延寿是一名武将,武艺高强,仕途本来不错。正在到处拉拢关系的石显看中了他,想要把他女儿嫁给甘延寿。然而,甘延寿为人正直,看不惯石显以及宦官派的所作所为,就拒绝了石显的要求。石显很生气,就找机会把甘延寿弄出朝廷。正好西域都护郑吉也应该退休了,石显就说服汉元帝让甘延寿做了西域都护。陈汤则是穷人家出身,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拼搏谋得了一官半职。虽然曾经因为生活作风问题蹲了几年牢房,但还是有人把他从监狱里保了出来,并推荐他做了西域都护副都尉,作为甘延寿的副手。

公元前36年,甘延寿和陈汤一起来到西域都护府。陈汤一路观察地形,分析局势,到了都护府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跟甘延寿商量:“老甘,你说这个郅支单于在西域这么兴风作浪,要是由着他这么搞,不出几年,西域又成了匈奴的地盘了。我看他们匈奴的老窝虽然遥远(躲得远才安全),但是匈奴人并不会建立什么坚固的城池,容易攻陷。不如咱们发动大汉在边境屯田的士兵,再拉上那些天天被匈奴欺负的乌孙,大宛等国的士兵,来一个攻其不备。我相信咱们可以端了郅支单于的老窝,除掉这个祸害。”

甘延寿觉得陈汤说的有道理,但是动手之前是不是要跟皇上打个招呼,征求上级领导的意见。陈汤立刻摇头表示反对:“现在朝廷啥情况你还不知道吗,没人会理你。就算有人理你的奏章,他们也不会同意的。尤其是你又得罪了石显,他怎么会让你立下这样的大功呢?”甘延寿表示,如果没有皇上的允许,咱们就不能发兵劳师远征,更没法调动其他国家的军队。西域都护府一把手不同意,陈汤也没办法,只能急的团团转。

不过,发兵的机会还是等来了,因为,甘延寿病了。不知道是因为在西域水土不服还是其他原因,甘延寿一病不起,甚至连日常工作都无法操持,只好交给陈汤代理。陈汤一看机会来了,就壮着胆子来了个“矫诏”,假传圣旨集结屯田军队,然后联合乌孙大宛等几个西域小国,准备远征匈奴在漠北的王庭,偷袭郅支单于。甘延寿的病康复的差不多时,突然觉得最近情况不对头,就跑出去看看啥情况。这一看,可是吓了一跳,赶紧拦住陈汤不要这么做。陈汤也不干了:“我好不容易把大家都集合完毕,准备出发。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难道老甘你要坏了大家的好事吗?”甘延寿一看事情无法挽回,只好硬着头皮跟陈汤一起干了。

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出发,兵分六路向匈奴王庭挺近。当汉胡联军路过康居时,正赶上康居的军队打劫乌孙回来。陈汤二话不说,带人把康居人抢的东西都抢了回来,全部归还给乌孙,并命令军队沿途必须遵守军纪,严禁抢夺包括康居在内的西域各国任何东西。同时,陈汤还找到了熟知郅支单于王庭位置的康居人带路,避免一群人跑到沙漠上转一圈啥都找不到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来,汉胡联军行军非常顺利,不但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甚至没有走漏风声。

等到大军距离郅支单于王庭所在的单于城还有三十里地时,郅支单于才得到消息。他第一反应是想逃,起码可以活命。但是,当他想到自己弄死康居国王女儿的事情时,又担心康居已经跟大汉联合,提前断去自己的后路。最终,郅支单于选择了留在单于城,利用自己的主场优势跟劳师远征的汉胡联军打一仗。

双方不温不火的磨了几天嘴皮子,但不可避免的交战还是到来了。虽然郅支单于也是一个不错的军事将领,然而匈奴人最擅长的是在草原上突袭作战,而不是躲在一个地方玩防守。加上单于城许多地方都是木质结构,匈奴人又不会修建牢固的城墙,单于城很快就被攻破。郅支单于也在抵抗汉胡联军进攻的时候被弓箭射中,造成重伤。就在此时,匈奴的盟友,康居的救援部队出现了。陈汤和甘延寿放弃已经失去抵抗力的匈奴,转过头来先击退康居的骑兵,使得康居的救援计划无功而返。随后,汉军继续攻打单于城,无路可走的郅支单于最终成了汉军一名校尉的刀下鬼。郅支单于的阏氏,太子,文武大臣等数千人也统统被汉军干掉,使得郅支单于在黄泉路上不会孤单。

这个时候,陈汤和甘延寿赶紧给皇上打报告,汇报这次取得的不世之功。陈汤在上书中谈到:“郅支单于不知天高地厚。不但不服从我们大汉的统治,还闹得西域不得安宁,所以我和甘延寿就出兵灭了他们。我们要把单于的首级在各个国家示众,让所有人都明白,谁敢跟我们大汉对着干,跑多远都要干掉你们!”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陈汤上书的原句,也是直至今日还让每个中华儿女感到无比振奋的一句话。虽然匈奴曾经无比辉煌,曾经让高皇帝忍受“白登之围”,曾经在汉武帝连年军事打击下也没有屈服。但是与大汉对抗的匈奴单于,最终还是被大汉的威武之师所消灭。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每个曾经侵犯过我们华夏的敌人,最终都被我们所诛灭。这样的精神不仅会在过去,在今天,甚至在未知的未来,都会永远传承下去。无论是谁,但凡想要侵犯中华的,请记住这句话,再说一次:“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元帝接到诏书后,自然很开心,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干掉匈奴单于的皇帝。正当他准备去祖宗牌位前向汉高祖汉武帝汉宣帝等人汇报这一不世之功,并大力封赏甘延寿陈汤等人时,反对的声音却强烈的高涨起来。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石显,理由很简单,不能让甘延寿受封。而给他当枪使得则是依附于他的丞相,我们爱读书的好学生匡衡。匡衡上书汉元帝,这帮人竟敢矫诏发兵,要是开了这个头,以后皇帝你怎么控制这些武将。他们要求汉元帝派人去逮捕前线士兵,调查他们在这件事上的错误和罪过。陈汤很郁闷,立刻上书汉元帝,我们消除祸患,立了大功,如果你们来处罚我们,这不是在替郅支单于报仇吗?一向没主意的汉元帝不知道该听谁的,于是这件事就僵在了这里。

最终为汉元帝指明方向的人,是刘氏宗族的刘向,就是我们熟知的《战国策》主编,《新语》的作者。刘向原名刘更生,是与萧望之,周堪一起倡导儒学革命的儒学派主力战将。随着儒学派在与宦官派斗争中一败涂地,刘更生也被免为庶人。后来刘更生改名为刘向,主要开始从事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从而逐渐在石显等人的目标中消失。

看到陈汤和匡衡的争论,刘向劝告汉元帝:“人家陈汤等人不但替大汉解决了边境问题,而且也没动用咱们自己的主力部队,没给咱们添麻烦。虽然矫诏的确不对,但是这次明显功大于过啊。”汉元帝终于想明白了,不再理会石显和匡衡等人的意见,赦免甘延寿陈汤等人矫诏的罪过。同时,册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并祭告天地,宗庙,大赦天下。甘延寿和陈汤的功绩最终得到了认可。

不过,匡衡并没有放过陈汤。因为陈汤比较贪婪,平时贪污受贿的事情也没少干。到了汉成帝时期,匡衡利用陈汤的作风问题,还是把陈汤免了官。虽然后来陈汤在仕途上还有几次沉浮,却再也没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凿壁偷光”的好学生匡衡,扳倒了“虽远必诛”的民族英雄陈汤。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成语故事,就这样产生了关联。

郅支单于的死,让另一个人产生了万千的思绪,他就是郅支单于的弟弟,统治另外半个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一方面,陈汤等人帮他消灭了最大的对手,甚至可以说是替他统一了匈奴,他感到非常高兴。另一方面,他也看清楚了大汉的强大,即使在汉元帝这样的时代,大汉临时雇佣军都可以联合西域,轻松消灭击败过自己的郅支单于。这样一来,呼韩邪单于对于大汉更加的敬畏,于是主动采取行动,进一步拉近汉匈两国关系。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拜见汉元帝,并且提出和亲,希望自己成为大汉民族的女婿。之前的汉匈和亲是属于大汉求着匈奴,我给你软妹子,你还我好日子。这次的和亲是属于,我来给你当女婿,请你别嫌弃。汉元帝看到人家匈奴单于态度如此诚恳,而且又不是要公主,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于是,汉元帝从平时没见过的宫女里面随便调了一个,让她出嫁匈奴。可是,等到汉元帝见到这位宫女时,却被她的容貌深深吸引。这位宫女就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嫱,后人更多称之为王昭君。

王昭君出自普通百姓人家,迫于生活压力,年纪轻轻的就入宫做了宫女。相传大汉的宫女数量太多,皇帝也没功夫一个个去看一遍,就有宫里的画师给这些宫女挨个画像,然后交给皇帝。如果皇帝觉得哪个姑娘姿色出众,就会单独见见,否则就在宫里干一辈子苦工了。因此,好多宫女在入宫时,都会贿赂一下画师,让他帮忙画漂亮一点。王昭君遇到的画师叫毛延寿,本来打算在王昭君这里捞点油水。谁知王昭君死活不愿意掏钱,毛延寿就把王昭君画的丑了一些,所以汉元帝从来不知道宫里有如此的美人。一直到准备送王昭君出嫁的典礼上,汉元帝才见到她,顿时肠子都悔青了。可是许诺了匈奴的事情总不好悔改,汉元帝只好郁闷的将王昭君送走,而那个画师毛延寿自然就成了汉元帝的刀下鬼。

白白捡了一个如此年轻貌美的新媳妇,呼韩邪单于则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他完全没有顾虑汉元帝那副后悔的表情,开开心心的把王昭君带回了匈奴,封她为宁胡阏氏,并向汉元帝保证,他将率领匈奴保卫大汉边疆的稳定。

王昭君的意思呢?不想去,非常不想去!虽然是去匈奴做阏氏,相当于皇后,但是去胡人那里生活几乎是当时每个汉人都不想做的事情。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最要命的是,没法回娘家看老爹老妈。可是皇命难违,王昭君不愿意也没办法。她在去往匈奴的路上,拿起琵琶,弹奏了一曲《琵琶怨》,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悦耳的琴声,加上美艳的容貌,使得南飞的大雁只顾着欣赏,却忘记了扇动翅膀,一个个从天上掉了下来。这就是“平沙落雁”的由来,因此后人也将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与“落雁”联系在一起。

虽说不想去,但既然到了匈奴,那就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吧。王昭君劝诫呼韩邪单于以及匈奴的民众,不要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应该与大汉和平共处。她将大汉先进的文化带到匈奴,并在那里展开宣传。从此之后,汉匈两国睦邻友好,两国五十年没有发生战争。后世在评价王昭君时,有人甚至认为她在匈奴问题上的贡献超过了霍去病。看看这首诗,就知道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昭君了。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按照匈奴收继婚的传统,王昭君应该改嫁为信任单于。汉族女子非常不喜欢匈奴的这个传统,于是王昭君就写信给当时的大汉皇帝汉成帝,表示自己完成任务,想回到汉朝。汉成帝觉得你在那里干的好好的,继续留着吧,为大汉和平多做点贡献。于是王昭君又嫁给复株累单于,继续为汉匈两国和平而努力。直到公元前15年,王昭君在匈奴去世。

这样一来,西汉的匈奴问题彻底解决。随着王昭君的离去,后悔没能早发现这个美女的汉元帝,也在几个月后生病去世。太子刘骜即位,即为汉成帝。如果说汉元帝时期是西汉的拐点,那么汉成帝时期可以说是西汉下滑的滑梯,他甚至没能为自己留下子嗣,主要的原因却是两个女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遥想伟大汉人当年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揭示历史真相:王昭君并非“和亲”去匈奴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服者直接亡国灭种,太牛了
假传圣旨的陈汤,半生蹉跎岁月,一战成名天下知的大汉赌徒
【职场列传】英雄玩不过心机婊(男)
中华英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为啥名言比自己更著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